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太后明明是皇后靠山,却又派芳若保护宫外的甄嬛,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皇后宜修稳坐皇后之位多年,在宫中残害妃嫔皇嗣,最终都没有被皇帝废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皇太后的包庇纵容。对于宜修的所作所为,皇太后一直都心中有数,可为了乌雅氏与乌拉那拉氏的荣耀,皇太后仍旧选择纵恶。从这点也能看得出,皇太后作为皇后的靠山,到底到了何种地步。

甄嬛算得上是皇后宜修最大的威胁,然而甄嬛离开宫廷以后,皇太后却派遣芳若前去照顾,阻止皇后等人暗中对甄嬛下狠手。虽说皇太后是宜修的靠山,但她也是皇帝生母,清朝的皇太后。皇帝放不下甄嬛,而且又有沈眉庄的求情,皇太后也不想皇后把事情做绝了。当年华妃年世兰在宫中横行,太后作为皇后的亲信,却从来都不去干涉,而皇后也并没有将年世兰当做绝对的威胁。毕竟皇后与皇太后都清楚,年世兰再怎么得宠,既有欢宜香,一个绝嗣的宠妃再如何都威胁不到中宫皇后的地位。所以对于年世兰的各种欺凌挑衅,皇后还是很有底气的,然而甄嬛的到来不仅让华妃歇斯底里,更让皇后感到了危机。

所以打从一开始,皇后就格外防备甄嬛,也在筹谋着对付甄嬛。华妃一死,宜修的矛头就立刻转向了年纪轻轻也无子,就要被皇帝封妃的甄嬛。说起来皇后也的确厉害,一件纯元皇后的旧衣服就彻底离间了皇帝与甄嬛之间的情分,没废多大功夫就解决掉了这个威胁。甄嬛生育胧月公主后,心灰意冷离开宫禁,而后宫中几乎都是皇后的人,几乎只手遮天。对于皇太后来说,再也没人能够威胁到自己表侄女的皇后地位的确是好事,可错就错在宜修永不知足,总喜欢把事都做绝了。虽然甄嬛离宫,可皇太后看得出皇帝心里根本就放不下甄嬛,不见沈眉庄,甚至连芳若都不愿看到。既然如此,皇太后也怕有一日皇帝自己想起来甚至是反悔,若是皇后下了狠手,必然使皇帝恨毒了皇后,那就无法挽回了。

更何况,皇后开始就在后宫各种残害皇嗣与妃嫔,当年富察贵人小产皇太后就警告过皇后,不要对皇嗣再下手,只可惜完全对牛弹琴。而失去了年世兰与甄嬛压制之后,皇后就更加肆无忌惮,后宫之中只皇后独大,根本就没有人能与其相争。皇太后也明白皇嗣无多,三阿哥又不出色,若是由得皇后在后宫独大,皇嗣凋零也就算了,恐怕将来皇帝后继无人,乌雅氏与乌拉那拉氏岂不是成了罪人。甄嬛离宫,皇后在寿康宫见到了芳若之后就要求去甘露寺祈福,而甘露寺中,皇后与祺嫔公然羞辱甄嬛,罚跪沈眉庄。其实对于皇太后来说,甄嬛是个懂事的,若非宜修陷害也不会失宠被废离宫,虽说自己要护着皇后这个自家人,可甄嬛终究没什么过错又生育了胧月公主。正如沈眉庄所说,胧月公主出生就没了生母照顾,若是再让甄嬛受尽折磨,那公主也太可怜了。做事要留有余地,这是皇太后一向做事的准则,何况甄嬛也的确可怜。

沈眉庄在甘露寺被罚跪,故意涂了很重的药油引起皇太后注意,皇太后向来疼爱眉庄,对于眉庄的恳求,权衡之下确实也认为不能让皇后把事给做绝了。的确,后来皇后逼死齐妃夺了三阿哥,更让皇太后觉得留下甄嬛是对的。若非宜修太过贪求也太过心狠,甄嬛离宫她就收手,皇太后也就无需让芳若去看顾,也就不会有后来甄嬛回宫击溃中宫的事。

《甄嬛传》中太后明明是皇后靠山,却又派芳若保护宫外的甄嬛,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在《甄嬛传》中最受剧中人物喜爱是一个从来都没有露过面的纯元皇后。她是乌拉那拉氏嫡亲女儿,地位高贵、善良优雅。上到皇帝太后,下到宫女太监,没人不喜欢她,个个都夸赞。可惜她被自己的亲妹妹宜修害死了,成了一个永远只能活在回忆中的人。

纯元死后,宜修得了太后的帮助,成了皇后。宜修没有自己的孩子,又想维护住自己的正妻、后位,就残害皇嗣,戕害妃嫔。太后作为她的娘家人,明知她的所作所为,可为了家族荣耀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她在后宫最大的敌人不是华妃,而与纯元相似的甄嬛。一直暗地里视她为死敌,也是利用纯元旧衣事件,彻底把甄嬛击退,赶出了后宫。其实皇后想要除掉宫外的甄嬛其实很简单的,可是就因为太后派芳若姑姑每月前往甘露寺反而变得棘手。

可以说甄嬛能保住一条命都是太后手下留情。甄嬛明明是皇后的敌人,太后又明明和皇后是统一战线的,又为何护甄嬛,这难道不矛盾?只能说太后这只老狐狸,不愧是上届宫斗冠军,心里有杆秤,心里精明着呢!

沈眉庄多次去求太后,太后看在沈眉庄的面子上,派人照顾一下甄嬛

沈眉庄与甄嬛自幼相识,又因双方家族势力相当而交好,两人的友谊非但没有因为权势而淡化,反而是愈加要好了,就是我们常说的总角之交、莫逆之交。两人同时入宫后也没有因为争宠而闹翻,真心相辅相持,姐妹情深。

甄嬛刚得宠的时候,沈眉庄尽管有点吃醋的,但是她明白,后宫里能真心待她的只有嬛儿,若是别人得宠怕是要她的命,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在甄嬛失去自己第一个孩子意志消沉的时候,还特地把甄嬛拉到冷宫里,让甄嬛及时醒悟。到了甄嬛对皇上死了心,决心出宫修行后,怕甄嬛的日子不好过,就特地跑去求了太后,一次不成,就求两次,三次,太后被她磨得没法子了,就了芳若姑姑前去甘露寺名义上是去拿太后要的手抄经文,实际是保甄嬛一命。

太后怕皇后独大作出更多不择手段之事,暗地扶植一个能够与皇后抗衡的对手

太后对甄嬛的不喜欢是从选秀就表露了出来。在选秀时看到了甄嬛的长相,就知道她进宫后必定会得到皇帝喜欢。为了不让她入选,也为了不让甄嬛威胁乌拉那拉氏的荣耀,让竹息扔了一只猫到甄嬛的脚边,想要让甄嬛在御前失仪,断了她入宫的机会。入宫后,太后也是一直都暗自提醒皇帝要雨露均沾,不能专宠一人。

太后出于家族利益考虑,一直维护皇后,只是没想到皇后会那么心狠,不放过得宠的妃嫔也就算了,竟然连皇嗣都敢暗害,有多少无辜的皇嗣命丧她手。

富察贵人小产,以为一只猫发春就可以顶了所有罪名?指使齐妃给宁贵人送九寒汤害得庸懦愚蠢的齐妃为保三阿哥自尽,她再顺势拿到了三阿哥的抚养权,好一个杀母夺子的阴毒之计。

旁人都觉得是齐妃咎由自取,太后的心里跟明镜似的。太后知道了皇后的心狠手辣,多次警告劝阻已经没什么作用了,可是也不会放任皇后再在后宫里放肆,否则一旦被皇上知道了所有的真相,就是整个家族一起陪葬。于是她派芳若去“保护”甄嬛也是为了保留一个能够跟皇后对抗的人而已,让皇后收敛一点。

太后看得出皇帝对甄嬛的念念不忘,心疼自己的儿子

天底下做母亲的就没有不疼孩子的。即使皇上不是太后亲手带大的,毕竟亲生儿子,怎么会不疼。当年默认宜修害死纯元,虽说为了儿子能坐不稳这江山,为了维护家族荣耀,但是让儿子失了心爱之人,已是愧疚万分。

看到皇帝再次迷恋上与纯元相似的甄嬛后,她本来担心甄嬛是个不安分的,看到甄嬛是个明事理,懂进退的人也是希望皇上身边有这样的可心之人的。甄嬛决绝离宫后,就知道了她是性子倔,而皇帝自从甄嬛离宫后就不如平日一样活跃,便知道皇帝这是对甄嬛上了心了。自己的孩子她知道,或许只是堵了一口气,或许气消了两人还有转圜。

皇后是个斩草除根的狠心人,为了防止皇后对甄嬛下狠手,让皇帝再想后悔接甄嬛回宫的机会都没有,让皇帝再后悔一生,她也就接着沈眉庄求她的由头,派了自己身边亲近的芳若姑姑,前去甘露寺里照看着甄嬛,也是为自己的儿子留个破镜重圆的机会。

三点原因综合一看,就会发现太后的段位有多高了。别看她整天病怏怏在寿康宫不出门,后宫有什么事是能逃得过她的眼睛。到底是上一届的宫斗冠军,权衡利弊,后宫平衡术玩得出神入化。

欢迎关注我,带你用独特视角挖掘、解读当下热门影视艺闪光点的原创作者!

《甄嬛传》中太后明明是皇后靠山,却又派芳若保护宫外的甄嬛,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让太后决定照拂甄嬛的原因当然是因甄嬛有个好姐妹眉庄,眉庄的一句“莫迸之交”,感天动地,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被感化。还有皇后在甘露寺的言行确实失了分寸,有损皇家颜面。

太后一直把乌拉那拉氏的荣耀放在第一位,这么多年对皇后宜修的胡作非为都是睁只眼,闭只眼,能遮掩的尽量为其遮掩。当初皇后如何用纯元故衣让甄嬛陷入深渊,太后一清二楚,但她未发一言,因为甄嬛当时得宠的风头太劲,她也想遏制一下甄嬛的势头。

皇帝对嫔妃的爱总不是那么单纯,后宫总是与前朝纠缠不清。甄嬛穿错纯元故衣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皇后与祺贵人串通一气,让她父亲鄂敏搞垮了甄远道。甄远道下了大狱,安陵容还让他染上鼠疫,又故意让小贵子把消息泄露给甄嬛,一直禁足即将临盆的甄嬛求见皇上。

甄嬛不但为父求情无果,还发现了皇帝寄予亡妻纯元的书信,一句“莞莞类卿”彻底伤了甄嬛,这几年的情终究是错付了!甄嬛心死,生下胧月公主三天,自愿去甘露寺修行。

太后如果知道甄嬛会如此决绝,也许她不会让事情往这个方向发展,虽然她不会直接指出是宜修陷害甄嬛穿错故衣,但她一定会婉转劝皇帝甄嬛是无心之失。可是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太后也只能说“莞嫔性子太过倔强”。莞嫔走后,后宫中皇后一人独大,更加为所欲为,太后此时很后悔,放莞嫔出宫,宫中没有一个可以制衡皇后之人。

皇后不放心在甘露寺的甄嬛,尽管已经安排了静白磨折甄嬛。她还是借敬香之由率众嫔妃去了一趟甘露寺,她们见到了生活在苦难中的甄嬛,无知的祺嫔还故意很踩甄嬛的手。失声惊呼的甄嬛吸引了皇后与众嫔妃,皇后也没忘凌辱一番甄嬛,心痛不已的眉庄为甄嬛乞求最后的尊严。

眉庄的诉求换来的是与甄嬛一处罚跪。眉庄回宫后就故意在膝盖上抹了很多止痛药油,这样去寿康宫时,浓烈的气味才会引起太后的注意。

太后:你今日身上的药油味怎么这样浓?

眉庄:膝盖跪得疼,所以多抹了点。臣妾恳请太后顾念莫愁是胧月公主的生母,请太后庇佑莫愁,不要让她受尽苦楚。

太后:你对莫愁便这么好吗?

眉庄:是,莫逆之交!

太后:哀家也听说今日之事是皇后和祺嫔失了分寸,但也不是要紧的事! (太后还是护着宜修)

眉庄:臣妾只是可怜胧月公主生下来便没了生母照顾,若是莫愁在甘露寺受尽折磨,那公主不更可怜?

太后:凡事留有余地也是应该的,总不至于莫愁受尽折磨而死。

太后随后就派芳若姑姑去了甘露寺,为甄嬛送衣送药,最重要的是让姑子们知道,莫愁不是自生自灭的废妃,宫中还有太后的照拂。

太后照拂离宫修行的甄嬛,除了眉庄的真心恳求,还有就是太后说的:凡事留有余地。 知子莫如母,太后知道,皇帝心里从没真正放下甄嬛,事实证明,后来皇帝为此还大病一场。与其让皇帝以后想起甄嬛重修旧好,还不如自己先把好做在前头,而且宫中就需要一个制衡皇后之人,不用说,那个人只能是甄嬛!

《甄嬛传》中太后明明是皇后靠山,却又派芳若保护宫外的甄嬛,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太后是皇后的靠山不假,但是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太后多喜欢皇后,而是为了乌拉那拉氏的荣耀。

太后同皇帝一起,拿下了江山,当知这江山来之不易。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太后保护皇后,或者力挺皇后,不过是为了保持后宫的平衡。

后宫平衡,前朝稳固,江山才稳。

太后为什么要做皇后的靠山?

太后是庶出,皇后也庶出,从出身这一点来说,她们有共鸣。

不过,这并不是太后要做皇后靠山的原因。

太后与皇后,都是乌拉那拉氏的后人。所以,太后保护皇后,主要是为了乌拉那拉氏的荣耀。

这是家族的荣耀,自然要尽力保护。这份荣耀,照耀着多少人,保护着多少人?又将继续带给后代多少好处?

可谓是数不胜数,因此太后要保护皇后。

如果宜修皇后出了事情,那么等到她死后,又该是谁来做皇后呢?

那就说不清楚了,等到那个时候,家族的荣耀就丢了!

这和皇后为什么找自己的侄女去做三阿哥的福晋一个道理。

她们都想用自己的族人,亲人,从而延续家族的兴盛。

甄嬛有沈眉庄这个好姐妹,实在幸运

如果是说太后保护皇后是为了家族的荣耀,那么太后又是为什么要保护甄嬛的呢?

这事儿还是要感谢皇后。皇后把甄嬛赶出去以后,在甘露寺的时候,还想赶尽杀绝。

皇后在甘露寺罚跪甄嬛,沈眉庄陪着甄嬛一起受罚。跪完以后沈眉庄故意抹了很多药在膝盖上,然后去拜见太后。

太后问及缘由,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沈眉庄是太后十分喜欢的儿媳妇,所以她说的话,太后自然听得进去,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太后警告了皇后,并且让芳若姑姑偶尔去看看,照顾甄嬛。

这样也算是保全了甄嬛。

皇后做的那些事儿太后门儿清,所以她要保护甄嬛

皇后的手段,可能很多人也是后面才看明白的,但是她所做的那些事情,在太后眼里,都明明白白。

很多个事件发生以后,太后都阻止的继续追查,其实也就是在保护皇后,查下去必定是皇后遭殃。

如果说皇后一人独大,这后宫有一天没有人能压制她,又当如何?

所以留着甄嬛也是对的,而甄嬛出宫的缘由想必太后也清楚。从皇上的态度看来,他对甄嬛是有情感的。

因此,太后是皇后的靠山不假,但她也好保护甄嬛。

这一切并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皇上的后宫平衡,安稳。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甄嬛传》中太后明明是皇后靠山,却又派芳若保护宫外的甄嬛,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甄嬛传》中,太后,是后宫之中最为明白形势的人。任何一个后妃,能够做到太后这个位置,都有着自己的能力,也都看遍了后宫中的各种手段。

皇后这些年,在后宫之中的行为,太后都心知肚明,可她却为了更大的利益,选择了视而不见。纯元皇后的死因,其他人不清楚,可太后又怎么可能对此一点都不怀疑。按理来说,皇后用纯元旧衣一事将甄嬛赶出宫,让其流落到甘露寺,后宫中彻彻底底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

这件事情最大的得益者,就是皇后,太后也不是在此,没有任何受益。那么为何明明太后是皇后的靠山,却又派芳若保护宫外的甄嬛呢?

其一,太后原以为纯元一事不过是打击甄嬛的气势。

在纯元旧衣一事尚未出现之前,甄嬛可谓在皇宫之中独占风头。华妃倒台后,甄嬛在皇上心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这其实是不利于后宫之中的平衡的。身为皇上,最为忌讳的事情,其实是专宠。

后宫与前朝局势相关,后妃的得宠,在某种程度上,会让其所属的家族,都得到看重。前朝之中,在年羹尧倒台后,自然就有人补上年羹尧的空缺。甄远道的上位,他的耿直谏言,这让皇上对他其实是有着疑心。加之祺贵人的父亲,在其中进行交涉。

最终甄远道下狱,甄嬛向皇上求情,皇上无动于衷,纯元旧衣曝光,彻彻底底让甄嬛对这段感情放弃了。

甄嬛决绝的表现,其实是让太后有些惊讶的。她并未想到过,甄嬛的性格会是如此倔强,直接将刚刚出生的胧月留在了宫中,自己前往甘露寺。

在甄嬛离去后,后宫的形势其实更加不妙。占据皇上宠爱的有安陵容和祺贵人,都是皇后麾下的人。太后看着皇后一家独大,内心或许有些后悔,不应该让甄嬛就这么出宫。

皇后是心狠手辣的人,她之所以没有对甄嬛斩草除根,并非是因为她心软了,想要给甄嬛一条活路。而是她早早便派去了静白,想要从心灵上打击甄嬛,彻底让甄嬛丧失回宫的勇气。

如果皇后想要在甘露寺要了甄嬛性命,其实并非是一件难事。而整个情形,真正发现转变的是,芳若姑姑的出现。作为太后派来甘露寺的姑姑,芳若代表了太后的庇护。让甄嬛的性命安全得以保证,也让甘露寺的人可以看在太后的威严之下,不敢直白的为难甄嬛。

太后这一举动,到底是保全了甄嬛的性命,这才让甄嬛后来回宫,成为钮枯禄甄嬛。

其二,沈眉庄的请求。

太后是非常喜欢沈眉庄的,沈眉庄温婉,大方,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太后心中最好妃子的模样。自从沈眉庄因假孕一事,对皇上失望后,她算是彻彻底底的战队太后,得到了太后的庇护。

不同于其他人的虚情假意,沈眉庄是一个非常用心之人。她会想着太后服药的时间,前来伺候,会陪伴太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向来是以真心换真心,沈眉庄的这个行为,让太后越发的喜欢她。

甄嬛与沈眉庄的关系,两人自年幼相交,入宫以后,也并未因争宠而消散了彼此的感情。一直以来,除了温实初外,后宫之中对甄嬛最真心实意的人,便是沈眉庄。

甄嬛刚刚得宠之际,沈眉庄会克制自己内心的嫉妒,选择提醒甄嬛,不要被荣宠迷了眼睛。在甄嬛因失去孩子而郁郁寡欢之际,她会选择带着甄嬛前往冷宫,让甄嬛正视自己的处境。而这次甄嬛前往甘露寺,最为担忧的人,便是沈眉庄。

在真实看到甄嬛甘露寺所处的境遇后,沈眉庄多次哀求于太后,更是陪着甄嬛受罚后,选择涂抹上药去见太后。在沈眉庄如此表态之下,太后选择让芳若姑姑照看下甄嬛,这也全了沈眉庄对甄嬛的姐妹情谊。

其三,太后心知皇上对甄嬛是有着旧情的,她也想要将甄嬛作为制衡局势的另一个工具。

皇后与太后,本质上来说,其实并不亲密。皇后是庶出,若非纯元皇后去世,且纯元皇后一再叮嘱皇上,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妹妹,以她的身份是无法担当皇后的位置。太后,她虽然是对家族荣耀很是在意,可毕竟皇上是她的亲生儿子。

在初次看到甄嬛这张与纯元皇后肖像的脸后,太后便明白,未来甄嬛所享受的必定是皇上的偏爱。看到皇上在甄嬛离宫后,还会前往碎玉轩,各种细节都表明,皇上是对甄嬛上了心的。所以,无论皇后现在对甄嬛有着什么想法,都绝对不能够危及甄嬛的性命。任何事情,最好都要留有余地,不要将事情做得太绝了。

否则,若是哪天皇上真的后悔自己曾经所为,想要将甄嬛接回宫中,却发现甄嬛早早在甘露寺被磋磨致死。一经调查,罪魁祸首是皇后,宜修的下场可想而知。

更何况,在甄嬛离宫后,或许是因为过于一帆风顺,皇后显得得意忘形,她的欲望是得不到满足。这些年前在华妃的压迫,后在甄嬛的荣宠之下的皇后,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独大的机会,她的行事方式更加无所忌惮。

其实,如果没有四阿哥被下毒一事,甄嬛的回宫绝对不会如此顺利。四阿哥的遇险,让太后觉得必须要打压下皇后的风头。现在她可以为了自己的地位,谋害皇嗣,将来她就很有可能为了太后的位置,置太后于死地。

但到底,太后与皇后出身同族,与其说太后是在单方面帮助甄嬛,不如说她是希望局势处于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如果皇后知道满足,不再步步紧逼,非要将甄嬛逼上绝路,让甄远道感染上鼠疫,甄嬛也不会回宫。至少在此时,太后还尚未有想要让甄嬛回宫的心思。皇后之所以能够走到最终的下场,其本质是她的行事方式造成的。

《甄嬛传》中太后明明是皇后靠山,却又派芳若保护宫外的甄嬛,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培养一批新人,方便以后压制皇后,避免皇后在宫中一人独大,为皇嗣做准备。

太后背后乌雅氏与皇后的乌拉那拉氏有共同利益,想要永久的保全家族利益就要先保证皇上后继有人,然后才是皇后之位在乌雅氏与乌拉那拉氏中产生。太后考虑的是长远计划,而皇后眼中只有皇上和皇后位子。

甄嬛于太后相识于选秀现场,甄嬛的容貌让太后心惊,世上竟有如此相像之人。太后深知皇上对纯元的爱,是超乎男女之情的疼爱、在意。甄嬛进宫以后,皇上必然将对纯元的爱一点点放在甄嬛身上。所以,太后需要早做准备。太后命嬷嬷放猫试探甄嬛品行,甄嬛临危不乱、泰然自若。加之甄嬛才华横溢、谦逊有礼,日后必定能养育出出色的皇子。太后明白甄嬛是个可造之人。皇上儿女太少,后宫嫔妃大多都上了年龄,不好生养,所以急需德才兼备的女子为皇家开枝散叶。

对于黄嗣稀薄,太后深知其中原委,想要扭转局面,必须选拔出挑之人得到皇上的恩宠,又能养育皇子。芳若姑姑是宫中老人,宫中礼仪规矩自是不必多说。芳若伺候过纯元,大概知道些纯元与皇上相处时的装扮、喜好、习性,可以用来指引甄嬛。芳若也是皇上身边的人,在宫中能一碗水端平,不需要偏袒、讨好嫔妃。芳若能告知甄嬛宫中局势,让甄嬛心中有数。再者,芳若负责教导妃嫔伺候皇上,为以后贴身服侍皇上做准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