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王伦如果坚拒林冲入伙,能否逃过一死?

不能,曹盖也一定要他死,

《水浒传》中的王伦如果坚拒林冲入伙,能否逃过一死?

逃不过,人总有一死,只不过早死了几年!

《水浒传》中的王伦如果坚拒林冲入伙,能否逃过一死?

《水浒传》中的王伦,如果坚拒林冲入伙,王伦不但不能逃过一死,很有可能死的更快。

林冲是个很能容忍的一个人,当初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他不曾反抗。高太尉陷害他误入中军帐,刺配沧州,他不曾反抗。在去沧州的路上,被高俅买通的公人差点儿要了性命,他也不曾反抗。但是林冲仍然是有做人底线的。当高衙内买通陆虞侯火烧草料场,逼得林冲走投无路时,林冲拔出了解牛尖刀,把陆虞侯和两个公人全部杀死了。

同样王伦当初答应让林冲入伙。虽然提出了苛刻的条件,但是林冲有自信可以拿到投名状,自然没有必要杀死王伦。但是如果王伦坚决拒绝林冲入伙,那么当吴林冲逼得走投无路时,林冲也只好像杀陆虞侯一样杀掉王伦。

其实,王伦真的想要逃过一死,不是拒绝林冲入伙,而是热烈欢迎,然后像对待客人一样恭恭敬敬的,尊重林冲,听命林冲,然后想方设法让林冲去做寨主,这样就等于把林冲用江湖道义紧紧的绑架住了。那样林冲不但不会杀死王伦,而且还会对王伦感恩戴德,然后知恩图报,成为王伦的忠实粉丝。不然,以后就不能在江湖上立足。

因为林冲虽然不是大丈夫,但他仍有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他不能忍受别人对他往死里逼,但是他也受不了别人对他的真实的尊重。你越尊重他,他越不能违背道义。

王伦对林冲这样可以凑效,对待晁盖等人也同样凑效,当初王伦如果采取了这种以德怀人的怀柔政策,很有可能《水浒传》的历史就会改写。可惜王伦不懂这一个道理。王伦没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最后只好被林冲火并身亡。

《水浒传》中的王伦如果坚拒林冲入伙,能否逃过一死?

依然逃不了一死,理由如下:

1,按《水浒传》当时描写的社会状态来看,官逼民反已经成为了社会常态。在此常态下,注定造反的人将会越来越多。同理,那么注定占山为王的人亦会越来越多。

2,今天你王伦可以拒绝林冲,依林冲的性格可能不会杀你。明天你又拒绝了王冲,假如王冲性格还好的话,亦或武艺不如你的话,那么你可能还不会被杀。但后天呢?大后天呢?李冲,赵冲呢?早晚你会遇到一个武艺又强性格又狠的人。那么,依王伦这样即没武力,又没心胸格局的人,死无葬身之地还不是迟早的事。

3,其人无罪,怀璧其罪,就是最大的罪过,也是最大的原罪。特别又是乱世,占了这么好一个山头。如果你有能力还好,还能守得住,如果你没能力。山头易主,那是早晚的事。一旦山头面临易主的情况,你王伦聪明还好说,主动称臣,说不定还能留有一命,但有不服,肯定又是人头落地。参考,鲁智深夺邓龙的二龙山,最后邓龙不也落得个脑袋被劈成两半。再大点多,甚至参考,每一个朝代末期,各军阀混战时,争夺地盘的例子。所以,就算你人没有任何错,在乱世,你拥有好的地盘就是你的错!谁不垂涎三尺?

4,就算再回到王伦身上,假如就算当时拒绝了林冲,林冲也答应了,不得以去了其它地方。很明显的,那后面晁盖一伙呢?王伦拒绝的了?他们也是王伦能拒绝的?晁盖,刘唐,阮氏三雄,再加一个用计狠毒的吴用。这些人,王伦躲得掉?什么山小房稀,晁盖他们连山的大小都看不出来?说到底,只要晁盖一伙到了梁山,就算没有林冲火并王伦一节,那也可能有刘唐,或者阮氏三雄杀王伦一节,这个山头他们肯定是要占了的。也不想想,那么一帮人,后面官府追着,又带着那么劫来万贯生辰纲。他们还能去哪里?所以,只要你王伦真的拒绝了他们留在山上,凭王伦和杜迁,宋万的那点能耐,王伦必死。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5,之所以会发生林冲火并王伦的事情。一是王伦对林冲确实做的太过分了,一再不给好脸色,还处处为难林冲,拿什么投名状入伙。后来,又以故意拉拢杨志入伙,来打压林冲,当然杨志当时并没有落草的打算。但脸色一好一坏的对比,估计林冲也早已深深记在了心上。一个已经被陷害到这个地步的人,你还逼他,王伦真的也是有些作死了。刚好,后面晁盖一伙又上山,再加上吴用一激,矛盾就彻底公开化,林冲也彻底爆发了。

所以,不管怎么样。依王伦的性格和武艺,在乱世中占据这么一个好的地盘。就已经注定了,他将来定会身死的下场。

这和最终拒不拒绝林冲,以及是否一定会是林冲杀了王伦,基本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乱世,强者为王,永远是毫无理由的硬道理!

《水浒传》中的王伦如果坚拒林冲入伙,能否逃过一死?

《水浒传》中的王伦如果坚拒林冲入伙,能否逃过一死?

我觉得即使他拒绝林冲入伙,还是不能逃过一死。

因为人都是要死的,早死晚死,都得死。

好吧,这是开玩笑的话。

为什么王伦拒绝了林冲入伙,王伦还是要死呢?
  • 我们先来看看王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王伦应该是一个落魄的秀才,所以才叫他“白衣秀士”,从他的为人也能看出,他颇会算计,然而又嫉贤妒能,心胸狭隘。

然而这样的人,在小旋风柴大官人的资助下,占山为王,在水泊梁山做了山大王。

  • 我们再来看看梁山的地形。

方圆八百馀里,中间是宛子城,蓼儿洼。

也就是说这是以座孤岛,四周全是水泊,这是一个易守难攻地方,这个地形实在是太好了。

后来梁山好汉和朝廷作战,也都是靠地理优势才能取胜的。

然而,这样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却被王伦占了,谁不眼红?

所以,即使林冲不上梁山,别人也会上梁山,照样会杀了王伦。

为什么会说别人是杀了王伦而不是入伙梁山,成为王伦的手下呢?

这个主要是和王伦的性格有关,书中说王伦为人心胸狭窄,难以容忍能力比他厉害的人。

所以,林冲上梁山的时候,王伦不想接纳林冲,再三刁难林冲。

而当晁盖上梁山的时候,王伦照样不想接纳晁盖他们。

所以,梁山在王伦手里,怎么都发展不起来,王伦就算不被林冲杀死,也会被其他人杀死,这个是他的性格造成的。

王伦虽然说占了梁山,但是王伦的心胸完全和宋江没得比。

其实王伦这个人吧,说实话,和宋江一样都是无才无能之人,但是吧,宋江却能把梁上发展的很好,但梁山在王伦手里那么久,也只是一个小梁山而已。

为什么呢?

这就是一个人心胸的问题。

看看宋江掌管梁山的时候,简直是不折手段的为梁山吸纳人才。

而王伦掌管梁山的时候,林冲来投,他还把林冲往外推。后来在朱贵几人的劝说下,看在柴大官人的面子下,总是是让林冲留了下来。但是光留下来是不行的,还得杀一个人当投名状。

林冲第一天没等到人,回来王伦就催了,第二天又没等到,王伦还窃喜。这里也就林冲脾气好,一直忍着,你换个其他好汉来试试,早把王伦给杀了。

林冲能忍到晁盖他们来的时候才杀王伦,真的是不容易的。

王伦看不清情况,林冲要杀他了,他还不自知。

他不但是不知,还对林冲反过来骂林冲:

“你看这畜生!又不醉了,倒把言语来伤触我!却不是反失上下!”

这不是火上浇油么?他不死谁死?

到了最后,他叫道:

“我的心腹都在那里?”

这都要死了才想起自己的心腹,是不是太晚了?

结语:所以,一个人的心胸决定人一个人的未来,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水浒传》中的王伦如果坚拒林冲入伙,能否逃过一死?

王伦是个破落书生 ,心胸格外狭小,虽能识得几个字,占有八百里梁山,打家劫舍储藏了些钱,然而并非他一人之功。内有朱贵、杜千、宋万等人的辅助,外有结交柴进的名声,绿林好汉看着面子,也不会拿他怎样。

后来,豹子头林冲因得罪太尉高俅,获罪后不得已枪杀忘恩负义的陆谦,逃难中遇到柴进,柴进亲写书信,这才往梁山而来。

一开始,王伦看在柴进的面子,酒肉款待了几天,心里却在鼓捣:林冲乃京城禁军八十万教头,武功了得,绝对不会屈于自己膝下,而今却要投在梁山,自己无法容纳能力比自己强的。想定,就委婉拒绝林冲入伙。后来在朱贵等人的劝说下,允许林冲下山拿一个“投名状”来,无奈林冲心地柔软,不肯乱杀无辜,正在苦恼中,青面兽杨志出现了。

一个是林家枪的正传,一个是杨老令公的孙辈,武艺精湛,二人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王伦看在眼里,想在心上,如有杨志上山,就可以克制林冲,虽然杨志不愿屈辱祖宗的名声,不想留在梁山,却促成林冲留下入了伙。

林冲入伙后,并没有杀王伦的意思。只是晁盖等人因劫生辰纲不得已才来到梁山。王伦故伎重演,也是不肯收留众好汉,被智多星吴用看出端倪,故使用计谋,让林冲杀了王伦。

王伦心地狭小,容不得才能高过自己的人,在匪乱的年代,英雄辈出,若林冲不杀他,其他人也会结果了他。

王伦若想保命,应量力让贤,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自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