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死后,继位的为何是朱厚熜?

明武宗朱厚照绝嗣,而朱厚熜是其最近支年长同辈的皇族宗亲。朱厚照没有子女绝后,他原本的亲兄弟早就不在人世,所以只能上推到他父亲明孝宗一辈寻找皇位继承人。

第一,宗法制度,兄终弟及。

明孝宗朱佑樘兄弟中,两个哥哥都早就死了,只有弟弟兴献王朱佑杬年纪人最长的(朱厚照的亲叔叔),而朱佑杬的两个儿子中,长子朱厚熙也是早死,只剩下了朱厚熜一人。可以说,当时十五岁的朱厚熜是朱厚照堂兄弟中,按照宗法制度最适合继承皇位的人选。

第二,年龄合适,首辅挑选。

朱厚照驾崩的时候,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当时只有十五岁,虽然年纪不小,但是也不大。被明武宗的母亲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看中,入嗣大统。

而武宗皇帝驾崩后,在世宗朱厚熜登基之前,整个朝政都是由杨廷和主掌,挑选年纪小的朱厚熜,杨廷和就有机会成为“帝师”,所以他根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原则,派人迎接朱厚熜前往北京登基。

正德皇帝死后,继位的为何是朱厚熜?

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正德皇帝)驾崩,结束了他荒唐而短暂的一生。武宗生前虽然纵欲好色,但却未留子嗣。

这事说来话长,首先得弄清明武宗朱厚照无亲兄弟!

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他的长子、2岁朱见深被立为太子,后被废。2岁的朱见深当太子被废后被迫搬离原来住所,身边的宫人也都散去,并随时都可能遭遇不测,原本就很糟糕的处境变得更为糟糕,此时19岁的万贞儿始终对朱见深不离不弃,朱见深对她产生了一种严重的恋母情结。并在一个花好月圆的深夜夺走了13岁朱见深的第一次!

宪宗继位后,想立万贞儿为皇后,可是太后大臣们都不同意,无奈只能立为贵妃。第二年,万氏生下一名皇子但这个孩子却在未满周岁时就夭折了,此后,万贵妃虽长期专宠,却始终没有再怀孕。朱见深的次子朱祐极(生母柏氏)被万贵妃所害死。

朱见深的皇三子朱祐樘出生后,因生母纪氏害怕万贵妃便将孩子交给了太监张敏,让他将其溺毙。张敏说:“当今陛下还没有子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于是悄悄将这个孩子藏匿起来,朱祐樘艰难的活了下来。

6年后朱见深得知后随即派人前往内阁晓谕群臣,次日诏告天下,正式为皇三子取名朱祐樘。不久,纪氏暴毙,有人说是万贵妃将其谋杀,也有人说是纪氏自缢而亡。张敏非常害怕,随即吞金自杀。

此后皇四子朱祐杬等10个皇子陆续出生,其中一个夭折。

1487年,宪宗病死,18岁的皇太子朱祐樘即位,是为孝宗,明孝宗在位十八年求直言、用贤能、勤政事、澄吏治、抑勋贵、慎刑法、尚俭约、严律已取得了“弘治中兴”的治绩。

明孝宗除了在政绩上是一位比较优秀的守成之君外,还有一点也被后人津津乐道,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妻子的皇帝,他和张皇后琴瑟和鸣,夫妻恩爱。

“孝宗即位,立为后。笃爱,宫中同起居,无所别宠,有如民间伉俪然者。”

明孝宗36岁时驾崩时,他只有长子朱厚照(次子在1岁时即夭折)。

明孝宗死后,15岁的明武宗朱厚照继承皇位,1521年,因为贪玩落水引发肺炎,年仅31岁的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京师豹房。

生性风流且阅女无数的明武宗朱厚照死后竟然没有留下子嗣,这样一来,按历史惯例的皇位继承法“父死子继”的原则自然无法实行。

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援引古代“兄终弟及”的办法解决此问题,只能在武宗的近支宗族中寻找。武宗本人已经是独生(唯一的弟弟夭折),所以只能向上一代在他的父辈兄弟中物色合适的人选。明孝宗朱佑樘是明宪宗的第三个儿子,他的四弟便是兴献王朱祐杬,他这一支是距离武宗最近的亲人。武宗辞世当天,他的堂弟,也就是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被正式确立为皇位继承人。

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他拒绝了内阁为其拟定的“弘治”等年号,次年改元为“嘉靖”。嘉靖帝即位后不久,他和杨廷和等大臣展开了历时3年半大礼仪之争,最后,嘉靖帝以粗暴的方式(左顺门案)大获全胜而结束(使朱棣使用了一百多年的“太宗”庙号改为“成祖”),从此开启了长达45年的嘉靖王朝,也是差点死在宫女手中的皇帝。

正德皇帝死后,继位的为何是朱厚熜?

朱厚照这个皇帝,每次大家提起来的时候,都觉得十分荒唐。因为他的精力比较旺盛,喜欢到处打仗和游玩,根本得不到群臣的束缚。尤其是在亲征这件事上,那就更别提了,第一次亲征是对付蒙古小王子,居然把人家给打跑了。第二次亲征走到半路上,王阳明已经为他解决了宁王叛乱的事情。他还在自己的后宫建立了豹房,据说是喝酒玩乐的地方,但是最近有人说这是一个类似于军机处的机构,反正朱厚照是精力比较旺盛的。可是他在三十一的时候,忽然就生病死掉了。那么这个皇位该传给谁呢?他又没有儿子。

第一,朱厚照的老爸福薄,一生两儿三女,只有朱厚照活下来了。

如果评定明朝的明君,排名第一的肯定是朱厚照的老爸,明孝宗朱佑樘。他一辈子只娶了一个老婆,严格遵守了一夫一妻制,并没有纳妾。对于一个封建时期的皇帝来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而朱佑樘本人对大明朝的功绩也是非常卓著的,他在任期间严格限制宦官们的权力,不希望宦官弄权的事情发生,又减轻了刑罚,使得当时刑罚严苛的锦衣卫也都放松了刑罚。他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使得大明王朝得到中兴。不过他一辈子最可惜的就是生的儿子太少。他一生只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三个女儿都是早逝,两个儿子中的朱厚炜两岁就去世了,只剩下一个朱厚照。所以朱厚照三十一岁去世的时候,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也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兄弟做皇帝。

第二,无可奈何之下,只能从堂兄弟中选择比较亲近的做皇帝了。

既然亲兄弟没有,儿子也没有,那就只能从堂兄弟那边选了,至少还是共用了一个爷爷明宪宗嘛!这个时候就要看看明宪宗生了几个孩子了。其实朱见深差点就没有儿子了,因为他非常宠爱比自己大很多岁的万贵妃,而这位万贵妃给明宪宗所生的长子却早逝了。所以万贵妃记恨后宫中所有怀孕的女子,只要是有人怀上了,都会被她以各种手段打掉。一直等到明宪宗发现了这件事,万贵妃这才收手。结果明宪宗一口气生了十多个皇子。而这十多个孩子当中,老四兴献王朱佑杬跟老三朱佑樘是紧挨着的。所以按照道理是朱友杬这一支来继承皇位才是,这就选中了朱佑杬的儿子朱厚熜。

第三,当时的朱厚熜才十四岁,杨廷和乐观地以为他很好控制。

选择朱厚熜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比较好控制。朱佑樘其他兄弟的孩子有很多已经二十出头了,他们都成年了,所以没办法控制。而且朱佑樘的这些兄弟当中还有很多还在世的,要是他们的孩子做了皇帝,那这些孩子必然要听父亲的话,也就没有杨廷和这些人什么事情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杨廷和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年纪比较小的朱厚熜,说起来也比较好听,毕竟是老四兴献王的儿子,而且兴献王已经去世了,这个时候的朱厚熜是再好不过的继位人选了。他们永远都想不到,朱厚熜才是最难对付的那一个,还没登基就给了杨廷和一个下马威。

第四,朱厚熜的性格使然,是杨廷和他们比不了的。

还没登基,杨廷和便要给朱厚熜安插一个标签,让他以太子的名义登基。事情很简单,现在朱厚照皇帝死了,下一任皇帝登基,必须要以朱厚照钦定的太子的名义登基才行。可是这件事却遭到了朱厚熜的严词拒绝,他表示自己登基必须从大明门进入,以天子的礼仪登基。绝对不是以先皇之子的礼仪继承大统。如果这件事得不到答应的话,那其余的事情就不要谈了。在一番讨论研究之后,杨廷和等人终于妥协,迎接朱厚熜登基做了皇帝。他就是大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嘉靖皇帝。

正德皇帝死后,继位的为何是朱厚熜?

明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朱厚照驾崩,按照皇帝传位体系,应该传皇位给其子,但是明武宗无子,以藩王继统。孝宗朱见深之孙,兴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继位,年号嘉靖,即明世宗。

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孝宗朱祐樘驾崩,年仅15岁的太子朱厚照继位,年号正德,这就是历史上被称为最荒唐、最荒淫的明武宗。少年时代的明武宗很聪明,却又贪玩。登上大宝后,信任谷大用、刘瑾、张永八个宦官,称为“八虎”。为了得宠,八个太监投武宗喜好,引诱他纵情声色犬马,倡优杂剧、宫女鼓舞、角斗游戏、跑马击球。他建立豹房,整天沉湎于玩乐享受。

明武宗放着皇帝的宝座不做,偏偏要化名总兵官朱寿,巡山玩水,带兵打仗,并且自己给自己加封太师。他巡行到山西偏头关,见到歌姬,非要封为娘娘,称为刘娘娘。戏曲中的《游龙戏凤》说的就是明武宗的故事。皇后、皇妃被尊为娘娘,皇后则是国母,将人可尽夫的歌姬封为尊贵的皇妃,太滑稽。等于说天下子女都是婊子养的。明武宗因此被视为荒唐、荒淫的皇帝。

明武宗一生喜欢巡行,一路享受,一路风流。见到喜欢的女人就要占为己有,并不考虑身份如何。明武宗贪念酒色,淘空身体,没有子嗣,死时年仅31岁。而且他是独子,没有兄弟。无法由其兄弟继承皇位,只能从明孝宗的子孙中寻找血缘最近的皇室成员。兴献王系明孝宗的第四子,明孝宗长子、次子夭折,第三子成为长子,第四子兴献王成为次子,其子朱厚熜与武宗朱厚照血缘最近。经过朝庭商议,依照“兄终弟及”的祖训,以武宗遗诏的名义立行献王长子、武宗堂弟朱厚熜继位。

朱厚熜的继位,是因为明武宗没有子嗣的缘故,不得已的选择。以藩王为皇帝,在明代还有两例,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郕王朱祁钰继位,是为明代宗,后来明英宗又复位;明熹宗朱由校也是没有子嗣,由信王朱由检继位,是为明思宗。朱祁钰、朱由检都是前任皇帝的亲兄弟,嘉靖皇帝朱厚熜则是前任皇帝的堂兄弟。

正德皇帝死后,继位的为何是朱厚熜?

其继位是按照明代“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原则进行。明初,朱元璋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明宪宗朱见深在世时册立两位皇后,均无子,宪宗无嫡子,其十三个儿子均为庶出。长子、次子早夭,故皇三子朱祐樘以实际的庶长子身份于成化十一年被立为皇太子,成化二十二年继位,是为孝宗。孝宗一生仅有皇后张氏一妻,生二子,嫡长子朱厚照、嫡次子朱厚炜,次子早夭,故孝宗实际仅一子,于弘治十八年继位,是为武宗,在位十六年,去世时无子。

武宗无子,即出现朱元璋规定的“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的情况,只能从武宗兄弟辈中选择。武宗亦无兄弟在世,所以只能推及堂兄弟,将堂兄弟过继给孝宗,作为嗣子继位。

孝宗在兄弟辈中行三,那么最理想的过继人当然是老四的嫡长子。老四的兴献王朱祐杬只有王妃蒋氏所生两子,嫡长子朱厚熙、嫡次子朱厚熜,但嫡长子早夭,所以就只有选择嫡次子朱厚熜。

老三朱祐樘和老四朱祐杬哥俩在子嗣方面情况很相似,都只有正妻所生的两个儿子,且都挂了一个,一个嫡长早夭一个嫡次早夭。老四只剩独子了,现在要把独子过继给老三,那么就意味着此后老四绝嗣了,所以大臣们又做好了给老四找嗣子的准备。老五岐王朱祐棆的子嗣是最好的选择,不仅在序齿上最近,且与老四为同父同母兄弟,但是老五无子,所以就只能从老六子嗣中选择,老六益王朱祐槟,老六嫡长子在正德年间已经册封世子,将来要继承老六的亲王位,所以就选中了嫡次子朱厚炫,准备将其过继给四叔,将来继承兴王王爵。

所以,选择朱厚熜是严格按照朱元璋确立的兄终弟及的顺序。

正德皇帝死后,继位的为何是朱厚熜?

表面上的原因,那是因为依照明朝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朱厚璁确实就是最合法的继承人,他本来就是与明武宗朱厚照最近的近亲。

为什么呢?那就来捋一捋。

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一般首先是要在皇帝的亲侄子中选一个过继过来继嗣。老爷子孝宗朱祐樘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奈何那方面就精力不足,只生了俩宝贝儿子,一个朱厚照一个朱厚炜。朱厚炜一岁多就死了,只剩下朱厚照这一个宝贝儿子,哪来的亲侄子让他过继?那就只有”兄终弟及“,上面说过亲弟早夭,也就只有从老爷子朱祐樘亲兄弟的子嗣里面挑选。

朱祐樘共有十三个亲兄弟,老大早夭,老二无嗣,老三便是朱祐樘,老四就是朱厚璁的老爹兴献王朱祐杬。朱祐杬有两子,长子早夭,次子便是朱厚璁。也就是说,从法理上说,从上往下扒拉,当时年仅十四岁的朱厚璁就是正宗的继承人。

但是如果就是因为表面上的这些原因,就让当时掌控朝局的重臣立朱厚璁为帝,那也太小瞧这帮老狐狸了。

因为按照从上到下顺序来排,朱厚璁就是正宗的合法继承人,但是按照长幼顺序来排的话,就没朱厚璁什么事了。朱祐樘的弟弟们朱祐槟有4个儿子,当时长子朱厚烨23岁,次子朱厚炫21岁;朱祐楎7个儿子,朱祐枢6个儿子。

作为明武宗一朝后期的权臣、内阁首辅杨廷和,他和朱厚照的亲妈张太后在迎立新君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立谁为帝可以随他们怎么解释,如果他们说以长幼为序立朱祐槟的长子为帝,也没人敢跳出来说个不字。

那么为什么偏偏推举当时只有十四岁的朱厚璁为帝呢?不得不说老家伙就是狡猾。

其实也很简单,小皇帝好掌控。

一方面朱厚璁当时年纪小,肯定比其他已经成年的候选人更听话。另一方面,朱厚璁老爹朱祐杬刚死不久,如果推举朱祐樘其他尚且健在的兄弟的儿子,那么将来新皇帝肯定要听亲爹的,杨廷和和张太后就不好办了。但凡让权臣选择继承人,都喜欢那种年龄不大,无依无靠,容易控制的。不然,可能不仅权位保不住,严重的甚至可能丢了性命。而且朱厚璁从小就才华出众勤奋好学,杨廷和也有心将其从小培养成一代明君。

综合来看,朱厚璁从一个怎么看也轮不到他继位的外地藩王,机缘巧合之下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在明朝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只是杨廷和和张太后怎么也没想到,这位当时看来年纪轻轻无依无靠的半大小子可没那么好欺负,还没进北京城门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