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黄河三角洲为什么没有产生大城市?
因为历史上黄河三角形跑来跑去!
第一,喜怒无常,经常改道作为中国母亲河的黄河,脾气却一点也不像母亲。从最早《尚书》记载,公元前602年到1936年,黄河先后有26次大型改道。或者从海河入渤海,或者夺淮河口入东海,或者涌入淮河流入长江。
除此以外,黄河水患一直是历朝历代都无法忽视的灾难。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黄河决口,超过1500次。
第二,泥沙太多,河口淤积。现代城市如果想发展成大规模城市,必须要拥有的就是优良的交通条件,而位于河流、海岸线的城市,拥有良好航运条件是很重要的。
然而黄河作为全球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却让其三角洲无法形成优良港口。历史上的黄河流域山清水秀森林茂盛,然而随着封建社会发展的破坏,导致了大量水土流失,“河水”变“黄河”。
每年黄河涌入大海的泥沙,将海岸线不断向前推进,同时,航道与周围海域泥沙淤积严重,大中型船舶根本不适合通航。
如今黄河三角洲的东营,也是因为石油而闻名的城市,人口不过两百多万,但其经济发展程度并不逊色于中等发达国家。
历史上黄河三角洲为什么没有产生大城市?
实际上,长江不只是 在入海口位置大城市多,整个长江干流从四川开始,两岸大城市都比比皆是,反观黄河沿岸,不但入海口位置大城市屈指可数,甚至整个干流河道两岸,也只有像兰州、郑州、济南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之所以两者之间的差别巨大,主要是因为长江更符合现代人类“逐水而居”的发展规律,毕竟长江不管是地貌,还是水量等综合水平都要远超过黄河。
现代社会,都说处在交通要道的城市发展更迅速,像长江入海口城市--上海,不但处在内河贸易与海洋贸易之间的黄金中转站位置,更处在我国东部沿海的南北中心,所以上海依托强大的贸易基础,不但发展成了国内第一经济强市,也发展成了国际大都市。
从地理科学上讲,长江入海口城市基本都是我国老牌城市,因为长江中下游到入海口几百上千年都没有改道,所以处在沿河两岸的城市,城建基础非常稳固,这也就自然而然的积累成了大城市。反观黄河,因为上游经过黄土高原,所以黄河的泥沙含量要远远高于传统河流,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般,黄河下游河道历史上多次改道,当前山东东营入海口位置根本没有形成硬质陆地,而更多呈现湿地、草滩形态,这类地貌就算鼓励城市建设,也很难建设出大型城市,地基不稳。
再一个,任何城市的发展都讲求人流量,毕竟组成城市的先决条件永远是要有人,只有建筑而缺乏人流量,那是“鬼城”。长江从很久之前就具备优越的通航能力,后期三峡大坝的建设更是让长江变成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经济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人员汇集流动,所以长江沿岸城市汇集的人才非常多,虹吸效应下长江入海口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城市规模也就越来越大。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历史上黄河三角洲为什么没有产生大城市?
众所周知,城市建立、存在或壮大的几个原因,一是地理位置好(四通八达),二是历史(政治)事件影响,三是交通因素(如港口),四是政府政策(如改革开放),五是城市文化和包容度,六是虹汲效应。。。
那么,长江入海口为何有大城市汇集,而黄河入海口却没有?
其一,人类历史上,黄河改道频繁,黄河三角洲既没什么历史积累,还水患连连,农业发展部受影响;而长江入海口始终如一,既有悠久的历史积累,还农商发达(太湖平原的地理条件较好)。
其二,黄河含沙量太高,每年排入渤海约5亿吨泥沙,增加20~30平方公里陆地,新增土地显然不适合建立城市;相对而言,长江含沙量小,造地功能弱得多,只是对崇明岛略有影响,地质相对稳定。
其三,黄河下游是地上悬河,不通航,黄河三角洲也建不起港口;而长江是我们的黄金动脉,年运力达30亿吨,上海作为入海口,尤为重要,经济起步较早(第一批被列强看中的通商口岸)。
其四,黄河既不通航,沿岸城市也少,流域内大城市也不多,更与黄河三角洲没什么互动;而长江不但是黄金航道,沿江有无数个城市,流域内更有许多大城市,还与长江三角洲互动密切。
其五,由于地理、地质条件,黄河三角洲处于待开发状态,也没什么城市;而长江三角洲是“江南故地”,唐宋以来,一直是粮食产地,商贸发达,经济富裕,人口众多,城市林立,历史底蕴杠杠的。
其六,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的虹汲效应更是明显,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金、人口、技术云集,经济腾飞,大城市汇集;而黄河三角洲,自身没有积累,还离北京、天津太近,人口、资金、技术被京津虹汲,仍是一块不毛之地。
其七,长江三角洲有对外开放的传统(对外通商口岸),开放与包容的气息较浓,商贸发达,城市文化(文明)走在全国的前沿。
历史上黄河三角洲为什么没有产生大城市?
长江不只是 在入海口位置大城市多,整个长江干流从四川开始,两岸大城市都比比皆是,反观黄河沿岸,不但入海口位置大城市屈指可数,甚至整个干流河道两岸,也只有像兰州、郑州、济南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之所以两者之间的差别巨大,主要是因为长江更符合现代人类“逐水而居”的发展规律,毕竟长江不管是地貌,还是水量等综合水平都要远超过黄河。
历史上黄河三角洲为什么没有产生大城市?
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都有三角州。长江虽然水量大,但河床稳定,不易淤积,利于船舶集散和筑建港口、城市。黄河虽然长,可径流量不大,而含沙量却很大,到了下游,水流较缓,河床淤积。形成“悬河”,解放前由于没有治理每到汛期,泛滥、决堤,水灾经常发生,入海口也因此改道。极不稳定,也不利于通航。长江是一条便捷的黄金水道,人们逐水而居,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初,我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协议,在上海建立了租界,在长江沿岸建立了海关。由此,上海成为了长江流域的货物出海口和积散中心,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城市。帝国主义掠夺我国的财富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同时,上海成为了十里洋场。过去,黄河水则是水害,解放后,由于大修水利工程,驯服了黄河,加固了堤防,减少了含沙量,实现了安澜,使下游的郑州、开封、济南等城市安全得到了保障。入海口发现了石油,得到了开发利用,使荒滩变为了宝地,还有东营这样快速发展的城市。将来,黄河入海口必将迎来辉煌的明天。
历史上黄河三角洲为什么没有产生大城市?
地理因素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古至今,即便到了现在,这几乎依旧是一个铁律。
首先黄河屡次变道,没有稳定的河道,入海口附近也就谈不到形成稳定的城市,何况是大城市。
其次,黄河泥沙俱下,到了下游不断沉淀下来,形成地上河,逐渐高于两岸,形成高悬的洪水之危,不利于城市的发育和发展。
第三,黄河水量有限,尤其到了近现代虽然河道基本稳定下来,但是沿途用水量骤增,到了入海口附近经常近于干涸,等于是没有充沛的水资源保障。
第四,黄河入海口不断向大海推进,不断形成新的沙滩湿地,无码头航运可言,难以形成有规模的经济繁荣区域。
当然,如今湿地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也已经被保护了起来。黄河入海口的旅游经济正在逐步发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