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还要抽?
我不吸烟不知道,国家号召戒烟,不是禁烟,说明烟对国还是有大用的。应当就是税,自己的利益为垂,其它都是小事。
既然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还要抽?
有个人嗜烟如命,家人苦劝,他有百般难以戒烟的借口。直到有一天,医生检查出他肺上有大片阴影。这时他才不得不拟定了一份戒烟计划,即由现在的每天三包减少到一包,一年后才减到一包……三个月后,他死于肺癌。新加坡电台有一个节目,叫“这不是理由”。是说人在爱得不够,努力得不够,用心得不够的时候,总喜欢创造一些不是理由的理由来开脱,以求得心灵的平衡,依旧我行我素。人就在这种心态下不求进步,重复着生活的轨迹,直到有一天老去,有一天被陋习夺去生存的权利。人生无常,生命很难把握,就在呼吸之间,可能入不见出,出不见入。我们理应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有损于身心的恶习,要及时纠正,让身体在适当的要求中生活,让心理远离欲望的枷锁,在无所求中安然自在;不要总是寻找与生活妥协的借口,以至生命中留下永久的遗憾。
既然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还要抽?
做戒烟英雄 学习林则徐1. 烟民扎堆,你吸我让,吸量超大。
所有烟民朋友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几乎忘了抽烟这回事;贤惠的老婆平时管束丈夫不抽烟,但家里一来人,妻子就宽容一些,男人们就抽得特别多。坐一个时辰,不知不觉,三五个人就很快把两盒烟给抽没了。烟民只要在一块,大家互相客气,我不吸你强让,要想戒烟是不可能的了。不过,烟民们更清楚,只有扎堆,媳妇们才会咬着牙,让他们抽;但内心世界里,却恨得要死。
2. 急速戒烟,未必可行!对于烟瘾稍微大的网友来说,戒烟不是意志是否坚定的问题,而是突然取消戒烟,身体是否还能够吃得消的问题。方哥原来有一个河南同事,我不好在文中提及同事的名字,姑且就称呼为傅老师吧。傅老师是信阳人,做事痛快之极,意志坚定,决心彻底戒烟。当天晚上,口腔大面积溃疡,内分泌失调严重,输液打针都不管用。医院原来也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一位老大夫经过分析,就退而求其次,采取迂回战术,劝他重新吸烟,只是烟量要小,逐步减少至不吸为止,不然内分泌无法迅速调整复原。傅老师没有办法,只好重新去吸,但性质不同,这是为了找回自家的内分泌“惯性”,目的是为了治病,每天量小,定量减少,直至最后不吸。现在让付老师去吸,他也不愿去吸了。有老师故意逗引他,他也皆若不见。
3. 医生的话最唬人。医生的话最管用,给病人的建议,能够让病人和家属琢磨半天,比啥都好使。亲人、朋友劝他不抽烟,都不好使,因为没有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可是医生一句话却顶一万句话。医生甚至不用琐碎分析,不用说明烟草的坏处,只要刚拿起拍的片子,不经意这么说了一句,病人刚走出诊室,都会立马把烟扔到垃圾桶里,并且怎么劝他抽烟,他都不会动摇的。因为医生的话代表要命啊!
听说同事或亲近的人得了癌症,特别是肺癌,这个时候对烟民也是一个打击,也会对他抽烟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但仍然不及医生说话管用,因为医生的话似乎针对性很强。同事或亲近的人得了肺癌,对他的影响是一阵而非持久,因为他还带有侥幸心理。
4.小平同志戒烟。1986年9月2日,小平同志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的电视采访时,一如往常地掏出香烟。华莱士也要一根,可仔细一看,觉得这烟不对劲:“哈哈,过滤嘴比烟还要长。”
华莱士的这个发现使邓小平大为得意:“这是专门对付我的。我抽烟的坏习惯改不了啦。”
原来,邓小平知道抽烟是坏习惯,于是也就愉快地接受了和睦温馨的家庭“强加”给自己的限制。
1988年4月16日上午,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充满热烈气氛。
邓小平健步走上去与来访的阿基诺夫人握手,并说:“欢迎你,我很高兴见到你。”
双方入座后,邓小平说:“我抽烟啦。”阿基诺夫人说:“我不能对您说不能抽,因为我不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但在菲律宾,我们内阁开会,不许抽烟。”邓小平说:“这次人大我违反了一个规则,我习惯地拿起一支烟来,就有一个代表递条子,提出批评,只好马上接受,没有办法。”说完,双方都爽朗地笑了。
1989年以后,邓小平辞去了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从这以后,出于健康的考虑,他开始戒烟。对于一个有长期“烟史”的人来说,戒烟无疑是一件要有坚韧不拔毅力才能做到的事,但邓小平终于忍痛割爱,戒烟取得了成功。
刚开始的时候,烟瘾上来了,邓小平似乎觉得心里发慌,又似乎觉得若有所失。为了不使戒烟半途而废,他就吃鱼皮花生,以求转移注意力。一天,两天,两个月……他逐渐把烟戒掉了。
既然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还要抽?
脑子里有一小虫在勾着你,幸亏是香烟,要是毒品,早就家败人亡了。
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奸懒馋滑坏,阴毒损黑狠。抽烟不在此列。抽烟只能算一个不良嗜好。愿赌服输,愿抽自便。
说了好几回戒烟的事了。一是自己认识到不好主动戒。二是身体出现状况,害怕了,不得不戒。三是找到一个更好的爱好去代替吸烟。
如果学佛要注意的更多了。起心动念不好的都不对。所以说抽烟在个人的认知,不强求。等多天儿认识到了再说吧,人生就是不断认知,改过,选择的过程。不怕错,就怕知错不改。
自己都不改,还怎么说孩子呀。大不了倚老卖老耍无赖,叫小辈们瞧不起。
既然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还要抽?
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和养生,为健康投资,但是生活当中也有一些人仍然在与健康背道而驰。如吸烟,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有些人怎么就戒不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吸烟有害健康,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吸?看完你或许就明白了
1、吸烟—“寂寞的伴侣”
吸烟的男性比女性要多,男性的性格普遍比女性要沉闷,遇事情不愿意主动表达和沟通,因此当孤独一人的时候,在寂寞抑郁的时候,点上一支烟,似乎可以更大程度上削减寂寞对人造成的影响,在吞云吐雾中,缓解了寂寞的情感,因此被称为“寂寞的伴侣”
2、吸烟—“灵感的来源”
吸烟可以放松神经,激发人的创造力,是获得灵感的来源,很多中外作家都有吸烟的嗜好,国内知名的作家鲁迅先生每天吸烟数量高达40支,每次在写作的时候,他都是点上一支烟,在烟雾缭绕的室内,用笔杆子写下一部部惊人之作!
3、吸烟—“友谊的桥梁”
“兄弟,有火吗?”这就是陌生的朋友搭讪的第一句话,男人比女人更善于交际,很多时候是从一根香烟开始的,递上一根烟,借用一个火,友谊就这样由此展开,说简单也简单,说奇妙也奇妙,你如果不吸烟,但是也想搭讪的话,就不好开头了,你有更好的主意吗?
4、吸烟—“释放压力”
影视剧当中也会经常有这样一个镜头,男主人公在巨大压力下,不断的吸着烟,画面中浮现烟灰缸里满满的烟蒂,这是编剧根据现实生活的写照刻意的安排,当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较大的时候,点上一根烟,可以使人的头脑更加冷静和理性的思考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压力。
5、吸烟—“保持苗条”
爱吸烟的人,往往在别人吃零食的时候,他去吸烟,别人再吃零食,他再复吸,因此,每天中几乎没有时间吃各种零食,凡是有些空闲,都会去选择吸烟,不会因为摄入糕点等各种零食而发胖;此外,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刺激人的味蕾,导致人的食欲下降,吃一点就饱了,人的胃口就像气球一样,一次次的减小食欲,会导致你的饭量很小,因此可以让你不用担心肥胖,不戒烟,让你更苗条。
以上说了5条吸烟给一些人带来的“好处”,这并不是给吸烟者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他们大吸特吸下去,而是在他们没有戒掉香烟之前,给他们客观公正的分析,吸烟有害健康的道理,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要为了上述所谓的“好处”就坚持下去,必定健康无价,只要你积极的寻找办法,我们总可以找到替代品!
既然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还要抽?
不是有些人,而是几乎所有的吸烟者都知道吸烟不好,比如:有谁看到了,有哪位吸烟者,会鼓励自己的家人和儿女吸烟?
那么为什么明知道吸烟不好,还是要吸烟呢?其实就一个问题,即吸烟者实在是无法克服戒烟后的不舒服、难受及心理压力而欲罢不能。就是说,戒烟后的痛苦,远远要大于摆脱吸烟所获得的好处,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吸烟者也就只好硬着头皮,甘愿接受烟的奴役了。由此可见,解决吸烟成瘾的关键,是能否解决戒烟后的痛苦问题。
然而在这一点上,吸烟者普遍都处于一个本末倒置的、以讹传讹的谎言世界,即认为:无烟可吸、以及戒烟后的痛苦,是尼古丁缺失作用的结果。
可是,这是个错误的认知,正是由于这一错误认知导致了戒烟行动南辕北辙,造成了戒烟难现象。如果不能纠偏这一错误认知,戒烟终究是件难事,为什么?具体分析和探讨,请参阅本头条号《成功戒烟视频(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