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普通人应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学习中医?
整体观念,辨证认治。普通人可以把中医当做治病救人的选择之一。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普通人应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学习中医?
中医药理论核心的原创性重大突破————真正古中医归来
《自然药观》一书发现了内病外邪的奥秘,也就是《黄帝内经》的核心:五运六气奥秘和规律,并详细地加以归纳总结,使之清晰直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中医看病从此变得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依天道行医,而不再只是凭经验、感觉和验方在看病。
五运六气可通俗理解为内病外邪。五运对应内病,六气对应外邪。
我们处在五运的三气(芒种后10日——处暑后7日),六气的四气(7月23-9月22日)。见p288页。
三运的新病和未病表现为脾虚和肾虚,有阴虚和阳虚之分,需要辩证。有人可能脾肾阴虚,有人可能脾肾阳虚,有人可能脾肾阴阳两虚,身体较平衡的人,则症状不明显。
P92页:
脾虚证:
脾藏营,营舍意,虚有寒热、阴阳。寒虚(阳虚),则四肢活动不利,五脏不安,消化不良,便溏,心下痛。热虚(阴虚),则癃闭,腹泻,舌根痛,且不能活动,心烦,失眠。
肾虚:
肾藏精,精舍志,肾虚证,虚有寒热、阴阳。寒虚(阳虚),则四肢发冷,心痛,脊背、大腿内侧后缘疼痛,好睡,足部痿软而逆冷。热虚(阴虚),则口热舌干,咽肿,心烦,足心发热而痛。
四气的外邪表现为:热在泉和湿在泉。
P139页
热在泉症状:
腹中常鸣,逆气上冲胸腔,气喘不能久立,皮肤痛,眼模糊,齿痛,目下肿,恶寒发热,如疟疾状,下腹痛,腹胀。
湿在泉症状:
水饮积聚,心痛,耳聋,头目不清,咽喉肿胀,喉痹,下腹肿痛,小便不利,上冲头痛,眼如脱出,顶部似拨,腰像折断,大腿不能摆动,腰弯不变,小腿似开裂痛。
这些内病外邪的症状,是自然规律的表象,作为普通人也该了解和知晓,看医生时也能讲清楚自己的状况。当然,作为医生是必须要清楚的。
治则和用药举例详见《自然药观》。《自然药观》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普通人应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学习中医?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人应顺应大自然的发展与运行规律而不逆向行驶 大自然是有规律的 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 会产生气温的升降出入 从而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大风大雨不出门 这是人要遵守的简单规则 我这里不谈什么阴阳平衡的东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