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武松是真正的英雄吗?

武松不是真好汉,只能算汉子。血浅都监府,只杀得不留活口。当然这为他逃走争取了时间,假如有一个活的事后通报官府,他又得杀更多人。

《水浒传》中的武松是真正的英雄吗?

当之无愧。1、赤拳打虎。2、坐怀不乱,不欺兄霸嫂。3、为兄报仇,斗杀西门庆。4、路见不平,醉打蒋门神。5、报仇怨,怒杀19口。

《水浒传》中的武松是真正的英雄吗?

《水浒传》的武松算不算真英雄?为何?我的观点是:武松不是英雄。《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只能说是江湖草莽,能配得上英雄这两个字的,微乎其微。

01.看看历史上、小说中那些被称为英雄都是什么人。

第一,看看历史上能够称得上英雄的代表人物。

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驱除鞑虏、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是英雄。

挥师北伐、收复失地,先后收复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被害死后追谥武穆,一生精忠报国、壮怀激烈,始终想着踏破贺兰山缺的岳飞是英雄。

第二,看看小说中能够被称为英雄的代表人物。

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有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大侠,这才是英雄。这虽然是小说中的说法,但是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在金庸的小说中,郭靖、萧峰可以称为英雄。

作战勇敢、有勇有谋,为了夺取胜利,根本不在乎自身安危,敢于向日本侵略者“亮剑”,为了抗日忍痛失去自己最亲爱的人,《亮剑》中的李云龙可以称为英雄。

02.武松的所作所为不能称为英雄的原因。

第一,畏惧强权。

大家可以翻一下《水浒传》中武松的描写,笔墨不少,而且武功高强,从景阳冈打虎,到单臂擒方腊,充满着惊险的战斗和英雄气概。可是,在整部书中,武松最畏惧的就是强权,比如:阳谷县令、劳城营管营、张都监、宋江。

第二,乱杀无辜。

武松被张都监陷害之后,为了报仇,竟然一天之内杀了包括马童、书童在内的张都监一家十五人。后来在逃跑的路上为了试刀,随意杀害两个道士和一个道童。这种乱杀无辜的做法,和英雄的做法相去甚远,简直就是土匪行径。

第三,死要面子。

景阳冈打虎,是因为店小二说他不能再喝酒了,告诉他“三碗不过岗”,而武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店小二瞧不起他的酒量。在打蒋门神的时候,为了面子好看,一连喝了三十多碗酒,本来能够不再众人面前出手,偏偏把蒋门神引到大街上才真正动手,这就是要面子。

03.结语。种种现象表明,武松根本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个武功高强,在社会上委曲求全却无可奈何的武林高手。而施耐庵也没有把武松当成英雄来写,从最初的打虎,到最后的杭州落脚,渐渐把武松写成了一个失去自我的行尸走肉。

《水浒传》中的武松是真正的英雄吗?

我是许家那个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水浒传》的武松算不算英雄呢?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每个人的看法肯定不同,如果我来说他顶多算是条好汉,并不能称为真英雄,原因如下且听我道来。

第一,人们常把武松称为英雄,是因为他的景阳岗打虎事迹,但是打虎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

我们不管看电视剧也好,看原著也罢,大家应该可以看到武松为什么会去打虎,这并不是他为了景阳岗周边的人民群众和猎人的安全着想,也就是说他打虎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为了自己。他只是在景阳岗喝醉了酒,遇到了老虎眼看要吃自己,才做出自卫的行动,把老虎打死。

第二,他打死西门庆可以算是为兄报仇天经地义,但醉打蒋门神和血溅鸳鸯浦就有点作为帮凶和滥杀无辜了。

西门庆联合他的嫂嫂把他的哥哥毒死,他为兄报仇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是天经地义,但是他醉打蒋门神却是为了报答施恩得恩情,帮他抢夺地盘而已,杀张都监情有可原,但是把张都监的马倌和丫嬛,不论男女老少,见人就杀,害了15口人命,就有点滥杀。可能有人会说不杀他们,留着他们去报官吗?就算这样,一个真英雄就应该知道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

第三,他酗酒惹得两个人讨厌他,一个是自己的哥哥,另外一个是柴大官人。

武松喜欢喝酒,一喝就醉,醉了就喜欢打架闹事,每次都是他的哥哥帮他去平事;另外自己出了人命官司逃亡到柴大官人家里避难,人家好吃好喝的供着他,结果还是因为他喜欢喝酒惹得大家都嫌他,就算这样柴进还是让他在自己家里呆了一年,不过是降低了标准,而他却认为柴进故意怠慢他,两个人产生矛盾,直到最后上了梁山才一笑泯恩仇。

结语:综上所述,我认为武松不能算做真英雄,不过这只是代表作者的个人看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留言谈讨。

《水浒传》中的武松是真正的英雄吗?

武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汉!

不少水浒论者把武松看作是梁山上一等一的好汉,包括金圣叹。千百年来武松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可是就是有人认为武松算不得好汉,不分黑白,杀人如麻,说是之所以认为都认为武松是好汉不过人云亦云。可是认为武松是好汉的人中不乏有识文断字之人,恐怕仅仅以“矮子看戏——随人说长短”来做结论不大适当。

首先是武松那一种直来直去的直爽性格。也许在传统分子的心里有太多的话语不能说出,文雅一点有曾子说过“一日三省乎己”,直白一点有“话到嘴边留半句”,在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中已经习惯于隐藏自己,有什么话最好是让别人说出来,否则就是不成熟的表现。这种思维方式有点太煎熬人了,人们多么想有个理想的人物直来直去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水浒传中的武松就是这么一个喜欢直来直去的人物。宋江来到沧州柴进的庄上喝酒,喝得有点尿急,出门上厕所,一不小心竟然把得了疟疾正在走廊下烤火的武松得罪了,差一点没吃上一顿老拳。庄客上来照顾宋江结果惹来一阵抢白:“‘客官!’‘客官!’我初来时也是‘客官!’也曾最相待过。如今却听庄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无千日好!’”目前还正在人家家里白吃白喝就敢如此抢白,恐怕很找出几个人。虽然有知恩不报的嫌疑,但他那快人快语的直爽性格早就有点感觉可爱了。后来梁山好汉终于聚齐了,宋江在菊花会慷慨话凄凉,乘着酒兴写下《满江红》,交与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又是武松第一个跳出来。或许国人有太多的弯弯饶,直来直去的人就显得倍加可爱。

快活林里的武松可能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一点。蒋门神凭着武功和靠山大玩黑吃黑,不是什么好鸟。可是施恩也不什么好东西呀,即便连杀人不眨眼的孙二娘还对妓女网开一面,他却连妓女也不放过。我们不得不承认施恩比蒋门神好不了哪里去。虽然如此,武松帮助施恩也是有可以圈点的地方。我们不能忘记武松是江湖中这个事实。在十字坡上,他和孙二娘、张青说着江湖上的事,两个公人听得,惊得呆了。只是下拜。武松道:“难得你两个送我到这里了,终不成有害你之心。我等江湖上好汉们说话,你休要吃惊。我们并不肯害为善的人。我不是忘恩背义的。你只顾吃酒。明日到孟州时,自有相谢。”看来江湖上有他们自有的规矩。这些规矩中最起码有兄弟有难两肋插刀。

施恩是兄弟,武松两肋上当然要插上刀。虽然这个刀插得有点狭隘。可是就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即便不是施恩在那里收保护费,也会有李恩、张恩、王恩来收保护费。一个在江湖上闯荡多年血气方刚的青年——武松未必不知道这些。既然是这样,这个保护费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哥们来收呢?更何况在我们向来习惯于逆来顺受发国人心理早就习惯于这一点,如果没人来收恐怕还有点不适应呢?

好汉要的就是血气方刚,如果理智有点可怕恐怕就不是好汉了,所以好汉向来习惯于感情用事。在张团练的家里武松做了几个月的坐上宾的待遇,假如张团练没有害武松的心思,那么武松一定会为张团练死心塌地地卖命。可就在这个当口,张团练所做的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一个阴谋,脑子还没来得及转换过来的武松当然热血沸腾,钢刀挥舞,血肉横飞。如果拿今天的眼光来看,武松是有点太残忍了。可是我们看待一个不能里开他生活的时代:那是一个从来把人尤其把下人当人看的时代,在武松刀下冤死上个把也可以是忽略不计的事情。

从这些来看,武松应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汉!

《水浒传》中的武松是真正的英雄吗?

我认为整本水浒,要说真英雄,只有一个半,一个是鲁智深,武松只能算半个。

自始至终,鲁智深的著名战斗,都是为国而战,为他人而战。他参加西军立功,那是为国而战;他大闹野猪林,那是为救林冲而战;他拳打镇关西,那是为解救素不相识的卖唱民女而战……

反观武松,我认为他刚勇有余,义理不足。他斗杀西门庆是报私仇,勇斗飞云浦是救自己,反夺快活林是参与黑恶势力之间的争权夺利,其间还多少有些滥杀成份。

所以,细品水浒,真英雄唯鲁智深也。武松正直、刚烈、勇武,可算半个英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