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唐朝时期的唐高宗?唐高宗为什么那么喜欢武则天?

所谓脏唐臭汉宋鼻涕就在这,这是脏的根本。

如何评价唐朝时期的唐高宗?唐高宗为什么那么喜欢武则天?

首先武则天是一个非常懂男人的女人,对男人的亲和力古今少有。再就是她是一个有主见的女人,而唐高宗需要有一个强势女人,所以成就了这么一段历史了。

如何评价唐朝时期的唐高宗?唐高宗为什么那么喜欢武则天?

我认为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李治要比人们印象中的或者电视剧中的唐高宗强许多。

要知道困扰隋唐两朝多年,连隋炀帝和唐太宗都解决不了的高句丽问题,是在唐高宗执政期间灭国的。他还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完善。

唐高宗为什么喜欢武则天,武则天不是叫‘媚娘"吗?一方面是因为武则天长得漂亮,智商,情商奇高,唐高宗被‘媚"倒了。另一方面唐高宗认为武则天管理国事,家事很有本事,可以用她。到最后由于自己有病,控制不了武则天,有点身不由己了。

如何评价唐朝时期的唐高宗?唐高宗为什么那么喜欢武则天?

唐高宗的文治武功,成就都不低。

推动和实施太宗时期的各项政治经济政策,国泰民安,百姓富庶,有“永徽之治”之称。

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扩大唐朝版图,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是唐朝版图最大时期。

如何评价唐朝时期的唐高宗?唐高宗为什么那么喜欢武则天?

因为唐高宗性格太柔弱,需要一个能帮他提建议的人,因为自己总是没主意,就喜欢有主见,有目标的人,而且武则天天生貌美,颜值与才华并存!

如何评价唐朝时期的唐高宗?唐高宗为什么那么喜欢武则天?

史学大家吕思勉曾对高宗有过如下一番评价:

唐朝对外的威力,以高宗时为极盛,然其衰机亦肇于是时。高宗的性质是失之于柔懦的。他即位之初,还能遵守太宗的成规,所以永徽之政,史称其比美贞观。

可以说,吕思勉对高宗皇帝的评价非常中肯。既肯定了高宗的功业,也没有回避高宗的“弱点”。吕先生的这一句话,基本上是还原了一个较为真实的唐高宗。

分析

唐高宗李治,是中国历史上很尴尬的一个皇帝。他的父亲是天生的帝王唐太宗,而他的妻子又是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这样一来就让他的存在感很低了。

当然,这种存在感只是“民间”的存在感,而并非是“历史”的存在感。真实历史上的唐高宗,其实要比普罗大众眼中的唐高宗强之数倍。

至于他与武则天之间的感情,以及他为什么喜欢武则天。除了因为武则天的容貌之外,与武则天的智慧是分不开的。

  • 长孙无忌或许看走眼了

在李治成为太子之前,他并不是很被李世民看好的。起码,在李世民的视角里不管是李泰,还是李恪都要强过李治。

如果不是长孙无忌强烈支持李治,他根本当不了太子。而李世民之所以不看好李治,就是因为李治的身上多了几分柔弱,而少了几分果决。

用唐太宗的话来说:行此,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由此可见,在唐太宗的心中,李治只是一个好的臣子,让他做帝王反而是不够格的。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李治的确是一个仁孝的好孩子:

十八年,太宗将伐高丽,命太子留镇定州。及驾发有期,悲啼累日,因请飞驿递表起居,并递敕垂报,并许之••••••

大量的历史资料都告诉了我们一件事,李治“仁孝”。可是,很少有历史资料会光明正大地承认,“仁孝”有时候也是一种武器。

我不否认李治的善良是发自本心的,可我也觉得李治的善良有“造势”之嫌。从他继位之后的种种迹象,我们都能发现一点,李治除了在武则天身上外,其他时候该狠的地方都没有软弱过。

对李治而言,他非长非爱,虽然能得到父亲的喜欢,可是不被父亲所看好。如果想要登上皇帝宝座,他能依靠的,就是舅舅长孙无忌。

身在帝王家,本就处在旋涡之中。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了李治一件事,身为皇族子嗣,如果当不了君王,或许比普通人更危险。

作为李世民的嫡子,如果最终不能登上宝座,那这个嫡子的身份就会被登上宝座的人所忌惮。为了自保,李治也会努力地去争取皇位。

因此,李治所表现出来的仁弱,除了本身性格上就存在的一部分外,还有一部分就是要通过这种表现得到长孙无忌这个权臣的支持。

他只有表现出了仁弱,让长孙无忌感觉不到威胁,觉得可以控制他,长孙无忌才能够支持他。

所以说,在李治顺利成为太子,甚至是当上皇帝之前。他的很多表现都有“演”的成分,他要通过“演”博得美名,博得支持者。

身为李治最大支持者的,就是他的舅舅长孙无忌。但长孙无忌,其实并没有看透李治,或许李世民也没有看透李治。

  • 李治柔弱么?

其实,李治这个人也是挺狠的。从房遗爱谋反案中,我们或许能够看出来一些端倪。

房遗爱谋反案,在永徽年间是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房遗爱、高阳公主等人要拥立李元景为帝。结果事情败露,参与者株连被杀。

死于这一案件的人有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李元景、巴陵公主、高阳公主等人。可问题就在于,这是一个没有明确证据的案件。

各种迹象表明,这起案件很有可能是由长孙无忌所操控、构陷。而他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增加自己在朝堂的地位。

受房遗爱谋反案所波及者众多,太宗最为欣赏的儿子李恪,与李世勣起名的宗室将领李道宗,也因为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的缘故,在这次谋反案中或贬、或死。

但凡事我们也不能光看表面,表面上这些人的死是长孙无忌所推动的。而且,我们从中看不到与李治有任何的关系。

表面无关就真的没关系了么?李治的确不会是策划者,但李治却是那个“默许”者。

此时的李治不是幼年,他是亲征。就算长孙无忌权力再大,能控制他,可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控制而已。

这么大的一起谋反案,死了那么多的宗室重量级人物,如果李治真心想要过问,想要保护一些人,长孙无忌就是权力再大,也不能“一手遮天”。

在这件事上,除了长孙无忌要为了自己的权力与私欲要把宗室重量人物置于死地。李治也为了自己的地位巩固而默许了长孙无忌。

而等到这些对李治有威胁的宗室人物都失势之后,李治也就把矛头对准了长孙无忌。从李恪等人之死,到长孙无忌死,中间只有六年。

历史上,都把长孙无忌的死,归罪于武则天的“报复”。可这样的报复最需要的就是皇帝的默许。

武则天真正地登上历史舞台,是在李治重病时期。在此之前,即便武则天可以影响李治。但流放长孙无忌这种事,仅凭借武则天那也断无可能。

终李治一生,不管是他的用人、执政,还是军事魄力,无法看出来他是一个可以被人左右的人。可每每到了清除“异己”的时候,他就被人左右了。他未免有些过于蹊跷。

  • 李治与武则天的复杂关系

李治的确是喜欢武则天的。否则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让自己父亲的才人当皇后。但是,武则天对于李治而言,不仅仅是喜欢。

武则天是李治的一把刀,在李治有心剪出李恪等对他有一定威胁的兄弟时,他会默许长孙无忌的行为,这个时候长孙无忌是李治的刀。

而等到了李治觉得不再需要长孙无忌的时候,武则天对长孙无忌的“恨”就成了李治的一把刀。

素有“仁孝”之名的李治,不会让自己担负谋害兄弟,谋害舅舅的恶名,可他同样不愿意这些人成为他的威胁,或是控制他。

尤其是长孙无忌,李治对长孙无忌的感情很复杂。在长孙无忌的支持下,李治当上了皇帝,李治感激他。而这之后,长孙无忌总把李治当成孩子,想要控制他,李治自然对其不满。

或许李治没有杀长孙无忌的念头,但一定有把长孙无忌清除朝堂的想法。而这个时候,武则天是李治的战友,他们在相互利用之中,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李治除了对长孙无忌不满,还有一个人他也不满。那就是他的父亲李世民。

李世民的光辉过于强大了,压制的李治喘不过气来。从心理学上讲,李治立武则天为后,就是对李世民的反抗。

当然了,武则天的智慧,也是李治在政治上的一个好帮手。李治在重病之后,武则天就开始帮助李治理政。

我们不用看在此之后武则天如何“乱唐”,而如果没有武则天的话,或许在李治重病的时候,唐朝就会陷入混乱。

结语

从能力上来看,唐高宗就算不及李世民,也可以称得上明君。而且,素有“仁孝”之名的李治,他的手腕其实也很腹黑。

至于李治为什么喜欢武则天,除了因为武则天长得好看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能成为李治政治上的帮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