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唐朝的朱温为什么会被他儿子杀死?
还是对于继承人问题的处理不善。而且历史记载中的朱温,荒淫无度甚至于自己的儿媳妇私通,给自己的儿子戴绿帽子,导致与儿子们离心离德,最终沦落到被亲儿子诛杀的下场。
朱温出身微寒,参加唐朝末年的黄巢之乱而崭露头角。后来又背叛黄巢投诚了唐朝,唐僖宗赐名“全忠”,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此后多年,朱温南征北战战功赫赫,逐渐掌握了唐朝的兵马大权。
公元888年,唐僖宗的儿子唐昭宗继承皇位,册封朱温为东平王、中书令。直到天佑元年(904年)朱温诛杀宰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等人,将唐昭宗强行从长安接到了洛阳。并且将昭宗身边的人,甚至是小太监,都全部诛杀换成了自己的手下。从此,唐昭宗形同傀儡,刀板之俎。
但是朱温还是不放心,最终诛杀昭宗,立其九皇子为帝,就是唐哀帝。此时的唐朝,已经名存实亡,“白马驿之祸”后,唐朝基本就等于是宣告了灭亡。最终在公元907年登基称帝,取代唐朝建立五代中的“梁”。
朱温也算是一代枭雄,但是他的私人问题却非常糟糕。他一共有七个儿子七个养子,其长子朱友裕原本非常优秀,但却英年早逝。而朱温其他的亲儿子,不是不中用就是年纪太小,所以最后他决定传位给养子朱友文。可没成想被自己的二儿媳妇朱友珪的妻子知道了,告诉了朱友珪。朱温为了让朱友文登基,让朱友珪去做莱州刺史,朱友珪心中不愿,最终弑父夺位。
说到底,还是朱温这个人做人有问题(与儿媳妇淫乱),以及皇族内部争夺权位的残酷激烈而导致。
推翻唐朝的朱温为什么会被他儿子杀死?
文|涛说乱世史|
实名反对高赞答案,我要亲自站出来,为朱温说几句公道话:“事出反常必有妖”。开国皇帝朱温,被亲儿子杀死,并不是因为好色荒淫,明显是更核心的权力斗争;而朱温晚年荒淫、扒灰的种种记载和野史,有过度抹黑的嫌疑。朱温被亲子弑杀的明确导火索,是“外有强敌,而自己猜忌”。诸子不成器,朱温猜忌暴躁,人心涣散,“想立贤不立亲”,又不相信大臣,未建立强有力的辅政班子;在重病之际又仓促传位,让逆子朱友珪有机可乘,最后篡位成功,弑父杀兄。我的其他回答:
混血汉人石敬瑭,遗臭千年的儿皇帝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84060430820966669/
沙陀族为什么快速消失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76208051723436301/
朱温,名声最差的开国皇帝:狡猾残忍的朱温,离奇招黑,他真的睡遍了下属张全义全家老少女人,真的因为扒灰被亲儿子杀死吗?在我的印象里,朱温是所有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中,名声最差、最臭的一个,甚至没有之一。毕竟作为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被毛泽东亲自点评的朱温,英雄、枭雄算不上不说,最后还被“世传”以60岁的病躯,睡遍下属张全义全家老少,还与儿媳乱伦,最后亡于内讧,被亲子所杀,这实在太奇怪了。而且,五代史中,史料价值更高的、更丰富的《旧五代史》,没有朱温晚年好色的记载,和晚一些的《新五代史》、《资治通鉴》非常不同,这也实在太奇怪了。
我又想到了李元昊。这位西夏皇帝,也因为睡儿媳被亲儿子杀死,但他非汉人,而且,他也算官二代(继承他爹李继迁),不算白手起家。因此,无怪许多读史人无脑抹黑朱温,经常列其到“中国历史十大流氓皇帝”、“中国历史十大恶人”、“中国历史是十大无赖”等不良排行,事实真的如此吗?
【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关注我哦】
一、我们先分两个阶段,简单地介绍朱温事迹:朱温(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是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在唐末五代的极乱世,朱温出身社会最底层,跟随母亲去别人家打工求生,因而养成了狡猾残忍的生存性格,混迹于乱世。
第一阶段“早年赢家”——枭雄朱温:
朱温迫于生计,先投靠第一主子,农民起义军黄巢——黄巢短视,朱温再投降第二个主子,唐朝僖宗皇帝——唐末政权腐不堪,忘恩负义的朱全忠壮大后自己称帝,极狡猾残忍地屠杀新皇帝昭宗、宗室、朝臣、宦官——终于建立后梁,励精图治,30年间胜仗不断。
朱温狡猾残狠,见风使舵,忘恩负义,两次背叛主人,展现了人性中最现实的一面;但同时,他有着相当优秀的军事才能,一生都在前线亲征,被毛泽东赞扬:“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朱温不负所望,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围点打援”的方针,不断寻找战机,击败了当时中原的大部分军阀:有秦宗权、朱瑄、朱瑾、朱琼、时溥、康怀英、邢善益、马师素、袁奉滔、李茂贞、赵匡凝、赵匡明、赵璠越、赵匡琳、李罕之、王师范、张友、张筠等等,这些对手,他们是或英勇、或流氓、或吃人、或儒法、或联盟、或背信,都是军、政、财三权在握的军阀,朱温从宣武军起家,硬生生的从废墟河南打出了一片天下;真的像曹操击败袁绍 、吕布、刘表、马超、韩遂一样,隐隐有统一天下之势。不光彩的发家过后,后梁终于在百战中崛起。
(后梁太祖朱温,清朝人绘制▲)
对,就是这个史书记载的残暴之徒、“扒灰之辈”,他结束了黄巢起义后白骨遍地的中原战乱,在百战之中、在废墟之中建立了较为发展的、强大的、又争议的梁朝;但无论如何,朱温是想结束战乱,统一全国的。
唐末历经唐懿宗、唐僖宗等昏君和大量农民起义,弊政种种;而朱温拨除乱政,建设能力一流:他轻徭薄赋,鼓励耕桑,恢复生产,惩治权贵和宦官,严格治军,前线亲征,励精图治中原30年。譬如他的手下张全义,后来封王,30年镇守洛阳,亲自下田,让洛阳从“渺无人烟”变成了“蚕麦丰收”。朱温称帝后,契丹(耶律阿保机在位)、渤海国、回鹘、吐蕃等少数民族多次派人朝贺,这体现了后梁的强大地位。如果朱温仅是一个残暴短视的地痞流氓,难道不会步黄巢的失败后尘?如果朱温仅仅是一个投机小人,五代十国全国近50个藩镇,为什么朱温时代,于四战之地的河南屹立不倒?
(后梁开平通宝,还是比较精美的,正面▲)
(后梁开源通宝 背面▲)
更为重要的是,全面评价帝王,不仅要看本纪,更要看列传。不仅要看个人,更要看团队。朱温虽然是五代头号煞神,但他重视真才实学,能广纳豪杰,严惩阿谀之徒,账下人才济济:武将有葛从周、刘鄩、王彦章、朱珍、庞师古、杨师厚、张从敬、张归厚、李思安、牛存节、徐怀玉、氏叔琮等,类似曹操的张辽、夏侯惇、庞德、张郃、乐进、夏侯渊、许褚、典韦、于禁、曹仁等;文臣有敬翔、李振、谢瞳、刘捍、张全义、裴迪、韦震等等;类似曹操的荀彧、许攸、郭嘉、贾诩、程昱等等。若朱温只是一个残暴、短视之辈,能吸引这么多人才,为其长期卖命吗?
这样的枭雄和人才团队,经营中原30多年,为什么在传播过程中被选择忽视,却屡屡只提及最后几年的、甚至最后一年的朱温,我们不该反思什么?另外大胆设想,假如朱温没有乱伦扒灰(即扒灰的史源是谣言和野史,而不是《五代实录》 ),他是不是被莫名的冤枉了,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样的一个争议朱温?别着急,最后涛说乱世史——“五代十国108外号”会有评价。
第二阶段“晚年输家”——“亡于内讧,被亲子弑杀”的残暴猜忌、“扒灰”朱温:
历史是最高明的编剧,谱写了曲折真实的乱世大剧本。朱温的最大对手——河东沙陀集团、河东“刘备”在最后关头绝地反击,取得三垂冈及柏乡之战的转折胜利。朱温、李克用父子这对历史级别的冤家,前后进行了30多年的宿命对决,即大小战役无数的“梁晋争霸”。
朱温无法灭掉冤家,只能看着被毛泽东赞为“风云账下奇儿在”的李存勖慢慢强大,自己又垂垂老去。可自己的继承人不争气,没有一个比得上李克用之子,正是“外复强敌,内有不济”。这里的“曹魏集团”,面对的不再是“刘禅”,而是新崛起的五代军神!
有时候我愿意假想,如果没有李存勖,抑或沙陀族依旧是一个小小部落,朱温会不会统一北方,然后统一全国?可惜没有如果。
60岁的朱温发出了这样感慨:“我经营天下三十年,想不到太原余孽竟能死灰复燃,如此猖狂!我看他李存勖的志向广大,上天却又欲夺我余年,我的几个儿子皆非其敌手,自己死后,恐无葬身之地了”。说着竟哭泣失声,昏死过去了。
可是,此时他的亲生儿子,却丝毫没有对外的忧患意识,而在暗中谋划内部权力,要杀掉自己的老爹!!!
“涛说乱世史”,真的为晚年朱温可惜,倒在了自己儿子手中。一代枭雄,是不会被外敌击败的!但又不得不说,朱梁集团有内讧的必然根源:8年以前,枭雄朱温残忍篡位,“以臣弑君”;8年以后,逆子友珪“以子弑父”,这是不是迟来地报应呢?
之后的朱温形象,开始离奇地模糊,成为了中国史上的一个迷案、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五代十国本来就是一个内讧不断的时代(梁唐晋汉周皆因内讧而亡),后梁更是开了这个头。让人奇怪的,内讧的原因,正史记载却出现了不同:
史料价值高的《旧五代史》没有晚年朱温的扒灰、荒淫记录,只是着重强调晚年朱温“猜忌心加重”:常常把前线战争的失利怪罪于臣子,内讧过程仅仅是“(友珪)弑太祖篡位,均王以兵讨之,自杀,追废为庶人”;这里有一问题,旧五代史很多记载站在后梁一方,需要考辨。
- 而晚几十年后的《新五代史》,却秉持不同观点:说朱温时期的内讧原因偏向“扒灰乱伦”,自己召集儿媳入侍,宠爱有加,专房侍疾;晚一百五十年年后《资治通鉴》更是向前一步,增加了王氏怀揣传国宝,召集养子入朝的细节,这被张氏通风报信,逆子朱友珪得知,终于痛下杀手。
这里,我们必须贴出大家关心的《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字数不多,并不占据朱温本纪的主流;但这些《旧五代史》中没有,需要各位读者自己判断细节:
《新五代史》:
太祖自张皇后崩,无继室,诸子在镇,皆邀其妇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宠之。太祖病久,王氏与友珪妻张氏,常专房侍疾。太祖病少间,谓王氏曰:“吾知终不起,汝之东都,召友文来,吾与之决。”盖心欲以后事属之。乃谓敬翔曰:“友珪可与一郡,趣使之任。”乃以友珪为莱州刺史。《资治通鉴》:
“初,元贞张皇后严整多智,帝敬惮之。后殂,帝纵意声色,诸子虽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友文妇王氏色美,帝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友心不平。友尝有过,帝挞之,友益不自安。帝疾甚,命王氏召友文于东都,欲与之诀,且付以后事。友妇张氏亦朝夕侍帝侧,知之,密告友曰:“大家以传国宝付王氏怀往东都,吾属死无日矣。”夫妇相泣。左右或说之曰:“事急计生,何不改图,时不可失!”我们选择《资治通鉴》,把重要的内容翻译一下:
“张皇后死后,后梁太祖纵情歌舞女色,诸子即使在外地,也常征召他们的妻子入宫侍奉,太祖往往与她们淫乱。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容貌美丽,太祖尤其宠爱她,虽然没有立朱友文为太子,太祖的意向时常专注于他。……朱友的妻子张氏也日夜侍奉在太祖身边,知道这件事,秘密告知朱友说:“皇上把传国宝玺交给王氏带往东都,我们的死没有几天了。”夫妇二人相对流泪。左右有人劝解他们说:“事急生计,何不另外设法,时机不可错过!”
乾化二年(912年)六月二十二,朱温被朱友珪及其马夫冯廷谔在寝殿刺杀,享年60岁。
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同样是正史,“猜忌被杀说”,“扒灰被杀说”,到底该相信哪个?
【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关注我哦】
二、“涛说乱世史”更认可《旧五代史》的“猜忌被杀说”:1、“扒灰被杀说”禁不住推敲。尤其网络上关于朱温根据儿媳侍寝程度,儿媳决定接班人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完全意淫!朱温养子朱友文早年便被赏识和委以重任,与几十年后的扒灰无任何关系,是事实的储君,何来“扒灰选太子之说”、“扒灰选嗣君之说”?
网上、野史有这说法,说晚年朱温,将儿子们派到外边做镇守官吏,却让儿媳妇们轮流入宫侍寝。对父亲的乱伦乱伦,儿子们不但不愤恨,反而不知廉耻,利用妻子在父亲床前争宠博欢,以求将来能继承皇位。
这种记载夸大事实,制造丑闻,纯属无稽之谈。
朱友文虽为养子,但在早年就便被朱温赏识,是一直培养的事实储君。朱友文幼美风姿,好学善谈论,一直被委以重任,后梁刚刚立国,更是被封博王,位列诸子第一。根本不是王氏侍奉的最好,朱友文才被选为继承人。我们看看朱友文的人生轨迹:“度支盐铁制置使——负责藩镇财政的“建昌院使”——负责全国财政的“建昌宫使”——博王——博王兼开封府留守”,东都、财权全给了,这不是重点培养是什么?而亲子朱友珪,朱温传位时,仅仅想调任其为莱州刺史,这还是儿媳张氏,奉献了半天肉体的结果吗?
从不利朱温记载的《新五代史》、《资治通鉴》来看,“儿媳们”主要是王氏、张氏二人,其他儿媳是谁,获得什么好处一字都没有提,一个字都没有!把两个儿媳被传成一群,还编造模糊不清的细节,不是抹黑妖魔化是什么?反正朱温早年背叛农民起义军、背叛唐昭宗,同时代名称就臭名昭著,后世再抹黑一点又有什么!
把内讧仅仅归因于女人,太过武断。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为了奉劝君主不要好色,错误地总结:“及其败也,因于一二女子之娱,……祸生父子之间,乃知女色之能败人矣”,“自古女祸,大者亡天下,其次亡家,其次亡身”。我们这里列举事实反驳:朱温被杀的前4个月,乾化二年(912年)二月十五日,还御驾亲征,进攻枣强;被杀前1个多月(五月初六),才病重返回洛阳;五月十五,念念不忘消灭宿敌李存勖;六月二十六,朱温最后被弑杀。用好色荒淫、扒灰短视就概括晚年朱温的所有形象和被杀原因,太过武断,太过不公平,太过妖魔化了。
2、”猜忌被杀说”更可信。
朱温晚年,屡屡被仇人之子击败。他忧心重重,残忍狡猾的求存本能展现。在旁人谗言离间下,朱温变得“猜忌心极重”、“暴怒无常”,开始诛杀功臣战将。英雄如朱元璋,晚年也是猜忌心极重,屠杀无辜,但毕竟天下已定;胸怀大志、但刚愎自负的朱由检,面对美女陈圆圆坐怀不乱,绝不荒淫,但猜忌心极重,在位17年,换了19任首辅,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明确记载,朱温性格残忍狡猾,伴其一生,晚年更重。譬如朱温为了完全控制河朔三镇,结束藩镇割据的局面,曾勾结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残酷屠杀魏博牙军8000人,家属中的妇女、小孩也不放过。他晚年被后起的李存勖击败,开始猜忌身边的功臣元老,责怪他们杀敌不力、为政不利,诛杀了有氏叔琮、朱友恭、朱珍、李崇胤、范居实、李谠等人;大臣和宗室每次进宫,都要为自己申诉,才能免除处罚。在这种情况下,功臣宿老忍气吞声,甚至需要朱温进奉财宝,才能免除一死。
也就是说,即便朱温可能兽性大发,让王氏、张氏侍奉或侍寝,”猜忌被杀说”也是更主要原因。“外有强敌,内有猜忌”,人心涣散,朱温“想立贤不立亲”,却不信大臣,根本不给接班人建立强力辅政班子;而更在重病之际仓促传位,让逆子朱友珪有机可乘,最后篡位成功,弑父杀兄。
这样倒行逆施上位的朱友珪,自然心虚地很,登基马上就杀掉了竞争对手朱友文;他大肆赏赐下属,却毫无作用,无法收买人心,尤其众多老将回过味来,为朱温不平;废帝在位不到一年,便被朱温四子朱友贞联合老将杨师厚杀害,并被废为庶人。
朱温死后,从后梁的团体表现来看,《旧五代史》的说法更可信,《新五代史》、《资治通鉴》不可信。
因此我们的结论:后梁太祖朝发生内讧主要原因,是朱温晚年猜忌心太重,并非荒淫扒灰。
【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关注我哦】
三、我为朱温说的第一句公道话,史料考辨:60岁古代老年病人朱温,如何接连纵欲10几天,如何睡遍下属王爷张全义的全家老少女人?《新五代史》、《资治通鉴》中,朱温扒灰的史料来源到底是什么?
文章太长了,该段省略,“涛说乱世史”会在头条号文章中发布。
四、我为朱温说的第二句公道话:朱温死后,纵观诸子结局,发现他的眼光没有错。
拉长时间,纵观博王朱友文、废帝朱友珪、末帝朱友贞的失败结局,我们得说,朱温毕竟一代枭雄,晚年担心没错。
朱温被梁废帝杀——博王朱友文被梁废帝杀——梁废帝朱友珪登基,被梁末帝杀——梁末帝朱友贞登基昏庸,被李存勖击败自杀。
后梁的接连失败,再一次印证了枭雄朱温的眼光:“我死,诸儿非彼敌也,吾无葬地矣。”
五、我为朱温说的第三句公道话:朱温绝不是英雄,更不是绝顶淫魔,他是一个真实存在、呼吸的历史人物,是需要“二分看待”的乱世枭雄。他在最难立足的废墟河南,“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围点打援”,打败了(或英武、或流氓、或儒法、或吃人、或联盟、或背信的)各种军阀,建设出了一片天地,这是朱温一生最耀眼的历史成绩,连毛泽东都为之赞叹;历史上荒淫皇帝很多,狡猾残狠的乱世朱温,征战开国,后妃数量有限,别再人云亦云,只提扒灰荒淫的朱温了。
文章太长了,该段省略,“涛说乱世史”会在其他文章发布。
【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关注我哦】
六、最后评价朱温:
【涛说乱世史——“五代十国108外号”
1、朱温:
出身外号:“偷锅贼”、“偷锅朱三”;追加外号:”狡枭残狠帝”、“后梁争议帝”、“弑君被弑帝”、“废墟立国帝”、”离奇招黑帝”、“五代头名煞神”、“忘恩负义朱全忠”、“忧心猜忌帝”;
主要身份:后梁太祖;
主要成就:结束中原战乱,在最难立足的废墟河南,建立后梁。
主要失败原因(“五代史,五次大同大异的内讧”——“狡枭”的失败):
一代枭雄朱温,晚年“外有强敌,而内有猜忌”,落入了狡猾残忍的性格陷阱,因而发生了集团内讧。朱温“想立贤不立亲”,却不相信大臣,未给接班人建立强有力的辅政班子;在重病之际又仓促传位,让逆子朱友珪有机可乘,最后篡位成功,弑父杀兄。
】
推翻唐朝的朱温为什么会被他儿子杀死?
我们常用“禽兽不如”来形容一个人人品低下,道德败坏。通常来说,在古代的各朝的开国皇帝中,都是值得称赞的人物,然而五代时期一把火烧了大唐繁华长安的后梁开国皇帝朱温,却被人评价为禽兽不如,为什么朱温会有这样不堪的评价呢?
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朱温出生于一个名叫砀山县午沟的小地方,父亲和祖父都是有学问的人,虽然没做过官,但是在当地很有声望。朱温有两个哥哥,都是很老实本分的人,但是朱温却并不喜欢务农,整日游手好闲,做着成为江湖豪杰的美梦,其实就是一个有着中二病的小混混。
从行为上,颇有点像刘邦当年的架势,这样的人在盛世就是祸害,一旦到了乱世就成了英豪,唐朝末年,群雄并起,百姓们支持参与的很多,朱温也参与了黄巢的起义军队伍。
朱温因军功升了职,成为了都虞候,后来因为他破夏州、鄜州有功,又被任命为同州防御使。
但是朱温却在此时转而投降了朝廷,唐僖宗看到朱温归顺朝廷的消息十分激动,立即下令,授予朱温左金吾卫大将军的官职,又给他赐名为“全忠”。
朱温也不负唐僖宗所望,在之后的战斗中,剿灭了黄巢起义军的大批人马,一点也没顾及这些人曾经都是他的同袍兄弟。朱温又接连在陈州之战、蔡州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凤翔之战中,朱温将被宦官幽禁的唐昭宗强行带走,让他复位,但其实复位之后的唐昭宗也只不过是朱温的一个傀儡,对朱温言听计从,不敢反抗。
控制着皇帝并不能使朱温满足了,最后野心勃勃的他想要自己当皇帝,于是在天祐四年,朱温正式称帝,建国号为大梁,史称“后梁”,后世称其为梁太祖。
朱温有多荒淫,儿子在前线打仗,儿媳在宫内侍寝说起来,庙号中带一个祖字的皇帝,还真就很少有像朱温这样行为不堪的人。
从做人上来说,朱温其实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他先是跟随黄巢的起义军,还十分受黄巢的赏识,结果他背叛黄巢转而投降于唐朝,又帮助朝廷消灭了黄巢的起义军。
在唐朝为官时,他又专权弄政,还杀了唐朝的两位皇帝,又灭了唐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大梁。说他是一个政治投机分子也不为过吧。
朱温还喜欢乱杀无辜,在巨野一战的时候,朱温将对手的一万多人马屠戮殆尽,剩下的三千多俘虏也全部被朱温屠杀。而且他还制定了一种残酷的军法,一旦队伍中主将战死,其他的士兵即使在战场上生还,也要全部被斩首。
为了完全掌控朝政,将唐昭宗彻底变成自己的傀儡,将唐昭宗身边的二百多个小黄门全部坑杀,连打球时的小童和内园小儿也没有放过。后来,朱温又担心唐昭宗不受他的控制,暗地里会有所行动,因此就派手下杀了唐昭宗,昭仪李渐荣想要保护唐昭宗,结果也被杀了。
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对朱温的行为十分瞧不起,斥责他是乱臣贼子,朱温也觉得这些大臣是他建立新政权的绊脚石,于是在滑州的白马驿将这些朝臣全部屠杀,尸体就直接扔进了黄河中,古人都讲究身归黄土,朱温这一手也是够狠的了。
但是,要说到朱温的黑历史,还是在荒淫无道上,历史上的确有许多皇帝都很好色,但是到了朱温这个份上的却真没有几个。
起初,朱温的妻子张氏十分贤良,她活着的时候,朱温还是比较老实的,虽然后宫里有不少的女人,但是也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事。
在张氏去世之后,朱温就开始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不仅奸淫他人妻女,而且还与自己的儿媳妇乱伦,朱温的儿子们常年在外领兵,朱温就将自己的儿媳妇们召进皇宫里,与其私通淫乱。
朱温的儿子们也是十分奇葩,对于父亲这种乱伦的行为不仅没有表现出半点愤恨,而且不知廉耻的利用自己的妻子在父亲那争宠,希望能让自己成为太子继承皇位,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荒淫无道的开国皇帝朱温,最终被自己的儿子杀死尽管朱温建立了后梁,但是并未完全统一天下,在北方的李克用家族对后梁虎视眈眈,李克用逝世后,其子李存勖继位,相对于李存勖而言,朱温的儿子都不咋地。
当部下跟李存勖打了败仗,朱温就感叹“生子当如李存勖,李克用虽死犹生!我的儿子与之相比,就像猪狗一样!”
正因为如此,朱温一直对自己的儿子没有信心,尤其在乾化二年,朱温亲征河北,却大败给李存勖,这让朱温内心难以承受,并且表示,几个儿子皆非其敌手,我将死无葬身之地。
朱温在称帝之后,也一直没有立下太子,太子之位空悬,导致朱温的儿子们个个都蠢蠢欲动。在朱温晚年之时想将自己的养子朱友文立为太子。
当时朱友文并不在都城之内,朱温就将传国玉玺交给朱友文的妻子王氏,让她将朱友文召回来。这件事却被朱温的另一个儿子朱有珪的妻子张氏听到了,并且告诉了朱有珪。
朱有珪不甘心自己就这样与皇位失之交臂,就想要先下手为强,杀了朱温夺得皇位。于是他联合自己的老部下韩勍,趁着夜色起兵造反。朱温夜半惊醒,十分震惊地问:“造反的是谁?”朱有珪回答道:“不是别人,正是我。”派手下的马夫去杀朱温。
朱温奋起逃命,但是最终年老体弱,体力不支,被一刀致命,朱温死后,朱有珪就将他的尸体简单的用蚊帐一裹,埋在了寝殿的地砖下。直到了朱有珪清理了自己的对手坐稳了皇位,才将其父朱温的尸体在宣陵下葬。
当然,能够做到开国皇帝的朱温,其实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政治方面他还是有些建树,他求贤若渴,广纳贤才,任用了不少贤能之士,也颁布了不少有利于民的政策。
为了让百姓休养生息,朱温减轻徭役赋税、奖励农耕,这使得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朱温的很多行为却是让这个人物的形象大打折扣,也让他得到了“不如禽兽”这样的评价。
推翻唐朝的朱温为什么会被他儿子杀死?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朱温(公元852-912年),出身低微,说实话,就是一个地痞流氓,成天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狠毒异常。他所在的时代背景,正处于唐朝末年,大唐盛世摇摇欲坠,藩镇割据,天子昏庸无道,朝廷奸臣当道,黎民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生灵涂炭,正所谓“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在公元878年爆发了黄巢起义,当时朱温与长兄朱全昱,二兄朱存参加了黄巢起义军,攻城略地。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七年之后,于公元882年,朱温看到黄巢起义军江河日下,转脸见风使舵,又投靠了唐王朝,联合李克用一起镇压起义军,并且多次立功,唐僖宗赐名为“朱全忠”。也就是这么一个臭无赖,身处乱世,但是胆大敢干,而且善于审时度势。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天复元年(901年)他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天佑元年(904年)他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把他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昭宣帝。在公元907年,又将年仅17岁的李祝杀死,连续杀死两位唐朝皇帝。彻底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289年的盛唐王朝。建立了后梁政权,朱温就是后梁王朝的皇帝。
朱温当了皇帝以后,和死敌李克用连年征战,但是经常被李克用打败,打败之后,朱温更加残暴,大肆杀戮,就是连自己战败逃回的残兵败将都难逃被杀戮的命运,可以说天天杀人,尸体堆积如山。朱温兽性大发,奸淫妇女无数,但唯独有一点,他对自己的原配妻子张惠,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后人说,她原配妻子张惠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死的过早,后梁王朝不至于过早灭亡,张氏死后,朱温很痛苦,成天杀人,大肆奸淫妇女,终究为自己招来杀身大祸。使后梁王朝在历史上仅存了16年,就灭亡了。
朱温道德沦丧,伦理败坏。他不但对大臣家的女儿不放过,亲手将大臣张成业的妻子和女儿给奸污了,更加残暴的是,他有很多孩子,但是他觉得都不是很成器,无法继承自己,只有他的干儿子朱友文比较得宠,亲儿子朱友珪并不着朱温待见,再加上朱友文的媳妇在朱温的耳边进谗言,让朱温将后事托付给自己的干儿子朱友文,把亲儿子朱友珪贬为刺史,而在那个时候,接下来就是被赐死。
朱温不慎说漏了嘴,这个计划被朱友珪的媳妇儿张氏知道了,告诉了朱友珪,朱友珪勃然大怒,知道自己如果不先杀掉自己的父亲,早晚被自己的父亲所害。于是策划了弑君的计划。然而这会儿,朱温并没有管住自己,自从自己的老婆张氏病逝以后,再加上连年战败,情急之下,丧失理智,兽性大发,将自己的亲儿子和干儿子的媳妇全都奸淫了,丧失了人的本性,老丈人把自己儿媳妇给奸污了,民间管这个叫“扒灰”。从而使朱友珪忍无可忍,带领手下心腹杀进宫里,心腹武士冯廷谔手起一刀,将朱温扎了个透心晾,就此一代风云人物朱温,结束了自己可耻的一生。时年61岁。随后后梁政权在公元923年灭亡。只存在了16年。
朱温性情残暴不仁,道德沦丧,奸淫妇女,连自己孩子的媳妇都不放过,大肆杀戮,最后,众叛亲离。才招致杀身之祸。被后人成为“流氓皇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