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成吉思汗已把汗位传给了窝阔台,拖雷为何还要监国两年?

蒙古人传统有所不同,施行“幼子守灶”,虽然窝阔台继承了蒙古大汗的地位,但是成吉思汗大部分的军队、牧场与财富都留给了嫡幼子托雷。

成吉思汗留下遗命将大汗之位留给三儿子窝阔台,但是当时蒙古贵族的库里台大会仍旧有决定作用,窝阔台仅仅依靠父亲的旨意是无法继承大位的。而当时战事吃紧,库里台大会无法召开,王位空缺两年,这两年,由实力最强的托雷监国。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儿帖大妃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术赤因为血统被怀疑,与次子察合台从小不睦,被铁木真所不喜,两人都失去了继承汗位的可能,在灭花拉子模与西辽之后,两人分别成立了自己的王国。

汗位则留给了第三子窝阔台,而根据传统,又将大部分的财富军队留给了小儿子托雷。

托雷虽然没有做过大汗,但是他死后,他的四个儿子都成为大汗或者皇帝,分别是蒙古大汗蒙哥、伊儿汗国皇帝旭烈兀、蒙古大汗阿里不哥与元世祖忽必烈。

明明成吉思汗已把汗位传给了窝阔台,拖雷为何还要监国两年?

铁木真去世之后,其指定的汗位继承人窝阔台为什么不直接即位,而是让拖雷监国两年?这个问题怎么说呢?所谓“监国”是中原王朝的特定“职位”,通常是皇帝因故不能视事,或者在皇帝出巡、出征期间由皇太子或者皇帝选定的其他人(通常以儿子为主)负责处理一些日常政务。在此期间,这位皇太子或者皇帝选定的其他人所行使的职权被称为“监国”,同时这个人本身有时候也被称为“监国”。一旦皇帝可以自行处理政务或者出巡、出征归来,“监国”原来干嘛还干嘛去!所谓拖雷“监国”,实际上并不是蒙古人原本的叫法,而是后来明朝宋濂等人编纂的《元史》里以中原王朝的逻辑而套用的一种说法。那么,为什么拖雷既不是“皇太子”,也不是“皇帝”指定的“监国”人选,却依然能够“监国”两年呢?这还要从蒙古帝国时期的两大制度说起。

第一是“幼子守灶”的传统制度。蒙古帝国时期并没有中原王朝的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彼时蒙古人的传统是:老父活着时,除了小儿子、即“守灶幼子”以外,老父给予一定的财产让其他儿子分家另过。等老父去世之后,已经分家另过的儿子不参与遗产分配,老父的所有遗产归小儿子、即“守灶幼子”所有。当然,这一切仅限于嫡子之间,庶出的儿子没有分家产的权利!铁木真生前已经将嫡长子术赤分封在了后来钦察汗国的地盘,将嫡次子察合台分封在了后来察合台汗国的地盘,将嫡三子窝阔台分封在了后来窝阔台汗国的地盘。也就是说,这三个儿子等于是已经分家另过了。铁木真生前虽然明确指定了汗位继承人,但是并没有实行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沿袭了蒙古“幼子守灶”的旧俗。铁木真去世之后,其直属的军队、土地、百姓、财产等并没有交给汗位继承人窝阔台,而是由“守灶幼子”拖雷继承了。窝阔台得到的除了自己窝阔台汗国的封地,实际上只有一个蒙古帝国大汗的正统地位而已。

第二是“忽里台大会”制度。蒙古帝国初期并不像后来的元王朝那般,而是保留了很多较为原始的东西,“忽里台大会”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忽里台大会”大致有点儿类似于现代的“董事会”,有重大决策,尤其是涉及汗位传承等问题,前任董事长(大汗)指定的继承人选必须由股东(宗王)坐下来开会表决,表决通过了才算正式的新任董事长(大汗)。否则,即便是前任董事长(大汗)指定的,也不作数。这也是后来拖雷的儿子蒙哥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拉来宗王们参加“忽里台大会”的原因所在。因为蒙古帝国时期分封制的事实存在,各分封汗国内部实际上是事实自治的,出于协调各方利益的需要,“忽里台大会”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并只不是举举手、拍拍手,走个过场而已。因此,窝阔台虽然是铁木真指定的继承人,也不得不遵循制度,谋求“忽里台大会”的最终合法确认!

铁木真去世时,不少宗王在外征战,甚至远在欧洲,窝阔台短期内无法召集法定人数出席“忽里台大会”。同时,实力最为雄厚的拖雷内心多少也是有些想法的,因此有意无意地给“忽里台大会”的召开制造了一些小麻烦,“忽里台大会”不得不延期到两年之后才正式召开。而这两年里,窝阔台虽然是铁木真指定的继承人,却不是合法的蒙古帝国大汗。可是,总得有人行使铁木真原有的职权啊?窝阔台还没有合法,怎么办?于是,继承了铁木真家底、实力雄厚的“守灶幼子”拖雷成为了不二人选,这才有了所谓拖雷“监国”。两年之后,“忽里台大会”召开,窝阔台的大汗地位获得最终确认。自此,窝阔台成为了蒙古帝国的合法大汗,拖雷该干嘛干嘛去!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拖雷成为了胞兄窝阔台的眼中钉、肉中刺,后来被窝阔台借巫师之手除去了。

虽然拖雷死了,但是由于分封制的事实存在,拖雷手里的军队、土地、百姓、财产却依然不是窝阔台的,而是拖雷儿子们的。正是因为这种地位和实力的不对称性,最终导致了后来拖雷系的崛起,取代窝阔台系成为了新的蒙古帝国大汗。而这次蒙古帝国大宗的转移,也造成了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的离心。最终,强盛一时的蒙古帝国开始分崩离析,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走向了事实独立。再后来,由于地理因素和血缘的逐渐疏远,原本与拖雷系关系紧密的嫡长房术赤系建立的钦察汗国,甚至出身拖雷系的旭烈兀建立的伊儿汗国也渐渐与元王朝的拖雷系分道扬镳,走向了事实独立。自此,元王朝的拖雷系只剩下名义上的宗主地位和蒙古帝国大汗的空衔,蒙古帝国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

明明成吉思汗已把汗位传给了窝阔台,拖雷为何还要监国两年?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的第8789条回答。

这是蒙古高层激烈争斗的结果。

根据蒙古人的传统,是幼子继承制度。

也就是蒙古部落中,大汗的成年儿子们,需要一个个带着部分军队、牧民和牲口,自行在外生存。

相反,大汗自己的人口和牲口,都由最小的儿子继承。

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根本不养闲人,要尽全力扩大部落的规模。

部落要尽快形成若干新部落,不断繁衍壮大。而分家就是最好的办法,农耕民族也是如此。

同时,大汗一般妻子很多,兄弟之间可能岁数相差很大。

以成吉思汗为例,大儿子术赤生于1181年,而小儿子托雷则生于1191年,差了10岁。

大哥可以出去打仗了,小弟还是儿童。

所以,大汗最后的财产和人口,当然只能留给小儿子。

那么,成吉思汗临终时,应该按照规矩将汗国交给托雷。

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共有12.9万人。其中10.1万的精锐俱由拖雷继承。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其他几个兄弟不服托雷。

其一是托雷残忍好杀,曾在土库曼斯坦屠城杀了几十万人,只留下几百个活口。

另外,窝阔台、察哈台、术赤等人都有强大的力量。

而当时成吉思汗也不是某一个蒙古部落领袖,而是部落联盟领袖。

如果是部落联盟,根据蒙古习俗,就不能随便传给儿子,必须举办忽里勒台大会。

忽里勒台,是古代蒙古一种军政议会,负责推举部落的可汗或其他长官。

早年蒙古帝国的所有大汗,包括成吉思汗自己,都是由忽里勒台所推选出来的。大多数重要的战争,都会在类似忽里勒台大会的聚会里策划。

这种大会中,蒙古各部落领袖都可以发言,最终进行推选。

所以,由于其他人不服,托雷也就无法坐稳位子,被迫只能监国两年,等待忽里勒台大会。

最终,这个大会选择窝阔台为大汗,托雷是无法拒绝的,只能承认现实。

不过,托雷没有交出全部军权。后来攻打金国作战,窝阔台还必须联合托雷一起行动。

然而5年后,拖雷在北返蒙古草原途中突然死亡。

一说,窝阔台送来巫师符水交给托雷,说是可以治病,托雷喝了就死。

这可能是窝阔台怕托雷有野心,干脆将托雷杀掉。

托雷死后,四子忽必烈继承了他在华北地区的势力和军队。

明明成吉思汗已把汗位传给了窝阔台,拖雷为何还要监国两年?

公元11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讨伐西夏途中去世,多种史料记载他生前已经指定了继承人,即他的第三子窝阔台。但是和我们传统汉族理念很不相同的是,窝阔台直到1229年才正式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按照《元史》中的记载,在这期间一直由成吉思汗的幼子托雷监国。由此也就让深受汉族封建王朝惯性思维的人们困惑不已。

蒙古帝国的形成过程

要理解窝阔台的即位和托雷的监国,首先就必须理解蒙古帝国的形成过程,因为蒙古帝国不是一朝一夕就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成吉思汗建立的这个庞大的帝国首先是从一个部落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保持了浓厚的草原汗国的风格。

成吉思汗把蒙古高原散乱的各个游牧部落整合成了一个庞大的草原帝国。由于他个人崇高的威望,成吉思汗对整个帝国有着无可争议的统治权威。但是这不能改变蒙古帝国仍然是一个不完善或者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帝国。这个帝国不管是在行政管理制度还是汗位继承制度上都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到成吉思汗去世时,蒙古帝国仍只能算草创阶段。

正因如此,在成吉思汗去世后,虽然他早已明确了他的继承人。但是蒙古帝国却没有完善的汗位继承制度,这个帝国只有一个忽里勒台大会作为新汗的推举制度,而且这个忽里勒台大会是源于蒙古族部落的推举首领的办法,作为一个新建立的帝国,窝阔台的即位是头一次汗位继承,因此当时的蒙古帝国的高层们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理解了上述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窝阔台即位这件事上会如此奇怪。汗位继承人窝阔台不急于登基,而托雷拥有强大的实力且监国两年之久也没有跳出来反对并直接取代窝阔台。一切事情仿佛就是在奇怪而又自然的情况下拖了两年之久。

“忽里勒台”与“幼子守灶”

正因当时的蒙古帝国仍保留有较浓厚的游牧部落遗风,所以在成吉思汗与窝阔台父子的汗位交接中,两个蒙古部落时期的旧习俗或制度就成为影响整个蒙古帝国历史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蒙古帝国的最后分裂也深受其影响。这就是“忽里勒台”和“幼子守灶”:

  • “忽里勒台”也叫“忽里台”,也就是会议或大会的意思。在草原氏族时代就是各部落贵族推举首领和决定征战大事的议事制度。成吉思汗本人的汗位也是通过这种制度推举出来的,因此即使窝阔台是成吉思汗本人指定的继承人,但他也必须经过忽里台大会的推举。所以窝阔台在成吉思汗死后没有立即登基,因为他必须等待忽里台大会的召开。
  • “幼子守灶”,这是蒙古族的家族继承制度,当然也在许多氏族部落中存在。即年长的儿子首先分家独立,其他诸子依照年纪逐步分家,最小的儿子跟随父母生活,直到父亲去世则由幼子继承父亲的财产和家业。这是最符合依靠游牧渔猎为生的氏族部落实际的家族继承制度,因为长子年纪最大,也就最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最早分家。而这种逐步分家的方式也有利于最大化的分散人口,以达到最大化的扩散游牧渔猎的目的。但时蒙古帝国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善的汗位继承制度,因此成吉思汗也如其他蒙古人一样,采用了“幼子守灶”的方式,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都先后分封出去,而幼子托雷则继承了成吉思汗本人的遗产,其中包括大量的军队和蒙古的本部领土。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窝阔台还没有正式登基之前,托雷监国的缘由,因为他正是以幼子的身份管理成吉思汗的家事,也就是暂时管理着整个蒙古帝国的国事。

这就是窝阔台没有立即登基和托雷监国两年的主要原因,窝阔台需要忽里勒台大会来明确他的蒙古帝国大汗的地位,而托雷因为是幼子,所以按照“幼子守灶”的传统暂代家(国)事。

耶律楚材:蒙古帝国汉化的开始

耶律楚材是一个汉化的契丹人,本来是金朝的一名官员,在成吉思汗占领了他所在的城市之后,耶律楚材就成为了成吉思汗的臣子。当时他深受成吉思汗的信任,被称为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他是蒙古帝国汉化过程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也可以说是蒙古帝国成熟化、制度化的关键人物。

  • 谏止杀伐: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帝国疯狂的扩张过程中,原始游牧部落的杀伐之风极盛。耶律楚材当时就向成吉思汗提出禁止蒙古官吏擅自征发杀戮。

  • 在成吉思汗去世之后,拖雷监国的两年之中,对蒙古帝国汗位继承一事最热忱之人就是耶律楚材,作为一个已经汉化的契丹人,“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在这两年里他不停的在窝阔台、拖雷和察合台兄弟三人之间做工作。最终促成了1229年的忽里台大会。最终将窝阔台的蒙古帝国大汗之位明确下来,同时在这次大会上,他促成了察合台和拖雷等蒙古的王公大臣们向窝阔台跪拜行礼,初步在蒙古帝国确立了上下尊卑的君臣之礼。这也标志着蒙古帝国汉化和制度化的开始。

  • 因为耶律楚材的拥立之功,窝阔台对耶律楚材也非常信任,仿照汉制设立了中书令一职给耶律楚才,而耶律楚材也在担任这一丞相之职的十几年里,用汉化的制度和管理方式为蒙古帝国确立了初步的行政管理制度,使蒙古帝国开始真正的确立和完善起来。

由此可见,成吉思汗死后,蒙古人的旧有传统和当时蒙古帝国草创的背景,使得蒙古帝国的高层并没有急迫明确汗位的想法,他们依旧按照蒙古人的老方式来推进这个新兴帝国的权力交接。直到耶律楚材的敦促才使得这一汗位交接得以完成。同时通过耶律楚材的推动,蒙古帝国的体制才逐步完善起来。后来的蒙古帝国汗位的争夺也才因为这个帝国的完善显得激烈和血腥起来。虽然后来的蒙古帝国仍保留了忽里台大会推选大汗的传统,而且后来的汗位交接也经常拖延,甚至比窝阔台时期还更长,但是那时都是因为觊觎权力的人更多了,内部的力量和矛盾没有整合完成,导致忽里台大会延迟,这与窝阔台时期的拖延是完全不同了。

明明成吉思汗已把汗位传给了窝阔台,拖雷为何还要监国两年?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成吉思汗这四个字,老梁心就六个字“这就是一传奇”,这可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孕育出的磊磊硕果,放在国际历史大舞台上,那也是有一号的人物。

一生战绩辉煌,胯下马,掌中鞭,鞭抽中亚,马踏东欧,哪个时候的白人,要想见人家个面,十里之外就得行跪拜礼,说不定才能瞅上一眼。

但在1227年提大兵搞西夏的时候,不幸去世(因为本身就是个传奇,所以人家的死到现在都没搞明白是咋死的)。

咋说呢?临到了,最后干了那么一件糊涂事,这事就是题主提出的问题。

今天老梁撸起袖子和大家伙聊聊这事。

成吉思汗的那点子家事

成吉思汗能够记入史册的儿子有八个,这大老婆孛儿帖脚底下就占了一半,给他生了四个。

老梁撸直了手指头给大家伙数数,老大术赤,老二察合台,老三窝阔台,老四托雷。瞅见没,题主这事就发生在老三和老四的身上,但老四托雷能监国两年,和这成吉思汗的家族史有着莫大的联系。

大家伙都知道,可汗这职务历来就是一高危职业,脑袋瓜里那脑细胞不比别人多点,这胳膊肘子亮出的肌肉不比别人粗点,你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所以咱先来瞅瞅,成吉思汗这四个儿子的实力。

老大术赤,这就是一倒霉孩子,就连这名字都带着歧视的态度(术赤翻译过来就是客人)。因为当年他的母亲被脱黑脱阿给俘虏了,等救回来的时候,母亲孛儿帖就怀上了他。所以老大一帮人对他表示不满,怀疑他的血统的纯洁。

反对最激烈的就是老二察合台和老三窝阔台,就为这事,三个人常常搞矛盾,在成吉思汗的眼皮子底下闹事。

这不按照传统,成吉思汗丢给他九千户民众,一脚就将这大儿子踹了出去,这地离成吉思汗最远,离欧洲那叫个近。而且因为血统的原因,父子俩人裂痕那叫个深,所以汉位和他基本上就是个拜拜的程度。

老二察合台,这武力值比起术赤差那么一点,被成吉思汗老爷子分了八千户的民众,和窝阔台的关系好到了可以穿一条裤子的程度。

这人放在衙门口,那绝对是一个严厉的执法官,瞅着条例做事,认死理,按照咱现代的说法一点想象力都没有的人,老爹要立窝阔台当大汉,他一点意见都没有,还帮着摇旗呐喊。

他得到的封地是第二大的,窝阔台继承汗位之后,在窝阔台的帮助下挣得了一份家业察合台汗国。

老三窝阔台分得五千户民众,他是成吉思汗四个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人际关系相当不错,虽然和成吉思汗本人没得比,但有着意志坚韧的一面,但喜欢酗酒,最后死就死在了这一癖好上。

也许成吉思汗选他做为继承者,就看对了他的坚韧,毕竟蒙古国刚刚建立,需要干的事情忒多了。

老四托雷分得五千户民众,至于封地?没有。仅仅是以继承的名义,占了整个成吉思汗老一辈的祖业。

而成吉思汗最看重的就是老三窝阔台和老四托雷,但要放到心口那杆子秤上称上一称,比重还是偏向托雷重一点。

说道这里,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成吉思汗最看重的是老三和老四,为毛分给他俩的民众少了一半,而老四托雷连块遮风挡雨的封地都没有,咋回事?

老梁给大家伙解释一下,这和蒙古族的传统有关系,这传统叫幼子守灶。

幼子守灶

咱汉人讲究的嫡长子身份的尊贵,因为长子年龄长,见过世面多,能撑得起一个家的家门。

而蒙古族因为过着游牧生活,繁衍艰难,儿子一旦成年就被家里分得一部分财产独立出去,自己个讨生活去了,分到最后就剩下幼子,得令,这幼子就继承剩下的全部家产。

当然至于庶出的儿子们是没有这个权利的,只有嫡子才会有分家产的权利。

所以当成吉思汗去世之后,这四个儿子中,最有实力的是老四托雷,因为他继承了成吉思汗军队的百分之八十。而老三窝阔台继承的军队连他的零头都不够。

所以窝阔台只是名义上的大汉,但能够真正行使权力的却不是他,而是托雷。

还有一个原因直接导致了托雷监国两年。

忽里尔台制(翻译成咱大白话就是部落议事制度)

窝阔台不能因为成吉思汗的一个命令,就可以直接登基成为大汉,而是要在这个大会上讨论,讨论通过了才能成为大汉。

而想要召开这大会,你就得集合起一定的合法人数才成,而那个时候,蒙古帝国的疆域真的很大,大到您要开个会,把话传过去,然后再过来咋也得小半年的时间。所以您要把人集合起来,这可是个辛苦差事。

托雷这人想要蹲在监国的位置上久一点,老是在这人数上搞事情,今天不是这个迟到了,就是这个有事来不了,这一拖俩年就过去了。

可这种事不是拖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大会还是召开了,这个时候,术赤已经死了,递不上话,老二那是个坚决按照条例办事的人,而且他和窝阔台关系好,这就力挺窝阔台,加上一帮子老臣也瞧不上托雷,也在帮助窝阔台,这一家伙共同较劲,窝阔台的汉位总算是稳固了。

托雷也就完成了自己个的历史使命,下去了。可窝阔台没有放过他,没过多久就被窝阔台耍了一花活,一波操作下去,一杯洗澡水加毒药就要了托雷的命。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明明成吉思汗已把汗位传给了窝阔台,拖雷为何还要监国两年?

各民族的法则不同,凡事不能皆用汉儒文化去套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