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六国后,标志着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以后,正式建立了封建制度,原本的奴隶制度基本消亡。首先,看一下封建社会的特征:
第一,经济上,私有土地制度占据主体地位;
第二,政治上,施行高度集中的君主集权制度;
第三,社会上,建立宗族与政权结合的封建森严等级制度。
先秦时代,尤其是周天子灭商朝以后,将天下土地分封给众多的宗室与贵族,一层一层进行分封,施行大规模的分封制度。这一时期,周天子虽然至高无上,但是对于众多的诸侯、士大夫等,却并没有强有力的控制能力。当时的统治阶层是奴隶主而并非地主阶层。
随着私有制度的崛起,井田制逐渐瓦解,周天子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与摧残,最终走向了灭亡。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加上对于土地私有制的承认与推广,地主阶级不断崛起。
各国开始进行变法,尤其是秦国、楚国等,还开始推行郡县制度,代替之前的分封制,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秦朝一统天下以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分封制被取代,皇权至高无上,秦朝皇帝对于全国的控制力远远超过周天子。全面承认土地私有制度与承认土地买卖,地主阶级正式崛起,奴隶主阶层完全消亡,封建制度正式建立起来。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六国后,标志着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这个问题,早前也有大学老师提出。他认为:所谓原始社会是一种生存状态,奴隶制是一种人际关系,封建是一种政权架构,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方式。它们根本就不是并列的概念,完全可以重叠在一个时代的社会里。中国的封建时代开始于商周时期,而在秦始皇施行郡县制之后就结束了。
有这些疑问,是因为大家对“封建”的定义不完全了解。我们就先从定义说起吧。
封建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定义。
广义的,就是指“采取分封制的社会结构”。大部分人从字面上理解的就是这个定义。所以认为秦以后就不应该属于封建社会了。
“封建社会”狭义的定义,来源于马克思。是指“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
我们历史课本上用的是狭义的定义。指的是“社会形态”而不是“社会结构”。
这个形态有两个特点:
一是地主就是统治阶级。他们靠剥削农民来生活。
二是农民有自己的一点点财产,是自由人。他们是地主阶级剥削的主要对象。不像秦以前,统治阶级的主要剥削对象是奴隶。而奴隶是没有自由,没有财产的。
直到新中国成立,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封建社会才真正的结束。
我的回答完毕。不知道能不能帮到朋友。喜欢的朋友帮忙点个赞,转发一下。谢谢。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六国后,标志着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制仅限于先秦时期(请参见分封制)。但根据马克思主义史学(原本,马克思本人曾声明马克思主义史学仅适用于西欧,不适用其他国家文明社会,但其后的列宁、斯大林等人想将这一史学思想推向全世界),此一独特史观认为历史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封建社会时期,如欧洲从9世纪到大约15世纪,都算是封建社会时期。而中国从战国时期开始,也历经很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中除了强调土地划分拥有权之外,通常也有上对下,很明显的阶级制度。2003年后,在中国大陆一些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地区,教科书中已不再出现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表述。关于人类社会阶段的划分,则使用诸如“史前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等短语。欧美史学家通常把商朝和周朝称为“封建领主社会”,把秦朝和汉朝称为“封建地主社会”。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六国后,标志着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其实统一六国秦朝建立所谓的“封建社会”已经结束。直到后来汉朝建立刘邦封子嗣为诸侯郡国并行这可以算得上是开历史的倒车重回“封邦建国”的“封建时代”汉朝以后该制度再度被废,后来只有爵位和食邑没有实际地盘和卫戌军队。到明朝历代皇帝也大封子孙往各地当诸侯王但是依旧是没有常备军队,限制人身不奉召到死不得离开封地……但是以上两种制度都是在中央集权的严格控制之下实行并存在的所以一般认为中国的封建时代是秦统一六国之前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六国后,标志着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和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秦朝在商鞅变法 后,就进入到封建社会时期,但只是经济上是处于封建社会,而在政治制度依然是奴隶社会制度。
而秦朝统一六国后,不管是经济基础还是社会政治制度都与封建社会相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所以说秦朝以后我国进入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六国后,标志着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的灭亡和封建社会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奴隶制度在秦国开始崩溃,奴隶主不再对奴隶拥有生死大权,并且奴隶可以通过获得军功获得自由身,还能拥有获得爵位的机会。
商鞅变法内容: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秦国完全废除了井田制,也就是承认了井田之外的土地的合法性,这样井田在秦国内的比例逐年下降,新土地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奴隶制度的必然灭亡,当奴隶主再也无法维持自己的地位的时候,新地主贵族崛起,封建制度也就取代了奴隶制度。
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革,到了秦惠文王的时候旧贵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封建制度完全在秦国确立起来。
相比较之下,东方六国的改革就不够彻底了,特别是燕国。燕国是姬姓王族,也就是周室王族的一支,所以他极大的维护周礼,也不可能有重大的改革,同时,燕国的守旧势力也十分强大。燕国的改革也只是昙花一现,在燕昭王当政的时候,有乐毅改革,可是燕昭王驾崩后,奴隶主势力马上回扑,燕国又回到了奴隶时代,所以整个战国时期,燕国一直都是最弱的国家。前期的时候,燕国不断受到齐国的侵略,齐国衰弱后,又轮到赵国来欺负他。
战国末期,秦国军力独占鳌头,士兵为了前程无不奋勇争先,而六国士兵只是为了吃兵粮,所以在统一战争中,六国军队往往是一击即溃,最后秦国统一了天下。
秦国统一天下后,原秦国的制度自然推向了全国,在全国范围内,封建社会基本确立,封建制度也基本成熟。封建社会中央是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地方是郡县制,组合在一起就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后世的制度虽有变化,不过其核心仍然是秦朝时确立的制度,变化也是以其为蓝本。
不过,秦朝也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他没有及时结束战时政策,还实行严苛的法律,这也是秦朝灭亡的根源所在。在战时的,由严刑峻法带来的社会矛盾完全可以通过战争转移到国外,当战争结束的时候矛盾无从转移,矛盾积累越来越多,终于起义终于爆发了,大秦帝国也被自己的律法灭亡了。
秦国的强大是因为商鞅变法,灭亡也是商鞅变法,可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