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以后,为什么清朝再也没有出现伟大的君主?

乾隆皇帝是承继雍正盛世,自己无有作为,只会诗词歌赋已无大志后代是一代不如一代直至灭亡。

乾隆皇帝以后,为什么清朝再也没有出现伟大的君主?

乾隆什么时候被称为伟大的君主了呢?

多数人认得乾隆,都是通过影视剧什么《戏说乾隆》,《乾隆下江南》等熟知的。

事实上,乾隆王朝的文治武功和繁荣,远不是影视剧里演义的那样。乾隆朝是经过了顺治,康熙,雍正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结果,乾隆不过是坐享其成而已。

乾隆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整个朝代兵事不断,所谓的十大武功,旷日持久,劳民伤财。更重要的是,乾隆的好大喜功,使整个官场腐败奢糜贪污成风,丢弃了雍正年间廉洁节俭的传统。

尽管乾隆时期收入有所增加,但国库的增长速度却慢了许多。到了嘉庆年,不过是接了个空架子,不得不拿和珅开刀,以补国用。

导致清朝衰落的原因,正是乾隆年间整个官僚机构的奢糜骄怠和贪污腐化。朝野上下都感觉处于富足时代,贪图享乐,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看不到或根本不远看世界格局的变化。

人们津津乐道的乾隆六次下江南,乾隆讲究的排场,游山玩水,接驾送架,大兴土木,费用奢侈难以描述。乾隆带头,官员们更是效仿成风。最终,还是压榨的百姓。

乾隆年间的腐败更是导致清朝军事涣散,军队战斗力衰败的主要原因。《嘉庆朝东华录》记载,嘉庆还是皇子是,随乾隆去阅兵,见到而是“射箭,箭虚发;弛马人坠地”的闹剧。

正是由于八旗和绿营的腐败退化,丧失了战斗力。1796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时,清朝只得利用乡勇和团练,调动十六省兵力,花了几亿两银子才勉强打败白莲教。

白莲教虽然失败,但它彻底揭开了所谓”盛世”的外衣,暴露了乾隆年间腐朽虚弱的本质,也是清朝转向衰落的开始。

用现在的话来说,乾隆只能算是一个“富二代”,后来将家底吃光了,没给他的后代留下什么。所以,乾隆谈不上是伟大的君主,至于他的后代们,那就更谈不上了。

乾隆皇帝以后,为什么清朝再也没有出现伟大的君主?

乾隆帝算得上“伟大的君主”,但是这“伟大”只是对于封建君主而言;如果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所有封建帝王都只能是“民贼独夫”。

首先说国库存银,事实上太多人被小说《雍正王朝》误导,事实上康熙帝留给雍正帝国库现银就有2710万两,这是怡亲王胤祥亲自报告给雍正帝的。

而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去世时留给乾隆帝多少钱呢?

国库存银3400万两。

而乾隆六十年退位时,乾隆帝给嘉庆帝留了多少钱?

7300万两。

这还是建立在乾隆朝仅仅花在治水,赈灾这两项上就有两亿五千万两白银基础上的,更夸张的是乾隆帝还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少收了将近两亿五千万两白银的赋税。

乾隆帝仅此一项也算是“伟大帝王”,当然“伟大帝王”和“民贼独夫”就是一体两面。

另外,也不能说乾隆帝死后就没有权术高明的皇帝,比如咸丰帝权术就很高明,比如他利用肃顺唱双簧,这就是模仿乾隆帝与和珅的讨论。

而且为了反腐,咸丰帝借着科场舞弊案杀了大学士柏葰,这是有科举以来,因为舞弊杀掉的最高级别官员。

咸丰帝在驾驭曾国藩等团练汉臣上也表现出很高明的手腕,可以说他的权术手腕有点乾隆帝的影子。

但是,咸丰帝面临的是比乾隆帝当时更复杂的局面,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局面下别说像乾隆帝的咸丰帝,就是乾隆帝复生如果还是传统帝王心术老一套也没有用。

当然,我不认为清朝哪个皇帝能应对好这个局面,本质上鸦片战争之后对皇帝的要求和鸦片战争之前是完全不同的。

举一个例子,清朝皇帝就像是艺术生,他们学了十八年的绘画,结果到高考的时候要求他们参加普通高考,还必须考上清华北大。考不上清华北大就是“昏君”。

这确实是强人所难。

乾隆皇帝以后,为什么清朝再也没有出现伟大的君主?

这主要是由于继任者本身,当时的历史环境,还有清朝积弊日久的朝政造成的。

1.继任乾隆的嘉庆及后来的道光,虽然也想励精图治,并且也算是勤政的皇帝,但他们做皇帝的能力平平,嘉庆手握和珅抄家的巨资依然没有能够扭转清朝自乾隆后期继续衰落的颓势,他像清朝前几任皇帝一样勤政,每日都读前朝皇帝的实录,想要从中获得治国的方法,但是始终没有将清朝拉回正轨,还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使清朝元气大伤。后继嘉庆后任的道光,不但勤政而且极为节俭,据说他的龙袍都是穿了又穿,还打过补丁,本来是想以身作则,达到上行下效的目的,可是奇怪的是,因皇帝喜欢穿旧衣服,一时间打补丁的衣服比新衣服还要贵。

后来道光朝还发生了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道光晚年还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道光朝的颓唐主要是由于道光帝本人治国乏术能力有限所致。

2.再说说中国的历史环境的变更,清朝晚期的皇帝遇到了以前皇帝从没遇到的问题,列强的炮舰外交和资本主义的扩张对中国旧式的封建统治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咸丰皇帝算是一个资质能力中上的皇帝,他像清朝以往的皇帝一样非常勤政,且还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力提拔汉族有能力的官员,坚持惩治贪腐,革除弊政,他的努力在开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但咸丰又是中国最倒霉的皇帝之一,他遭遇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又遇到了列强发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可以说咸丰的一生都在与农民起义和列强斗争,可是终归无力回天,咸丰病死热河,这是他人生的无奈。继任的同治,光绪,宣统年龄较小,且政权归慈禧掌握,无力实现独立亲政,所以也无力成就帝王霸业。

3.清朝后期,国家积重难返,非一两个皇帝靠个人之力能扭转。官场贪腐成风,士大夫无责任感,一味逢迎慈禧,且党争不断,清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这时期更不会出现真正的名君盛世。

乾隆皇帝以后,为什么清朝再也没有出现伟大的君主?

乾隆皇帝以后,为什么清朝再也没有出现伟大的君主?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看看乾隆皇帝以后清朝都有哪几位皇帝: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咱们先来说说乾隆帝,康熙和雍正为他打下了好基础,自己也是一个有治国安邦能力的皇帝,早期政治还算清明,但却好大喜功,奢侈浪费,六下江南,浪费大量人力、财力。晚年更是变本加厉,大兴土木,任意挥霍,国库被他挥霍一空,为清王朝由盛转衰埋下祸根,说他是一个败家子也不为过。

①嘉庆帝是一个平庸的皇帝,没有太大的治国才能,他能继承皇位源于乾隆的长寿,乾隆满意的继承人先后离世,最后只能选择这个还算顺眼的皇子。

嘉庆也是可怜,本身就能力有限,偏偏乾隆留给他的还是个烂摊子,国库亏空,杀了个和珅救了急,偏偏地方上陆陆续续起义,加上鸦片,清朝自此由盛转衰。

②道光帝和嘉庆虽都是因循守旧的主,但道光却还是有点改革精神的,勤于政务,整治吏治,极其节俭(和乾隆正好相反),只不过也没有改变清朝衰败的现状。

道光派林则徐虎门销烟,却因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战事失利,撤了林则徐和邓廷桢的职,签下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道光在鸦片战争中立场动摇,使中国蒙受耻辱,但他并没有因此反思,也没有再度振兴清朝的举措,只是苟安姑息,加剧清朝的衰败。

③咸丰帝登基后,虽勤于政事,广开言路,任贤罢奸,意图重振朝纲,怎奈清朝内忧外患不断,在英法侵略者的逼迫下,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④同治帝即位后,虽有同治中兴,但实际权力却掌握在慈禧手中,连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抑郁寡欢,十九岁便英年早逝。

⑤光绪帝虽想重振大清,实行“戊戌变法”,但没有掌握实际权力,自身难保,自不必多说。

⑥宣统帝,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一个傀儡皇帝,可悲可叹。

综上所述,有所作为的皇帝有道光和咸丰,但他们没有成为伟大君主的魄力和能力,性格懦弱,没有很强的上进心,注定成为不了伟大君主。

光绪帝,就是一个悲剧的存在,死因至今成谜,他就算想成为伟大的君主,慈禧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乾隆皇帝以后,为什么清朝再也没有出现伟大的君主?

死灰何能复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