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军机处制度是否比明朝的内阁制度落后?

这并不不好说,因为无论是明朝内阁还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最初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皇权,加强君主集权。结果没想到明朝的内阁跑偏了,皇权不但没有被加强,反而被牵制和削弱。

雍正时代,为了处理对西北等地的军事,雍正设立军机处,使得皇权空前集中,中国封建历史上的君主专制也达到了一个顶峰高度。

明朝废宰相,权分六部,又以内阁加强皇权,没成想内阁首辅后来俨然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而众多文人集团出身的阁臣,也对皇帝的权力造成了相当大的牵制。

从时代意义上来说,君主专制的衰落肯定是历史的进步,不过从最初的目的达成的结果来说,明朝内阁显然跑题了。

清朝的军机处制度是否比明朝的内阁制度落后?

明朝的内阁是在明朝中期开始具备真正意义的,应该是在复杂的政务处理过程中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内阁成员虽然没有前朝丞相那么大的权力,但是至少还有封驳和票拟的权力,封驳就是内阁认为皇帝的旨意不妥的时候给驳回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也在一定程度上让皇帝不能为所欲为,而票拟是内阁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皇帝毕竟是一个人,无论是能力还是阅历范围都有限,票拟的权力可以让其他人发挥各自的能力,让皇帝处理政务时有更多的参考。

而清朝的军机处则是雍正时为了彻底的个人皇权设立的,以后延续下来,军机大臣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力,更不用说反驳皇帝,仅仅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完全按照皇帝的意愿进行传达,导致皇帝个人统治整个国家,个人精力有限,还要拿出一大部分精力来防范汉人,难免因信息不畅或精力有限而出错,却难以得到纠正。清朝军机处就是皇帝管着几个高等奴才,然后通过这几个高等奴才管理全国的奴才。

举个例子,明朝被称为昏君的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下江南,大臣们大多反对,勉强去了也是受到很多限制,不久就被劝回去了。但是乾隆下江南就不一样了,大臣们很少有反对的,都是歌功颂德,地方官员更是把这当成讨好皇帝的好机会,大肆挥霍,乾隆不仅不制止,还故意纵容。就是当时隋炀帝去江南都有大臣冒死劝谏。

所以,尽管两者都是皇权专制下的产物,但是明朝内阁还能发挥一些大臣的能力,纠正一些君主的错误,而清朝军机处却难以办到,个人认为明朝内阁要强于清朝军机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