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车型,车主都在反映减震偏硬,那厂家为什么不把减震弹簧换掉?

汽车减震偏硬为什么厂家不换弹簧?主要有两个原因:

1、不光是弹簧的事儿

如果光说软的话那我认为我小时候坐的童车绝对比很多车的减震要软。那是我爸用钢筋焊起来的一辆车,每个车轮上带两个弹簧。那坐起来不管路再烂都没有什么冲击感。

慢慢长大了,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我发现这辆车在推快的时候很难掌握,总是跳来跳去,抓不住。那是因为我们长大了,体重增加,再加上推得快,颠簸时弹簧被剧烈压缩,然后又突然释放,导致车推起来晃晃悠悠不稳定。

而汽车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弹簧的话哪怕是碾过一块砖头,车身都会上下跳动很久,直到弹簧把能量完全吸收掉。而对汽车来说这肯定是不允许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汽车减震系统上不光有弹簧,还有减震器,减震器又称为阻尼器,就是辅助提供一些阻力,尽快消耗掉车身颠簸的能量,保持车身稳定。

而减震器的阻尼特性也是影响减震软硬的重要因素。普通减震器阻尼特性是固定的,软的话所有情况下都软,硬的话所有情况下都硬。而有些高级点的减震器阻尼可调,颠簸路面减震偏软,可以最大幅度缓解冲击力,而平整路面减震偏硬,可以提供良好的支撑性,抑制车辆侧倾,让行驶更加稳定。

所以说光换弹簧解决不了问题。

2、一辆车减震特性是根据需求设定的

一辆不到十万块的两厢小车走烂路时比二十多万的SUV还舒服,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很多SUV车主都认为自己的爱车减震偏硬,因为SUV车型重心太高,而且很多车减震行程也更长,如果减震支撑性再不足的话那在路上稍微变个道估计都有种“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感觉。你往左打方向右边立马压下去,往右打方向左边立马压下去,晃晃悠悠如同开船,弄不好还有翻车的风险。

而轿车底盘低,重心低,即便侧倾严重点也很难翻车。所以家用性质强的轿车减震都是偏软,偏舒适的。而运动属性强的轿车减震都硬,这样在行驶中能更好地控制车身姿态,尽量让每个轮子都紧紧贴着地面。

所以说每辆车减震的特性都是和车辆自身相匹配的,了解其特性,正常使用就好。

有些车型,车主都在反映减震偏硬,那厂家为什么不把减震弹簧换掉?

这个问题有深度,我来解答一波。

首先,汽车是要面向数以亿计的消费者的,所以每辆车的减震的调校一定是要照顾到大多数人,并且每个人对于减震的感受都是主观的,可能一个人感觉硬,另外一个人感觉软,这都没错,这些也都是主观感受,主机厂最终的调校一定是最理想的,与车子最匹配的。

其次,有的车型确实很多人反映减震偏硬,厂家为什么不把减震弹簧换掉?

这里就要说到汽车的减震系统了,关乎汽车减震软硬的主要有两个硬件,减震筒和减震弹簧。

汽车减震弹簧并没有什么特殊,就是稍微大一点的弹簧,当汽车经过坑洼路面时,起到缓冲和减小震动的作用。但是问题又来了,单单只有弹簧的话,弹簧并不能把冲击力消化完,这个冲击力还会让弹簧像一艘大船一样上下左右地来回晃动,如果刹一次车,汽车摇头晃脑半天才停止。那么怎么抑制这个冲击力呢?

对了,这里就需要用到减震筒了,也叫减震器。简单来讲,减震筒就是一个控制减震弹簧的部件,它控制住弹簧不让它上下左右地晃动,老老实实呆在固定的区间干活。所以减震筒和弹簧缺一不可,两者相互配合,组成了汽车的减震系统。当快速过坑时,弹簧收缩,这个时候减震器会控制住弹簧的收缩速度,要不然车子一下子就托底了,就要跟地面“亲吻”了;过去坑洼路段后,弹簧伸展开,这个时候减震器还会让弹簧不要展开地太快,慢慢地回弹,要不就会像玩蹦床一样,车子会蹦起来的。

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如果感觉减震偏硬的话,单纯换一根弹簧是没有用的,减震器才是关键,而且换的减震器要与车重和底盘相关数据相匹配。

第三,减震硬,操控就一定好吗?

这个问题很多人也有疑惑,貌似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减震硬的话肯定牺牲了一部分舒适性,操控就很好。其实这个说法有点偏颇了,因为之前的马车根本没有减震系统,硬的不能再硬了,操控好吗?一点都不好,辗轧到石头马车就飞了。

一般来说,减震越硬的车,支撑性能最好,但轮胎与地面的贴合度不高,轮胎抓地力就不好,不能贴地飞行了,这也就没什么操控性了。

应该准确地说,操控好的车子减震的反应速度快,最理想,不论弹簧是收缩还是伸展,都会让车子保持贴地的状态,这样操控才好。弹簧回弹的速度和时机调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这些都要在一根小小的避震筒里实现,所以那句话说的好,一套好的避震抵一套房。

66号车评观点,希望可以帮到你,也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些车型,车主都在反映减震偏硬,那厂家为什么不把减震弹簧换掉?

减震的软硬牵扯到底盘调校,对于大多数家用车而言,普通老百姓更偏向于柔软舒适的底盘质感,谁不想拥有劳斯莱斯一样的驾乘体验呢?所以为什么有人觉得家用车减震很硬呢?换成一个软弹簧不是更好吗?

底盘调校是造车过程中最复杂而消费者往往低估的一个过程。底盘调校不仅仅是把四个弹簧调一样,而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比亚迪新车的底盘水平大大提升,就是因为比亚迪集团高薪从戴姆勒挖来了底盘工程师汉斯,薪水有多高?据小道消息年薪几千万!由此可见底盘调校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因此问题的实质绝不是把减震弹簧换掉这么简单。回到软硬度上,我们排除其他变量,仅关注弹簧和减震筒。汽车底盘调校充满了哲学意义上的矛盾,熊掌鱼肉不可兼得,只能根据车辆的定位有所倚重。因此无论多贵的车,你永远能找出另一辆低档次的车在某方面表现比它好,劳斯莱斯也不例外。弹簧变软后首先影响的是汽车形态。汽车空载和后排坐了三个胖子后备箱塞满了行李时车辆的重心和倾角都要在安全范围内。软弹簧首先会让车后部在载重时下陷过多,而且当车辆载荷较重时,弹簧已经用掉了大部分行程,在坑洼路段弹簧剩余行程不够用,人仍然会觉得不舒服。第二,软弹簧存在明显的起步翘头刹车点头现象,这一点在堵车时会造成严重的晕车。如果避震筒抑制得不好,会出现很长的余波,严重降低舒适感。第三,软弹簧在高速转弯时,车身会发生更严重的倾斜,容易出现事故。如果猛打方向避让前方物体,软弹簧更容易造成车辆失控。因此主打运动的车型无一例外会采用硬悬挂,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提高弯道的操控性。第四,过软的弹簧会有安全问题。以过减速带为例,刚压上去弹簧收缩到最低点,过完减速带开始回弹,但是软弹簧回弹需要的时间长,这段时间下压力是小于平时的,容易出现失控。

以上问题并不是不可以解决的,使用更高级的底盘结构,精细的调整每一个零部件的参数是可以消除上面哪些问题的,但是要是都解决了,这辆车就成了奔驰,奥迪了。对于家用车,这些意味着极高的研发成本和相当长时间实验。调好一款车型可能耗时半年到8个月。因此对于一些低端车,没有办法进行细致的调校,甚至没有充足的技术实力支持这一庞大的研究。因此感觉到底盘偏硬,是车企在安全、操控、舒适等方面多方面相互妥协的结果,对于低端家用车,如果过分追求舒适可能在其他方面会变成灾难性表现。

有些车型,车主都在反映减震偏硬,那厂家为什么不把减震弹簧换掉?

把减震弹簧换成钢板弹簧吗?质量杠杠的,还承重。减震系统不是大家想想的那么简单,每台汽车悬架系统的调校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一台汽车的悬架系统还跟汽车本身的价值分不开,一台价值不高的汽车,悬架硬一点或软一点都是在清理之中的,毕竟价格摆在眼前。

有人会说,题目问的是弹簧,你跟我们聊悬架,风马牛不相及嘛?

因为汽车悬架就包括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和减震器组成,前面我说的钢板弹簧就是弹性元件,螺旋弹簧也是属于弹性元件,只不过现在的小汽车已经取消了钢板弹簧作为弹性支撑,因为钢板弹簧容易疲劳,摩擦受热变形。取而代替的是弹性能力更好的螺旋弹簧作为家用汽车的弹性元件。

在汽车悬架设计和调校方面,悬架系统既要满足汽车行驶平稳,又要车内驾驶和乘员乘坐舒适,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相互矛盾的关系。

比如:螺旋弹簧设计偏硬,汽车可以获得足够的支撑,高速公路转弯不会出现一侧车轮离开地面的情况,减震硬,行程短在急打方向时,减震有更大的侧向支撑,不容易侧翻,但是乘座舒适度就会下降,减震过滤性就会下降,只有有一个小包小坎,车内人员都会完全感受得到。

反之:螺旋弹簧设计偏软,车身倾斜度就会加大,汽车支撑力就会下降,造成汽车重心不稳,同时汽车还会发生加速抬头,减速点头的现象,严重影响汽车安全驾驶,但是弹簧设计偏软最大的优点就坐起舒服,就好像你坐在自家沙发上一样。不过这样的软绵绵的悬架会增加晕车的几率。

跟弹簧配合的还有一个叫减震器的小玩意,有些师傅叫它减震筒,就算一个圆柱形的筒子里面有很多液压油,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收震动后反弹时来自路面的冲击,就好比减震器是一只手一样,当弹簧弹起时,减震垫可以控制弹簧无限拉长,当弹簧压缩时,减震器又可以控制弹簧压缩得太快。

一台汽车如何选择悬架系统,减震器和弹簧如何搭配,一般硬的弹簧搭配硬的减震器,比如SUV,本身车身质量就很重,没得任何意见,必须使用硬弹簧和硬减震器,如果软巴巴的弹簧,汽车直接就和地面亲密接触了,还弹什么SUV的喊通过率。

所以说:

减震弹簧的软和硬不是我们能够说改就改的,一般情况下如果减震漏油发生故障时,车主需要更换减震系统,我们都会建议车主选择原厂原车减震器,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小汽车的调校,悬架调校应该没有那个4S或者汽修厂师傅能够完成,都是需要厂家专业的团队才能进行。

我个人还是喜欢弹簧硬一点的减震系统,开着放心,车轮与地面空接触时间短,操控性很好,所以说大家不要以为汽车弹簧硬就是汽车不好的误解。

有些车型,车主都在反映减震偏硬,那厂家为什么不把减震弹簧换掉?

弹簧和避震器的硬度不能光考虑轻载下的工况,还要考虑满载情况下的支承性和阻尼。那些你觉得减震比较硬的车(乘用车),试试坐满人,会感觉好很多。

有些车型,车主都在反映减震偏硬,那厂家为什么不把减震弹簧换掉?

这个底盘跟厂家的调校有关系,比如马自达2,3,6系列的底盘避震都硬,相同的平台福特的嘉年华,福克斯,蒙迪欧都偏软很舒适,但过弯时倾侧就要比马自达严重,同样的平台还有沃尔沃v40,调校又有区别,还有,并不是底盘软的车就高级,几百万的跑车多都硬普通人可能还不知道,非铺装路颠的你不可想象,关键是这个硬要有韧性,让你感觉稳,如果又硬又感觉底盘松旷,还带有转向模糊及异响,那就是一台低端面包车级别的烂车。

下图是一台95年的丰田普利为亚,手动(子弹头),4y发动机的,如今仍然可以过检,其底盘的韧性与刚度不可小视,好的底盘是长寿车的生命保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