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贵妃死后,陵墓无人敢动,并且还有人日夜守护,究竟为何?

明史上第一位受承认的皇贵妃

恭肃端慎荣敬皇贵妃万氏,明朝第一位被正史承认的皇贵妃(在这之前,第一位皇贵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宠妃孙氏,后成为皇后)世称“万贵妃”,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宠妃。对于万贵妃,历史上争议也比较多,毕竟在明朝被称作“祸国殃民”的妖妃并没有几个,然而万贵妃死后安享太平,其陵墓无人敢动,这又是为何呢?

第一,帝妃情深,宠冠后宫

朱见深两岁成为太子的时候,就是19岁的宫女万贞儿在旁边服侍。朱见深之所以对这个年龄在古代能做其母亲的宫女非常宠爱,也是有原因的。

“土木堡之变”以后,朱见深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其叔叔朱祁钰登基称帝,做了皇帝之后的朱祁钰觉得自己都是皇帝了,凭什么储君还是别人的儿子,所以想废了朱见深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做太子,甚至还废掉了阻止自己的皇后汪氏。所以朱见深的童年也是非常艰辛的,而当时陪在身边照顾自己的就是万贞儿,小孩子不懂事,有恋母情结的朱见深自然喜欢上了大自己17岁的万贞儿。

朱见深登基以后准备册立万氏为皇后,但是朱见深之母周太后强烈反对,所以册立了吴氏为皇后。即便如此,万贞儿成为了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而且与朱见深如胶似漆,宠冠六宫。在紫禁城中,人人都顾忌其三分。

第二,并非十恶不赦的妖妃

历史上的妖妃众多,但是对于万贞儿倒还真有点需要琢磨。在正史记载中,万贞儿最大的恶行就是阻止妃嫔怀孕,在后宫横行无忌,其实也并没有做出其他祸国殃民的行为,只是在各种影视作品中黑化了。

万贵妃盛宠,使得当时的吴皇后失宠,其他妃嫔也几乎形同虚设,这在当时文人气息浓厚的明朝自然也是“十恶不赦”的——影响了皇家子嗣繁衍啊。其实对于万贵妃各种“恶行”的描写,大多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而屠戮后宫的记载,明朝压根没有记载,而是出现在了两百多年后的清朝。

万贵妃深得宠爱,死后明宪宗不愿其与其他妃嫔同葬,所以为其单独开辟了陵寝,派遣大量人守陵,形成了村落。皇帝的宠妃明朝自然不敢动,清朝为了拉拢人心,又怎么敢去动明朝的皇家陵墓呢?

万贵妃死后,陵墓无人敢动,并且还有人日夜守护,究竟为何?

这个问题牵涉到朱见深的传奇爱情,且看下文分解。

一般男人都喜欢年青貌美的女性,有钱男人更喜欢玩老牛吃嫩草的游戏。明宪宗却与众不同,他首开皇帝吃老草的先河,和一个大自已17岁的女人如胶似漆、爱得死去活来。这个叫万贞儿的女人,既无惊艳之容,也无诗歌之华,更无身世之显,低如草芥,贱如奴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令皇帝陛下生时奉若至宝,死时不愿独活,相随而去、黄泉作伴。古往今来,多少看客为宪宗的痴情所迷惑:那个万贞儿究竟有什么寐力,能让威震天下的皇帝独享宠爱、生死相依?

宪宗朱见深由万贞儿一手抚大,她有养母之实。

故事应该从1449年讲起,明英宗朱祁镇听信王振的谗言,不顾群臣的劝阻,亲率五十万精兵征讨瓦剌。由于王振独断专行,致使全军覆没、多地失陷、英宗被俘。国不可一日无主,英宗被瓦剌控制,本应立太子朱见深即位,无奈太子仅两岁,恐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请示孙太后,立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孙太后准奏,于是,朱祁钰执掌国柄,是为景泰帝。

孙太后身边有一侍女,名万贞儿,其父万贵因亲属犯罪而被谪居霸州,为了日后有所依靠,他托付同乡将年仅4岁的女儿带进腋庭当宫女。万贞儿乖巧懂事,深得孝恭孙太后喜爱。自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孙太后即着年已19岁的万贞儿照顾小太子朱见深。自古宫廷斗争隐藏着刀光剑影,万贞儿不敢怠慢,她既要精心呵护小太子,又要时刻警惕歹徒下手。从那时起,两人即形影不离。朝夕相处中,万贞儿对小太子渐生母爱,朱见深对她亦难舍难分。

朱祁钰登基后,权欲上瘾,渐生私心。他不满足于仅在自己一代做皇帝,要让子子孙孙做下去。于是,明代宗朱祁钰将侄子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世态炎凉,皇宫也不例外。东宫易主,朱见深的地位和待遇直线下降,“母子”俩开始备受冷落。以前,他们娘俩是大家眼中的宝,巴结还来不及,未曾开口先堆笑,有求必应忙乎乎;现在,他们是引祸的雷,有事无人管,有难无人帮,宫里人见了他们绕道走,遇事踢皮球。朱见深不知道宫里人为什么不喜欢他,万贞儿只知道一个没人仔细照看的废太子意味着什么。不知道朱见深遭遇了多少歧视,但是可以知道万贞儿在那段黑暗的岁月挺过来不容易。

瓦剌部见要挟明英宗无用,攻北京失败,即以谈判的方式将朱祁镇放了回来。朱祁钰表面客气,实则将亲哥软禁起来。就在朱祁钰如意算盘拔得噼啪响的时侯,即位仅一年的太子朱见济夭折了。这事对景泰帝打击很大,由此重病缠身。景泰八年,发生夺门之变,大臣撞开禁门将明英宗朱祁镇救出,重新拥立他为皇帝,朱见深也恢复了太子位。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明英宗驾崩后,18岁的太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明宪宗即位的第一件事,是要册封万贞儿为皇后。在他心目中,万贞儿有母亲般的慈祥,姐姐般的亲爱,情人般的吸引力,而其它姑娘则显得生疏和青涩。生母周太后坚决反对,她令司礼太监牛玉圈定人选。二八年华,形貌秀丽的吴氏当选为皇后,明宪宗不从。周太后以先皇有旨相挟,宪宗才勉强同意。新婚燕尔,宪宗同吴皇后做了个样子,即每日往妩媚的万贵妃房里跑,把个吴皇后气得七窍生烟,她不知道这个半老徐娘施了什么魔法,让自已独守空房。一日,吴皇后瞅宪宗不在,喝令左右对万贵妃实施杖刑,打得她皮开肉绽。

事情传到宪宗这里,他勃然大怒,打她就等于打他。小时侯是万贞儿保护他,替他遮风挡雨,现在轮到他来保护她。宪宗当即知会周太后,要废除吴皇后。吴皇后受封不过月余,没有大错,哪有废封的道理?周太后不准。宪宗执意要废,周太后只好再封王氏为皇后。王皇后性格懦弱,见吴皇后被废,也就不再争什么,甘愿做个傀儡皇后。而那个倒莓的司礼太监牛玉,则被宪宗发往南京明孝陵种莱去了。

自那以后,后宫即由万氏统领,她成了无名有实的皇后。成化二年正月,万贞儿生下皇长子,宪宗欢喜不尽,要立他做太子,并且加封万贞儿为皇贵妃。可是后来,这个孩子不到一岁就夭折了,万贞儿伤心不已。由于年事已高,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尽管如此,丝毫不影响宪宗对她的宠爱,反而对他百般劝慰,更加怜惜。

《明史》记载,万贞儿失去孩子后性情大变,遇有其它妃嫔怀孕产子,或坠胎,或害死。据考证,清人编修的《明史》有些是根据野史编辑的。明朝正史并没有记载万贞儿残害嫔妃的事情,一向对万贞儿颇为嫉妒的纪妃之子-----明孝宗朱佑堂修的《宪宗实录》给万贞儿安的四大罪名,也只是专宠、穷极僭儗、父兄授都督千户职、佞幸出外镇守内备供奉者假以贡献买办科歛民财。纪妃警敏通文字,被宪宗偶尔临幸一次,生朱佑堂,以后即冷落不顾。朱佑堂登基后,借修史机会,狠狠地黑了万氏一回,算是替母亲出气,替所有未得到真爱的妃嫔出气。万贞儿并非想独占宪宗,如果这样,皇帝就不会那么宠爱她。相反,万贞儿总是鼓励宪宗皇帝与其它嫔妃雨露均沾,这从宪宗皇帝共育有20多个子女可资证明。

生时宠冠后宫,薨时享尽哀荣。

成化23年春,万贞儿因暴疾过世,享年57岁。宪宗大悲:“贞儿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他即刻下令上谥号:“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万贞儿为什么能独享专宠?有两件事可以解释。第一件,周太后曾经百思不得其解地问儿子:“彼有何美,而承恩多?”,意思是问那个老女人身体上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儿子答道:“彼抚摸我安之,不在貌也”,说明吸引他的,不仅仅是容貌,而是一颗博大的爱心。第二件事,“(皇帝)每次外出,(万贞儿)必戎服佩刀,侍立左右,上每顾之辄为色飞”,说明万贞儿从来就不依靠男人保护,而时刻想着的是如何保护自已的男人,这样的女人谁不喜欢?宪宗皇帝辍朝七日,亲自主持万贞儿的葬礼。因为不是皇后,她不能和皇帝合葬,但宪宗又不忍将她和妃嫔们草草合葬,最后以皇后礼遇将她单独葬于天寿山陵区内的苏山脚下,并派官军日夜看守。万贞儿去世后,失去安全感的宪宗皇帝郁郁寡欢,于同年八月驾崩,年仅41岁。

结语:有明朝罩着,她的坟墓安如泰山;有清朝保护,她的坟墓谁人敢动?

万贞儿的坟墓,属于皇家陵寝,有军队日夜看守,谁也不敢冒株九族的危险去盗挖。后来满人占领中原建立清朝,为收买人心,朝廷拔坟户专门看守万贵妃墓,她的墓自然无人敢动。乾隆看上了这儿的风景,想在此建造园子,于是派人移坟。当挖开表土时,现出一块石碑,其上书有“你不动我,我不动你”的文字,乾隆便移往它处建园,不敢再打她的主意。这些坟户世代繁衍,逐渐形成村落,人称万娘娘坟村,简称万娘坟。

万娘坟一直保存完好,直至1937年,长陵园的程彦斌率众盗掘了万娘坟,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只留下少量文物。

万贵妃死后,陵墓无人敢动,并且还有人日夜守护,究竟为何?

万贵妃对于明宪宗朱见深来说,既是母亲、姐姐也是情人,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葬礼规格之高、陪葬品之丰厚不难想象。这样的陵墓如果没有人看守,必定成为盗墓者的心头好。而事实上,万贵妃陵墓也的确没能幸免,据说奇珍异宝装满了整整六辆马车。

万贵妃名为万贞儿,经历可谓十分传奇。她4岁入宫做了一名小宫女,在经历过十几年宫廷生活的洗礼之后,于19岁被指派到只有两岁的皇太子朱见深身边,照顾太子爷的日常生活。能在太子爷身边服侍起居,这对任何宫女来说无疑都是条康庄大道,将来怎么都能混个不错的出身。

但万贞儿当时的处境却是比较糟糕,因为朱见深的老爸朱祁镇当时还年轻,做事根本不靠谱,听了太监王振的忽悠,亲自带兵去打蒙古人,结果在土木堡变成了敌人的俘虏。国无长君外有强敌,大臣们在于谦的带领下,推举朱见深的叔叔朱祁钰当了皇帝,朱见深这个皇太子自然也就成了朱祁钰的眼中钉。

朱祁钰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囚禁了朱祁镇并且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老爸老妈形同囚徒,自己的性命也都在皇帝叔叔的一念之间,幼小的朱见深在凄风苦雨之中度日如年,而陪他走过人生至暗时刻的,就是比他大整整17岁的万贞儿。这种感情我们绝对可以理解,万贞儿在朱见深的眼中,就是母亲、姐姐的角色。

至于万贞儿情人的身份,我觉得应该是在朱见深十几岁的时候完成的,毕竟朱祁钰没有继承人,而徐有贞等人又趁着朱祁钰病重发动了政变,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朱见深也恢复了太子的身份,万贞儿岂能让朱见深这条潜龙跑了?朱见深当时也就是一个未成人年,哪里能抗拒得了万贞儿的妩媚?

于是在朱祁镇驾崩、朱见深登基之后,万贞儿的好日子终于来了。朱见深本来要直接让她当皇后,但是反对声浪太大,只能封为贵妃,但对于万贞儿的专宠却是在所难免的,以致于朱见深的正牌皇后吴皇后都醋性大发,借故当众责打了万贞儿,朱见深大怒之下居然废了皇后。不过即便这样,万贞儿也没能当成皇后,大家都认为她年纪太大了,母仪天下实在不够格。

万贞儿在朱见深的专宠之下,在朱见深登基的第二年就生下了皇长子,结果这个孩子也是个短命的,还没满周岁就夭折了,而万贞儿从此也失去了生育能力。这次的打击让万贞儿的恶毒本性暴露无疑,她为了继续专宠后宫,只要发现朱见深的其她后妃怀孕,就痛下杀手让她们流产,结果搞得朱见深差点绝后。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朱见深对万贞儿的痴迷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搞得身边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朱见深的老妈有一次实在纳闷,忍不住问儿子:她比你大17岁,已经人老珠黄了,你对她怎么还是这么着迷呢?朱见深向老妈坦露心声:没有她的抚慰,我根本睡不着觉啊!

万贞儿一人得道,她的家人以及巴结她的朝臣们,自然也跟着鸡犬升天,她的父、兄、弟、侄都被授予都督、指挥、千户、百户等官职,她弟弟的儿子、养子在襁褓中也都当了官,甚至万家的仆人都能当上世袭的指挥佥事,万家的富贵程度可想而知。同样的道理,万贞儿在59岁暴病身亡时,朱见深怎么不能将她风光大葬?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天,万贞儿逝世(估计是心脑血管病),朱见深如丧考妣伤心极了,他哀叹道:万氏长去了,我亦将去矣!他为了万贞儿的病逝连续七天不上朝,追谥万贞儿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并打破祖制将心爱的人埋葬在了十三陵范围内的天寿山。这座被称为“万娘坟”的陵墓,在明清两代一直受到了妥善的保护,盗墓者们明知道陵墓中有堆积如山的奇珍异宝,但也是有贼心没贼胆,不敢行盗墓之事。直到民国年间战火纷飞,盗墓者们的机会终于来了,“万娘坟”自然也就在劫难逃。

在1923年,十三陵地区有个小土匪侯现文准备对“万娘坟”动手,结果带着十八个人挖了一个晚上也没得手,最后铩羽而归还被抓进了监狱。后来在1944年,当地治安更加混乱,有一个名为程彦斌(绰号程老六)的土匪,带着手下百十来号人,最终连挖带炸终于打开了陵墓,将其中的宝物劫掠一空。

但是土匪就是土匪,在发了大财之后,程老六得意忘形飘起来了,没过几天就大操大办娶了新媳妇,而且这个新媳妇居然还戴着万贵妃陪葬的凤冠(没文化太可怕,戴死人的东西她也不嫌晦气),结果闹得满城风雨。俗话说“财不露白”,程老六这样炫富岂能不引起别人的觊觎之心,没过多久他就被当地驻防军队(没查到资料,根据时间推测应该是伪军)打死了,盗墓所得的奇珍异宝也自然落入了他人之手!

无论当年的万贞儿如何风光,如今也只留荒冢一堆,可发一叹!

喜欢请关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万贵妃死后,陵墓无人敢动,并且还有人日夜守护,究竟为何?

如果皇帝也有爱情的话,那么明宪宗朱见深和万贵妃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对。万贵妃比朱见深年长17岁,还没给他留下一儿半女,但是明宪宗在位23年始终如一地专宠万贵妃,为她废除皇后、责打大臣。1487年已经58岁的万贵妃病逝后,明宪宗朱见深悲痛欲绝、思念成疾,强撑着给万贵妃办完丧事后,于同年去世,可见用情至深。万贵妃在明宪宗一朝,名份上虽然仅是一个皇贵妃,但实际上就是皇后,她的丧葬都是按照皇后品级办理的,坟墓有专门的人员看守。

明宪宗朱见深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万贵妃绝对不是因为她的美貌,毕竟皇帝手握天下什么美女得不到,而且万贵妃死的时候早就年老色衰了,两人间的感情更多的是患难与共中结成的。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率军亲征,留下年仅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皇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一场“土木之变”,明军精锐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也成了瓦剌的俘虏。当时为了稳定局势,避免主少国疑的情况,于谦等大臣拥立明代宗朱祁钰登基,这样一来太子朱见深的地位就很尴尬了。权力是个很诱人的东西,明代宗朱祁钰登基虽然是权宜之计,但当他坐稳江山后就不想交权了。

1450年明英宗朱祁镇回国被直接软禁在南宫;1452年,年仅5岁的朱见深被自己的叔叔废除太子位,赶出皇宫,形同囚徒。朱见深2岁到10岁这一时期是他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而唯一在他身边、与他生死与共的就是当时还是宫女的万贞儿,也就是后来的万贵妃。一个没有谋生手段、毫无自保之力的孩子却卷入了皇位之争,可以想象到当时年轻的万贞儿为了照顾、保护风雨飘摇中的朱见深付出了多少努力,生死间见真情,两人间也结下了一生的羁绊。

1457年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位,朱见深得以恢复太子身份;1464年18岁的朱见深登基为帝,而万贞儿已经35岁了。按照朱见深的意思是要立万贞儿当皇后的,但是朝臣和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都反对,才不得不放弃,但也将万贞儿从宫女升格为贵妃,两人如漆似胶形影不离,而年轻貌美的正牌皇后吴氏刚结婚就守活寡。吴皇后面对朱见深对自己的不闻不问,在怒火中找借口杖责了万贞儿,朱见深闻讯后大怒不顾所有人反对废除了新婚不到一个月的吴皇后,之后新立的王皇后认清了现实甘愿当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后,万贵妃宠冠后宫。

1465年37岁的万贵妃生下了一生唯一的孩子,也是朱见深的皇长子,朱见深大喜晋封万贞儿为皇贵妃,还要立这个孩子为太子,可惜一年后这个孩子就夭折了。万贵妃此后再也没有生下孩子,但是朱见深对她一直感情不减,后宫佳丽十多人、子女十多个,朱见深从来都不关心,就宠着万贵妃,这一宠就是二十多年直到死。

万贞儿从一个出身卑微的宫女,到后来宠冠后宫,做了二十多年无名有实的皇后;明宪宗身为皇帝一生宠幸挚爱一个大自己17岁的女人,不在乎她年老色衰,要生死与共,这堪称一段千古佳话。

至于万贵妃身上背负的骂名多有不实之处。按照清朝编纂的《明史》记载万贵妃的“罪名”主要是两条:一是逼迫后宫怀孕的妃子堕胎,戕害明宪宗骨肉;二是毒杀了明孝宗朱祐樘的生母,明宪宗的纪妃,但从事实来看《明史》根本经不住推敲。首先《明史》说万贵妃逼迫后宫怀孕的妃子堕胎,但现实是明宪宗朱见深有14个儿子、6个女儿,基本上都长大成年有正式封号;其次《明史》说万贵妃毒杀纪妃,但是身为纪妃儿子的明孝宗朱祐樘从来都没说过这件事,而明朝编纂的《宪宗实录》中也没有记载,试问这事靠谱么?

万贵妃死后,陵墓无人敢动,并且还有人日夜守护,究竟为何?

万贵妃死后,陵墓无人敢动,还有人守护,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明宪宗的真心宠爱。二是明孝宗对父亲的“孝”。

一、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贵妃万贞儿病逝,享年五十八年。成化帝悲痛欲绝,不仅亲自为她主持葬礼,还按照皇后之例,辍朝七天。万氏被追尊为“皇贵妃”,谥号“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比其他嫔妃的四字谥号多出二字。他还打破除皇帝皇后可葬天寿山、其他嫔妃只能葬在金山的祖律,将万氏葬在天寿山皇陵的苏山脚下,陵园占地数万顷,并派人日夜守护。同年八月,朱见深悲伤过度驾崩于乾清宫,享年四十一岁,践行了他对万贵妃临终前所说“贞儿去了,朕也将不久于人世了”的诺言。

二、明宪宗驾崩后,太子朱祐樘继位,年号弘治。朱祐樘正是当年纪淑妃所生、被万贵妃派人谋害未遂而侥幸活下来的那位皇子。但是,当年保护朱佑樘的太监张敏、朱佑樘生母纪苗青最终都死于万贵妃之手。当朱祐樘继位后,即有大臣上书要求对万贵妃削谥议罪及惩办其族人,他认为这是违背先帝意愿没有采纳,而是按先帝的做法,照常派人保护万贵妃陵墓。弘治帝为什么如此呢?出自一个“孝”字,他死后被定庙号为孝宗,正在于此。

万贵妃死后,陵墓无人敢动,并且还有人日夜守护,究竟为何?

明宪宗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软禁,因为自己的父皇明英宗在土木堡中成为俘虏,在明宪宗很小的时候时常受到别人的欺负;那个时候万贞儿就在明宪宗身边伺候。

小时候的明宪宗朱见深和自己的父亲分离,他也见不到自己的母亲。所以明宪宗对万贞儿特别的依赖。

万贞儿明宪宗足足大了十七岁,对于这一段姐弟恋,很多人都不看好;可是万贞儿从一个婢女做到万贵妃。可见明宪宗到底有多宠爱她。

万贞儿曾经為明宪宗生有一子。可是在襁褓中夭折了。这件事情对万贞儿的打击特别的大。

所以万贞儿对于那些怀孕的嫔妃们打压的很。自己没有为明宪宗孕育皇子。她也不允许别的妃子生下皇子。

明宪宗对于万贞儿的宠爱是有目共睹的,就算是皇后和万贞儿有了争执,皇后最后也是被数落和欺负的对象。可见万贵妃到底有多得宠。

万贞儿好像是被气死的。有一个婢女不小心惹怒了万贞儿。这个婢女的下场可见有多么惨。

万贞儿死后不久,明宪宗也跟着去了。很多历史学家纷纷猜测明宪宗是为了万贞儿伤心而早早离世的。

可见万贞儿在明宪宗心里的份量。

明宪宗厚葬了万贞儿,他特意给万贞儿另外找了一个风水宝地安葬她。不仅如此。他还为万贞儿特意安排人守来看护她的坟墓。

经历过这么多年的风雨飘摇,万贞儿墓地仍然还在。

很多人都说是那些守坟人后代的功劳,他们世世代代在万贞儿墓地旁边生活,之前他们依靠朝廷的俸禄,没有了明朝,这些看坟的子孙后代就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万贞儿坟看护的好好的。

对于他们来说看护万贞儿墓地是他们祖先的使命。

所以万贞儿墓地被看护的好一点也不奇怪。有人说她的墓地无人敢动。

是因为一个墓碑。上面写着:你不动我,我不动你。

万贞儿的墓地也曾遭受过洗劫;可是有人看到这一块碑文,很多人都退缩了。

古代很多迷一般的现象解释不清楚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把这件事情推到鬼怪上。所以很多人还是很忌讳的。

万贞儿墓地保存下来一半功劳在于那些守墓人的保护,一半功劳在于万贞儿墓地的侥幸。并不是它有多么的神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