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的皇后从不住在坤宁宫?
这种说法有问题,清朝还是有几位皇后曾经在坤宁宫居住,顺治帝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帝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钴禄氏,都居住在坤宁宫,直到雍正帝时,皇后均在东西六宫选一处作为皇后宫,不再居住坤宁宫。清朝皇后不住坤宁宫,相传是因为坤宁宫有冤魂,阴气太重,明朝崇祯帝皇后周氏在坤宁宫自尽,而康熙帝的两位皇后也都死在坤宁宫。
雍正帝之后皇后均不住坤宁宫,著名的《还珠格格》里的乾隆帝帝继纯皇后那拉氏其实并不居住坤宁宫,而是养心殿旁的体顺堂。后来,坤宁宫逐渐演变成了清朝宫廷祭神的场所,而皇帝如果大婚,也会在坤宁宫中住上两天。
为什么清朝的皇后从不住在坤宁宫?
不是清朝很多皇后都不住坤宁宫,而是清朝皇后基本上都不住坤宁宫。清朝除了顺治帝福临的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以及康熙帝玄烨的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四人之外,清朝皇后都在东西六宫自己选择宫殿居住。
坤宁宫为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成祖永乐时代,一直都是皇后的正宫居所。清朝皇后后来不再住在坤宁宫,主要还是因为坤宁宫有些“邪门儿”,所以不敢住。
“坤”为众阴之首,与乾相对尊贵无比,然而自从建成以后,坤宁宫却似乎一点都不宁,屡屡遭雷击火焚,几次三番被毁。
明朝末年,崇祯帝朱由检的皇后周氏眼看大势已去,在坤宁宫自尽殉国。而满洲入关以后,住进二手房的清朝皇帝们也按照明朝制度,让皇后住进了坤宁宫,但是坤宁宫几位清朝主人的命运都不太好。顺治帝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失宠被废,孝惠章皇后常年无宠,康熙帝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难产而死,孝昭仁皇后钮钴禄氏也是二十五岁就香消玉殒。
如同鬼魅诅咒一般,几位坤宁宫的主子都没能有好的人生命运。之后,清朝皇后也非常忌讳坤宁宫,于是将这里改造成为了满洲萨满祭祀神灵的地方,不再作为皇后的住所。
另外,坤宁宫还有个作用——如果清朝皇帝大婚,也要在坤宁宫小住几天,将坤宁宫作为大婚的洞房。不过清朝皇帝大多在登基前就已经成婚,能够有此待遇的除了康熙帝,就只有晚清幼年登基的同治帝载淳与光绪帝载湉。
清朝除了皇后不再居住坤宁宫,清朝的皇帝也逐渐移驾养心殿,不住乾清宫;而皇太后也主要居住寿康宫,而不是慈宁宫。
为什么清朝的皇后从不住在坤宁宫?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壁之意。在康熙以前的明清皇帝都是在乾清宫居住、工作;同样,康熙以前明清皇后都是居住在坤宁宫,表示与皇帝的阴阳平衡和国家女主人的身份。
雍正继位后,他选择了居住更舒适、保安更容易、工作效率更高的养心殿。皇帝搬离了中轴线,皇后也就没必要守在中轴线上了。雍正之后的皇后在东西六宫中选择一处宫苑居住。比如,雍正帝孝敬宪皇后住在体顺堂,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住在长春宫。
清朝,将坤宁宫西端4间辟为萨满教祭神场所;每天最早入宫的是从北门进入的一位赶着两头猪的老太太——萨满太太。每日杀猪、煮肉、萨满舞蹈……,这居住环境老酸爽了!难为在这里居住的几位清代皇后了。搬走,也让皇后有了一个好的居住环境。
东端2间是皇帝大婚的洞房。房间内壁饰以红漆,顶棚高悬双喜宫灯。洞房有东西两个门,西门里、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都有金漆双喜大字,取出门见喜之意。洞房西北角设有龙凤喜床,床帐和被子都是江南进贡的精品织绣,上面绣着一百个神态各异的顽童,称为百子帐,百子被。寓意多子多孙,福寿绵延。用到这个婚房的皇帝在康熙之后只有同治和光绪。皇帝只有年幼登基,在皇帝岗位上大婚才能使用这个婚房。已经结婚的皇帝或者册立继后,这个婚房都不能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