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监察制度那么严格,但是还是有那么多贪官?
谁告诉你明朝的监察制度很严格?明太祖朱元璋规定,贪污60两白银枭首,剥皮填草。甚至他的驸马犯罪,也照样诛杀。然而明朝除了明太祖以后,仍旧贪腐不绝,到明朝中后期反而更加严重。
明朝监察制度明朝改中央御史台为都察院,设立左右都御史、副都御使与佥都御史,下设13道监察御史,一共110人。这些人主张全国官员的督察,直接听命于皇帝,对皇帝负责。另一方面,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后,设六科给事中,稽核六部百司。
作用和弊端明朝监察制度的确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但是主要作用还是加强了皇帝对于各层级的官员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除了防治官员有异心之外,想杜绝贪腐的作用,基本没有。
明朝治理贪污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苦,也深知百姓的苦难,对于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因而用几乎残忍的方法治理贪污,然而似乎成效并不大,连他自己也说“朝罚而夕犯”,一个贪官被杀,一批贪官站起来。
为何呢?因为明朝官员的俸禄非常低,而权力又比较大。以县令为例,明朝县令年俸才90石大米,购买力换算,大概如今的两三万块钱。就算一品大员,也就800石而已。明朝中后期,货币迅速贬值购买力锐减,官吏只能铤而走险。
另一方面,明朝的监察官员也属于文官集团,身处“鲍鱼之肆”,若是想保住头上的乌纱帽,这些督察御史会如何做呢?
为什么明朝监察制度那么严格,但是还是有那么多贪官?
制度决定一切。好的制度坏人变好人坏的制度好人变坏人。人为的反腐败是治标不治本。权力高于国家,高于法律的国家最后终将于腐败而灭亡。
为什么明朝监察制度那么严格,但是还是有那么多贪官?
腐败只能在专制制度下产生!民主制度下也有腐败,但只是个案且很快就会被发现删除。对此有多种解释和说法,但以成本效率论来看,就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在专制制度下,监管是依靠上级,老百姓没有什么监管权。而官僚体制是金字塔结构:官越大,人数就越少。若官吏要腐败且又能保住自己乌纱帽,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腐败得来的好处去贿赂能监管自己乌纱帽的人,毕竟这类人是少数,且成本可控。而且随自己的升迁,比自己级别更高且能监管自己的人就更少。自己要腐败付出就更少而得到的好处就更多。这就是为什么在专制社会下,人人都想当官,越大越好!
在民主社会,对官吏的监管是老百姓。官吏欲腐败且又要保住自己乌纱帽,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____因为老百姓的人数太多,贿赂的成本太高。而且随着官吏的升迁,监管的老百姓就更多,比如总统与州长。官吏的腐败,必然会使某些人受损,最终是最基层的老百姓买单。而决定官吏乌纱帽的权力,又恰恰是老百姓的选票。试问一下,你愿意将自己的选票投给一位使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的官吏吗?
因此才有了一句名言:坏的制度,即使好人也会变成坏人;好的制度,即使坏人也会变成好人。面对历史上最严厉的处罚,腐败的官吏依然如过江之鲫,非人性所为,制度使然!
为什么明朝监察制度那么严格,但是还是有那么多贪官?
蹲在茅坑里打苍蝇,能有效果吗?
暂时会少一点,很快又会苍蝇满天飞!
为什么明朝监察制度那么严格,但是还是有那么多贪官?
腐败是制度的腐败,正是因为制度的腐朽才给人性的贪婪制造了机会!
所以只有完善制度,体制才能健全,人性的贪婪才会遏制。
明朝初年百废俱兴,国家正在建设期,体制的漏洞勾起了人性的贪婪。
所以明朝初年那会清正廉明只能靠自觉!
明朝后期体制腐朽,长期的社会发展,事移时移而法不移。故此人心散漫,贪腐蔓延!
但是值得休息的是,朱元璋在位并不是反腐,朱元璋是打着反腐的旗号,打土豪分田地,稳定朝纲!
为什么明朝监察制度那么严格,但是还是有那么多贪官?
腐败是制度的腐败,正是因为制度的腐朽才给人性的贪婪制造了机会!
所以只有完善制度,体制才能健全,人性的贪婪才会遏制。
明朝初年百废俱兴,国家正在建设期,体制的漏洞勾起了人性的贪婪。
所以明朝初年那会清正廉明只能靠自觉!
明朝后期体制腐朽,长期的社会发展,事移时移而法不移。故此人心散漫,贪腐蔓延!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在位并不是反腐,朱元璋是打着反腐的旗号,打土豪分田地,稳定朝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