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女多么悲惨?
清朝之前,一旦成为宫女就要终身留在宫中,就算死也不能出宫。除了少数宫女可能会被皇帝临幸脱离苦海,大部分宫女都要与世隔绝,不能与家人相见,老死宫中。唐代曾有诗为:“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宫女没有人身自由,而且也要承担各种劳动杂役,非常辛苦。除了要讨好主子,宫中年龄大的嬷嬷、太监、主子身边的红人等都不能得罪。做错事轻则受罚,重则处死。
宫女为了更好的伺候主子,不能吃饱,也不能不吃,很多东西也忌讳食用,如果在主子面前放屁那就是找死。
在明朝,宫廷规定只有嫔以上的级别才有资格看病吃药,别说宫女,就是等级低的妃嫔生病也只能自己扛过去或者自己“凭感觉”吃药,而宫女连吃药的资格也没有,放任生死,一旦病重,等待她的只有乱葬岗。
宫女也随时可能被赐死、虐杀,虽然按月领取俸禄,但若是不得宠或者等级低,很容易被等级高的内宫官员上下其手。
清朝时期情况好转,因为宫女都是从八旗中挑选的包衣奴才,而且清朝规定25岁之后宫女若没有大的过错便可离宫嫁人。虽然古代25岁年龄已经不小,但自由总比在残酷的宫廷中生活要好。。。
古代宫女多么悲惨?
《行宫》唐 元稹
廖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诗讲的是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沦落为凄凉之地,宫中的花儿却还在寂寞寥落地绽放。这时,幸存的老宫女,早已满头白发,闲坐无事谈论着玄宗轶事。我在想象着白头宫女莺与元稹闲坐说玄宗的场面。零乱的头发,沧桑的笑靥。述说着自己与燕初次入宫的模样,述说着上阳宫里出没的贵妃,却将自己的故事忽略了,就这样到白发苍了又苍。
高中的时候,在一篇白头宫女的衍生文里写了宫女莺和宫女燕的故事,遥远的王朝,莺和燕十五岁便要沦落王宫,一辈子恪守后宫,意中人微之仅因为风寒却一病不起,最后只能活活被烧死在兵荒马乱里。莺和燕,生命的始与终,一直都在背负。生命开始时,姐妹俩背负着丧父丧母的厄运;生命旅程中,莺背负着寻找微之的情思,燕背负微之遗拖的对莺的挂念。我在惋惜,惋惜上阳宫女的命运,惋惜微之在背负不冥中离开人世。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秋,寄与有情人。
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提诗寄与谁。
﹙以上是莺与薇之的叶上《无题》诗。﹚
战火分飞,改写了他们所有人的命运,读到莺坐在溪水边,满头白发,历尽沧桑时,心中颇有一股酸味,殊不知当时莺年华已尽时收到微之的回诗时,是否已放下了重负,抑或一直在背负。此时脑海中中浮现出一个沧桑,满脸岁月残迹,白茫茫的头发,穿着玄宗时代的衣裙,鬓边插着宫花的老女人,在风中任秋风凛冽吹乱,她还在等着燕和微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