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皇族为什么有黄带子和红带子的区别?

是怎么区分的?

封建王朝都拥有规模庞大的皇室宗亲,皇族后裔也分个大宗小宗,清朝也并不例外。清朝皇族宗室,分为“宗室”与“觉罗”两个部分,简单来说宗室是努尔哈赤与其亲兄弟的后裔,而觉罗就是努尔哈赤的叔伯子孙后,黄带子是嫡脉近支,红带子是远支。

宗室的腰部系黄带子,而觉罗系红带子,用于区分两者的身份。而由皇太极发明的红带子,比黄带子出现得还要早。清朝爱新觉罗氏家族的族谱,也分成《宗室玉牒》与《觉罗玉牒》两个部分,分别用明黄色与赤红色的封面。

以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为大宗,而塔克世的兄弟们的后裔为旁支小宗。

清朝皇族都会系黄带子,而黄带子并不一定就是皇族,也可能就是个皇族远亲。在封建社会,尤其是严格规制服装颜色的古代,明黄色并非普通人能够使用,即便官居极品之人。

清朝,无论是腰间系黄带子还是红带子,都是属于“龙子龙孙”的特殊群体。清制,黄带子的官爵是可以世袭罔替的,但也只有长子能够继承,其他的子孙没有资格,所以就成为了所谓的“闲散宗室”。

虽然清朝规模庞大的宗室觉罗并没有明朝那样待遇优厚,但也被赋予的很多特殊权势。比如黄带子即便杀人,也是不偿命的,地方官衙也没有审判的权利,只能交给管理皇族的宗人府处置。

在清朝,也有不少嫡脉皇族宗室,因为获罪被割去黄带子,从宗室玉牒中除名,贬为觉罗,地位待遇一落千丈。

清代的皇族为什么有黄带子和红带子的区别?

清代规定,以皇太极祖塔克世为显祖,子孙为宗室,系金黄带,其余则为觉罗,系红带。故以黄带子称宗室、红带子称觉罗。

之所以这样区分,可以将清朝皇室看做一个大的宗族,所谓“宗室”和“觉罗”之分其实只是支系不同,换句话来说,我们以塔克世为始迁祖,那么塔克世以后其子孙是一支或一房,塔克世其兄弟等是为其他房支。那么显然,帝系一支的宗室享有的权力要远大于非帝系的觉罗。

其实不止有宗室和觉罗之分,仅宗室还有区分,比如近支宗室和远支宗室。近支宗室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主要是指康熙皇帝及其子孙,如乾隆五十年,曾提及“永芝虽近支宗室”,这里的永芝系康熙皇帝第二十二子恭勤贝勒胤祜长孙、固山贝子弘昽长子。

近支宗室与远支宗室的显著的区别在字派上,近支宗室用胤(允)、弘、绵、奕、载、(奉)、毓、恒、启、焘、闿、増、祺等字派,而远支宗室则另起字派,如康熙皇帝的哥哥福全,后裔字派有保、广、诚、亨、丰、常、松、柏、清和保、广、亮、恒、文、祥、继、文、魁两套,与近支宗室相对应。

影视剧中的福全

当然,无论是宗室和觉罗之分,还是近支宗室和远支宗室之分,都是因为皇权所带来的影响,皇族人口日益繁衍,但享有相应的权力的皇族范围越来越小。如果将其放在宗族的角度来看,其实和一个大的宗族逐渐发展的过程类似。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常以黄带子代表宗室、红带子代表觉罗,但并不能将其完全相等,即并不是所有的宗室都系黄带子、所有的觉罗都系红带子,且系黄带子和红带子的也不一定是宗室和觉罗。

其一,无论黄带子还是红带子只是象征身份,除此二者之外,还有紫带子。一般而言,系黄带子的宗室犯罪,可能会降级,配红带子;系红带子的觉罗犯罪,因为血缘关系还在,也可能会降级,系紫带子。即紫带子多是指被黜革的皇族成员。

其二,系黄带子、红带子的并不一定是皇族人员,有功的大臣也可以。如雍正年间岳飞后裔,名将岳钟琪就曾被授予黄带子,乾隆年间富察傅恒之侄富察明瑞也曾恩赏黄带子。

清代的皇族为什么有黄带子和红带子的区别?

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其许多制度都与历代中原王朝有着很大的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诸如满、蒙、汉军八旗制度,包衣制度等等。对皇族进行二次分类也是清朝特有的制度之一,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历朝历代,为了凸显皇族的重要性、保证皇族血统的纯正性,通常都会将皇族与普通贵族、官僚、百姓区别对待,地位崇高、待遇从优,从而形成了历史上各个朝代数量都颇为庞大的“宗室”群体。而清朝和历代中原王朝又有所不同,不仅将皇族与普通贵族、官僚、百姓进行了区别对待,而且还将皇族进行了二次分类,形成了所谓的黄带子、红带子。

所谓黄带子、红带子其实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清朝官方的正式称呼为宗室、觉罗。所谓宗室、觉罗,其实都是同一个祖先,都是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只不过按血缘亲疏远近进行了二次分类而已。后金以及之前很长一段时期,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并没有按血缘亲疏进行严格区分。直到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正式去汗号称帝,为了让直系以及近支的天潢贵胄们显得“与众不同”、地位更加崇高,皇太极正式下诏,将爱新觉罗氏家族依照血缘亲疏远近,划分为宗室、觉罗。自此,正式出现了所谓的黄带子、红带子。

宗室,指的是清显祖塔克世(清太祖努尔哈赤父亲)的直系后代,即努尔哈赤、穆尔哈齐、舒尔哈齐、巴雅喇兄弟四人的子孙后代(塔克世第四子雅尔哈齐绝嗣,因此这一支的宗室实际只有雅尔哈齐一人,至于有无过继嗣子,本人没有查到相关史料,不好乱说)。这些人被允许使用金黄色腰带以示尊贵,故俗称为黄带子,其宗籍由宗人府掌管,录入玉牒黄卷。清朝的黄带子地位非常尊贵,哪怕是最低等级的闲散宗室,他们相对于旗下的普通贵族、官僚、百姓,地位依然是“主子”(这里所说的主子和所谓的大小旗主不是同一个概念,就不铺开说了)。记得很多年前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一个情节:和珅在兰州城的饭馆里和“金大烟袋”斗富,后来被“金大烟袋”的手下给抓了,起初和珅还颇为桀骜。但是,当彼时身份已经和普通百姓无异的“金大烟袋”露出腰上的黄带子时,身居高位、起初颇为桀骜的和珅最后只得下跪磕头赔罪。虽然这只是电视剧的剧情,但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不仅如此,黄带子还拥有许多特权,简单举几个例子:首先是宗室爵位、俸禄,这是清朝宗室黄带子们才可以享受的封爵系统,地位崇高、待遇从优,就连觉罗(红带子)也无权染指。即便是最低等级,即无爵之闲散宗室,都赏穿戴四品(相当于现在的厅局级)武职顶戴袍服。其次,这些人还拥有司法特权,黄带子们触犯律法,国家系统的司法部门是无权过问的,只有管理皇族事务的宗人府才有权处置。而且,黄带子们触犯律法一般都是要减低量刑的,即便杀人,也不会被判死刑,这也就是清朝一些提笼架鹰、不学无术的不法黄带子们经常叫嚣什么“老子很久没杀人玩了”的原因之一。不仅杀人不会被判死刑,这些人就算被判圈禁、流放等徒刑,也会得到非常妥善的安置,即便失去一定自由,但也是衣食无忧。这两点是最主要的,其他还有很多特权,就不一一列举了。

觉罗,指的是清景祖觉昌安(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兄弟六人,即所谓“六祖”的其他子孙后代。但是,在这些人当中,觉昌安的儿子们有不少是被授予了宗室爵位的,例如觉昌安第五子塔察篇古,在顺治年间被追封为恭恪贝勒。但是,从他儿子祜尔哈齐的曾孙瓦尔玛后来因功受封三等男爵位来看,觉昌安其他儿子的子孙后代应该还是被划入了觉罗行列的。这些远支的爱新觉罗家族成员被允许使用红色腰带以彰显身份,俗称红带子,其宗籍同样由宗人府掌管,录入玉牒红卷。红带子们同样拥有经济、司法等诸多特权,但较黄带子要差一些。此外,红带子们虽然也是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却无法染指宗室爵位,他们能获得的只有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爵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民爵”。

除了黄带子、红带子之外, 清朝的爱新觉罗家族成员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群,即紫带子。这些人是因犯事或权利斗争被革除红带子的本尊及其后代。清朝初期,被革除宗室、觉罗的人,通常不再录入玉牒,久而久之,其后代与旗下百姓无异。康熙年间,清圣祖为了避免皇族后裔流落民间日久而不可寻,同时也为了避免旗下选秀选中本家女子,出现人伦尴尬,遂命将革除红带子及其后裔重新录入玉牒,附于红卷之后,允许其使用紫色腰带,以示身份,即所谓的紫带子。同时,清圣祖还命将革除宗室及其后裔同样重新收录玉牒,附于黄卷之后,允许使用降一等的红色腰带,即所谓革除宗室红带子,其待遇也基本参照觉罗。顺带说一句,清末著名的大臣伊里布和良弼就是革除宗室红带子。

此外,还有一个特例,即清朝的所谓的“满洲圣人”达海(觉尔察氏)家族。达海因创制新满文有功,其后代被特别允许使用紫色腰带,以示褒奖。同时,其家族女性成员可免于参加旗下三年一度的选秀。当然,关于达海后裔的紫带子身份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有待商榷。

清朝的黄色腰带、红色腰带、紫色腰带是有特殊含义的,因此普通贵族、官僚、百姓是不能随便使用的。清朝一些有特殊功勋的大臣有时候会被皇帝赏赐四团龙补服、宝石顶、三眼花翎、黄带、紫轡等宗室显贵才能享受的待遇,但基本还是象征意义高于实际意义,非经允许该大臣是不能随意穿用的。

清代的皇族为什么有黄带子和红带子的区别?

所谓红带子、黄带子,就是古代男子的腰带。围红带子的是觉罗,围黄带子的是宗室。用腰带的颜色作为区分爱新觉罗族人与皇帝血缘关系的远近。

这带子据说现在不好找。当年有一本书介绍过,大致意思是说,每个新生的宗室或觉罗,都会上报到北京的宗人府或沈阳的故宫。到时候,就会发下来一条红色或黄色的腰带。这腰带跟随此人一生。到死的时候,还要把腰带上交朝廷,统一销毁。

至于其他的区别,无非是待遇上的。宗室中的爵位普遍比较高。而觉罗中的爵位则相对比较低。甚至大多数觉罗也就比普通旗人略强一些。而在分布上,宗室大多集中居住在北京。而觉罗很多都住在东北。

说了怎么区分。下面谈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爱新觉罗家族的第一次分割是从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开始。觉昌安是建州左卫都督福满的第四子。福满有六个儿子,却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觉昌安。这就引起了其他儿子的不满。因为福满本身就不是长子一支的,他坐建州左卫都督之后,就有另外的支系不满。

于是,包括福满的其他儿子和福满的叔伯兄弟的儿子,联合在一起反对觉昌安。幸亏觉昌安父子抵挡住了这次反击。等到建州左卫被觉昌安经营得风生水起之时,其他的五个兄弟也与觉昌安一起,号称“六贝勒”。虽然反对的声音被压下去了,也是面和心不合,私下里小动作不断。

等到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时候,其他五个贝勒的后人,再次联合一次,反对努尔哈赤反明

努尔哈赤七大恨都发出去了,一帮子堂叔伯、族兄弟在背地里发誓,要杀了努尔哈赤,以盼望明朝能够原谅。努尔哈赤的妹夫和童年的好伙伴,也在这次事件中被杀。这就不止是扯后腿了,简直是形同水火一样。

可努尔哈赤在打败这些同族,并俘虏了其中一个为首的堂叔之后,并没有杀掉对方。也算是仁义宽厚了。

最终努尔哈赤兄弟势力越来越多,众多同族也不得不归附在他的麾下。

从努尔哈赤起兵到多尔衮进北京,两代人中,大多数都是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及他们的儿子。努尔哈赤兄弟子侄数十人,各个龙精虎猛。所以才在清朝建立后,成为国家统治的有力保证。这些人的后裔,也自然的成为了系着黄带子的宗室。

而那些本来就血缘关系远,还在之前给努尔哈赤一家扯后腿下绊子的同族们,能得到一条红带子,已经很不错了。

到了皇太极时期,有了第二次分割。那时候,只要是爱新觉罗姓氏都系一条红带子。并没有黄带子。皇太极为了表明身份,加以区分,才下旨“遇太祖庶子,俱称‘阿格’;六祖子孙,俱称‘觉罗’。”宗室系黄带子,觉罗仍然系红带子。

但这里的觉罗,就包括了另外两支族人。原来,觉昌安有五个儿子,除了四子塔克世(努尔哈赤之父)。其中有两子无嗣,另有两子留下了后代。分别是:长子敦礼和五子塔察篇古。但也索性被归为红带子。

于是塔克世的直系后代就是宗室黄带子,除塔克世一系之外的福满的直系后代就是觉罗红带子。

而福满的兄弟们,就连红带子和爱新觉罗的姓氏也没有,而分别是舒舒觉罗、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西林觉罗、扈伦觉罗、阿哈觉罗等。

清代的皇族为什么有黄带子和红带子的区别?

1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