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出的子女如何变成嫡出?
古代嫡庶有别,而决定子女嫡庶的就是其母,如果要庶出变成嫡出,那只能是母亲地位改变,没有其他办法。
很多时候俗语都会说“三妻四妾”,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妾可以很多,但妻只能有一人。古代婚姻对于正妻需要明媒正娶,并且有一系列复杂礼仪程序,正妻确立以后绝不可以降为妾室,正妻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嫡出”。
而妾的地位要低很多,不需要三书六礼,只要经过简单程序甚至不需要就可以。妾甚至可以变卖,如同奴婢。媵女(正妻陪嫁)、妾所生的孩子都是所谓的“庶出”。
自古嫡庶尊卑有别,在奉行嫡长子继承制的时代,嫡庶的出身就决定了以后的地位甚至命运。
如果庶出要变成嫡出,那么就要将其母亲地位扶正。然而,宋朝以前的朝代,妾室是不可以扶正为正妻的,如果有人将妾室扶正甚至需要被处置。
元明清以后,民间嫡庶逐渐淡薄,虽然条件苛刻,但当时已经可以将妾室扶正。若妾室扶正,其子嗣自然就成为了嫡出。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正妻无所出,可以将庶出子嗣过继到正妻名下为其“换母”,这时候庶出就有了嫡子的名分。比如唐高宗的王皇后无子,将宫女刘氏所生的庶长子李忠过继为养子,李忠有了嫡出的名分成为了太子。
虽然民间以庶变嫡非常罕见而且条件苛刻,但是皇室却反而又宽泛很多。古代很多皇帝,其生母都是妃嫔,之后又成为皇后,从庶出变成了嫡出。比如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氏,本为美人,薄皇后被废之后成为继后,刘彻从庶子变成了嫡子。
而皇后也分成元后与继后,元后乃是皇帝的结发妻子,是元配,如同民间的正室与填房。虽然她们的孩子都是嫡出,但继后的孩子地位仍旧低于元后的孩子。
庶出的子女如何变成嫡出?
原则上讲是不可以的,但是反过来说很多时候庶出和嫡出的区别并不是很重要。
首先,庶出和嫡出是由母亲在生育的时候的地位决定的。也就是说,这种地位一经确立是不可以改变的。举例来说,母亲一开始是小妾,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庶子。之后被扶正成为正妻,又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是嫡子。这个时候,哥哥的地位反而不如弟弟。
其次,从小妾变成妻子也就是所谓的扶正,在古代并不常见。比如小说红楼梦当中,王熙凤去世之后,贾琏就把王熙凤的陪嫁丫头平儿扶正成为了妻子。但是也应该看到,这是多种原因促成的特殊情况。王熙凤生前只为贾琏生育了一个女儿巧姐没有留下儿子。平儿在贾家败落的时候忍辱负重,努力操持。再加上又得到了长辈的认可。所以才能成功。这是因为古代社会讲求门当户对,妻子的门户一般和丈夫是相当的。而妾则不同大部分出身并不好,所以自然没有资格成为妻子。因此指望母亲的地位改变,从而改变自身出身的希望本身也不大。
再次,庶出和嫡出的主要地位差异,实际上体现在对社会地位的继承上,但主要体现在和嫡长子的差异上。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欧洲中世纪的很大不同。相比较而言,中国古代社会的继承制度更平等。在中国古代,父亲的社会地位是由嫡长子继承的。如果没有嫡子,由长子继承。如果没有家生子,那么也可以用私生子来继承。如果没有儿子,可以选择过继某个侄子继承。而家产一般是由诸子平分的。换句话说对于妻子生育的其他儿子,在地位继承上和庶出子没有太大的差异。不光是庶出子,就算是私生子,只要得到父亲的认可,也可以参与家产的分配。在唐代的时候,对于私生子还有一定的法律歧视。不过到宋代以后,只要得到父亲认可,私生子的地位与一般儿子没有显著差异。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争一个庶出和嫡出的地位对于自身利益影响不大。因为这种社会地位的爵位只在少部分人家才会存在。而这种爵位的继承是严格按照社会规范进行的。母亲的身份在出生以后变更并不会增加继承权。所以这种争议也就没有任何价值。而且在汉代以后,爵位只是一种尊荣,并没有任何实权。清代的时候还袭爵降等的制度,因此数代以后继承爵位所带来的好处也就非常少了。欧洲社会在中世纪的时候推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由嫡长子继承父亲全部的社会地位和财产。所以当时欧洲贵族家庭次子一般会前往修道院出家。第3第4乃至以后的儿子,一般会在父亲在世的时候就拿一笔钱离开。有的出去经商,有的入赘到其他贵族家族。欧洲人在整个中世纪时不承认私生子的社会地位的。私生子不仅不能继承父亲的社会地位也不能继承父亲的遗产。相比较而言,中国在古代社会的继承制度还是更人性化一些。
最后,谈一谈嫡出和庶出对于皇位继承的影响。从中国古代各个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来看,除了明代严格的按照嫡长子继承以外,其他王朝采取的都是综合考虑嫡,长,贤三个因素。以清代为例,对于嫡长子并没有特别的重视。入关以后的10个皇帝,只有道光帝是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大统的。而明代虽然严格,但也出现了朱棣作乱的情况。隋唐时期的杨广和李世民都是废兄而立。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嫡出和庶出对于皇位继承的影响不是很大。
庶出的子女如何变成嫡出?
其实很难。
嫡庶分明,是通行规则。
在去除君主这个特殊情况下,以庶变嫡的情况非常少,但也不是没有。
比如,西汉权臣霍光。
正妻死了,没有儿子。所以信奉男人一生只结婚一次的霍光,自正妻陪媵中选拔显,作为继妻,所以霍显之前的庶子就成为嫡子,后面又生育女儿算是正嫡女(汉宣帝继后)。
然而,霍显毕竟不上台面,子女教育很是成问题,嫡子无能,嫡女狂妄,与母亲一起谋杀许皇后,又多次企图谋害许平君的儿子,最终在霍光死后因为谋反被灭族。
所以,大多数时候,除非是家庭败落,否则贵族家庭极少扶妾婢作为继妻。实在没有嫡子继承,要么选庶长子,要么自宗族中过继非宗祧的嫡子当继承人。因为,明代之前的法律都是严禁以妾为妻,违反者以乱妻妾位处分,废黜非法婚姻,杖责任人90。
其次,庶子为嫡可以过继給同宗。
比如袁绍。袁绍是婢出子,从小因为伯父无子而过继,这样才成为伯父的嫡子,继承家业被推荐出仕。但,袁绍在伯父、生父、嫡母三人死亡后宣布回归生父家,为生父嫡母补了两个孝期,得到士大夫交口称赞。但即便如此,生父的嫡长子袁基、嫡次子袁术,依旧将袁绍当作是奴婢所出。
最后,家庭哪怕没有嫡子,由庶长子继承了家业,他本人的身份依旧是庶子。我记得,孔家有类似情况。庶子继承后嫡母非常痛恨,经常找借口殴打继承人生母,继承人哪怕跪在嫡母面前磕头出血都不行,嫡母还喝令继承人执行家法,打自己的生母。继承人面对嫡母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只能含泪打自己的生母。
庶出的子女如何变成嫡出?
(1)庶出子女的生母变成正妻。
庶出的子女,如果其父亲的正妻去世,他们的生母被扶正,成为了正妻,那么庶出的子女可以被视为嫡出。(是被视为嫡出,即优先拥有继承权,而不是真正的嫡子女)
这里有一个情况是,如果前正妻生有儿子,那么扶正后的妾生的儿子排序仍然要往后排。
《红楼梦》里,假如贾环年纪比贾宝玉大,赵姨娘扶了正的话,贾府继承人的顺序仍然是宝玉排在贾环前面,因为贾宝玉是真正的正妻所生,贾环则是赵姨娘扶正之前所生的。
(2)庶出子女认正妻为母。
这是指实质上的认母,即庶出子女将正妻认作实质上的母亲,抛弃原来的身份,那么他(她)的身份也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假如,皇帝宠幸一个宫女,宫女生下孩子,这个孩子被皇后认为子女抚养,那么这个孩子可被视为嫡子女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