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做一个专业的诗人还有生存空间吗?
当年鲁迅,郭沫若畅导新文化动。新诗走过蓬勃发展之路,当今百花园里百花开,诗歌走了一段休息之路。大家也不要忘了郭小川,汪国真的新诗,当年四五运动天安门的新诗抄本,哪个不可传流万年?
现在想做一个专业的诗人还有生存空间吗?
哈哈……说个笑话。依稀记得看过几个帖子,说余秀华很能喝酒了。和父亲喝,也和别人喝,喝起来很高兴的样子。
余秀华就是诗人,这样生存不是很好吗?
现在想做一个专业的诗人还有生存空间吗?
现在有专业诗人,有业余诗人。专业诗人几乎没有多少了,他《她》们靠写作吃饭拿工资的。非专业诗人很多。他们是不拿工资的,如毛主席,陈毅元帅,叶剑英元帅,等等,都属于业余诗人。如毛主席的诗词写的非常霸气,豪爽。使人读了回味无穷。比专业诗人写的都好。
现在想做一个专业的诗人还有生存空间吗?
诗人从来就不是一个职业,也就是说,诗人是不能以诗词收入维持生计的,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首先,说说古代诗人的生存状况。唐代是中国诗词的高峰,湧现了无数的优秀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刘禹锡、李商隐、韩愈、柳宗元、崔颢、王昌龄、孟浩然、高适、贺知章……包括“诗囚”孟郊、“诗奴”贾岛,等等,他们都是有“职业”的,大部分都是在职官员,而且有的官职还是很高的,基本上是靠奉禄生存的。在取得官职奉禄之前,写诗是他们取得功名利禄的手段之一,在取得功名利禄之后,写诗就成了他们的“业余爱好”,基本生活是靠奉薪保障的,这点似乎肯定无疑。
其次,说说国外诗人的生存状况。国外诗人的生存状况也是靠家庭财富、靠职业工资维持生存的。即使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很难找到一位真正的全职诗人,也就是说,他们也是首先有职业、有工作的,完全脱产的很少见。国外诗人是怎么生活的?一是靠奖金,今年63岁的安妮.卡森是一个奇迹,她出道以来,总奖金额超过80万美金;二是靠基金,诗人只要知名度足够,申请一份创作基金并不难;三是靠稳定工作,诺奖热门作家阿多尼斯的主业是大学教授,用他的话说,一生写诗从没赚过钱,幸亏呆在“体制内”。
再次,说说现在国内诗人的生存状况。当代中国,你也很难找到一个全职的诗人,写诗本身无法盈利,不仅是稿酬极低,而且版面十分有限,靠写诗获得生存的条件几乎没有。国内熟知的诗人梁小斌就是个典型了。他的一首《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闻名诗歌界,他有9篇诗歌散文选入中学、大学教科书,应当是诗文成就较大的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著名诗人,现实生活却堪称困难,甚至是当代著名诗人群体中“生活处境最差的诗人”,梁小斌生病住院都无法支付医疗费用,流露出有心无力的乏力感。再看职业诗人杨嘉利,他1996年出版了一本自费印刷的诗集,直到今天为止,20多年了,依旧没有销售完,还有几捆诗集放在床下,他的作品在全国20几家刋物发表,每月可以收到几百元稿费,扣除邮寄和打印费用,几乎没有盈利,因为他是残疾人,靠政府给予的生活补贴才勉强生存下去,这就是现实!全世界诗人谋生都不易,更何况还在小康路上奔波的贫困诗人!
所以,可以肯定,完全的职业诗人在当今之世是无法体面生存的。虽然在国外当诗人不难活,但他们在选择这一职业时,往往更谨慎,更加小心。在国内成为职业作家,这是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需要良好的职业规划和物质基础,并需要三思而后行!
现在想做一个专业的诗人还有生存空间吗?
诗是美好的。但同时又是残酷的。缪斯属于真正的高冷派。想得到她的青睐,非常不容易。
1,写诗需要灵感。而灵感不常有。我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个诗歌写作者。但是,我好多年都没有写诗了。疫情快结束时,我才动笔写诗,同时写头条。我很懒吗?懒。但是,也不尽然。
2, 什么时候写诗,写什么诗,有时自己并不能完全主宰。有时候想写,却不知道写什么。那些所谓的日产2000首诗,恐怕是操纵写诗软件吧?
3,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较大。想静下心来做点什么,已然很难。写诗难,读诗更难。别说读难度较大的诗,就算读杂志,或者读小说,很多人都不会去读。甚至连长一点的新闻人家都懒得看。时间宝贵啊。宝贵的时间多用于生计。无可奈何。
因此,我想,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想做一个专业的诗人是很难的。就算现代诗才华超过朦胧派,抑或古典诗才华超过大诗人毛泽东主席,情况也不乐观。
但是,还是想生活多一点点诗意。但愿一切会慢慢好起来。但愿诗常陪我们左右。
现在想做一个专业的诗人还有生存空间吗?
诗歌写作,或者说诗歌艺术,从古时流传至今,这是一个从心灵自发起来的爱好。古时一样,今天依然如此,靠写诗养家糊口,很难看到一个人可以做到。基本都是业余爱好,或者说是一种习惯而已。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工资做到生存的可能。如果仅仅靠诗歌生存,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除非是大家,或者说网红,但仅仅靠着诗歌创收,依然不会。加上如今信息时代,别看着诗歌爱好者都是风光无限,其实与诗歌一点关系都没有。写出来的诗歌,谁看?谁愿意付费?无非就是出书,炒作,然后变现。但很多诗人是做不到的。
因此,以诗歌作为塑造精神脊梁,锻造文人风骨,交流提示品质可以。但如果想用诗歌养家糊口,做到生存发展,哪怕天天拿稿费,现在很多平台生存都是问题,怎么又会以稿费养得起诗人。此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诗人就应该抛弃一些孤傲,回归到生活中,有诗歌的精神,必能干出一份和诗歌一样优美的人生风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