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浦路斯独立后,英国为什么还保留两块军事基地?

塞浦路斯岛虽然小,当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却是大英帝国与“英帝国王冠上的宝石”英属印度之间,海上通行的必经之地。

奥斯曼帝国崩溃之后,英国得到了塞浦路斯岛,1960年塞浦路斯脱离英国的时候,英国留不住却又不愿轻易放弃,于是保留了在塞浦路斯岛的两块地区——亚克罗提利与德凯利亚。

最早在公元前15世纪,希腊人移民到了如今的塞浦路斯岛,此后数千年希腊人都是岛上的主要居民。三千年后,奥斯曼帝国崛起,土耳其人开始移民岛上,双方也算相安无事。

1878年,奥斯曼帝国为了抵御北方咄咄逼人的沙俄,无奈之下与英国签订了《英土防御同盟条约》后,英国获得了塞浦路斯的管理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战败,根据《洛桑条约》塞浦路斯岛完全成为英帝国的殖民地。

因为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地处地中海东部海上交通要冲的塞浦路斯的地位就更加重要,所以英国也非常重视。

不过随着英属印度的土崩瓦解,以及苏伊士运河的失去,塞浦路斯对于两次世界大战后元气大伤的英国,已经没太多作用。塞浦路斯岛上,终究都是土耳其人与希腊人,二战结束后,土耳其与希腊也一直希望塞浦路斯脱离英国。最终各方不断讨价还价,于1959年,正式签订了相关条约,同意建立塞浦路斯。

而当时英国在条约中有相关条件,那就是保留对于两处英国基地的宗主权。

两块英属基地总面积仅仅254平方公里,有意思的是其中60%以上的土地都是私有的,剩下才属于英国官方。而根据当年的条约,英国不得在此从事非军事的任何活动。在英国分布广泛的众多海外领地中,塞浦路斯岛上的这两块存在感非常低。

塞浦路斯独立后,英国为什么还保留两块军事基地?

1959年,在塞浦路斯持续高涨的民族独立浪潮冲击下,英、希、土三国签署协定和条约,为塞浦路斯希土两族制定权力分配框架,留下“两族对国家重大问题均有否决权,三国可干预塞事务”的隐患。

同时,英国在条约中保留对于两处英国基地的宗主权。

两块基地互不相连,总面积254平方公里,英军驻扎3000人。其中60%以上地属私有,剩余为英国所以,后者不得从事非军事的任何活动。

地理属亚洲,身份属欧洲

塞浦路斯为东地中海的岛国,面积9251平方公里,它北距土耳其近80公里,西望“文化之母”希腊最近岛屿500多公里(而离希腊大陆10倍于距土耳其的距离)。我们所有教课书将它列入亚洲国家,可它除了地理位置距离亚洲更近之外,在民族性格、历史传统、文化和宗教等方面都与欧洲密不可分,2004年,塞浦路斯义无反顾投身欧盟怀抱。

地理决定族群,塞117万(2016)人口中,希腊族占75%,土耳其族20%,其他为亚美尼亚人、马龙派基督徒和拉丁人。官方语言为希腊语和土耳其语,通用英语。希腊族信奉东正教,土耳其人为穆斯林。

希腊塞浦路斯人“资格”最高,其祖先在公元前1500年(一说是在前1200年)即移居该岛。公元488年,塞浦路斯希腊东正教会取得独立地位,一直以来,该群体认同的核心要素为“爱诺西斯”——与希腊统一。土耳其人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来到塞岛。

古往今来成为各路豪强的争夺地,近现代以奥斯曼、英国和希腊影响最大

塞浦路斯一直是各列强征服历程的“歇脚地”,先后被埃及、亚述、赫梯、波斯、罗马、拜占庭、欧洲十字军、威尼斯、奥斯曼等统治,有趣的是希腊从未控制该岛。还有一个看点,各路英豪一致认同塞岛战略地位,但它“一直显得华而不实,从未发挥人们期待那种战略作用”。

1571—1878年,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该地。1830年希腊摆脱奥斯曼统治宣告独立,塞浦路斯热切希望希腊带上塞岛。1878年,土以9.28万英镑/年的租金将该岛租让给英国,一战中英国正式接管,1925年宣布为英“直辖殖民地”。

英国曾两次获得塞岛,1191年,十字军东征中英王结束拜占庭在该地的统治。1878年二次统治伊始,英国为维护其在该地区主导地位,“永远也不能”让塞岛回归希腊。

1974年7月,土耳其以保护土族利益为名出兵4万进入塞岛,控制全境36%的土地,土族居民全部北移,造成18万希族人南迁。次年,土族在该区成立“联邦”,后改称“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

当今塞浦路斯南北分裂,希、土两族分别占有60%和37%的领土(近3%属英国两个主权基地),南北人口之比8:2,而在此前的400年时间,希土两族居民生活在比邻的村庄,或奔忙于同一座城市——由此可见,英国殖民者强调差异而实行的分而治之政策,希腊和土耳其对立敌视带来的民族主义,使得塞浦路斯没有统一的文化认同和国家归宿,希土两族只能从对故土的忠诚中寻找归宿感。

塞浦路斯独立后,英国为什么还保留两块军事基地?

塞浦路斯,是位于欧洲与亚洲交界处的一个岛国,塞浦路斯位于地中海东北部、扼亚、非、欧三洲海上交通要冲,面积9251平方公里,为地中海第三大岛。

塞浦路斯原是希腊人的居住地,也是希腊传说中爱神阿芙洛狄特(即维纳斯)的诞生地。后来,土耳其入侵塞浦路斯,持续占领该岛北部,造成社会混乱,塞浦路斯分裂为南塞、北塞,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状态,英国人也趁机侵略占领该岛,塞浦路斯变成英国殖民地。

英国在该地区的殖民时代,英国在此建立了军事基地。在塞浦路斯,英国共建立了两个军事基地,即亚克罗提利和德凯利亚基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1869年时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是英国与其最大的海外殖民地印度之间必经的联络航线。1960年塞浦路斯独立建国时,英国保留了这两小块军事基地的领土没有让其一起独立。英国深知塞浦路斯岛的特殊战略地位,不愿意全部放弃对塞浦路斯岛的控制。而且英国还想拥有在地中海、中东和北非的既得利益。因为控制了这些岛屿,就等于控制了世界主要海上运输线路,可以确保英国能够长期稳定获利,这些岛屿既是重要军事战略要地,也是重要商品贸易交通枢纽。

塞浦路斯独立后,英国为什么还保留两块军事基地?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因为塞浦路斯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英国人在撤退的时候,思考再三,保留了这两个军事基地。

众所周知,今天的英国已不是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日不落帝国。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这个帝国,这使得帝国已经没有能力去管理如此庞大的殖民地。因此主动退出并允许这些国家完成国家独立,不失为好的选择。

然而,作为一个海洋大国,英国政府仍然出于海上贸易安全考虑,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海外殖民地,派遣英国皇家海军驻扎于这些重要的战略要地中,使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自身海上利益。

这其中,就有塞浦路斯。作为东地中海地区岛国,从塞浦路斯岛出发向北可达土耳其海峡,向南则是黄金水道苏伊士运河,向西则可以到达中东。该地区战略意义非同小可。该基地作为跳板,能够有效对这两个重要水道进行军力投送,在英国的海上航线受到伤害时,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因此英国政府自殖民统治时代就设立了军事基地,当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1869年时开通的苏伊士运河,直到今天,苏伊士运河仍然是欧亚大陆的重要航运通道。基于此,当1960年塞浦路斯独立建国时,英国保留了这两小块军事基地的领土没有让其一起独立。

在这两个基地区英军设置有军营、与北约共享的对外监听站等国防设施,与最重要的亚克罗提利皇家空军机场。该基地是英国在地中海地区唯一一个有长期派驻单位的空军基地,其驻扎了一个飞行中队约16架战斗机。在兵员上,英军一共有约3,500名士兵长期驻留在塞浦路斯岛上,也算是规模庞大了。

塞浦路斯独立后,英国为什么还保留两块军事基地?

为了英国长期的战略利益所保留啊。就去英国占领西班牙的直布罗陀海峡一样,确保英国在重要水域的战略利益。

塞浦路斯独立后,英国为什么还保留两块军事基地?

谢谢邀请。当年英国能够雄霸世界,一靠拥有强大的海军,二靠工业革命所迸发出的强大生产力。尤其是海军几乎是英国安身立命之根本。依靠海军,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粉碎了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转危为安。同时,英国还是提出制海权理论的祖师。

有海军就必须要有海军基地。熟悉世界历史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英国特别注重控制世界上一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海峡或者岛屿,并以它们作为支撑英国世界霸权的关键点。时至今日,英国仍然控制着战略意义重大的直布罗陀海峡和马尔维纳斯群岛。像我们亚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香港岛、新加坡岛、锡兰岛和塞浦路斯岛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控制了这些岛屿,就等于控制了世界主要海上运输线路,可以确保英国能够稳定地把从殖民地掠夺来的财富运回本土,也能够确保英国工业产品被顺利运到殖民地销售。战争时期,这些岛屿就是重要军事基地,是英国武装保卫殖民地的重要屏障。

塞浦路斯岛地处地中海东部,是通往东南欧、中东、北非的交通要冲,战略意义重大。英国控制了塞浦路斯岛,对于它经营中东和北非殖民地、保障英国在地中海的特殊利益十分关键,而且有利于英国控制地中海经苏伊士运河抵达红海、阿拉伯海的国际贸易航线并从中获取巨大利益。另外,控制塞浦路斯岛,也有利于英国遏制心怀不轨的俄国经巴尔干半岛向地中海、近东地区甚至北非扩张的企图。

二战结束后英国因为元气大伤,国力急速下降,加上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因此英国无力阻止它的殖民地一个个走向独立。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控制的塞浦路斯走向独立也是不可阻挡的了。但英国深知塞浦路斯岛的特殊战略地位,不愿意全部放弃对塞浦路斯岛的控制。而且英国还幻想将来自己还能重新成为世界强国,到时候还是要在地中海、中东和北非有特殊利益的。所以它使出浑身解数,与塞浦路斯政府进行了谈判。一番斗法过后,据说英国声称塞浦路斯军力不够不能自己保卫自己,但英国可以派自己的舰队继续“保卫”塞浦路斯;而塞浦路斯当时确实国力军力有限,于是英国便与新独立的塞浦路斯达成妥协,英国可以继续在塞浦路斯拥有军事基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