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嘉靖年间,到底是世宗皇帝把严嵩父子、徐玠、高拱这些人耍得团团转,还是文官集团把朱厚熜玩弄于鼓掌之中?
嘉靖皇帝中年以后好黄老之术,躲在深宫里修仙练道,这给大明朝和大明百官蒙上了一层阴影。黄老之术是什么?战国初期就有人使用黄老之术进行变法了,结果没把国家变强,却反而搞得上层统治者之间乌烟瘴气,权力不断拉锯。这说的是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黄老之术,看似是无为而治,那只是对低层百姓不管不
-
大礼仪事件中为什么反对明世宗追封其父为帝,而建文帝追封朱标却无人反对?
其实通俗的来说,嘉靖和反对的大臣纠结的核心问题是,嘉靖帝他的皇位继承自谁?按照群臣的看法,嘉靖帝的皇位当然是继承自他的堂哥明武宗朱厚照和朱厚照的爹,但是,如果嘉靖帝追封他的父亲为兴献皇帝以后,就变成他的皇位继承自他的父亲。这在群臣眼里是不合理的。古代时,在很多知识分子眼里,做什么
-
嘉靖帝为何杀严世藩而留下严嵩的性命?
说实话,嘉靖帝不仅不想杀严嵩,他连严世藩都不想杀,原因只有一个,这货太护短了。嘉靖帝宠信严嵩父子达二十年之久,对于严嵩父子做了什么事,能不清楚吗?甚至严嵩父子干的一些坏事,还是嘉靖帝默认和授权的。在这种情况下,严氏父子那些罪状,不也就成了嘉靖帝的罪状?大家虽然不明说,可是保不齐有
-
嘉靖皇帝为何被称为明代最聪明的皇帝?
“嘉靖皇帝被称为明代最聪明的皇帝”,这个说法,我是第一次听到。但我敢肯定这不是严肃的历史学家给出的结论。而是草根论史的成果。草根论史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常常把真实的历史人物与文学形象混在一起进行评价,这样得出的结论不是真正意义的历史评论,而更象是文学评论。正史上对皇帝的描述,常
-
明朝道士皇帝朱厚熜,如何牢牢掌控国家大权的?
明世宗朱厚熜,通过“大礼议”之争大规模清除朝廷中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势力,逐步掌控了政权,少年天子将皇权牢牢的抓在了手中。朱厚熜生于湖广布政司的安陆州,本是兴献王朱祐杬的儿子,武宗朱厚照死后绝嗣,经过朝廷商议决定迎奉朱厚熜为帝。即位不久后,嘉靖帝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
-
正德皇帝死后,继位的为何是朱厚熜?
明武宗朱厚照绝嗣,而朱厚熜是其最近支年长同辈的皇族宗亲。朱厚照没有子女绝后,他原本的亲兄弟早就不在人世,所以只能上推到他父亲明孝宗一辈寻找皇位继承人。第一,宗法制度,兄终弟及。明孝宗朱佑樘兄弟中,两个哥哥都早就死了,只有弟弟兴献王朱佑杬年纪人最长的(朱厚照的亲叔叔),而朱佑杬的两
-
嘉靖皇帝为什么要废掉张皇后?
明世宗朱厚熜,即我们说的嘉靖皇帝,明朝最喜欢炼丹修仙的那位,他的一生之中共有四位皇后,除了身后追封的孝恪杜皇后之外,其他三人都的确做过皇后。朱厚熜的第二位皇后张氏,是唯一生前被废黜的皇后,没有谥号之类,因此通常被称作是张废后,她的结局非常悲凉,被嘉靖帝废弃冷宫至离开人世。张氏长得
-
海瑞怼了皇上,而且嘉靖皇帝没有给他穿小鞋吗?
趣谈唐宋元明清,在幽默中掌握历史新知识!熟读历史,尤其是参透历史后就不难发现,嘉靖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坏,海瑞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好。当然,这不是一篇翻案的文章,只是尽可能的还原当时的历史。一封《治安疏》,搅起千层浪嘉靖四十五年,整个大明帝国最有名的一封书信诞生了:《治安疏》,其存在
-
嘉靖帝与拥立他的大臣展开大礼仪之争并廷杖众臣,众大臣为何不合力将他废掉另立新君?
答案:从宋朝开始,臣子们就已经没有这样的实力了,也不能够随随便便的废立皇帝了。事件回顾我们发现在介绍清朝的时候往往会这样说:清朝是封建统治皇权最为集中的一个王朝。而我们介绍明朝的时候又会这样说:明朝是所有封建王朝当中皇权最为集中的第二王朝。问题来了,什么叫做皇权集中呢?简单来讲,
-
为什么朱厚熜会即位,而不是朱祐槟、朱祐楎?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朱厚熜,明嘉靖帝,著名的“青词皇帝”,而他所继承的皇位,是其哥哥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为什么会让朱厚熜来继承皇位呢?这就要从明朝的皇明祖训中来解答了。皇明祖训皇明祖训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纂的典籍,内容主要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后世子孙的训诫。祖训中讲到:凡朝廷
-
《大明王朝1566》怎么看待冯保私自向嘉靖皇帝报祥雪的行为?
一、冯保揣摩嘉靖帝的圣意,最后决定打死周云逸,结果半个月后天降瑞雪,嘉靖帝目的达到,自然要干掉替他干脏活的冯保。那么冯保是如何完成自我救赎的?有网友留言,既然冯保打死周云逸是死,不打死周云逸也是死,那么他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自救?冯保的定位就是替嘉靖帝做脏活的,那么对于要被廷杖的周
-
在《大明王朝》中,胡宗宪隐瞒了毁堤淹田的真相,为什么嘉靖帝没有责怪他反而夸奖他呢?
胡宗宪他也是没有办法,不得不隐瞒真相,而嘉靖帝也没有办法,不得不默许他的隐瞒,具体怎么回事,请听我慢慢道来:一、大明王朝这部剧,虽然处处暗藏杀机,但是各方势力第一次微妙的发生变化,还是在胡宗宪第一次进京的这次。这次进京也使得后面的形势变得不明朗起来,并且终于引出了剧中第一男主角—
-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让严嵩问钦天监不刮风的事,严嵩为何抗旨不遵?
这段剧情发生在杨金水把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灯笼的粮船开进淳安的消息,六百里加急发到了京城。吕芳通过聪明才智,巧妙的把信息传递给了嘉靖帝,随后嘉靖帝召严嵩进宫:一、严嵩突然被嘉靖帝召进宫,以他的聪明才智,自然知道大事不妙,很可能是针对浙江之事的问责,只是这时候的他并不知道打着“织造局”
-
《大明王朝1566》,嘉靖帝说的“云在青天水在瓶”怎么理解?
《大明王朝1566》是目前国内评分最高的电视剧,在豆瓣上评分是9.7分,排第二名的《走向共和》也是评分9.7分,一个是明朝的电视剧,一个是清朝的电视剧,两部剧都是权谋的最佳诠释。这部《大明王朝1566》刚开始首播的时候,收视率巨惨,又经历了十年的雪藏,直到最近两年播放权到期,随着
-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还没收到沈一石账册,为何就秘密召胡宗宪进京?
大明王朝:四箱账册还未到北京,嘉靖帝为何就秘密召胡宗宪进京?一、这段剧情发生在沈一石自焚后……高翰文这里以一天一百二十里的速度前行,而沈一石的账册则五天就送到了京城,杭州到北京的距离差不多有1300多公里。按照高翰文的行进速度,他最快也要21天才能到京城,这期间就有了16天的差距
-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用账册对严嵩试探,为何最终仅让严世蕃退出内阁?
还是杨角风来回答:这段剧情发生在胡宗宪奉嘉靖帝之命,带着沈一石账册前往严府试探严嵩严阁老之后。严嵩突然对胡宗宪是否吃饭的发问,其实他是在确定胡宗宪见自己之前有没有见过嘉靖帝。能让胡宗宪这么晚还没吃饭的人,全天下只有一个让你,那就是皇帝。而上来的饭菜,胡宗宪一秒都没有迟疑,端起碗就
-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帝听说杨金水疯了,为什么送了个球给吕芳?
在《大明王朝1566》中,吕芳得知了杨金水变疯的消息,立马做了三项部署:让陈洪扣押送信之人,让黄锦去伺候嘉靖帝,而自己则去了一趟镇抚司诏狱,去见了高翰文和芸娘。吕芳跟海瑞嘱咐高翰文的话,如出一辙,那就是保持沉默,只有保持沉默,才能出狱。也只有保持沉默,才能让杨金水的疯进行到底,并
-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圣旨中说自己异常节俭,为什么睁着眼睛说瞎话?
这个问题还是相当有意思的,在回答之前,先讲一下背景:嘉靖帝得知了杨金水变疯的消息,给了吕芳一个玉球,意思是说外重内轻,也就是说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抗倭,其他的事都先放一放。揣测到旨意的吕芳,马上拟旨传送浙江,赵贞吉全力供胡宗宪军需,杨金水马上押解进京,至于海瑞审的笔录,压根就没提
-
大明王朝:嘉靖帝的圣旨意思是不要深究宫里,海瑞看完为何说皇上圣明?
这个问题得从杨金水变疯之后说起:杨金水装疯,大夏天盖着被扇扇子,还得掰着手指头数日子,数了整整十多天,终于等来了圣旨,果然没有让他失望!通过这份圣旨,赵贞吉至少获得了四个重要信息:首先,沈一石的家产是不能充公的,要收到织造局名下再安排;其次,杨金水是不能继续留在浙江的,要押回京,
-
《大明王朝》吕芳向来忠心,为什么面对海瑞供词不汇报嘉靖帝,却去见严嵩?
海瑞刚正不阿,不顾谭伦和赵贞吉的劝阻和锦衣卫的威胁,硬是把何茂才牵扯到皇上的供词递交到了朝廷。上次海瑞递交供词后,嘉靖帝已经下令对巾帽局、尚衣监和织工局进行查办。作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吕芳,显然这段时间并不好过,天刚蒙蒙亮,他就冲没有及时吹掉灯的小太监们发飙。随后,就见到了这封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