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诸多皇子刚出生为什么要被奶娘抱走,不让自己的母亲抚养?

在清宫之中有个地方,叫做“阿哥所”,清朝的皇子公主大多放在这个类似于托儿所的地方集中抚养。与以往历朝历代不同,清朝的后妃是不能够亲自抚养自己的孩子的。

清朝将后妃分成几个等级,除了皇后,只有嫔(一宫主位)与嫔位以上的妃位、贵妃与皇贵妃能够抚养皇子。然而虽然能够享天伦之乐,可清朝规定,无论什么等级的后妃都不能养育自己所生的孩子,妃嫔的孩子都是生母一个人,养母另一个。

在皇嗣诞育满月之后,就要带离生母身边由皇家的专门机构集中起来照顾。除了特殊的日子,生母是很难与自己的孩子见面的。

而清朝这么做,主要也是为了防止“外戚干政”。虽然当年汉武帝与北魏时代立子杀母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戚,但与清朝相比实在是过于简单粗暴。

将皇嗣带离生母身边集中抚养,一来有利于防止皇嗣被生母过度溺爱,可以专心学文练武;二来其母也能够全心全意侍奉君主,使得皇家子嗣得以子孙绵延(好像没什么效果)

自古以来就有所谓的母凭子贵之说,后宫更加如此,一旦儿子成为皇帝,那么生母自然地位超然,而其母舅一族也会崛起形成成为庞大的外戚势力。清朝不准后妃养育自己的孩子,使得母子之间感情淡薄,皇子登基以后,先记得自己是个皇帝,再记得自己是个儿子。

整个清朝除了孝庄太后、慈禧太后之外几乎没有后宫垂帘,更谈不上外戚干政,这与清朝的制度也有一定关系。乾隆皇帝是出了名的孝顺,而其母孝圣宪太后,却丝毫不得染指朝政半分——作为儿子,孝顺理所当然,作为君王,觉不允许后宫干政。

大清朝诸多皇子刚出生为什么要被奶娘抱走,不让自己的母亲抚养?

谢邀~

生活中,孕妇生完孩子后,都会把宝宝带在身边,精心抚养。然而在古代,很多人却是由乳娘带大,他们跟奶妈的感情,甚至比跟亲妈还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代妈妈生产后,非要把孩子给乳娘带呢?

我们都知道,古代请得起乳娘的,大多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这些女性含着金钥匙长大,自己都得由仆人伺候,生完孩子身体虚弱,更不会亲自照顾爱哭爱闹的小宝宝了。而且,在古代,女性喂奶还会被认为有辱斯文,为了身份和面子,还是把娃给仆人照顾吧。

再来,这些土豪家的女人们,平时在家就绣绣花,养养草,缺乏锻炼,容易导致体弱少乳。为了让孩子喝到营养的乳汁,也不得不去请乳娘代哺。

要是身在王侯将相家,尤其在有佳丽三千的后宫里,产妇还得为自己的地位着想,必须赶紧恢复身材,早日争宠。喂奶带娃这种苦活儿,累活儿,更不会自己动手了。

当然了,就算嫔妃们不在乎这些,还是想自己抚养孩子,那也是不存在的。为了防止皇子以后重用母族亲戚,导致皇权外泄,后宫不允许生母与皇子过分亲密,也只能由乳娘带着。

一般来说,古代的乳娘,多是贫家妇女,虽然她们能“母”凭子贵,但却要舍弃对自己孩子的抚养,也是不容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