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方腊为武松所擒,在真实的历史中也是如此吗?

不是,历史上武松死在狱中没上过梁山。他只存在于民间传说中。书上是鲁智深所掳。历史上宋江起义`,只有宋江没有其他人记载。

《水浒传》中,方腊为武松所擒,在真实的历史中也是如此吗?

没有记载。这是写书人描绘的。不是事实!

《水浒传》中,方腊为武松所擒,在真实的历史中也是如此吗?

  

  在一些影视剧中,将方腊被擒,改成是武松所为,这其实是十分不合理的。

  简单一句,根本没有认真看原著。

  在原著中,生擒方腊的是鲁智深,不是武松。

  在原著中,作者对武松非常欣赏,竭尽全力描写武松的勇武,不过,武松在水浒传中的定位一直就是一个金牌打手,他很能打,杀气十足,飞云浦杀解差,鸳鸯楼杀张都监一家。谁要得罪了他,他睚眦必报,血债血偿。

  为此,武松赢得了一大票粉丝。

  不过,若细看《水浒》就可以发现,武松这个人其实不咋地。他的一切所为,都是为了自己。当初是打死人后逃命,躲到了柴进庄上。柴进好酒好菜招待,武松开始比较感激。后来,武松感染风寒,一口气住了大半年不走,下人们对武松就不大好了。武松也对柴进很失望。在宋江到来后,与宋江立即结拜兄弟,却与柴进从此陌路。

  说武松没有感恩之心,一点都没错!毕竟,只有武松欠柴进的,没有柴进欠武松的!

  后来,武松杀了潘金莲,来到孟州。他被孟州牢城营的金眼彪施恩买通,暴打蒋门神。乍一看,仿佛武松豪侠仗义,事实上,书中明确描述,金眼彪施恩是个大恶人,只要罪犯不交钱,他就想方设法将人弄死。他之所以对武松很好,就是要收买武松,为他当打手。

  武松也没有什么是非观念,简直就是有奶就是娘,谁给钱,就打谁。

  在夺回快活林后,武松被张都监唤去,好酒好菜招待,他又感激涕零,当众表态向张都监效忠,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样子。后来得知人家张都监就是蒋门神大靠山,厚待武松是要设计谋害他,武松方才清醒过来。

  待冲上鸳鸯楼时,武松不分青红皂白,将所有人一并杀死,就连当初对他不错的玉兰,也被他一刀两断。武松这么做可不是怕消息泄露,他在墙壁上公然留言:杀人者武松是也。

  事实上,他是与李逵一样,一旦杀人就热血沸腾,杀得兴起,就乱杀一气。

  鲁智深与武松看似相同,骨子里完全不一样。

  鲁智深从骨子里就是侠客,是水浒真正的心中常怀他人,以行侠仗义为己任的好人。

  在水浒中,能当得起一句“好人”的,没有几个人,鲁智深绝对是仅有的几个人之一。

  鲁智深不但人好,三拳打死镇关西,救下金翠莲;后来在瓦罐寺怒杀飞天蜈蚣,要救几个妇人;在桃花山又暴打小霸王周通,同样是打抱不平。后来为救护林冲,更是千里随行,当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

  如果说水浒传只能选一位英雄,鲁智深绝对是不二之选!

  鲁智深不但人好,还聪明多智。三拳打死镇关西时,那一句“你诈死!”很经典。当然,这只是小事上精细,在大事上鲁智深也绝不含糊。向他护送林冲一路,还有在二龙山当大当家,那都是威风八面,让人敬畏。

  宋江要诏安,武松跳出来反对,李逵跳出来反对,鲁智深也公然表示不同意。宋江骂李逵,责备武松,却根本不敢责备鲁智深。鲁智深不但是二龙山之主,更与少华山史进、朱武,桃花山周通、李忠关系密切。他隐然就是“三山派”魁首。

  三山派高手众多,兵强马壮,是整个梁山诸多派系中,仅次于宋江派系的最强派系。

  鲁智深跟随老种经略相公多年,打仗精通兵法。他之所以能够擒拿方腊,正是他精细表现。他故意选择了一条小路,坐等方腊到来。方腊果然如期而至,鲁智深轻松将其活捉。

  梁山大军撤军之时,鲁智深在杭州坐化。临终时,他明悟大道,顿悟成佛,算是水浒中归宿最好的几人之一。

至于历史上,擒拿方腊的乃是大名鼎鼎的南宋名将韩世忠。此人功勋极大,是历史上真正万夫莫敌,能万军中取敌首级的超一流猛将。

《水浒传》中,方腊为武松所擒,在真实的历史中也是如此吗?

别把故事当历史,历史都不见的真实,更何况这种小说。

作家最擅长的就是,能把一滴水写成大海,能把一个虚无缥缈道听途说的故事渲染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信以为真。至于当时的真实情况,谁也说不清楚!

小说中说是鲁智深擒的方腊,电视剧中说是武松的功劳;历史记载擒方腊的韩世忠。为了弄清对错,人们用另一个错误观点证明以前的结论不对。其实这一切没有任何意义!

说不定以后会有人拿电脑游戏中的历史人物故事说事呢。

历史也好,小说也好,只当故事看看就完了,没有必要那么认真。昨天发生的事,今天不同的人说法就不尽相同,更何况几千年前的事了。

过去的一切都已不重要,对也好错也罢都已成定论。过分纠结也于事无补。只有今天和明天才属于我们。所以,过好当下就行了。何必为过去或有或无的人和事伤脑筋。

《水浒传》中,方腊为武松所擒,在真实的历史中也是如此吗?

《水浒传》中,描写了宋江为首的108将征讨方腊的情节。同时,电视剧《水浒传》也对征方腊这段故事进行了演绎。不过,不论是央视在98年拍摄的《水浒传》还是最近几年的新版《水浒传》在最后擒方腊这件事上都指向了那位“打虎英雄”——武松。而且,美其名曰“武松独臂擒方腊”。

但是,真是这样么?

显然不是。估计电视剧是为了凸显武松这位英雄才这样编排的。

央视版的《水浒传》的顾问是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老师,武松擒方腊这个情节也是他建议这么改的,这么改是为了符合民间的胃口的,因为,民间传说中确实有“武松独臂擒方腊”这个说法。

不过,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中关于擒方腊可不是这么写的。第119回中记载: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内寻讨些饭吃,只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方腊是被鲁智深擒获的。鲁智深在方腊逃跑的路途上埋伏好了,待遇到方腊后一禅杖将其打倒,并捆了带回宋营。这一功绩也正应了他师傅那句预言“遇腊而执”。

但是,真实的历史中,方腊既不是武松独臂擒获的,也不是鲁智深擒获的,而是另有其人,此人就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

韩世忠曾跟随童贯手下主帅王禀一同征方腊,韩世忠起初带小队人马迎战,后来假装撤退,方腊带领军队追击,不料中了宋军伏击大败,退兵到帮源洞,韩世忠带领队伍,从后方进攻,将方腊和他的部队擒获,后来宣和三年,方腊被杀。

因为方腊发生在北宋末年,所以,韩世忠也是在北宋末年立了一大功。不过,没过几年,北宋被灭了,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韩世忠成为了主帅,率兵抵御金兀术大军的进攻,在黄天荡打了个大胜仗,差点儿生擒金兀术。

而且,韩世忠与老百姓熟悉的抗金英雄“岳飞”同朝为官,是岳飞的“好同事”,曾为岳飞的冤案鸣不平,非常有正义感。

《水浒传》中,方腊为武松所擒,在真实的历史中也是如此吗?

在正史上,擒方腊是韩世忠。韩是宋朝名将。水浒传,让人最不忍看,不愿看的是,梁山好汉与方腊英雄,拼死拼活,双方结局,一前一后皆悲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