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岱为什么能杀死魏延?
诸葛亮料定魏延必反,并且嘱咐马岱诛杀魏延,这都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杜撰,很有迷惑性,不过原因和过程虽然不同,但是结果确实相同。在真实三国历史中,魏延确实被马岱所杀,但马岱武功并不弱,那么马岱为何能够杀死魏延呢?我们一起仔细分析一下。
魏延被杀的背景。诸葛亮去世后,大军需要撤离前线回到国内,并且诸葛亮留下遗命,让魏延留下断后防止司马懿偷袭,由杨仪率大军回到国内,但是血气方刚的魏延不同意,认为自己才是军中的二把手,居然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参军断后,魏延非常不乐意,并且认为诸葛亮死后,自己应该继承诸葛亮的位置,继续北伐。
就这样,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两个人只能有一个人活下去。
魏延处于不利地位。魏延为了干掉杨仪,采取了冒险的措施,率领本部人马跑到大军前面烧掉了栈道,阻止杨仪大军前行,这就为杨仪拿住了把柄,一个造反的帽子就被扣在魏延的头上,而且把所有的人推到自己对立面,在军中已经没有人出头帮着自己,这步臭棋彻底断送了自己的三族性命。
杨仪以诸葛亮的遗命统帅大军,凡是按照诸葛亮的要求来执行,深得全军拥戴,在大义上占有主动权,随时可以给魏延扣上造反的帽子,很容易让人相信。
魏延鲁莽行为不但让杨仪的部下感到愤慨,即使是自己的部下也感到做事不对,觉得跟着魏延这样搞事,不但没有前途,而且连命都保不住,人心已经涣散。虽然魏延平时善待属下,大家在战场上也愿意为魏延拼命,但是此刻不是拼命而是造反,一旦造反,家里的老幼性命难保,这点大家是伶得清的,因此虽然跟着魏延跑,但人心已经散了。
魏延的对手。魏延跑到大部队前面守住关口叫阵,杨仪不是善茬,平时跟随诸葛亮也学了一点皮毛。杨仪就是派人去对付魏延。
第一,大将王平。王平资格比较老,自汉中就跟随先主,虽然读书不多,但是很有经验,为蜀汉建设那是忠心耿耿,大家是有目共睹,而且威望很高,最关键的是王平统率着蜀汉的精锐部队无当飞军,有他去对付魏延,那是十拿九稳。
王平不负众望,率军来到关隘前面,就大喊:“你们这些匹夫,诸葛亮丞相才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到底想干什么?”魏延先锋部队听到王平来了,而且还把诸葛亮名头抬出来,大家一看,打也打不过,说也说不过,就一哄而散,仗还没有开始,大家就跑了,不跟魏延。先锋部队跑了,魏延本部人马看到先锋部队散了,本部人马也没有和魏延商量,大家也一哄而散,跑回杨仪大军那里哭诉去了。
魏延只剩下儿子和几个铁杆亲信,这仗没法打了,既不愿意认输,也不愿意投降曹魏,魏延就决定去汉中自己老巢,毕竟在那里经营了十年,也许还有翻本的机会。
第二,骑兵将军马岱。魏延跑了,杨仪不会让魏延跑得很远,斩草必须除根。成都那帮人还看着呢,让活着的魏延回去分辨是非常不利的,死人才不会分辨是非,魏延必须死。
杨仪就派马岱去追杀魏延,马岱继承了马超的本部人马,基本是西凉精骑,属于蜀汉少有的骑兵部队,让马岱追杀魏延,魏延插翅难逃。
魏延跑了十几里就被马岱骑兵团团围住,拒不投降的魏延很快被马岱骑兵打落下马,没有死在曹魏手里,最后却死在自己人手里,一腔热血空负少年头。想当年,从荆州杀出一心跟随刘备,意图封妻荫子,结果落得三族俱灭,九泉之下去找刘备该如何说呢?
马岱杀魏延的优势。马岱率领这支优秀骑兵部队,而魏延则只有寥寥几个人,连十个人也没有,而且心里压力极大,即使个人再神勇,在面对数千骑兵围堵的情况下,也难以脱身,即使吕布再生,面临如此局面也难逃一死。杨仪让马岱去,纯粹是给马岱送立功的机会,果然事后,马岱被封为平北将军,陈仓侯。
马岱本人武艺并不弱,早年一直跟随兄长马超在关中鏖战,如果能力不强,早就战死沙场了,因此说马岱武功不高有失偏颇了。
马岱为什么能杀死魏延?
诸葛亮算准一向自视甚高的魏延在自己弃世后一定不会服从其他人的管带,很可能要反蜀。于是生前埋下一路伏兵:让马超的弟弟马岱带领少量人马佯装“投靠”魏延,最后在关键时刻,马岱反戈一击,从背后很轻松地取了魏延的性命,避免了蜀汉的内讧。
问题是蜀汉那么多人?为何唯独选马岱呢?综合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马岱在蜀汉范围内算武艺高强,太弱的比如廖化、张嶷等恐怕跟魏延万一有武力争斗容易出问题,很厉害的姜维、王平等本身属于统帅型或统兵一方的将领,不能因为这个个别案例使全局谋划受到影响;
2、姜维、王平、张嶷、廖化等等都是蜀汉“老人”,跟随刘备父子及诸葛丞相大半辈子,对蜀汉是忠心耿耿。让他们某个来诈降,魏延很可能不大相信,而马岱是随其兄长马超半道才投靠刘备的,至少从外表上看,马岱的“投降”可最大限度减少魏延的疑心和防范心理,自然马岱更容易得手。
3、马超、马岱为首的“马家军”基本上一直是自成一体、相对独立的野战军。相对其他军队,与蜀汉整个军队体系的瓜葛较少。这样避免马岱杀魏延后,与蜀汉内部魏延的下属、旧部和其他拥趸的猜忌和摩擦内耗,减少不稳定因素。毕竟魏延是蜀汉后期首屈一指的名将,功成名就、劳苦功高。虽然从肉体上让他消失了,但是其消除其影响力绝对不会一蹴而就。
4、马岱做事认真细致,性格谨慎不张扬,深得诸葛亮信任。当年马岱初次登场随马腾入许昌,马腾和其余诸子尽皆被杀,马岱一个人能乔装逃出就可见一斑。最适合做“潜伏”者。这种性格或许就是他从年幼起就看见西凉马家从一个树大根深的大家族一次次被杀戮、漂泊、辗转投靠的血洗经历中逐步养成的。
另外,当今国际社会上经常出现所谓“双面间谍”甚至“三面间谍的情况,也就是潜伏者处于特定高压的环境,通常被潜伏方会对其采取软硬兼施手段来收买、拉拢及分化瓦解,诈降在特定环境下会转化成真降。如果马岱经受不了利诱或讹诈变成真降,再和魏延串通一气来演戏的话,蜀汉可就是万分危急,但是有以下四点保证马岱绝对不会真降:
1、尽管马岱和马超是半路归蜀,但是前半段在其兄长马超的主导下反复投靠的结果,不仅路越来越窄,而重要的是“信用”越来越差,后期往往变成是被“监控”使用了,好不容易投降蜀汉,也算是一个高枝了;马家也零落到马岱一颗独苗了,经不起折腾,只有忠心耿耿地与蜀汉荣辱与共了;
2、魏延一直在魏蜀斗争的前沿阵地,三国中魏国越来越强大也是不言自明的事实。魏延要投降肯定选择曹魏,但是马超马岱和曹操仇深似海(马超的父亲马腾以及两个弟弟均死于曹操之手),一度强大的马氏家族也主要被曹操打垮并强占了其根据地,所以曹魏是马家的世仇和死敌,投降曹魏的魏延一定会让马岱义愤填膺,果断地干掉他。
3、马超在世时吸取教训,对刘氏表达极大的忠诚。当初刘备客服心理障碍进位汉中王时就是马超领衔劝进的。马超在临死前泣血哀告:“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所以马岱也是死心塌地跟随蜀汉,并受到诸葛亮的极大信任。
4、马氏兄弟在蜀汉是后发先至,有意无意地拉进与蜀汉皇室的距离。马超的女儿嫁给安平王刘理(刘备的第三子)为妃,所以马岱也算皇亲国戚了,孰重孰轻,谨慎的他拎得清,所以他是不会舍重就轻的。
综上,马岱应该是作为“佯降”的潜伏者的最佳人选,所以诸葛亮选择了马岱。
欢迎交流、转发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详情可参阅拙作:
门神马岱是天生的魏延身边的“余则成” https://www.toutiao.com/i6532313687741432334/
马岱为什么能杀死魏延?
马岱能杀魏延绝非偶然,这与马岱的实力和人设,以及诸葛亮慧眼识人都是分不开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马岱武艺高强,无论单挑还是带兵,战斗力在当时蜀国都位列一流名将之列。马岱是马超的兄弟,西凉马腾之子。所谓虎父无犬子,大哥马超武艺如此了得,是三国的超一流名将,马岱的武艺自然差不了。而且马岱的战绩一直斐然,自从马腾西凉起兵以后,马岱一直跟随父兄南征北战。不止屡立战功,跟曹魏大将过招也从不落下风。马岱之所以名气不旺,仅仅是因为有马超这样的明星大哥,所以在马超生前,马岱完全生活在马超的光环之下。而马超去世以后,马岱虽然一直在魏延麾下,但是逐渐崭露头角,常常独当一面,显露出名将本色。
第二,有人会说,既然是偷袭,诸葛亮不一定要选武功高强的人下手,魏延手下任何一人都可以实施。其实不然。在五虎将都相继陨落之后,魏延身经百战,当时已经是超一流的名将。而且魏延智谋超群,绝非一介武夫。所以一般的下将几乎很难靠近魏延,即使跟随在他身边,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纯熟的刀法,也很难一招必杀。想想看,魏延当时公然起兵反派诛杀要杨仪,以他的经验智慧,没有十足的把握绝对不会铤而走险的。所以说,诸葛亮能够遗计马岱诛杀魏延,绝对是经过反复考虑和周密计划的。书中交代是马岱看了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从临危受命,看上去有些仓促。实际情况应该不是如书中所说,可能诸葛亮生前就已经安排马岱潜伏在身边。可谓用心良苦,谋划已久。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马岱这么大本事,一直屈身在魏延身边做一名副将了!
第三,马岱对蜀汉忠心耿耿。这一点从马超身上一脉相承,不必赘言。马超临死前写了一封信给刘备,遗言中提的唯一要求就是让刘备善待自己的兄弟马岱。刘备虽然表面上答应,但是并没有让马岱继承马超的位置,因为他怕其他人不服。从这一点来说,刘备是愧对马超的。不难想象,刘备一定是暗示诸葛亮对马岱委以重任,实际上诸葛亮也照做了。如果不是马岱诛杀魏延,蜀汉政权在诸葛亮去世以后也就终结了。也就没有了后来的姜维,邓艾,钟会等人粉墨登场,三国的历史重新改写,必将大大缩短。是福是祸,还未可知。
话休饶舌,请多指教!
马岱为什么能杀死魏延?
蜀军中没有任何人比马岱更合适刺杀魏延。
大家可能有点小瞧马岱这个人了。马岱有几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1.狠厉果决,拿得起放得下;
2.出手利落,战斗效率极高;
3.诡谲狡诈,非常务实。
马岱初次出场就展现出他果决狠辣的特点,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七回中
回目: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 。 马腾、马铁入京伺机里应外合,欲杀曹操,却被曹操识破擒杀。
逃回的兵卒告知城外等待的马岱,危急之下,马岱化装成客商,抛下一千人马,独自一人逃之夭夭。
够不够狠辣?不但骗了敌人,连自己人都骗了。
马岱第一次展示武艺是在《三国演义》原著第五十八回,对阵曹魏潼关守将钟繇。
回目: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 。马岱随马超发动反叛,率西凉兵马直取潼关,阵前厮杀,马岱一个回合就打败了潼关守将钟繇。
葭萌关一战,马岱与魏延、张飞交锋,又体现其心机诈谋,这是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中。
回目: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 。 魏延欲抢头功,率先头部队遇到了马岱,双方交锋,“战不十合”,马岱诈败而走。魏延追击,被马岱一箭射中了左臂。 魏延这个人就已经相当诡诈了,魏延自己就善于诈败,但这次却被马岱诈了。本回中,马岱还想诈张飞,但没有得逞。
马岱射伤魏延后,张飞来战,不到十合,马岱故技重施,又诈败。张飞正欲追击,被赶来的刘备劝阻。 我们都知道,张飞十个回合就挑翻了纪灵,而马岱能应对张飞十合,还搞诈败,玩阴招,足以说明马岱的武艺比纪灵要强得多。
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十八回中,马岱再次展示了他的高效率。
回目:渡泸水再缚番王,识诈降三擒孟获。马岱随诸葛亮南征孟获,遇到孟获手下大将忙牙长,仅一个回合,马岱就刀劈了忙牙长。 在《三国演义》第九十回中,马岱生擒祝融夫人,也充分体现了他的智计和狡诈。
回目: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祝融夫人很厉害,一手飞刀连败蜀军数阵。魏延和赵云诈败,由马岱设下绊马索,轻松擒住祝融夫人。
而在本回中,马岱只一个回合生擒孟获,毫不拖泥带水。
马岱阵斩魏军前锋陈造,是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
回目: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曹真率兵尾追蜀军,中了埋伏,马岱冲出来,一刀斩杀魏军先锋陈造,曹军“鼠窜而还”。
马岱战斗生涯中,7次厮杀,4次都是在一个回合内完成。
马岱的这种狠决、迅速、利落的战斗风格,正是完成刺杀魏延的最佳人选。
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零五回中,马岱奉诸葛遗命袭杀魏延。
回目:武侯预伏锦囊计,魏主拆取承露盘。魏延作乱,阻止蜀军主力回兵。两军阵前,杨仪要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
当时,魏延已是天下的第一猛将,无人能敌,于是大叫:“谁敢杀我?”。
魏延刚喊一声,马岱就从背后突下杀手,一刀将魏延劈杀。 如果正常对战,马岱决非魏延对手。但马岱下手狠辣果决,一击必杀。
姜维无马岱之狠辣,廖化无马岱之阴诡,王平无马岱之果决,张嶷无马岱之利落。 蜀军中谁也不如马岱更适合偷袭刺杀这样的事情了。
马岱为什么能杀死魏延?
和演义里不同,历史上马岱杀魏延不难,因此此时魏延已经兵败逃亡,谁带兵去追只要能追上,都可以杀了他。
在《三国演义》里,武将的单挑对于一场战斗来说起了很大的因素,即使一方兵力占优,单挑失败以后往往也是一触即溃。然而在现实中,虽然也有勇将冲阵击溃对方的战例,但是绝大部分战斗不是靠个别武将的勇力来决定胜负的,而是看双方的实力、指挥等等综合因素。
在历史上,魏延也确实是一员勇将,根据《三国志》记载,魏延“勇猛过人”,所以刘备、诸葛亮都对他非常倚重,特别是诸葛亮,几次北伐都是以魏延为先锋。如果让魏延和马岱单挑,那么肯定是魏延大胜,双方兵力相同打,魏延也是强于马岱。然而马岱去追魏延的时候,魏延此时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在诸葛亮临死前,交代由杨仪指挥蜀军撤退,但是魏延对此不服,在夺取兵权失败以后起兵攻击杨仪。魏延的这一举措其实并不得人心,诸葛亮在蜀军中威信极高,魏延违背他的安排擅自行动,不仅其他蜀军不服,就连他的部下都有所不满。因此在王平奉命来战魏延时,只是说了一句:
“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魏延的部下就四散而走,魏延只能带着儿子和几个随从逃亡。
随即杨仪又命马岱率军追杀,此时的魏延身边不过区区数人,马岱带了多少人《三国志》里虽然没有记载,但是几百是最起码的了,魏延再勇猛也难以抵挡马岱的追兵。马岱也不需要和他玩单挑,让手下一拥而上杀了就是。所以此时不管杨仪派谁来结果都差不多,魏延难逃一死。
马岱为什么能杀死魏延?
马岱的武艺似乎还比较凑合,与魏延应该在伯仲之间。
但是马岱能够秒杀魏延,关键是使用了计策。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料定自己死后,魏延必反。所以悄悄给马岱安排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斩杀魏延。
具体的办法就是,让马岱假装投靠魏延。作为魏延的心腹追随魏延左右。
当魏延得意忘形的时候,马岱出其不意,从背后突然袭击,一刀斩了魏延。
正史则要简单的多诸葛亮死后,杨仪和魏延互相不服。杨仪要撤军。魏延要继续北伐,实际上是想夺取蜀军指挥权。魏延烧毁栈道,发兵攻打杨仪,但是士兵都离散了。魏延没办法,只能带着儿子逃跑,没跑几步,就被马岱带着军队给斩杀了。
陈寿在三国志中讲,魏延可能只是要先回到成都向刘禅申诉,并不想谋反。但是他首先发兵攻打自己人是不争的事实,确实也有过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