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东亚的日本为什么被算作西方国家?
谢邀,日本还有个名字叫做“东洋”,日本自古以来就是跟着强者走的国家。隋唐时代跟着中国,近代跟着英国,二战后又跟着美国。尤其近现代以后,日本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不东不西的怪异国家。
脱亚入欧的倡导近代“黑船事件”以后,日本认识到了自身的落后,开始全盘模仿西方制度来改造自己。日本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福泽谕吉,就最先提出了“脱亚入欧”,他认为日本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要脱离亚洲而与欧美一起为伍,以西方文明作为衡量一切的准绳。日本进行全盘西化的做法可以说是相当疯狂,在各种文化、制度、生活习惯上全盘模仿西方之外,甚至鼓励与欧美人通婚而改良日本的人种。
西方的日本现状如今的日本,虽然作为亚洲国家,但是政治经济与文化上都与西方走得更近,意识形态等也更加西化。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强国,政治上追随美国,如今的日本仍旧是著名的“西方八国集团”的成员国。美国在亚洲的盟友数不胜数,但是像日本这样的独此一家。
不过讽刺的是,全盘西化脱亚入欧的日本却也是全球对于传统文化保留最好的国家之一。日本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又几乎完整得保留着本土的文化。比如日本的皇室的成员,重大庆典穿着仍旧是西方礼服,而私人场合仍旧以和服为主。
处在东亚的日本为什么被算作西方国家?
如果单纯从地理概念上而言:日本是一个东亚国家。那么什么是东亚呢?所谓东亚就是指亚洲东部地区。地球总面积的71%左右是海洋,剩下的29%左右是陆地,而全世界的陆地分属于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这七大洲。这其中的亚洲全称亚细亚洲(Asia),而这一词汇最早来自于古希腊语中的“东方”一词,意思就是说“亚洲”一词本身就是指的东方大陆,而东亚也就是指的东方大陆的东部地区。这里有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所谓的东方和西方实际上本身就是相对而言的概念。地球是圆的,这意味着东和西本就是不是绝对化的概念。欧洲人习惯性地将中国、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定义为东方,然而哥伦布却别出心裁地试图通过向西航行到达欧洲人心目中的“东方”。尽管最终哥伦布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可我们知道如果他能坚持一直走下去是可以到达中国、印度、日本等地的。“日本”这一国名本身就是“东方日出之地”的意思,不过这其实是相对于西部的亚洲大陆而言的,如果日本人碰到夏威夷人还能自称是东方日出之地吗?作为地理概念的东和西是相对的,因为我们主观上把欧美国家定义为西方国家,所以我们就是东方国家,然而事实上如果我们一直往东走也能到达欧美不是吗?尽管东和西是相对概念,但以亚洲作为东方、以欧美作为西方的东西方划分方法由来已久,在这种划分标准之下日本无论如何看起来似乎都该是一个东方国家,然而事情却没这么简单。
事实上国土横跨欧亚的俄罗斯就始终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处于一种不东不西的状态。如果我们要单纯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来看,那么就很难界定这究竟是一个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俄罗斯四分之三左右的领土均位于亚洲,其最东部一直延续到白令海峡,这可比我国领土最东段还要偏东,那么俄罗斯是一个东方国家吗?然而俄罗斯有四分之一左右的领土位于欧洲,俄罗斯的历史发源于欧洲,俄罗斯在种族、语言、宗教等各方面均是西方式的,那么俄罗斯是一个西方国家吗?事实上俄罗斯在目前的现实国际格局中是被排除在西方体系之外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这个在地理、种族、语言、文化等各方面都充斥着典型的东方因素的国家在国际政治体系中却是被纳入西方阵营的。这种现象的形成其实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日本尽管是一个东亚国家,但始终处于一种游离于东亚文明边缘的状态。古代的东亚世界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宗藩朝贡体系所主导的世界:中国皇帝是受命于天而治理天下的天子,周边藩国的君主只能称王而不能称皇称帝。在理论上天子所治理的并不是某个国家,而是由天朝直辖的领地及周边藩国共同构成的天下。日本在其早期历史上也接受这种以中国为核心的册封朝贡体系,这从汉光武帝册封汉倭奴王、曹魏册封亲魏倭王等事件可以证明。然而大约在相当于我国隋唐时期起日本就开始逐渐退出以中国为核心的宗藩朝贡体系:隋炀帝在位时期就收到了一份来自日本的国书“日出处天子致书于日没处天子”。这份国书标志着日本正式对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朝贡体系发起挑战。此后日本实际上就已退出了东亚宗藩朝贡体系,统治者自称天皇的日本尽管小,却是一个独立的天下体系。从这时日本尽管仍不断学习中华文明,然而在经济文化上高度借鉴中华文明的日本在政治上其实已然游离于东亚宗藩朝贡体系之外。
游离于东亚宗藩朝贡体系之外的日本不断向大陆派出遣唐使,试图通过引入大唐文明构建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国家。然而日本构建律令制国家的尝试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武士阶级的崛起使日本表现出与中国、朝鲜、越南等东亚大陆国家不同的特质:日本从中世纪以来的社会结构就始终缺乏东亚大陆中央集权式的统治特征,而更像西方中世纪的社会结构。日本社会中的大名和武士 更类似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和骑士,而与中国的州牧、郡守等直接听命于中央的地方官有很大的不同。正是这样一种接近于西方的社会结构使得近代日本更容易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到了近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全面效法西方国家进行改革:经济上模仿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化推行“殖产兴业”政策;文化上实行“文明开化”政策。一时间日本人以穿西服、吃西餐为时尚,西式社交方式被引入,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1885年3月16日东京出版的政论新闻《时事新报》上刊载了一片名为《脱亚论》的社论。《脱亚论》声称:“所奉行之主义唯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待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很显然这是一种主张全盘西化的理念,从此日本在观念、体制、价值观上都高度向西方靠拢,因此与亚洲邻国显得格格不入。
二战后美国按自己的意图对日本进行了全面的民主化改造。冷战格局形成后所谓的”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已不再单纯只是地理概念了,而更多是一种政治概念。这时所谓的西方国家其实是指的政治上追随美国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之对应的东方国家则是指的以苏联为核心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而在政治上既不追随美国也不追随苏联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则被称为第三世界国家。日本作为一个奉行西方体制的在政治上高度追随美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是被视为西方世界的成员的。70年代日本加入了至今仍是大多数亚洲国家可望而不可及的西方富国俱乐部——G7(七国集团),在这个组织内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是典型的传统西方国家,而日本加入其中实际上标志着日本已完全被接纳为西方世界的成员。长期以来日本始终扮演着亚洲唯一发达国家的角色,即使时至今日亚洲也不过只有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四个发达国家。如今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人均高居前列。高度发达的经济使日本在心理认同上更偏向于将自己和西方发达国家并列。如果说在种族文化上本该属于西方国家的俄罗斯却因冷战思维的延续和独特的地缘格局而被排除在西方体系之外,那么如今的日本也是一个不东不西的国家:如今日本仍延续着来自中国的茶道、花道、书道等传统技艺,在家庭观念、消费观念等生活理念方面也仍是偏东方式的,他们有着东方人的腼腆,这一切常使我们产生中日文化同源同种的感觉。然而日本在保留着这些东方传统的同时其实也是一个高度西化的国家:如今日本在政治制度、思维模式等方面其实已高度西化。欧美的最新书籍日语翻译版的上市速度远远超过了作为西方语言的法语和西班牙语版本,也就是说在日本的书店永远能看到最新的西方书籍上架。
处在东亚的日本为什么被算作西方国家?
日本一直有“脱亚入欧”的说法;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首先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学习西方技术 ,建立西方制度,最早实现了现代化,早已成为世界强国,实力远超过其它亚洲国家,与美、英、法、俄等并列为所谓“世界列强”,西方国家也确认了其强国的地位,承认其是“西方国家”的一员,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强国的一员;在列强眼里,我“大清国”可是另类,与日本可是完全不同。
日本也最早具有现代化国家的意识,制定国家发展战略,侵略扩张,扩充实力;反观大清国,还在忙于修建颐和园。
从普通百姓角度,日本早已建立了西方教育制度,国民有对国家前途、个人发展的思考;而我“大清天朝”,老百姓抽抽大烟,种种地 ,期待风调雨顺多打粮食。
日本是亚洲最早的现代化国家,民众也最早有现代化意识,所以被视为是“西方国家”,也自认为是“西方国家”。
处在东亚的日本为什么被算作西方国家?
现实原因:日本之“岛屿型”的内外环境与英国相类似,都是资源匮乏之国,只能学习“丛林法则”自身才能生存。西方国家的民族国家意识符合作为单一民族的价值观塑造,君主立宪制才能够使得传统得以维系
客观原因:明治维新后一直信奉“脱亚入欧”之出发点,从上到下之海权意识的一致性。二战后也是以美国为首的支持,使得有段时间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由于国际格局所造成的国家选择之途径是外因,内因是西方发展模式
历史原因:游离于东亚宗藩朝贡体系之外的日本不断向中国派出遣唐使,试图通过引入大唐文明构建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国家。日本构建律令制国家的尝试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武士阶级的崛起使日本表现出与东亚大陆国家不同的特质:从中世纪以来的社会结构就始终缺乏东亚大陆中央集权式的统治特征,而更像西方中世纪的社会结构。日本社会中的大名和武士 更类似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和骑士,而与中国的州牧、郡守等直接听命于中央的地方官有很大的不同。正是这样一种接近于西方的社会结构使得近代日本更容易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处在东亚的日本为什么被算作西方国家?
地理位置不是,心里上是,日本从来都是跟随强者!就像以前跟随大唐一样!谁打的过他,他崇拜谁,美帝扔俩原子弹,他现在是美帝的小弟!!
处在东亚的日本为什么被算作西方国家?
地球是圆的[吃瓜群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