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些强大的王朝不选择定都南方?
中国历史上很少将都城定在南方,尤其是大一统王朝,南方的都城主要也就是南京与杭州两个地方。中国古代著名的都城——长安、洛阳、许昌、开封、北京等均位于北方。
古代王朝不愿定都南方,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富有安乐的南方的确很让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在冷兵器时代这是非常危险的。第二,古代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定都南方不利于对全国的管理与抵抗北方的威胁。
即便纵观如今的全世界,资源丰富的地区反而非常落后,反而是自然灾害比较多,条件相对并不是那么优越的地区更发达一些。
农耕时代,南方总体上虽然比不上北方,但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就非常富有。战国七雄中,楚国最富庶;虽然很长时间内,南方因为人口没有北方多,显得不是那么发达,然而南方甚少战乱,土地肥沃而物产丰饶。晋朝、隋唐、两宋以后,南方全面超越北方成为了全国的经济中心,但当时,定都南方的大多都是偏安一隅的政权,大一统王朝是不愿意定都南方的。
南朝君主沉迷于声色犬马,结果被北朝所灭;南宋统治者终日醉生梦死,结果在蒙古铁骑之下湮灭。南方的富有,消磨了一代又一代君王的意志。比如,当年“靖康之变”中被迫南迁的宋朝,一开始还发誓要恢复中原,但是在西湖歌舞,这一偏安,就是上百年。
古代中原王朝,最主要也是最致命的威胁,就是来自于北方的游牧民族。表面上看,南方远离漠北,似乎更安全,然而仅仅凭借长江根本没有办法抵挡北方铁骑南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用兵,进行粮草运输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定都南方,那么就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富进行支持,这是非常不利的。南方水网密布还好说,但是北方就只能靠陆路运输了。这也是后来的明朝终究还是将都城从南京北迁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些强大的王朝不选择定都南方?
从春秋战国时候起,黄河流域一直是华夏族生活的核心地区,经济发达,人囗稠密,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宋代。战国时期,无论是西边的秦国,还是南方的楚国,都想方设法向中原地区挤。而南方地区被认为是落后的蛮荒地区,不可能去南方建都。
秦代关中地区修建了郑国渠,关中平原成天府之国,南有秦岭,东有黄河天险,北方是黄土高原区,关起门来,可以自一统。秦,汉,隋,唐等主要王朝都在这里建都。
由于过渡的开发,到了唐代,关中地区已养活不了太多的人口,遇到荒年,唐朝文武大臣都到洛阳就食。宋朝则定都汴梁(开封),主要是汴梁周围水糸连通大运河,长江以南的粮食可以方便的运输。
长江以南地区,人囗比较少,经济比较落后。三国时期,黄河流域的人躲避战乱,迁到长江以南地区,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五胡乱华时期,中原地区的劳动人民大规模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晋王朝的都城也迁到南方的建康。
靖康之变后,高宗把都城迁到临安(杭州),有大批中原百姓迁到长江以南地区。南宋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使长江以南的经济和人口首次超过北方地区。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明清,直到现代。明朝是第一个在长江以南建都的大一统封建王朝,主要是明朝崛起于南方。1351年,朱元璋便攻占了集庆(南京丿,改名叫应天府,做为自已的大本营。
古代封建王朝建都北方,主要是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部环境等诸多条件决定的,今天国际上的许多国家选择首都,也同样遵守这一原则。
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些强大的王朝不选择定都南方?
简单来说,南方不适合作为大一统王朝的都城。
一个王朝的都城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综合下来,其实古代的大一统王朝只能选择北方。
虽然现在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但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经济重心都在北方,中华文明即兴起于黄河流域,只要是和平时期,这里都是经济发达、人囗稠密。
当然,经济强只是建都的条件之一,而且不一定要最强,只要撑得住就行,决定力更强的是政治因素和安全因素。
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必然需要对全国进行足够强力的管控,尤其是那些富庶之地和军事重地,这就要求都城拥有一个足够便利的交通条件。
北方平原较南方多,且南方水网密布,在古代的交通不如北方,更重要的是,古代的军事重地几乎都在北方,王朝的主要敌人——游牧民族也活跃在北方。
要是把都城定在南方,离重地大军就远了,越远就越难监控,大军反叛、军阀割据的概率相应升高,同时北方大敌入侵时的消息传递也要慢上许多。
而且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北方和西方具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即使现代战争,地形地势仍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冷兵器时代,地理因素更是重中之重。
这样综合起来,就算是在北方,最热门的的大一统王朝也就那么几个,比如西安,坐拥关中平原和金城千里,经济和防御都足够,交通也可以。比如洛阳,周边全是平原,防御是菜了点,但交通便利,更利于管控四方。
当然,这只是大一统王朝,如果割据南方或者南方一部分的王朝,那也只能定都在南方了。这里的建都因素还是一样的,在各自地盘内选高个,所以南方的都城选址也非常统一,蜀地十有八九是成都,东南几乎就是南京,岭南绝对是广州。
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些强大的王朝不选择定都南方?
古代统一的王朝大概有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元朝、明朝和清朝这七个,这几个王朝的首都要么在咸阳,要么在长安,要么在洛阳,要么在北京,都在中国的北方。南宋虽然建都城于南方,但宋朝并不是统一王朝。为什么这几个古代统一王朝不去南方建都?因为南方不具备建都的条件。那么建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一是发达的交通,二是安全的地理环境,三是发达的经济,四是权力平衡的需要和合适的时机。另外,古代统一王朝的皇帝大都是北方人。总之,古代统一王朝建都于哪个城市是根据巩固统治的需要和目的来选择的。
关于古代统一王朝为什么建都于北方而不建都于南方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古代统一王朝的都城需要发达的交通。封建社会北方的陆路交通比南方的水路交通要发达。交通是关系到古代统一王朝能否对全国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发达的交通能够加强统一王朝的统治,糟糕的交通状况必然会削弱统一王朝对全国的控制。为了加强交通并进而巩固统治,秦始皇修建了直道和驰道,隋炀帝建立了大运河。交通的发达,不仅在于国家控制的加强,更在于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中国北方的平原广大,而中国南方则是丘陵和山地众多。与南方的丘陵和山地相比,北方的广大平原更容易建立发达的交通网。在北方建立交通网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有优势,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政府财政。北方的气候比较干旱,道路不容易损坏;南方的气候太过潮湿,道路容易损坏。
如果有发达的交通,政府的军队可以快速的到达叛乱地区以平定叛乱;如果没有发达的交通,叛乱地区将会糜烂。
第二,古代统一王朝的都城需要用地理优势转化为军事优势来获得安全的环境。如果都城处于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那么必然危及王朝的统治。统一王朝的都城需要建立在安全的地理环境中。一般来说,统一王朝的都城必须要有山川河流的保护。汉朝和唐朝的长安城就有山川河流的优势。八水绕长安不仅可以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还可以阻挡敌人的进攻。潼关等关口的存在阻挡了敌人长驱直入的可能。其他北方都城的建立也都基于地理环境安全与否的考虑。
从军事方面说,建都北方比建都南方更有优势。如果统一王朝的军队主力在北方,那么统一王朝更有可能的是建立骑兵部队。机动力强的骑兵比移动缓慢的步兵有天然的优势。尤其重要的是,中国的地理特点是地势北高南低,北方控制南方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宋朝为什么被动挨打?就是因为失去了地理上的制高点。
中国古代的军队都是冷兵器军队,统一王朝的统治者在建都的时候肯定优先考虑地理位置占优势的北方。而且,统一王朝的统治者肯定也会考虑都城的军事防守性。
第三,古代统一王朝的都城需要发达的经济作为支撑。如果没有充足的税收,统一的封建王朝很快会灭亡。任何一个古代的统一王朝都必须有充足的税收才能生存下去,没有充足税收的王朝必然会覆灭。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王朝的统治者需要把都城建立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国南方的经济发达还是北方的经济发达?在南宋以前,是北方的经济发达;从南宋开始,是南方的经济发达。
为什么南宋以后的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仍然建立在北方?元朝发源于北方大草原,建都南方会远离他们的发源地;明朝曾经一度定都于南方的南京,但为了应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把首都迁移到了北京;清朝崛起于东北地区,定都南方会远离他们的龙兴之地。而且,北京城曾经做为都城,有一定的基础。
怎么解决建都北方之后的经济问题?一是宣布的税收都会解押到北方的都城,二是古代统一王朝的统治者充分的利用了漕运和海运。通过曹运和海运把南方的粮食等物资运输到北方。而且,建都于北方还有推动北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内。
第四,古代统一王朝的都城需要考虑权力的平衡和合适的时机。任何一个权力失衡的统一王朝都会灭亡。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战乱的北方的经济逐渐衰落下来,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的南方的经济崛起。南方有了建都的经济条件,但统治者需要考虑南北的权力平衡。南方的经济崛起以后,南方的教育也崛起了,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的官员大都是南方人。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南北的权力失衡。
明朝的南榜和北榜之争就是权力失衡的表现。为了实现南北的权力平衡,明朝迁都于北京。实际上,如果元朝、明朝和清朝建都于南方,那么权力一定会被南方人所控制。统一王朝要想长久地统治下去,就绝对不能让王朝的权力失衡。说到底,建都于北方是古代统一王朝平衡权力的一种手段。
只有权力平衡的统一王朝才能生存和维持下去,出现权力失衡的统一王朝是必然要分裂和灭亡的。
第五,古代统一王朝的建立者大都是北方人,那自然是首先选择北方做都城。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和生活习惯。秦朝的建立者秦始皇嬴政是陕西人,被称为沛公的汉朝的建立者刘邦是江苏人,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杨坚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唐朝的建立者唐高祖李渊是甘肃人,元朝的建立者原始祖父必烈来自于蒙古大草原,明朝的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虽是地理上的南方人,却是习俗上的北方人,清朝的爱新觉罗家族来自于东北。
出身于北方的统一王朝的统治者自然是习惯于在北方建都城,到南方建都城在生活习惯上也不一样呀。吃惯了馒头的北方人肯定不愿意天天吃大米饭。习惯了北方四季分明的欺负的北方皇帝也肯定不愿意到南方天天淋雨。
出身于北方的皇帝在生活习惯上和气候上都不能适应南方,不适应南方那就只能在北方建都城。
综上所述,古代统一王朝之所以不去南方建都是因为南方的交通不发达,古代统一王朝之所以不去南方建都是因为南方没有安全的地理环境,古代统一王朝之所以不去南方建都是因为南方的经济在长时间内不发达,古代统一王朝之所以不去南方建都是因为出于权力平衡的需要及没有一个合适的时机,古代统一王朝之所以不去南方建都是因为统一王朝的皇帝大都是北方人。总之,古代统一王朝之所以不到南方建都是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和目的。如果到南方建都能够巩固统治,那古代统一王朝就会建都于南方;如果到北方建筑能够巩固统治,那古代统一王朝就会建都于北方。
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些强大的王朝不选择定都南方?
古代统一王朝为什么不去南方建都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中华文明的最早发源地兴盛地在晋陕豫三角为核心的黄河金三角周围地区,公元一干年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这一地区,那么不去南方建都而多建都于此地区的西安、洛阳、开封等也就成为必然。
二、中国文化建都是讲风水的,如西安三面环山,背靠秦岭,东口又有潼关,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当然是最佳的建都之地,13朝都于此就是最好的说明。
三、中华民族、文明是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南方农耕民族文化融合产生的,农耕文明在文化上似乎是先进的,但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在军事政治上具有先天优势,一匹马就是一部快速战车,因此,中国大一统统一王朝大都由北方政权(许多是游牧、少数民族)建立的,当然首都就建在北方了,象元朝、清朝等,北魏、辽、金等军事上对南方也处于强势地位,它的都城也自然在北方。
四、地理上北高南低,居高临下,也算是北方强于南方、故北方政权统一天下多建都于北方和中原关中的原因吧,这点应与风水有关吧。
五、前边已讲到,中华民族、文明由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融合而成,汉民族的危胁主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天子守边疆,故明朝到成祖时把都城还是要由南方南京迁到北方的北京。
大致有这些原因吧,拋砖引玉,敬请赐教!
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些强大的王朝不选择定都南方?
这个看环境和经济决定,北宋以前北方经济都比南方好,而且外患都来自北方,建都北方自然是要优于南方的,但直到民国时期,国内的矛盾转移到南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