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穆桂英挂过帅吗?
没有穆桂英是虚构的人物,所以不可能让一个不存在的人挂帅。
历史上的穆桂英挂过帅吗?
历史上根本无穆桂英挂帅之事,乃后世文豪野犬耻笑大宋王朝崇文抑武软弱无能的戏闹岂可当真,但老令公杨业确有其事,其八狼七虎也为演义,而其六子杨延昭也确有其人乃大宋一个干后勤保障的大官,穆桂英的英雄气概是民间小调戏剧的一种对国家对中华民族人仁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励,大宋王朝当年仍有许多氏族大家和忠君爱国的大将。
历史上的穆桂英挂过帅吗?
根据历史典籍和杨家将故乡陕西神木地方志的相关记载,杨业的儿子为杨延昭,至于戏曲中说的杨延昭之子杨宗保为杜撰出来的人物,既然没有杨宗保,也就没有戏曲和传说中所说的他的妻子穆桂英,戏曲和民间口口相传的穆桂英确实给英烈千秋的杨家将增添了神奇的传说和一抹靓丽的风采,是广大人民心目中抵御外侮的守护神,虽然没有其人,但多少年来刻画的忠君报国式的巾帼英雄仍然受到数百年来国民的爱戴和敬仰,
历史上的穆桂英挂过帅吗?
其实,历史上本没有穆桂英这个人,也就谈不上挂帅了。
先说杨家将的故事吧,那在历史上,广为流传。但是那和正史上不是一回事。我们知道杨家有七八虎,还有八姐九妹。可是,在《宋史》中,只有杨业、杨彦昭、杨文广,祖孙三人。而人见人爱,家喻户晓的穆桂英,在正史上根本没有提到。如果说,要找这么一个类似的女英雄,或者说原型的话,那得从少数民族鲜卑族的慕族一族中去找。
我们再说穆桂英的故事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吧。杨家将的故事,很早,从宋朝就开始流行了。后来,历经南宋金元明时期,文学作品也多了起来。话本杂剧传奇剧,都讲杨家将的故事。尤其到了明代万历年间,1606年,出现了小说《杨家将演义》,也出现了穆桂英的形象,里面说,她还擒了杨六郎。关于穆桂英的故事,我们总会想到她的“挂帅”,这梅兰芳大师有一出著名的拿手好戏,《穆桂英挂帅》。那在小说中是怎么说的呢?
在明代的小说《杨家将演义》中,穆桂英叫木金花,又叫木桂英,曾遇神女传授飞刀,练就百发百中的本事,而她的父亲叫木羽,号定天王,是木阁寨主。
虽然《宋史》中没有穆桂英的故事,但是在山西、河北、陕西和山东等地,都有她的故事流传。而据专家考证,不论是穆桂英还是木桂英,都与慕容很相近。而慕容氏是鲜卑族大姓,在唐朝和五代以后,尤其到了宋代,西北边境的鲜卑人就已经融入了党项族。而杨家祖籍山西太原,就是党项族的聚居地,或者说这里是汉人与党项族的杂居之地。
说到党项人,我们还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佘太君,杨业的妻子。其实,这个佘太君,折姓,与慕容氏一样,本来是融入党项族的鲜卑族。这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再说,慕容家族,有历史记载,就是慕家族,后为一字姓,慕。在北宋也是一个大族,名人辈出。
我们再看穆桂英的形象,她善战,勇武有力,而这也是党项族女子的特征,她们一般都生性强悍,英勇善战,有领兵作战的习惯。
那既然有领兵作战的习俗,挂帅,当然也就是情理之中了。而在西夏,有一种女兵,叫麻魁,经常出去打仗,在史书中有“苏尚娘”“浪海娘”的酋长名字,与穆桂英的形象很相像。另外,在史籍当中也有印证
乾隆《保德州志》卷二:延昭子文广,娶慕容氏,善战。今州南慕塔村,犹其故地云
只不过,这正史里没有杨宗保,只有杨文广,是他娶了慕容氏。是小说评书对史实进行了加工。
咱们再说,穆羽,那是穆桂英的父亲,号定天王。而我们考证,天王,这也是党项族喜欢的称呼。另外,在史书中还有一个木波镇,与木阁寨音很相近,而我们搜索可知,位置与党项族人聚居地基本一致。
五代时升木波堡置,属宁州。在今甘肃环县东南四十五里木钵乡。宋属环州通远县。由此我们可以说,穆桂英是传说中的英雄,历史上有原型,而至于挂帅,也只是存在于传说之中。
历史上的穆桂英挂过帅吗?
这个问题再次证明了演义故事对人们的影响有多大,很多时候甚至取代了正史的地位。三国如此,杨家将亦如此。
有的人不愿意相信历史上根本没有穆桂英这号人物,会说是因为古代男尊女卑的现象很严重,所以都没有记载在册。
那么请问被记录在《后汉书》的吕母,还有《册府元龟》中平阳公主率领娘子军的事迹,又该如何看待呢?
按《后汉书·卷十一·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记载:
吕母自称将军,引兵还攻破海曲,执县宰。诸吏叩头为宰请。按《册府元龟·卷三百四十五·佐命第六》所记:
及绍尚平阳公主,三宝给使于皇家。义兵之起也,三宝奉平阳公主遁于司竹,投贼帅何潘仁,潘仁谒公主,以百兵为主卫。三宝自称总管,以主之命绥辑群盗,多来归款略地,杜有近兵一万,号为娘子军。甚至是《宋史》也曾经确实记载过一位在战场上亲自擂鼓激励军士的女性,她就是梁氏。
按《宋史·卷三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三》记载:
于是召梁氏入,封安国夫人,俾迓世忠,速其勤王。梁氏疾驱出城,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六年,授武宁安化军节度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世忠披草莱,立军府,与士同力役。夫人梁亲织薄为屋。这段描述清楚记载了梁氏如何迎接丈夫韩世忠勤王,在战场上擂鼓激励,又亲自为丈夫纺织的事迹。(原文较长,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找《宋史·卷三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三》,是韩世忠的列传。)
大家对梁氏可能有点眼熟,加上名字就会更加清楚,在各种演义野史中她有了名字,叫梁红玉,作战事迹也比较详细。
你看,都是女的,都是古人,穆桂英如果真的存在,为什么正史中找不到任何与她相关的确实记载?
所以,既然没有穆桂英这号人物,自然就不可能有挂帅之事了。有的人不死心,找了些有穆桂英影子的原型,但那也只是穿凿附会而已,不要勉强,乖~(๑•́ ₃ •̀๑)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排斥穆桂英的存在,只是希望把正史和演义分清楚。也说不定哪天有人真能发现一些史料,能证明穆桂英的事迹,那就皆大欢喜啦~
历史上的穆桂英挂过帅吗?
根据《宋史》的记载,杨继业是北宋杨家将的第一代,他与自己的儿子们确实长期与辽军作战,最后他在与辽军交战的时候,被辽军生擒,绝食三日而死。
他有7个儿子分别:延朗(后改名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其中杨延昭最有名,历代杨家将传说中,认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实际上,他是杨继业的长子。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杨家将第三代以杨广文的名气最大,也是杨家将最后的辉煌。历史上的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内讨贼寇,对外防御西夏。因为此时北宋已经与辽国议和,他主要负责防御西夏,因此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在这之后,杨家彻底走向了没落,基本消失在宋朝的政治、军事舞台上了。
大概是后人不忍忠臣良将后继无人,才给编纂了一干女英雄,历史上没有穆桂英,谈何挂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