伊朗四分之一的人口为阿塞拜疆人,他们处境如何?为何能和主体民族波斯人和平相处?
阿塞拜疆人在伊朗过得好得很,跟波斯人基本属于不分你我的。伊朗是中东仅次于埃及的第二大人口大国,目前人口超过8100万,印象中伊朗是个波斯人居多,然而实际上伊朗还有大约25%人口属于阿塞拜疆族。阿塞拜疆族人在伊朗是个非常特殊的存在,甚至包括哈梅内伊也是阿塞拜疆人。
伊朗境内的阿塞拜疆人超过2000万,比阿塞拜疆的阿塞拜疆人还要多一倍。在伊朗历史上,阿塞拜疆人是不容忽视的群体,由于宗教影响,伊朗阿塞拜疆人对于伊朗的认同超过了对族群的认同,加上哈梅内伊的原因,如今的阿塞拜疆人在伊朗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虽说如今阿塞拜疆人与波斯人被分成两个族群,然而实际上两者的历史文化关联超乎寻常得密切。古代的阿塞拜疆人,被认为是突厥人与突厥化的波斯人等诸多族群混血后裔,古波斯帝国强盛时代,阿塞拜疆人属于波斯治下非常重要的力量。甚至说,阿塞拜疆人的族名就来自于古波斯贵族阿特罗巴特斯,两族之间的渊源之深可见一斑。
如今的阿塞拜疆人主要分布区域,原本都属于古波斯管辖范围,直到近代沙俄不断扩张,越过高加索山脉以后,强迫波斯让出了北阿塞拜疆地区,也就是如今的阿塞拜疆。而“南阿塞拜疆”仍旧属于伊朗,也就是今天伊朗西北部的东阿塞拜疆省、西阿塞拜疆省与阿尔达比勒省。所以说,阿塞拜疆人其实也属于伊朗的土著民族,伊朗才是阿塞拜疆真正的母国。从文化上来说,阿塞拜疆人与波斯人之间也是颇有渊源,阿塞拜疆语属于伊朗语族分支,各种节日、舞蹈、音乐、艺术等都受到了波斯文化的影响。而更重要的是,阿塞拜疆人大多都属于什叶派穆斯林,与伊朗都是同宗。数百年来,正是由于宗教文化的影响力,使得阿塞拜疆人与波斯人之间充满了凝聚力。伊朗阿塞拜疆人对于伊朗的国家认同,已经超过了对自身的族群认同,他们不仅是阿塞拜疆人,更与波斯人一样是伊朗人。
在伊朗,阿塞拜疆人虽然没有波斯人多,但地位不容小觑,曾经巴列维王朝的法拉赫皇后与如今的哈梅内伊都是阿塞拜疆人。法拉赫皇后曾言:“伊朗是各族共有的伊朗。”伊朗境内2000多万阿塞拜疆人对伊朗的热爱与认同超乎想象。当年阿塞拜疆脱离苏联时,西方就曾怂恿伊朗的阿塞拜疆人也闹分家,结果伊朗阿塞拜疆人压根无动于衷不予理睬。在伊朗阿塞拜疆人的心中,伊朗才是阿塞拜疆人的发源地与祖国。按照现实考虑,如今全世界的阿塞拜疆人,主要就是分布在伊朗跟阿塞拜疆。高加索三国之一的阿塞拜疆,无论面积、资源等各个方面的条件,都无法跟伊朗相比,甚至连亚美尼亚都打不过,实力实在太弱,生活水准与伊朗也是天差地别。虽然说今天的伊朗因为西方围堵刁难日子难过,但终究瘦死骆驼比马大,伊朗阿塞拜疆人自然知道跟着谁能过好日子。
伊朗的阿塞拜疆人,已经在伊朗境内繁衍了千百年,伊朗并非只是波斯人的伊朗,也是阿塞拜疆人的伊朗。阿塞拜疆人在伊朗虽然没有特别优待,但也不存在任何不公对待,与波斯人之间关系密切友好。哈梅内伊这个阿塞拜疆人,能够成为伊朗的至高人物就是最好证明,而当年面对西方的鼓动,阿塞拜疆人不为所动也是他们对伊朗极其认同的表现。
伊朗四分之一的人口为阿塞拜疆人,他们处境如何?为何能和主体民族波斯人和平相处?
首先纠正一个题目里不太准确的内容,即伊朗的阿塞拜疆人虽然很多,但却远远没达到四分之一,实际的比例其实差不多是六分之一。但这个比例也确实不算低了。至于为什么阿塞拜疆人和波斯人之间关系相对比较和谐,则跟这两个民族的共同历史以及近代阿塞拜疆人融入伊朗社会的趋势有直接关系。具体内容请看下文的介绍吧。阿塞拜疆与波斯:曾经的共同历史
在说阿塞拜疆人与伊朗人的渊源之前,桃花石杂谈觉得还是应该先跟大家说说现代阿塞拜疆人和伊朗人最大的差别在哪。其实在现代,阿塞拜疆人和伊朗人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即阿塞拜疆人是一个说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而伊朗人则是说印欧语系语言的民族,所以双方在语言上根本不是一个体系,如果单纯说语言,这种差异其实和日本人与伊朗人之间的差异是等同的。
(伊朗和阿塞拜疆的位置)
不过,语言虽然在很多时候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历史渊源,在但阿塞拜疆人身上,却仍然有很大的误导性。因为阿塞拜疆人这个概念的起源,其实就跟伊朗人有很大的渊源。关注桃花石杂谈的许多朋友应该都知道,伊朗人就是波斯人。而波斯在历史上是主要的古文明之一,很早就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所以现代阿塞拜疆人的聚居地,无论是在伊朗境内还是在阿塞拜疆境内,都曾经是古波斯帝国的领土。
(后人描绘阿特罗巴特斯会见亚历山大的想像画作)
而“阿塞拜疆”(Azerbaijan)这个名称其实最早就来源于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派驻包括阿塞拜疆的米底地区的一位总督的名字,即阿特罗巴特斯(Atropates)。后来在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东征时,阿特罗巴特斯投降了亚历山大,之后他虽然被剥夺了部分权力,但仍然长期掌控了今天阿塞拜疆人聚居的地区(本文以下称阿塞拜疆地区)。因为这一地区自此之后就就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王国,因此就以其创建者命名,被称为阿特罗帕特尼王国。
(阿特罗帕特尼王国)
而阿特罗巴特斯这个名字能在当地得到广泛接受,可能也跟它本身的含义有关。因为这个单词的词根含义是“火之守卫者”,当时无论是波斯本土还是现代阿塞拜疆地区,流行的宗教都是拜火教。顾名思义,火在拜火教里当然是具有非常神圣的地位,因此阿特罗巴特斯这个名字在当地得到广泛接受恐怕也跟其本身的神圣含义有关。
(阿拉伯帝国鼎盛期疆域,波斯和阿塞拜疆都被其吞并)
而阿塞拜疆这个名字,就是在阿拉伯人征服波斯之后,将阿特罗巴特斯这个名字转译成阿拉伯文之后又发生了读音变异形成的,所以归根结底其来源还是波斯和波斯文化。而早期在当地生活的居民,其实也是和波斯人非常接近的说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语言的族群,而当地人也是由一些波斯族群和当地部分土著族群融合形成的,和波斯核心区域的波斯人差异并不算太大。比如一些观点认为,拜火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可能就是出生于阿塞拜疆地区。虽然因为当地已经地处波斯文明的边陲地带,所以在后来的历史上也曾多次被亚美尼亚和东罗马征服,但总体来说,到公元11世纪,此地还基本没有脱离波斯文化圈,此地的族群和波斯人还是非常接近的。
阿塞拜疆人的形成而在公元7世纪前后,阿塞拜疆地区和波斯核心地带一起被阿拉伯人征服,双方也都在此之后逐渐转信了伊斯兰教。但也许是因为阿塞拜疆地区是前文提到的琐罗亚斯德的出生地,所以当地曾经在公元9世纪初爆发过一场具有拜火教背景的大规模起义,虽然此次起义最终被镇压,但在此之后,当时统治波斯和阿塞拜疆地区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对当地的控制力减弱,一些具有不同背景的周边王朝开始对当地具有了一些控制力。
(塞尔柱帝国大致疆域)
而从公元11世纪开始,大批原本生活在中亚的突厥族群开始扩张并向波斯及周边地区移民。公元1037年,塞尔柱突厥人在波斯境内建立了此后200多年间曾经震撼欧亚的塞尔柱突厥帝国。而当时阿塞拜疆地区也被塞尔柱帝国纳入了其控制之下。此后,大量来自中亚的乌古斯突厥部落开始从中亚向今天土耳其所在的安纳托利亚地区移民,而其中的一些人在经过阿塞拜疆地区时停留了下来,因为当地适宜游牧,所以这些突厥部落很快和移居到安纳托利亚转变成了农耕族群的突厥人发生了分化。
而这些突厥部落因为在当地占有统治地位,所以虽然人数相对还是较少,但却逐渐将当地原本说波斯语方言的族群同化,最终两者融合形成了血统仍然以波斯人为主,但语言却变成了突厥语族的阿塞拜疆人。而在此之后,阿塞拜疆地区又在公元13世纪蒙古第三次西征中被蒙古军队征服,但因为当地西征蒙古军队中也有大量突厥部落,而且领导第三次西征的旭烈兀后来建立的伊儿汗国早期还把首都设在了阿塞拜疆地区(今天伊朗境内),使当地的突厥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阿塞拜疆人的分布区域)
不过在公元16世纪初,波斯萨法维王朝重建了波斯对阿塞拜疆地区的统治,而且成功地使阿塞拜疆人都转信了伊斯兰教什叶派,这使得阿塞拜疆人与波斯人的差异重新缩小,阿塞拜疆再次被融合进了波斯文化圈之中,所有阿塞拜疆人也都基本处在波斯的统治之下。不过这一情况在公元19世纪初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元1804年和公元1826年,势力扩展到了高加索地区的沙皇俄国两次对波斯卡扎尔王朝发动了战争。在两次将其击败之后,卡扎尔王朝被迫将其位于高加索地区的领土全部割让给了沙俄,而这些地区就包括今天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大量领土。在此之后,虽然生活在波斯的阿塞拜疆人和生活在俄罗斯的阿塞拜疆人在民族属性上仍然是一个民族,但其历史却走上了不同的轨迹。
伊朗阿塞拜疆人的变迁与现状虽然阿塞拜疆人和伊朗人在语言上的差异非常明显,但在波斯境内的多数阿塞拜疆人却似乎始终对波斯文化有着非常强烈的认同,以至于在波斯从古代王国向近代国家的转变过程中,阿塞拜疆人都多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伊朗境内的阿塞拜疆地区)
公元20世纪初,波斯卡扎尔王朝仍然不断遭到沙俄和英国的入侵,其国政也渐渐受到俄英两国的控制,其货币发行权、石油开采权、渔业租让权和保险与运输租让权都分别出卖给了英国和俄罗斯。在此背景下,波斯在1905年爆发了立宪革命,而当时位于伊朗阿塞拜疆地区的大不里士就成为了立宪革命的核心区域。当时伊朗立宪革命军的重要领导者萨塔尔·汗就是阿塞拜疆人,立宪革命的主要发起者海达尔·阿莫欧吉利更是一个在幼年曾从波斯移民到了俄罗斯的阿塞拜疆人。
而伊朗立宪革命的结果是卡扎尔王朝被推翻,巴列维王朝建立。而巴列维王朝与卡扎尔王朝最大的不同是在巴列维王朝,宗教的作用被相对淡化,民族主义则相对被拔高到了核心的位置。但比较有讽刺意味的是,巴列维王朝这一政策的设计者,却是另外一个来自俄罗斯阿塞拜疆的阿塞拜疆人米尔扎·阿洪多夫。他的理论将波斯人的雅利安民族属性置于核心地位,大幅拔高了阿契美尼德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而且淡化了波斯的伊斯兰教属性。
(被波斯国王称为“雅利安人之光”的阿洪多夫)
而这个理论很快被波斯国王礼萨汗提升到了国策的地位,以至于阿洪多夫这个母语为突厥语的阿塞拜疆人竟然被礼萨汗誉为“雅利安人之光”(Āryāmehr)。而且可以说这一理论也是波斯在1935年改名为伊朗,也就是“雅利安国”的主要理论基础了。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阿塞拜疆人也都从理论和行动上积极参与进了巴列维王朝突显波斯人雅利安人身份的国策,这也成为了伊朗历史上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
(现任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有阿塞拜疆血统)
而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阿塞拜疆人在伊朗国内的重要性甚至还进一步上升。比如从1981年到1989年担任伊朗总理长达8年的米尔·穆萨维就是阿塞拜疆人。而从1989年开始担任伊朗最高领袖的哈梅内伊也也有阿塞拜疆血统。根据一些资料,他的父系血统就是阿塞拜疆人。目前在伊朗社会,阿塞拜疆人普遍被视为一个“语言不同但已融合良好的少数民族”。在伊朗国内的政治、军事、宗教以及知识阶层内都有大量占据较高职位的阿塞拜疆人存在。
(现代伊朗境内民族分布,淡蓝色为阿塞拜疆人聚居区)
阿塞拜疆人目前约占伊朗总人口的16%。但在其首都德黑兰,阿塞拜疆人的比例则达到25%。在德黑兰所属的德黑兰省,阿塞拜疆人比例更是高达30%以上。无论是在城市中还是农村里,目前伊朗阿塞拜疆人与波斯人之间的差异都已经很小。在一些大都市,中上阶层的阿塞拜疆人甚至已普遍与波斯人通婚。
而与此同时,伊朗的阿塞拜疆人与阿塞拜疆的阿塞拜疆人之间差异却越来越明显。虽然目前其语言还基本一致,但在文化上许多方面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差异。阿塞拜疆的阿塞拜疆人经历过苏联时代,因此虽然多数人仍然信仰伊斯兰教,但相对世俗化程度要高的多。而伊朗的阿塞拜疆人则明显更加保守,信仰宗教也更为虔诚。伊朗的阿塞拜疆人与波斯人差异越来越小,与阿塞拜疆的阿塞拜疆人之间差异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也是现代世界国家对于民族身份有巨大影响的一个实例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伊朗四分之一的人口为阿塞拜疆人,他们处境如何?为何能和主体民族波斯人和平相处?
两个最大的原因,我一一说来。
在中东,大家都知道中东最强的三个国家都不是阿拉伯人国家,其中土耳其和伊朗信仰伊斯兰教。但是波斯人为主体的伊朗并非就和阿拉伯人关系不和,在阿拉伯人国家中,也是有不少好朋友,甚至有个别盟友。这也就是说,伊朗在中东的站队不是以人种,而是以信仰。具体说就是伊朗信仰什叶派,中东信仰什叶派的国家或地区和伊朗关系都还算是不错的。
而伊朗的阿塞拜疆人也信仰什叶派,这就让这两个民族相处非常之好。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阿塞拜疆这个国家太弱,相比伊朗而言。如果阿塞拜疆强一点的话,会不会对伊朗境内的阿塞拜疆人产生影响,恐怕就不好说了。
伊朗四分之一的人口为阿塞拜疆人,他们处境如何?为何能和主体民族波斯人和平相处?
阿塞拜疆是现在的一个国家,阿塞拜疆人士高加索地区比较有实力的一个民族,古代的时候曾经建立过一个强大的帝国,现在世界上还有3000多万阿塞拜疆人,不过在阿塞拜疆国内却只有900多万人,占阿塞拜疆人口的1/3左右。其余的阿塞拜疆人生活在伊朗,那这些阿塞拜疆人为什么不回国呢?在伊朗国内生活的真的比较好吗?
在伊朗的北部,阿塞拜疆,西阿塞拜疆以及阿尔达比勒等地区聚集了2000多万阿塞拜疆人,在苏联解体以后阿塞拜疆独立,阿塞拜疆试图让这些伊朗地区的阿塞拜疆人回国,但是伊朗地区的阿塞拜疆人不愿意回国发展,由于苏联强行占领了阿塞拜疆,所以阿塞拜疆的人对苏联没有什么好感,这种情绪延伸到现在的俄罗斯,所以现在阿塞拜疆人对俄罗斯人非常的抵触,阿塞拜疆国内有很多俄罗斯人,所以这些阿塞拜疆人不愿意回国宁愿留在伊朗。
现在这些阿塞拜疆人也都信奉伊斯兰教,久而久之和伊朗人的信仰一样了,同时大部分都属于什叶派,而且还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在伊朗地位比较高的一个种族,现在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就是一个阿塞拜疆人。伊朗最高领袖的权利可比总统大多了,所以这些阿塞拜疆人在伊朗很有归属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实的生存,在伊朗阿塞拜疆人和波斯人完全拥有一样的权利,更没有受到歧视,尽管伊朗经济并不是特别好,但是至少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比阿塞拜疆强了很多倍。
因为伊斯兰宗教的作用,阿塞拜疆人和波斯人基本上完成了民族融合,生存习惯已经和伊朗人差不多了,现在伊朗境内的阿塞拜疆人的风俗习惯已经和阿塞拜疆民族差异很大,同时也没有认同感了。由于现实和信仰的两种力量,这些阿塞拜疆人已经没有可能回到祖国了。中东地区最重要的是宗教信仰,而种族只是很小的一个因素,只要他们的宗教信仰一致的话,就可以形成一个坚固的联合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