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甄嬛离宫到甘露寺修行,皇后为何不直接害死她?
甄嬛传中的皇后宜修心思缜密,做事杀伐决断从不手软。然而甄嬛离宫出家后,宜修却并没有除掉她以绝后患。如果宜修真那么做了,恐怕也就没有后来的熹妃回宫,做出的那场绝地反击了。
可并不是宜修不想这么做,而是不能这么做:
- 第一,皇后刚开始就察觉到皇帝并没有真正放下甄嬛;
- 第二,有皇太后看顾甄嬛,不便动手;
- 第三,从无废妃回宫先例,宜修也想不到甄嬛还能有翻身的机会。
甄嬛的离宫,宜修在整个后宫就彻底没了敌手。然而宜修前去皇太后处请安之时,却看到了芳若,当时宜修就若有所思察觉到了些什么。芳若是御前伺候的宫女,也曾经是甄嬛的教引姑姑,皇帝如此忌讳与莞嫔相关的人与事,自然还是因为心中放不下甄嬛。
更何况,甄嬛虽然已经离宫,但皇帝对于胧月公主却格外疼爱上心,完全没有因为与甄嬛离心之事而牵扯到公主。甄嬛终究是“奉旨出宫修行”,若是出了什么事情,难保皇帝反悔彻查,到时候恐怕就是弄巧成拙作茧自缚了。与宜修不同的是,皇太后遵循的就是“凡事留有余地也是应该的”。皇太后知道,甄嬛离宫的原因并非都是甄嬛的过错,这一切与自己的侄女宜修必然脱不了干系。好歹甄嬛诞育皇嗣,更加也是皇帝心里放不下的人。
“恳请太后顾念莫愁,至少不要让她在甘露寺受尽折磨。”眉庄深得皇太后宠爱,在她的再三请求之下,皇太后也答应眉庄派人照拂甄嬛。此后,芳若奉命定期前去甘露寺看望甄嬛,并借为太后抄写佛经的名义护住甄嬛,让她少受些甘露寺姑子们的刁难。皇太后虽向来偏袒宜修,却也一直反对宜修将事情都做绝了,有皇太后顾惜着,宜修也不便对甄嬛下手。因为宜修从中作梗,甄嬛误穿了纯元皇后的旧衣服,发现了多年来自己只是纯元的替身以后,与皇帝之间彻底离心。加上瓜尔佳氏的构陷,甄远道被削职流放,整个甄氏一族当时已经彻底垮掉了。后宫与前朝向来息息相关,失宠的甄嬛在宫内也是孤立无援。
甄嬛前去甘露寺以后,宜修心中仍旧放不下心。于是借为南方冰雪之灾祈福为名,带领众妃嫔前去甘露寺,在甘露寺中亲眼见到了已经活得如同蝼蚁般的甄嬛。回到宫中以后,宜修对祺嫔安嫔道“感到欣慰”。甄嬛当时已经心如死灰,在甘露寺中受尽折磨,对宜修等来说这比直接除了她更痛快。向来都没有废妃回宫的先例,何况宜修亲眼所见甄嬛已经没有了任何威胁,目的已然达到,宜修自然也不需要对甄嬛再做什么。
甄嬛传中,甄嬛离宫到甘露寺修行,皇后为何不直接害死她?
皇后宜修这个人,城府极深。她为人阴暗,最擅长打的是心理战。
真正短兵相接,面对面的肉搏战,皇后是不擅长的,或者说不敢!
一.棋子
皇后对付人,首先是找棋子, 教唆别人去做。比如富察贵人有了孩子,她看不惯,就让安陵容去训练猫。
这样就算追究下来,受到惩罚的也是猫或者安陵容,查不到皇后自己身上。
甄嬛也有了孩子,皇后同样无法忍受。这时的皇后就挑唆安陵容,用舒痕胶去害甄嬛。
这样就算受到追究,受惩罚的也是安陵容,算不到皇后的头上。
皇后想抚养皇三子,就借安陵容的嘴告诉齐妃夹竹桃的花粉能伤人。
等齐妃送了甄嬛带着夹竹桃花粉的点心,皇后再以处罚齐妃的方式,将皇三子从她身边带走。
在表面上皇后的手从来都是干净的,不带一滴血。
二.鹬蚌相争,皇后得利
华妃是皇后曾经最想对付的人。但就是对付华妃,皇后也没有主动自己出手过。
皇后在入宫的新人面前,表现岀自己是一个和善而受气的后宫之主。
然后皇后就看着华妃同入宫的新人们鹬蚌相争,她渔翁得利。
华妃送夏冬春进冷宫;杀死淳儿;推沈眉庄落水,陷害她假孕;利用木薯粉和惊鸿舞事件害甄嬛;给安陵容和富察贵人气受,还把同为皇帝嫔妃的安陵容当歌伎,让她唱曲儿。
之后这些新人们,组团的去对付华妃。小印子去火烧碎玉轩,沈眉庄和甄嬛更是加了一把火,成功地把华妃降职为答应。
之后甄嬛又策反了曹琴默,有了曹琴默的揭发,华妃被赐死!
这时的华妃也死了,而皇后的手里仍是没沾一滴血。
三.心理战
皇后从来不会去搞什么暗杀。她想杀人都是心理战。
比如齐妃是皇后陷害逼死的。但是在外人看来,齐妃是自杀的。
皇后利用纯元故衣的事件,让甄嬛认清了自己是替身的这一事实。
聪明如甄嬛,这时完全能看出来,她和她的家人都已经在皇后布的局里。此时离开后宫是甄嬛唯一的选择。
皇后在甘露寺里面安排了静白,去打击、折磨甄嬛。如果甄嬛的身体差,她有可能就病死了;如果甄嬛的心理素质不强大,她有可能忍受不了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就自杀了。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皇后以一国之母之尊,想整死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简直太容易了。皇后哪里用得着做暗杀这种显眼的事情。只要衣食不周,人就会生病。生病得不到治疗,很快就会面临着死亡。这样的死亡既不着痕迹,对外也能解释得通。甄嬛从养尊处优的娘娘,到自己劳作的尼姑,自然无法承受这些。很快病死也是一件平常的事情。甄嬛传中,甄嬛离宫到甘露寺修行,皇后为何不直接害死她?
我是文子心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甄嬛传》中,甄嬛因为一件故衣对纯元皇后大不敬的事,让皇上恼怒大动肝火。
这件事同样伤害了甄嬛,她也不甘心做别人的替身,自然不肯原谅皇上。
加上自己母家又遭遇变故,没有了前朝的保护。甄嬛顿觉到一种不安全感:很容易就会被皇后除掉。
为了保护自己和胧月,甄嬛只能离宫去甘露寺修行。在当时的情况下,也算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那么皇后为什么不趁机在甘露寺对甄嬛下手呢?
可能有四方面的因素。
一、来自太后的庇护。芳若姑姑前往甘露寺看望甄嬛。
芳若姑姑是太后身边的人,她的出现也等于告诉整个甘露寺,甄嬛背后可是有太后撑腰的。
a、太后虽然不喜欢甄嬛,但宜修皇后的行为她更是十分清楚的。
在后宫能够制衡宜修的也只有甄嬛。
若有一天宜修做的太过分,太后还希望甄嬛可以掣肘宜修。
太后作为一国太后,她要为江山,为皇帝考虑。
太后让嬛嬛抄经书表明上是在罚她,实则是在变相地保护住甄嬛的性命。
b、太后成全了皇上的心思。
芳若姑姑能私自出宫看望甄嬛,是得到皇上默许的。苏培盛曾将这一事实告诉过甄嬛。
太后派芳若去保护甄嬛,正是皇上一直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情。
c、作为好姐妹,沈眉庄起了一定的作用,她去向太后求过情。
二、来自皇上的宠爱皇上虽然表面上对甄嬛离宫的决定不满,但无论是念及旧情,还是看在胧月公主的面子上,皇上都不会容许有人伤害甄嬛。
就连后来祺贵人被打入冷宫后,皇上都念及旧情不愿除掉祺贵人。
虽然皇帝处罚了甄嬛,但他的心里始终是放不下甄嬛的。
甄嬛和他毕竟还是有过真爱的。
甄嬛去了甘露寺,皇上的气也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牵挂,一种不忍。
从皇上的很多表现都可以看出,比如他不许提及甄嬛,不许人去碎玉轩,越是这样就说明他的心里越对甄嬛的在意。
宜修皇后是最了解皇帝心意的,她知道皇上对甄嬛还有感情,所以不敢对甄嬛轻举妄动。
三、来自皇后的考虑甄嬛主要的威胁就是来自皇后,既便是甄嬛为了躲避伤害,舍去了后宫的荣华富贵,牺牲和胧月的母女之情,但皇后仍会把甄嬛当作眼中钉肉中刺的。
皇后之所以没在甘露寺除掉甄嬛,做到真正的以绝后患,也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皇后是个十分聪明的宫斗老手。她既不会自己动手除掉心患,更不为一时之念而选择下手。
a、甘露寺毕竟是皇家寺庙。
聪明的甄嬛之选择去甘露寺,是因为这里是皇家寺庙,万一出了什么事,都会惊动皇上的。皇后自然也会想到这一点,即便是皇后想动手,也会有所顾忌。
b、太后的庇护和皇上的念想。
芳若姑姑的出面,实际上是给皇后的警示,皇后岂能不知。她会因此变得更加谨慎。
c、慢慢折磨甄嬛,让她生不如死。
皇后虽然高高在上,但皇上对她一直挺冷淡。她心里恨透了备受恩宠的甄嬛。
让甄嬛在甘露寺慢慢地受尽折磨,皇后的心里会觉得更平衡一些。
皇后便亲自去甘露寺看甄嬛,见到甄嬛此时的处境,她才算有点心安了。
皇后觉得在甘露寺的甄嬛已经对皇上彻底死心,不会再回宫了。
甄嬛在甘露寺的日子很不好过,这让皇后得到了很大的快感和平衡。
四,在甘露寺下手,不属于皇后宫斗的风格。甄嬛刚被废,离开后宫没多久,作为公主的生母,如果这时候突然死在了甘露寺,肯定会引起众人关注。
在后宫,甄嬛虽是不讨所有人的喜,但所树之敌也有限。即便是有,甄嬛现在已经沦落到惨境,而没有再穷追穷逼的必要了。
另外,甘露寺在宫外,一般嫔妃的“黑手”也不一这能得着。
而皇后必然是被怀疑的首要人选。
皇后决不能为了自己的一时爽快而毁掉自己的大好前程。
作为后宫之主,她要在顾全大局的情况下,保全自己的利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皇后习惯用权力和心计嫁祸于人,做一些一箭双雕的事,可谓坏事做尽,却能把祸水甩给别人。
而在甘露寺,却少有这种便利条件。所以皇后不会轻易下手的。
甄嬛传中,甄嬛离宫到甘露寺修行,皇后为何不直接害死她?
贯穿全局,有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记起来?就是甄嬛知道她那胎保不住,借着为孩子绑福袋的缘由,和胧月给皇帝编了个故事那就是“皇额娘推了熹娘娘”,为什么甄嬛不让皇后主动去做这件事儿,是因为皇后根本就不可能落人把柄,举几个例子。
皇后看叶依澜最近挺受宠,不乐意了,不想让她有皇帝子嗣,她是怎么做的呢?(皇后从来都不会留下把柄)先是威逼利诱,让齐妃送红枣汤给叶依澜红枣汤,让叶依澜腹痛不已,然后引起众人怀疑,一查就查到是齐妃的丫鬟送去的。要想让齐妃认下罪行,最重要的就是她的三阿哥,她以三阿哥前程为突破点,逼的齐妃自己了结。
来‘’滴血认亲”那一场,她让祺贵人来引起事端。自己退居幕后,但她还是低估了甄嬛,怀疑错了人,这才败落。她的所有决定都有一个替罪羊,不管是安陵容还是齐妃还是祺贵人,皇后永远不会将自己把柄送给对方。这也是为什么甄嬛要和胧月、敬妃演戏的原因。
到这儿也不难理解了,皇后虽手伸的长远,但甘露寺没有她能够实实在在能掌控的人,她不想冒险(甄嬛的性格、避嫌、没合适人选容易暴露)前期甄嬛已经对皇帝绝望
那时候甄嬛没复盘的可能,皇后太了解甄嬛了,她可不是随随便便可以低头的人,即使再这场宫斗里面有人陷害。她宁愿离开荣华富贵就说明甄嬛要和皇帝杠到底了,这辈子没回来的可能性。
没有合适人选、要避嫌
甘露寺的住持是出家人,修宜肯定不能从她下手。况且皇帝也不是吃素的,这纯元的事情怎么会被甄嬛知道,他还没调查,如果宜修做的太过,肯定会被发现。当年王府里面就那几个旧人,一排除很明显。
甄嬛传中,甄嬛离宫到甘露寺修行,皇后为何不直接害死她?
不要忘了,皇宫中真正的主人是谁,那就是皇上,后宫中还有个主宰者那是太后。
皇帝心里有甄嬛,在意甄嬛,皇后再清楚不过,后宫那些女人,皇帝送过谁同心结了?而皇帝让苏培盛给甄嬛送同心结那次,恰巧皇帝在皇后宫中,皇后知道这件事。
抛开故去的纯元不说,真正让皇帝喜欢的人就是甄嬛,其次华妃,再次眉庄。
华妃之死,皇帝嘴上不说,心里还是耿耿于怀,追封她端肃皇贵妃,满足她生前没有实现的愿望。虽说华妃之死已成必然,但皇帝心里还是不舒服,对于举报华妃的曹琴默痛下杀手。跟太后商量的结果是曹琴默心机太重,枕畔有个这样的人太可怕。其实皇帝就是要找个发泄出气的地方。
皇帝心尖上的人,只能自己处置,旁人插一脚,找死?皇后自然明白其中味:
假如说甄嬛真的让皇帝厌弃了,就一辈子把她放在甘露寺,让她自生自灭,又不会对她有什么威胁,那时甄嬛就一个胧月公主还送给了敬妃,更不会对皇后有什么威胁。
假如说皇帝只是暂时的对甄嬛置气,你现在把她杀了,皇帝哪天想起甄嬛,知道甄嬛死了,势必究查甄嬛死因,那时曹琴默的下场就是皇后的下场。
皇后才不会那么傻,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折磨甄嬛,把甄嬛折磨的越狠,她的快感就越强烈,甄嬛回宫,那就继续斗吧,反正皇后热衷于这种权谋之斗,就好像一个会十八般武艺的武林高手,有展示自己的舞台。
甄嬛传中,甄嬛离宫到甘露寺修行,皇后为何不直接害死她?
甄嬛出宫后,势单力薄,皇后为何不在甘露寺杀了她?其实在甘露寺中,皇后完全可以暗杀甄嬛,虽然甘露寺是在宫外,但那也是皇家的地方,而且寺里的静白师太不就是皇后派来折磨甄嬛的吗?其实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甄嬛会再次回宫,连她自己恐怕也没有想到。
若不是沈眉庄告诉甄嬛她家里的情况,估计她会一直待在凌云峰,况且皇后恨毒了甄嬛,甄嬛长相酷似纯元皇后,而且才华出众,所以皇后恨甄嬛从外貌一直恨到内心,她想折磨甄嬛,让她生不如死,所以才有了去甘露寺羞辱甄嬛的那一段。
在整个后宫中,太后虽然是皇后最大的靠山,甄嬛回宫太后是支持的,皇后想杀四阿哥,结果却又整死了齐妃,太后想制约她,所以一直留着甄嬛,静白在大雪天不顾甄嬛生病将其赶走,不就是想置她于死地吗?而皇后之所以不派杀手暗杀甄嬛,是因为这不是皇后的处事风格,皇后向来都是借刀杀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