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为什么太后和皇上容不下襄嫔?

曹琴默是华妃身边最得力的军师,按照端妃的话来说,如果华妃是猛虎,那么曹琴默就是猛虎身上的利爪。华妃接连利用温宜公主争宠,加上年氏一族败迹显露,认清现实的曹琴默倒向甄嬛一边最终击倒了华妃。

华妃失势以后,与其亲近者几乎悉数被连累,齐二妃还顺便提醒了皇帝,但皇帝非但没有怪罪,还晋封曹琴默为襄嫔。直至年世兰与祺贵人发生龃龉,曹琴默让皇帝杀了年世兰,引起了皇帝与太后的极大反感,最终让人给曹琴默下了药结果了她。曹琴默出身“破落户的秀女”,当年入了王府连胤禛的面儿都见不上,最终还是年世兰的庇护才让她生下公主成为贵人。曹琴默样貌平平,家世没落,并不受皇帝的宠爱,所以她只能依附在年世兰身边。年世兰身边众人,大多都是色厉内荏的草包,唯有曹琴默工于心计成为年世兰最得力的助手。

年世兰的所做所为,曹琴默一直以来也都一清二楚,甚至可以说有些事并非年世兰有意,而是曹琴默从中挑唆的。甄嬛也知道曹琴默是什么样的人,为了扳倒年世兰与其合作,而曹琴默也懂得审时度势,及时倒戈叛了年世兰。曹琴默也知道自己一向与年世兰亲近,而年世兰的事情被揭出来以后,曹琴默在景仁宫中三句真两句假,把自己的恶行推得干干净净之余,还成功塑造了一个无辜被迫的母亲形象。皇帝顾及温宜公主年幼,而当时也为了除去年氏一族,不便对“有功”的曹琴默下手,所以皇帝非但无罚,反而封赏了曹琴默。

“这样的人,给她位分是应该的,但宠爱还是少些,谁知道她睡在枕边脑中想着什么。”皇帝与皇太后早就看清了曹琴默是什么样的人,暂且留着曹琴默无非她还有用罢了。瓜尔佳文鸳入宫后,与已经被贬为答应的年世兰生了口角。皇帝问曹琴默应该如何,当时的曹琴默生怕年世兰有翻身的一日,也是急昏了头,竟然让皇帝杀了年世兰。皇帝与年世兰毕竟多年情深,况且皇帝也始终觉得对不起年世兰,很显然曹琴默的言行触怒了皇帝。当时年氏一族已除,风波已平,而曹琴默也没有了价值。皇帝与太后商量之下,觉得曹琴默实在过于狠毒,这样的人不适合再留,而公主也不适合让曹琴默这样的母亲养育。鸟尽弓藏,曹琴默最终被皇帝太后所诛。

可以说,曹琴默是自己自寻死路。于皇帝来说,她一向都不是什么受宠的妃嫔,根本无法与年世兰相比。“襄者,助也”,当初留着她因为她有用,而今又已经没有了用处,心机如此阴狠者,无论是教养皇嗣还是处于后宫都是祸害,自然不能侍奉君侧。

《甄嬛传》为什么太后和皇上容不下襄嫔?

中国人最讲究的是忠孝,不讲忠孝就没有立身之本,对于帝王家更加看重这个忠字。曹琴默背叛旧主,华妃失势她率先踹上一脚,光凭这一点,皇上就不能容她。

太后与皇帝评价曹琴默:这样狡猾阴毒的女人实在不能留在皇帝身边。

曹琴默的狡猾阴毒其实皇帝早就领教过了:皇帝喜欢温宜公主,曹琴默几次利用公主陷害甄嬛。先是用木薯粉诬陷甄嬛,谁知被不速之客端妃把她们的计谋破坏。在温宜的生日宴上,又想个歪歪主意,让甄嬛跳惊鸿舞,当日纯元的惊鸿舞跳的最好,假如说甄嬛说不会跳或是跳的不好,就会被说成无才,当众丢丑,假如说跳的好,又会说模仿纯元甚至可能牵强附会地说出什么对纯元不敬的话,可惜此计又未奏效,当时皇帝与甄嬛正在热恋,看哪都好,何况甄嬛的惊鸿舞确实惊艳,皇帝来了一句:嬛嬛,你有多少惊喜是朕不知道的?

曹琴默来了更厉害的一招,在和皇帝一起看温宜时,趁着甄嬛在,说皇帝与甄嬛结缘于果郡王,皇帝当时假冒果郡王,甄嬛与他品曲听箫,荡秋千,并相约御花园再相见,曹琴默每一句话都是一个坑,甄嬛稍有不慎都是有罪,假如说甄嬛不识皇帝,那么与果郡王私会就是不守妇德,不守宫规。假如说甄嬛认识皇帝装不认识,那就是欺君之罪。果然,曹琴默离开后,皇帝黑着脸问甄嬛:是什么时候对朕有情的?亏得甄嬛能言善辩,才算过了此关。

阴毒是太后与皇帝对曹琴默的共同评价,这样的人实在不适合作枕边人。但皇帝不能容她还不止这些原因。

一:曹琴默背叛旧主,不忠之人断不可留。就像曹操当年广纳贤才,却不能容吕布,许攸,杨松这些背主之流。

二:皇帝心中有华妃,皇帝对于华妃不能生育之事也心怀愧疚。华妃之死是因为前朝后宫纠结在一起,华妃之死已成势在必行,但皇帝心里并不是真心要她死,这从他后来要追封华妃为贵妃就能看出。而曹琴默就是那个跳出来踹华妃之人,皇帝把对华妃的愧疚之情转嫁到对曹琴默的厌恶之上。

曹琴默的封号为”襄“,“襄者,助也。”曹琴默助了什么?助了华妃的死亡之路,也给自己掘了坟墓。

《甄嬛传》为什么太后和皇上容不下襄嫔?

想要在《甄嬛传》这部宫斗剧里生存,没有点心计都是活不过几集的,不是死的死,要么就是爱而不得。

曹琴默在华妃身边,为华妃出谋划策,那可以称得上是华妃的军师了,要么倒靠华妃一个人的智商,估计也斗不过那么多的妃子。后来甄嬛和皇帝一起扳倒年羹尧,华妃失势,曹贵人倒向甄嬛。曹琴默借势揭发华妃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华妃被打入冷宫。曹琴默揭发有功便被皇上封为襄嫔。还一心要皇上严惩华妃,这不就是“过河拆桥”?

曹贵人没有华妃那样背景,她也没有华妃那样的美貌,皇上对她更是爱搭不理,所以她在剧中能生存的也就是靠她那聪明的脑子。

就像她的孩子一生下来就不能放在身边养,她却能做到,她靠自己的本事生下公主,成为了贵人,这也是她努力得来的。人被逼无奈的时候,自然会强大起来吧!最开始的曹贵人对华妃是忠心的,为她做这么多的事。一心想着除去甄嬛,却不知此事的艰难,不顺心就对曹贵人训斥责骂。

其实曹贵人在华妃身边的日子也都是忍气吞声的。华妃不该的是拿温宜公主来威胁曹贵人,不仅抢走孩子还给温宜公主乱吃药发病。是华妃太过分了,毕竟那是曹贵人的骨肉,这也是后来曹贵人离心背叛华妃。不能全怪曹贵人的不忠,也有华妃的不义,也是不得已为之。所以说还是人在做天在看,虽说封得个襄嫔,能过的好日子也没几天,最后还是落得如此下场。

以曹贵人的智谋,还有她在后宫生存的智慧和她的各种本领,与甄嬛相比都是不相上下的,只不过就是出身比人家差,就只能靠自己。

襄嫔最终还是自己害死了自己,她把自己和华妃撇得干干净净,就皇上和皇后那阅人无数的眼光,能不知道曹贵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皇上太后自然是知道华妃的这么多恶行肯定是和曹贵人脱不了干系。这样背叛旧主,今日能背叛华妃,他日也能背叛皇上,所以这是皇上太后忌惮的事情,这样后宫将不得安宁。

最后下毒将襄嫔毒死。

《甄嬛传》为什么太后和皇上容不下襄嫔?

曹琴默没有什么家室,只是一个落魄的秀才之女,为了女儿温宜公主能有个好前程,依附了华妃,算的上是华妃的智囊。算是一个华妃党,华妃对会其他嫔妃时,曹琴默可是功不可没。

甄嬛初得皇上宠爱,赐椒房之宠时,曹琴默出谋划策,设计让余氏毒害甄嬛,事发后,余氏被赐死,丽嫔被吓疯。两个出手之人一死一疯,华妃被怀疑,而曹琴这个幕后主使,却是两袖清风,与此事没有一点关系,这一仗曹琴默干的真是漂亮。

带着温宜公主去向皇上请安,一句话没说,仅仅用一个步摇,就让皇上改变心思,带华妃去圆明园。可见曹琴默心思细腻,很会揣摩皇上的心思。

圆明园中,貌似几句不经意的话,就挑拨的皇上疑心了甄嬛,差点儿让两人生了嫌隙,曹琴默这手段,这说话也算是高明。

“臣妾听闻,皇上当时初见莞贵人,为怕妹妹生疏了,便假借十七爷之名,与妹妹品萧弹琴,这才成就今日姻缘,当真是一段佳话呢?”

皇上爱甄嬛,短时间内没有办法除掉甄嬛,曹琴默就帮着华妃除掉沈眉庄。

一番周密的设计,曹琴默让江诚献上易怀孕的方子,再来个老乡刘畚确认方子,把沈眉庄诱入陷阱。这个计划设计的非常缜密,又把所有矛头指向华妃。使得沈眉庄心心念念的恨华妃,曹贵人算是吃了一嘴的羊肉,却没有惹的一点儿膻,这手段也算了得。

温宜公主生日宴上,曹琴默费尽心思,设计让甄嬛跳了一曲惊鸿舞,引出了华妃的楼东赋,使得华妃重新得宠。

华妃喂温宜公主木薯粉争宠,得让曹琴默这颗爱女之心偏离了华妃,开始摇摆在华妃和甄嬛之间。只为了当华妃是失势时自己不受波及,甄嬛哪天上位时,能够记起自己的这点儿帮助,不致于对自己赶尽杀绝。

曹琴默这样的行为,说好听了算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说难听了就是一个墙头草,谁得势我就倒向谁。

年羹尧被赐死,眼看着华妃已经不是甄嬛对手。曹琴默就立马站出来,揭露华妃的罪行。

华妃在温宜公主的马蹄羹里下木薯粉,又陷害甄嬛,还威胁自己不能说出去,否则就要把温宜公主抱去抚养。

淳贵人无意中撞见华妃私受外面大臣的贿赂,被周宁海害死。还威胁自己,如果说出去,就要杀了温宜公主和自己。

曹琴默一番话,把所有的罪行都推向了华妃身上,自己却完全是一个可怜的、无辜的、爱女的母亲,让人心疼、让人怜惜。

一个出卖自己朋友,或出卖主子的人,虽然得了高位,但她自己也被人看成是一个心思深沉、卖主求荣的一个人,让人远离,不敢亲近。

就像太后说的那样:这样的人给位分是应该的,恩宠还是少些吧。

曹贵人被封为襄嫔,甄嬛一眼就看出她这个封号的意思,是帮助皇上揭发华妃才被封为襄嫔。虽然奖励她晋她的位分,但也有指她背叛旧主的意思。

而她自己看不出来,还在那暗自欣喜,梦想着妃位,贵妃,却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已经是一个背叛旧主的小人了。

心中有鬼的人,总怕半夜鬼敲门。曹琴默总怕哪天华妃再被宠,报复自己,继续再接再厉,向皇上进言,赐死年世兰。

最后这一心计,对曹琴默来说,是向上爬的又一次算计,却不知道“过犹不及”,一下子把自己算计到了绝路。

襄嫔曾经依附华妃,华妃也提携她,可是当华妃倒台后,她不但不帮华妃脱罪,而是落井下石,加速华妃的败落。

华妃补贬为年答应,已经够可怜了,襄嫔还向皇上建言,杀了年答应,这一心思可够狠毒的,谁知道她以后会不会算计皇上。就象太后说的,这样的人,睡在身边,谁知道她心里在想些什么?

所以,皇上和太后才容不下襄嫔,让人下药,把她悄无生息的死去。

《甄嬛传》为什么太后和皇上容不下襄嫔?

曹琴默作为温宜的额娘,本来可以靠着温宜好好走下去,但太后和皇上并没有放过她,我认为原因有三个:

皇上在替华妃报仇

皇上跟华妃的感情本应该是很纯粹的,但中间却掺杂了前朝的权势。华妃爱皇上爱的很彻底,但她并没有那么多的坏心眼。很多坏主意都是曹琴默出的。皇上痛失心中所爱,知道曹琴默背后使了不少阴招,从心底里厌恶她,而曹琴默还向皇上进言,要处死华妃,来掩盖自己的所犯的罪行,更想替华妃处置了她。

后宫不能留这种太阴险的人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温宜没有母家作为依靠,之前皇上和太后要她活着,都是看在华妃的面子上,处理曹琴默势必会打扫惊蛇,况且她作为温宜的生母,一旦丧命,华妃很有可能替死去的曹琴默抚养温宜。

而扳倒华妃后,曹琴默就成了无足轻重的人。

曹琴默恐怕也知道华妃欢宜香的事

曹琴默长时间与华妃来往,还能生下温宜,本就是万幸,她的身体其实也是深受其害的,像曹琴默这样心机重的人,不会不查自己当年难产的问题。而且她还经常似笑非笑的奉承华妃,说她有皇上御赐的欢宜香,实际也是一种嘲讽。

在后宫知道太多的人通常都活不长,皇上和太后索性就让这个秘密消失。

《甄嬛传》为什么太后和皇上容不下襄嫔?

襄嫔心思太重,对主子不忠,卖主求荣,千方百计置旧主与死地,这样的人太危险,说不定哪天为了自己做出对皇上不利的局面,到时候无法挽回,所以他必须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