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帝康熙,如何面对三番之乱这次清朝历史上最严重的叛乱?

首先,康熙很淡定,他清楚吴三桂并不得民心。对当时的百姓来说,满清虽然是外敌入侵,但相对于吴三桂这个叛徒奸贼相比,还是吴三桂更加可恨。果不其然,吴三桂等起兵以“反清复明”为借口,根本没人理会。

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反叛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力量而孤立吴三桂。军事上仅以湖南为进攻的重点,同时能够充分信任汉将,这样就鼓舞了朝廷军队的士气。

面对来势汹汹的三藩之乱,康熙能够平静淡然的迅速平叛,也足以看出他的政治军事手段。

一代大帝康熙,如何面对三番之乱这次清朝历史上最严重的叛乱?

公元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明朝皇脉已经终结。同年,吴三桂被康熙帝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由于藩王实力过大,威胁清朝的统治,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结果导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造反,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纷纷响应。康熙帝见局势失控,撤销了撤藩的命令,对耿精忠和尚可喜进行招抚,这两人相继归属朝廷,而吴三桂继续抵抗清军。

其实,三番叛乱的时候,清军的兵力不足,根本无法将他们同时剿灭。所以,三番叛乱,清兵屯兵在荆州八年等待时机。这八年当中,清军对付的主要对象是吴三桂,其他两个都实行招抚,不过这一招很管用,耿精忠和尚可喜都归顺了清朝。吴三桂一死,他们内部就开始瓦解了。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清军开始利用各地的汉人将领去收拾残局。可以说,三番叛乱之时,清军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三番对着干。清军在荆州屯兵,主要是分化吴三桂的军事力量,将其孤立。然后对其他叛乱的汉人进行招抚,再起用汉族投降的将领,最后三番叛乱被投降清朝的汉人剿灭。也就是说,三番叛乱其实汉人自己人打自己人,满人在一边看热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