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如果反清,他的成功率有多大?
曾国藩不反清是不敢么?是不能!网络吹嘘当年的曾国藩手握重兵,而且南方大多巡抚、总督都是出自他的湘军一系,若曾国藩反清,必然能够恢复汉家山河。然而,事实呢?
第一,手握重兵是不错,但能用的并不多。曾国藩当时名下有30万军队,但是真正能够随便调动的仅有10多左右。
第二,曾国藩是朝廷重臣,但毕竟是汉臣,清廷对其并非放任听凭。纵然是后来深得慈禧太后信任的李鸿章,慈禧太后对其依旧有所戒备。南方有曾国藩坐镇,但是北方的僧格林沁驻守河南,随时监视着江南地区。
第三,牵制众多。虽然当时的四大总督与众多巡抚都是湘军一系,可能够共患难的人不一定可以共富贵,左宗棠在做师爷的时候就心高气傲,做了总督又怎么肯屈居人下?李鸿章一直态度暧昧,若曾国藩真的反了,他未必会支持自己的恩师。
曾国藩如果反清,他的成功率有多大?
一
我也看了许多人的回答,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认为曾国藩如果反清,成功可能性非常大。
站在历史大背景下,结合当时的各方形势,就能得出这个观点。
首先,曾国藩的性格是严谨和保守,如果他想反清,一定会联合太平天国。
大家可以想像,一个太平天国就把清朝给搅的天翻地覆,清军的高级将领或死或败于太平天国将领手中,而湘军又最终击败了太平天国。如果两者合作反清,形势应该是比较乐观的,灭亡清政府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当时中国南有太平军,北有捻军,如果湘军倒戈一击,那画面会有多美好,每个讨论此话题的人就会明白。
退一步说,太平天国灭亡时,曾国藩再反清,也有可能成功,因为还有外力借助。当时太平军在江西还有三十万左右,领导人是名将李世贤和汪海洋,可以招安过来,至少可以联手。北方的捻军在当时势头正旺,更是一支可靠的同盟军。
二
我们再来看下国际局势。
当时的西方各国对清王朝的腐败满后基本上是很难容忍的,他们更希望和他们一样,中国能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这样中国和西方更方便展开交流和合作,中国一旦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就能接纳更多的西方的西方产品和思想。在商品经济的前提下,与世界各国进行国际分工,互通有无。
他们一直在物色这样一个中国人来完成这一使命,所以在1900年八国联军时,西方支持汉人官员进行东南联保,甚至支持他们建立一个新的汉人政权。
曾国藩如果反清之前,和西方达成一致,得到他们的支持。西方各国在武器和物资上给予照顾和协助,甚至可以组建军队帮助曾国藩打清军。
在这样的形势,岂有不胜之理。
三
由于曾国藩,只是一个旧时代读书人,作为一个理学家,他很难接受自己造反的思想。
从这方面说,清政府对他的洗脑是比较成功的。
在明白清政府要准备对他动手的情况下,他只是顺从地裁军。
在清政府不愿意兑现诺言封他为王时,他也只是默默接受。
从根本上说,他缺少领袖和枭雄气质,只是一个被改造的比较彻底的读书人而已。
曾国藩如果反清,他的成功率有多大?
单纯以实力和当时的社会局势来说,曾国藩如果反清是很有可能成功的,英国历史学家包耳格在《马格里传》中说“曾国藩是中国最有势力的人,当他死去的时候,所有的总督都曾经做过他的部下,并且是由他提名的。如果他曾经希冀的话,他可能已经成为皇帝。”
这段论述也许略有夸张,但是也足以说明当时曾国藩的影响之大,实力之强。以当时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威望,以湘军冠绝天下的实力,以曾国藩提携众多大员的恩情,如果想要揭竿而起,推翻清廷,那么很有可能他真的就是一个新王朝的皇帝了。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曾国藩能夺取皇位的有利条件:第一,军事实力。当时的满洲八旗及汉八旗在天平天国面前不堪一击,而唯一能与太平天国抗衡的是以湘军为主力团练组织,包括淮军等等,李鸿章终生奉曾国藩为师,淮军可以看做是湘军的旁系,也就是说当时满清皇朝战斗力最强的军队都在曾国藩的麾下,如果曾国藩挥师北上,以残破不堪的清廷能否抵挡,实在是难说的很。第二,政治力量。根据张宏杰先生的统计,曾国藩的部下几乎都经过他的举荐,其中有二十六人成为督抚、尚书,也就是正部级官员;有五十二人成为三品以上,也就是副部级以上大员。此外,道员、知府、知州、县更是数不胜数。天京克复前后,湘系“文武错落半天下”,这是一股何等庞大的政治力量,如果曾国藩想要推翻清廷,自己登基,这股政治力量必将如狂风暴雨一般席卷而上,助其成功。第三,庞大的政治声望。曾国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美名播于天下,他带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匡扶天下,受到民间及官员的崇敬,这样的政治声望,如果与清廷争夺天下,在大义上并不吃亏。记得曾国藩因为天津教案被诟病的时候,一位举人送给他一副对联“杀贼功高,百战余生真福将;和戎罪大,早死三年是完人”。当时天津教案并没有,曾国藩可以算是大家眼里的“完人”了,这样的人与倒行逆施的清朝皇帝比起来大家选择谁,恐怕也不难得出结论。第四,清廷的衰弱。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清廷的统治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而汉族军事力量政治力量得到了崛起和壮大,曾国藩如果以汉族英雄的身份登高一呼,那么很有可能清朝就此终结。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