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收复故土安南后,为何没有像云南一样维持下去?
越南自唐末五代脱离中原之后,就自成一国长达上千年。明朝时代成祖趁其内乱短暂收复之后,仅仅维持了二十多年就将其放弃。
首先,直接原因是因为明宣宗并不愿意继续经营交趾,一直都有放弃的心思;二来,越地自成一国不听管教约束已久,明朝在交趾的统治举步维艰入不敷出,根本就划不来。
明成祖时代,越南陈朝内乱被胡朝取而代之,其末代王室前往明朝求助,没想到成祖顺水推舟,认为陈朝后裔被胡朝“灭尽,无可继承陈后”,直接派遣大军踏平了胡朝,按照内地的规制建立了州县,设立了著名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从唐末以来,时隔数百年,中原再次将这里收复,进行移风易俗并且大力推动儒学教化。然而,越南终究脱治已久,而且成祖后期派遣到当地的中原官吏,严苛对待当地的越人土著,引发了越人的强烈不满与反叛之心。明廷为了安定管制加强了对交趾的派军,却恶性循环强化了这种矛盾。明宣宗登基之后重新审视明帝国是否继续经营交趾的必要性,宣宗朱瞻基是个仁厚的皇帝,对于交趾,一来,太祖时代就宣布这里是“不征之国”,祖父的做法本身就有违祖制。二来,靖难之变后,明朝北界大规模后撤,北方压力骤增,对于交趾的经营早就是举步维艰。
越南与云南不同,云南早在元朝就已归附中原与内地诸省浑然一体,明朝时代更是派遣重臣世代镇守,而滇地的教化程度远远高于越南,治理起来要容易很多。
最终,宣宗与当时内阁重臣“三杨”授意,裁撤仅仅二十多年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放弃了对于越南的收复。
明朝收复故土安南后,为何没有像云南一样维持下去?
大明帝国时代成祖皇帝灭掉了占城有历史机遇
和成祖的战略眼光。
1407年农历五月十一日(6月16日)在奇罗海口(在今越南河静省奇英县)被明军俘获,胡朝灭亡,领土被明朝收复。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六十八、户三百一十二万九千五百、象一百一十二、马四百二十、牛三万五千七百五十、船八千八百六十五。
自此越南全境被明朝灭亡。明朝设立交织省全面统治越南常年驻军在此,朱棣死后几十年时间越南经常反叛明朝从未停止。宣德年间朱棣之孙朱展基宣布放弃越南从越南撤出所有军队。
越南和中国云南区别很大,第一越南自西汉后于中国中原政权长期分裂接触较少。而云南从来没有间断过和中原政权接触交流。三国时代,南北朝时代。隋唐时代,宋朝虽然短暂独立过但是元朝重新被统一。明朝建立后沐英战胜土著人大量移民到云南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云南彻底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而越南虽然用汉字却和我们交流融合短暂长期独立于中原政权。
明朝收复故土安南后,为何没有像云南一样维持下去?
越南自五代分裂出中国之后就已经保持独立状态了,之后的宋朝没能力收回,还导致越南入侵中国,宋将郭逵打败越南李朝,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两国讲和,宋朝还大方领土赠予越南,正式承认两国关系。到明朝时越南已经建国两三百年,人心时势已收不回越南。
明朝收复故土安南后,为何没有像云南一样维持下去?
云南与安南一样属于西南边陲,但是安南更远地形更复杂,以古代的通讯水平以及交通来看,鞭长莫及不说统治成本也巨大无比,明朝官绅士大夫们也看不上这个贫瘠之地,所以只是分封土司了事!
明朝收复故土安南后,为何没有像云南一样维持下去?
这事该怪宋太祖赵匡胤!1407年明成祖朱棣派80万大军(一说40万左右)平定安南,却在20年后被他的继承人、皇孙明宣宗朱瞻基弃守。这件事他们爷孙俩应负一定责任,但真正的“罪魁祸首”其实是前推400多年的北宋王朝。
秦帝国统一天下时,秦始皇派50万大军南征,在包括今越中北部设置象郡,从此将安南地区纳入中华版图。秦末天下大乱,秦朝将领赵佗遂自立为王建立割据政权,但仍奉汉朝为正朔并称臣纳贡。赵佗死后,汉武帝出兵收复南越故地,将之划分为9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3郡就是今越中北部地区。
汉朝(包括东汉)在安南地区不断加强统治,一方面传播中华文明,促进当地农业、盐业和文化教育发展,另一方面则采取强力手段维护版图统一。特别是公元42至44年,东汉光武帝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水路并进征剿起兵反叛的安南地方实力派。
平叛获胜后,东汉废除当地旧制,改为推行汉律,并削夺地方豪族权力,同时加强中央委派的郡县管理体系,还开凿河渠灌溉促进农业发展。经过这一番刚柔并济的措施,两汉时期对安南的统治比较稳固,大批当地人士通过察举征辟制被选入长安为官。
隋唐年间,中原王朝对安南的治理进一步深化、加强。隋朝设交趾郡。唐代则改为交州总管府,后升格为安南(镇南)都护府,下辖7至8个县(行政规划调整),长年驻扎有4000多人的唐军——不要觉得唐朝在当地驻军少,防区面积有300万平方公里的唐安西都护府,常备兵力也不过2.4万人。
虽然有唐一代,安南地区叛服不定,但即使在安史之乱后帝国实力严重衰退的情况下,唐朝仍比较有力地控制着当地局势。史载从公元687年至865年,安南地区至少发生过5次大规模叛乱,还连遭新兴的南诏政权入侵,迫使唐廷一度废弃安南都护府,但只要中央政府能腾出手来,就一定会尽快出兵平叛。
比如公元858至863年,南蛮作乱导致安南都护府辖区尽失,唐廷被迫暂时撤销建制。但没过多久,唐军就大举出兵,经过2年多艰苦战斗收复安南,“蛮寇悉平”,而此时距离唐朝灭亡只剩下40多年时间。
真正给唐朝在大西南(包括安南)统治以致命打击的,则是875年起兵的黄巢,其擅长运动战流窜南北,特别是占据岭南期间(879至880年)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安南的控制力。
不过,继之而起的南汉(五代十国割据政权之一)仍有效管控越北部分地区50余载,屡次出兵与反叛的当地节度使作战。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发动叛乱的安南(静海)节度使虽也自立为王,但性质与南汉并无太大差别,仍属于臣服中华正朔的割据势力,只是离心倾向有所加强。
直到968年,安南地方豪强丁部领(其父是静海节度使麾下牙将)成立大瞿越国,并对内自称“皇帝”,才算正式开启了独立历史。但问题在于,此时宋朝已经建立且国势强盛,如果北宋统治集团尽早出兵安南,仍然有可能平灭叛军、收复故地。
但很可惜,坏事就坏在宋朝的几个皇帝身上。公元965年,宋军灭后蜀,前线指挥官王斌上疏宋太祖赵匡胤,建议趁宋军兵锋正盛之际,继续南下收复云南。赵匡胤却来了个“以史为鉴”,认为唐朝灭亡源于“祸起南诏”,遂“玉斧划河”,决定以大渡河为界从此不征云南,等于直接放弃了对大半个西南地区的经略。
不过,就算赵匡胤缺乏战略远见,他的接班人仍有多次机会可纠正失误。比如公元980年宋太宗因黎氏篡夺丁朝王权而兴兵攻越,虽然一开始宋军战败,但黎氏却因此十分恐惧激怒宋朝而惹来灭顶之灾,于是赶紧遣使上表谢罪。结果,宋太宗还真就顺水推舟承认了黎氏政权——若换成汉唐王朝,才不会吃这套呢,肯定继续出兵平叛,直至最后胜利。
到了宋朝第4位君主宋仁宗在位期间,竟然在官修史料《新唐书》中继续为先帝弃守大西南的战略失误辩护,说什么“唐虽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认为宋朝应收缩边防,维持西南诸蛮(包括安南地区)自治的朝贡体系即可,此举无异于鼓励、纵容安南独立。
两宋300多年“羁縻无为”的妥协退让政策,最终让安南独立成了气候,从此再难被外力改变。虽然后来的元帝国3次征伐安南,却都以失败告终。等到明初朱棣再收复安南时,后者的民族和国家独立意识早就深入人心达4个世纪之久,当地风俗、文化也与中原王朝迥异,真正变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因此,尽管明军出动数十万人马开赴安南镇戍、平叛,但为时已晚,这从安南民众在明朝设置交趾布政司次年就发动反明斗争即可看出。由此亦可见,400年前宋朝放弃武力收复安南的决定是多么愚蠢和短视。
反观云南,历史上虽也出现过一些割据势力,但从元代起便被牢固地纳入中华版图——蒙元早在灭宋前,就绕道进军云南并派驻宗王长期镇守。明朝统一天下时,同样在云南设立了稳固的军政管理体系,明太祖朱元璋还委派养子沐英镇守,此后沐氏世守云南直至明末。再之后,清朝通过设置藩镇、平三藩之乱和改土归流,进一步强化了对包括云南在内整个大西南地区的统治和管控。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不是蒙元之后的历代王朝重新将“经略大西南”定为国策,只怕连云南都可能不再为我所有。而这一切的罪责源头,就是那个“防家贼甚于防边患”的宋朝。
明朝收复故土安南后,为何没有像云南一样维持下去?
云南昆明湖上有一副对联,描写了汉朝至元朝的历史典故,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这十多个字就是描写各朝代平定云南的情况的。至于交州,一样自秦始皇开发岭南到汉武帝平定南越,都一直在大一统王朝之下。
但是,到了唐朝,情况慢慢发生转变,对于交州,朝廷一直牢牢控制,而云南方面,因为南诏的崛起,成为唐朝的边患之一,不过,南诏还处在部落联盟阶段,一直到蜕变为大理国才改变处境,一起改变的还有唐朝。
唐朝自从藩镇割据以来,各镇都拥兵自重,而边疆的一些人也乘机大街,在朱温篡唐以后,大一统的朝廷突然崩塌,937年兴起的大理国开始了扫平周边的行动,云南基本上成为大理国的辖地,等到宋朝建立,因为宋太祖的原因,没有继续进兵云南,也即是事实上承认了大理的权力。
而交州呢,更加谜,当南汉割据南方的时候,皇帝刘龑认为交州不详,于是放弃了交州,吴权自认为节度使,968年,当时宋朝已经统一大部分的区域,但是宋太祖没有继续南下的雄心,丁先皇这时候再交州建立丁朝年号太平,国号大瞿越。宋朝对此无动于衷,随后又册封为交趾郡王。
这大概就是两个地方的独立之始,但是,宋朝的日子不好过,辽、金、西夏、蒙古轮番的围殴,最后忽必烈为了包围南宋,1253年平定云南,立国两百多年的大理灭亡,但是蒙古人的铁蹄没有停止,大军进攻陈朝。
忽必烈先后组织100多万军队,但是最后都大败而归,不可一世的忽必烈就此收手,不在继续南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将元朝的力量逐回草原,包括云南的梁王。
这时候,云南和陈朝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现在朱元璋派遣沐英世守云南,而安南陈朝成为不征之国。但是陈朝不征,没有影响他们作死。陈朝掌权的外戚胡一元自称胡公满之后,1400年篡位,立自己的儿子为帝,又戏耍了明成祖一番,明成祖不得不派大奖张辅讨伐胡一元,不到两年时间就擒获胡一元父子。随后改为郡县。
但是,朱棣没有朱元璋的政治谋算,对安南用人失误最终黎利驱逐了明朝军队,彻底使安南永别中华。如果当时朱棣效法朱元璋,任命能人镇守,那肯定是另外一个结果。
当初,朱元璋觉得陈朝不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又当时很识趣的向明朝称臣纳贡,朱元璋于是将陈朝列为不征之国,并在皇明祖训里面写明。这一道圣旨成了此后放弃安南的借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