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成为九子夺嫡的大赢家,雍正改遗诏了吗?
谢邀。我是澹奕欢迎交流。
野史与各种电视剧中经常出现雍正帝胤禛当年在九子夺嫡中,矫诏登基的桥段——将遗诏中“传位十四皇子”改成“传位于四皇子”。不过,这纯属搞笑胡扯。
第一点就是当时的“于”字,正规场合都写成繁体字的“於”字。所以改“十”为“于”本身就是不成立的。例如,在江西巡抚郎廷极在康熙四十七年上奏的奏折中,就有康熙帝的朱批:“凡地方大小事务关於民情者,必须奏闻如是。”
第二,就是遗诏的格式。雍正帝所颁布的遗诏中:“雍亲王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还有道光帝旻宁的亲笔秘密立储的诏书:“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而这些圣旨诏书的原件至今都还在。
而当年康熙帝册封皇子的诏书中,并没有使用“皇几子”的字样。康熙十四年“授胤礽以册宝,立为皇太子。”康熙四十八年复立皇太子时“胤禛、胤祺俱著封为亲王。”——这些重要诏书都没有使用“皇几子”的格式。可以说“皇几子”的格式用法,是雍正时代以后才出现并且确定的。
《朝鲜王朝实录》中也有记载:康熙帝在畅春苑临终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朕死后立为嗣皇。”
第三点,满清时代的重要官方诏书文书等,尤其前期,都是用满文、汉文两种文字书写的,见过满文的人都知道,满文想随便改而且不留痕迹是不可能的。
雍正成为九子夺嫡的大赢家,雍正改遗诏了吗?
很多人还是搞不懂遗诏和传位诏书的区别。历史上绝大多数的遗诏都是新皇帝继位以后用老皇帝的口吻写的。所以康熙遗诏本来就是雍正继位以后自己组织人写的,用得着改吗?而清朝的传位诏书是雍正继位以后才有的,康熙根本没留下来过。
遗诏,是皇帝死后由新君颁布的。传位内容只是很小一部分,通常也就一两句话。而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概括老皇帝一生功绩。试想,哪个皇帝在弥留之际,万分痛苦的情况下,不想着要求御医救自己命,还去想着给自己总结一生的?其实这些全是继位新君所为。
大家可以上网查一下康熙遗诏内容,真是洋洋洒洒一千二百多字。第一段讲述帝王为政之道,引用《尚书》、《易经》,第二段叙述清朝得天下的历史加上康熙自己六十一年在位期间的作为。第三段才简单的说了一下传位皇四子胤禛。试问一下,你要是行将就木,有没有这个心思写这些?
所以啊,所谓“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就是个无聊的民间传说,你能证明这是假的也没意义,因为这个不是遗诏。而真实的康熙遗诏奇怪的是满文部分是没有继承人内容的,而汉文部分比满文部分晚七天发布。所以这才是史学界争论的雍正继位问题的关键,跟改不改遗诏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试想,一旦掌握了关键人物,何必去改遗诏呢?遗诏本身就是雍正继位以后自己写的。
至于传位诏书,那是雍正继位后,有感于九子夺嫡兄弟相残,才定下秘密建储制度,皇帝生前将指定继承人的名字写在传位诏书上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这种传位诏书寥寥几语,才是皇帝自己真实意思的表达。
雍正成为九子夺嫡的大赢家,雍正改遗诏了吗?
谢谢邀请!
雍正即位,是清朝的众多谜案之一。史学界对此探讨也是乐此不疲,影视剧、小说等更是对其津津乐道。以至于雍正皇帝的登基迷雾重重。甚至于对其登基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那么雍正是否修改过遗诏,如果没有,又是如何出现这一传说的呢?
第一,修改遗诏的民间说法有问题。民间流传雍正帝登基是篡改的康熙皇帝的遗诏,一般认为,将其中的关键字眼如“传位十四阿哥”,改为了“传位于四阿哥”,但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于”为“於”并不是“十”字上面加横,下面加“勾”就可以修改的;况且原文也是传位于皇四字胤禛,这样的话更没有“于”字的事情了,所以传言不可信。
第二,现存遗诏是雍正皇帝伪造的。多为史学界的专家已经通过考证,证实了现存的遗诏并不是康熙帝的亲笔,而是雍正皇帝搞的,是个伪诏,当然,也并非传言中的如此。遗诏出现了多个版本,不同文献中,收录的遗诏内容出入较大,主要包括满汉文本和汉文本两大类,二者皆存在问题。
特别是对于“雍亲王”等关键字眼遗失的问题,更反映出遗诏的伪造之处。康熙帝的遗诏汉文本在前,满文本在后,而雍正帝即位当天,宣读的是满文本,如此一来,此前的汉文本便被 雍正舍弃了,而之后所出现的汉文本,则是雍正皇帝自己弄出来的一个版本。至于舅舅隆科多当时在场,宣读圣谕的问题,并没有过多的人可以为证,所以不能作为证据之一。
第三,雍正皇帝具有篡位的能力。在此前的九子夺嫡之事中,太子党和八爷党均已经成为康熙帝拉入黑名单的人,所以即使遗诏篡改为八爷,也不会有人相信。当时皇位的备选人应该是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十四阿哥当时并未在京城,而是远在西北,而且康熙皇帝当时已经病危,十四阿哥确浑然不知,可以说,这便为四阿哥登基提供了天赐良机。
胤禛所具有帝王才能可堪当重任,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其篡改了遗诏,仍然可以稳坐江山。反过来看,胤禛之所以如此勤奋,不也是为了证实自己当皇帝没错,以免落人口实。试想一下,历代像雍正皇帝这样呕心沥血的也没有几个了,也可见他的心态。
第四,康熙皇帝晚年无心立储。另外康熙皇帝喜欢十四阿哥是不言自明的,否则也不会让他出任西北军事要务。但康熙临终的头十年里,因最心爱的儿子太子的背叛,导致他身心俱疲,对于谁继承大统十分头疼,也正因如此,他准备的并不完备,至于遗诏,有人指出是按照乾隆四十七年,废太子之时的面谕修改的,那么他的遗诏准备的就不是很充分了,于是才出现了篡改遗诏的现象。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管雍正皇帝是篡位也好,正当继承也罢,终究不能否认他是个好皇帝,是个勤政的皇帝,不能因为他皇位得来惹人非议而否认了他的功绩。篡位与否那是统治集团分赃的问题,创立基业是为一个国家一个朝代所执政的问题,两者需分开来看,这是我们评判一个人物的前提。
雍正成为九子夺嫡的大赢家,雍正改遗诏了吗?
康熙皇帝驾崩,康熙帝之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改年号雍正。雍正皇帝究竟是非法篡位还是合法继承,这一直是历史上探讨的问题。
据《清宫遗闻.清世家袭位之异闻》记载:
圣祖弥留时手中遗诏:朕十四皇子即缵成大统,世宗侦知得遗诏所在,私改“十”字为第子。而广为流传的篡改遗照情节是,康熙帝临终前留下遗诏曰:“传位十四子。”将此诏交国舅科隆多,而科隆多是雍正死党,二人合谋将遗诏中的“十”字,改成“于”字。雍正得以“合法继承”皇位。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篡改诏书一说似不可信,其理由有三。其一,“于”字在当时并不使用,只写成“於”字;其二,诏书均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满文中不可能如汉字一笔改动;其三,清朝文书中对皇子的书写规范为前加“皇”字,如“皇四子”。
如此看来,篡改遗照一说似乎凭空捏造。有些学者对雍正继位持肯定态度,因为当时的一些现象分析,康熙皇帝对皇四子胤禛欣赏倍至。胤禛是皇子中参与政事最多,受到皇帝赞扬也最多的一个。康熙赞誉胤禛:
“朕亲抚育,幼年时微觉喜怒,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康熙病危之际,曾对老臣有言:“第四子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如果情况属实,雍正继位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雍正成为九子夺嫡的大赢家,雍正改遗诏了吗?
清王朝有四大迷案,都是发生在清朝中前期的事。分别是孝庄下嫁之谜,顺治出家之迷,雍正死亡之谜和乾隆身世之谜。其中雍正帝不仅死亡是个谜,就连他继位都是个谜。康熙末年由于太子二立二废,储君人选一直都没定下来,众皇子都有机会,所以发生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最终四爷党完胜太子党和八爷党,雍正登基称帝。但民间有很多人说是雍正改了诏书才登上帝位,康熙本来不是传位给他的。所以雍正帝是否是正常继位一直都众说纷纭。
但不管雍正是不是正当继位,在雍正当政后都没有出现人们大规模的反对。可见雍正继位前就已经牢牢掌握了政治权利。由于康熙帝对其他几个皇帝都十分的失望,尤其是苦心培养的太子不成器,所以康熙帝也就没有管雍正建立自己的班底。雍正帝慢慢的坐大后,康熙帝的遗诏就没那么重要了,因为能接触遗诏的皇子也就只有他了。而且古代能掌握军权就能掌握话语权,不仅当时北京的军队都掌握在雍正手中,就连当时的势力非常大的佟家也支持雍正,有了军权和世家大族的支持,雍正自然能把皇位坐稳。
民间的说法都是雍正把遗诏的“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但是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像皇帝遗诏这么大的事一般都是要用汉文和满文都写一遍的,汉文可以改字,满文可就没那么好改了。而且清朝在称呼皇帝儿子的时候都会加个“皇”字,比如要传位给第十四个儿子应该写的是传位于皇十四子,所以雍正是没办法改遗诏的。
如今的康熙遗诏也有流传于世,一共有四份,分别藏于台湾故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但此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才拟就发布的,并不是康熙帝的真迹,所以这遗诏并不能说明康熙帝心里的继承人就是雍正。
虽然雍正帝的登基是个谜,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好皇帝,如果没有雍正帝力挽狂澜,没有雍正一朝承上启下,清朝也传不了两百多年。
雍正成为九子夺嫡的大赢家,雍正改遗诏了吗?
对于雍正皇帝皇位的来源,自古以来就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 胤禛是康熙帝认可的接班人!主流观点基本都认为雍正帝是康熙帝认可的接班人,并且能够提供大量的证据证明这种观点。他们都认为康熙帝选拔胤禛为接班人是为了让他整顿吏治,革除弊政。
- 胤禛是通过修改遗昭夺来的皇位。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吃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胤禛并不是康熙帝选拔的接班人,康熙帝真正选拔的接班人是皇14子。是胤禛将皇十四子改成了皇四子,从而夺得了皇位成为雍正皇帝。
皇四子胤禛,办事能力是极强的。康熙帝在位时,多次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都是皇四子胤禛。抢修河堤、整顿吏治;追缴府库欠款,这一系列事件都表现出了皇四子胤禛极强的办事能力,像康熙帝这样精明的人物,肯定早已经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早就把皇四子胤禛当做自己的理想接班人来加以培养。而且在众多的皇子之中,也没有哪个人的能力能够超过胤禛!康熙帝不选他选谁呢?
二、胤禛作风强硬,清朝需要像胤禛这样的人物来治理!康熙帝主要是以仁义著称,对官员的管理上面也比较宽松。对其他官员也比较仁厚。因此,在康熙后期,清朝社会的腐败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而且皇帝对腐败的控制也比较松缓,对官员的贪污腐败充耳不闻。而且清朝的税收也是一年比年少,清朝开始一步步的腐败。作为千古一帝康熙早就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但是由于年龄已大康熙也是有心无力难以应付!而与此同时,皇四子强硬的作风和极强的办事能力,赢得了康熙帝的认可。康熙里认为皇四子胤禛就是清朝的理想继承人,自己的事业只有在胤禛手中才能够得到延续和传承。
三、皇帝的遗昭是不可能会被修改的!关于历史上传说的,皇四子胤禛通过修继位昭书,将皇十四字修改为皇四子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清朝的继位诏书,使用汉满两种文字书写的,两种文字只有相符才能够生效。即使皇四子胤禛能够修改的了汉文,但他也绝对修改不了满文。因满文如果一旦修改的话就会留下痕迹并不像汉文可以添笔画。所以说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如果大家有什么别的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留言积极讨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