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老说双离合有什么顿挫感,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做顿挫感?
经常听人说某某自动变速箱顿挫严重,以至于有些人“闻顿挫色变。”那么到底什么是顿挫呢?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顿挫这个词有两个字,分别是顿和挫。而汽车的顿和挫细分起来也是两种驾驶状态,而这两个字的汉语意思其实就解释了顿挫。
顿顿在汉语中有停顿的意思,汽车在行驶中突然出现的停顿的感受就可以称为顿。比如你开手动挡车,降挡后直接快速松离合就会有发动机制动力使车辆突然减速,车头会突然下沉,这个感觉就叫做顿。
自动变速箱的“顿”自动变速箱出现“顿”的主要原因还是降挡导致的发动机制动力太明显。
容易出现“顿”的几种情况
1、减速
减速时车速低到一定程度后变速箱要降挡,而挡位越低对应的发动机转速越高,最容易出现发动机制动现象从而引起“顿”。
2、2挡降1挡
因为2挡和1挡的变速比落差很大,降挡时转速很难匹配,所以最容易产生“顿”的感觉。比如你以2挡行驶,车速10公里/小时,发动机转速1200转/分,而1挡以10公里/小时行驶时发动机转速要接近2000转/分。所以降挡后发动机转速太低,就会出现明显的发动机制动力。
3、松油门
松油门导致“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行驶中松油门后产生发动机制动,这是正常情况,而且松油门后发动机一般都会缓慢降低扭矩,所以这个感受不明显。
另一种是变速箱降挡时松油门,这种情况在日常驾驶中很容易遇到,而且只要遇到了不管什么变速箱都很容易顿。比如你踩着油门正常行驶,这时候动力不足,变速箱降挡,结果变速箱正降挡呢你松开油门了,那就很容易顿一下。因为换完挡后发动机转速要提高,而你出其不意松开了油门,导致发动机转速降低,产生发动机制动。车就会顿一下。
本来人家变速箱是根据你之前的油门开度决定换挡速度和时机的,没想到人家没换完你却松了油门,这一下子就打乱了变速箱的计划,顿一下当然在所难免。
挫挫字在汉语里有“压下去”的意思,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形象的同音字来解释,那就是“锉”字。
上图这个东西叫做“锉刀”,在机械加工行业里是钳工用来修整零件的一个工具。见过的小伙伴们一定记得其用法:把锉刀紧紧压在零件需要打磨的地方,然后用力向前推动锉刀,打磨零件。其中用力往前推的动作就叫做“锉”。
变速箱的挫就表现为动力突然释放,导致汽车突然往前加速。
自动变速箱容易出现“挫”的几种情况1、大油门加速
因为大油门加速代表驾驶员有着比较大的加速需求。这时候变速箱会优先照顾换挡速度而牺牲平顺性。这时候换挡速度会很快,发动机动力输出也大,所以换挡时会有很大的冲击,但是这种冲击是均匀的,而且能够感受到加速的快感,所以这种“挫”一般是正向的。
2、小油门加速
小油门加速时发动机输出扭矩很小,汽车加速度也很小,发动机转速缓慢爬升,到达换挡转速时变速箱开始换挡。
变速箱换挡时会给发动机发送降低扭矩的请求,以减少冲击力,而小油门加速时输出扭矩本来就小,而且换挡后需要更大的驱动力,所以发动机既要在很小的范围内调整扭矩,还要保证换挡后扭矩需求,所以很难兼顾平顺性,这时候就容易闯动。
3、冷车行驶
冷车行驶时发动机喷油加浓,动力比较突兀,而且变速箱油温没有达到正常温度,粘度更大,换挡时油压不好控制,所以容易出现闯动,也就是“挫”。
一般来说变速箱顿挫可以归结为换挡质量差和故障。某些情况下由于客观原因不可避免会发生换挡质量差的情况,所以这时候变速箱顿挫是正常情况。而故障时的顿挫才是真正要注意的。
所以说变速箱偶尔出现顿挫太正常了,只要不是变速箱出问题了偶尔的顿挫无妨大碍,也不必过于担心,毕竟它不是电动车。想要避免顿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开车不要“肉”,别磨蹭,该走就走,不要犹犹豫豫,只要路况适合,油门稍微多踩点,这样发动机和变速箱才喜欢。
人们老说双离合有什么顿挫感,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做顿挫感?
题主或者很多朋友没有感觉到过双离合的顿挫感,在16年左右双离合变速箱被大规模装车,当时欧系和国产车运用较多,当时我体验过几款车的双离合,低速顿挫确实明显,还有就是过热后,顿挫也极为明显,但现在的双离合顿挫确实减小很多,优化良好的已经可以比肩一般AT变速箱了。当然其优点传动效率高,可以节油;技术难度相对AT变速箱小,大多数车企都可以自主研发,也就降低了成本和售价,使更多人可以选择自动变速箱了。
有一个场景是低速行驶时,如拥堵时低速跟车行驶,时速低于30公里时,能感觉到变速箱的频繁换挡,感觉突然动力丢失了,一个呼吸间,感觉车辆顿挫了一下(右脚踩在加速踏板上,感知很明显),动力又来了;另一个场景就是小区低速行驶时,因为路窄、人多、路口多等,车辆一般都在低速、加速、刹车、滑行几个状态切换,并且比较频繁,在这几个状态切换时,顿挫和变速箱异响极为明显,一松油门哐当一下降档了,一踩油门又哐当一下升档了,反正一切换状态就哐当并伴随着车辆顿挫,我第一次开双离合在厂区饶了一圈,比新手司机开手动档还顿挫,晃的我中午饭硬是没有吃下,不够多开几次之后,就接受多了,不会吃不下饭了。
掌握双离合变速箱的驾驶技巧,可以有效避免顿挫,避免变速箱过热保护,也可以延长变速箱寿命。在低速跟车行驶、小区等频繁加减速的场景,把变速箱切换到手动模式,使用手动加减档,如小区行驶时,使用手动模式把档位选在1档,就可以避免变速箱频繁自动换挡,少换档就少了顿挫,提高了舒适性;另外双离合要避免超负载使用,如拖挂较大房车、或超载装货,或大负载长时间上坡,都会使双离合变速箱过热,一过热换挡就会顿挫,过热严重时发动机会停机保护(热量散发后,可以恢复正常)。
人们老说双离合有什么顿挫感,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做顿挫感?
顾名思义,顿挫感指的是在某一过程转换中有很明显的中断感,一顿一顿的,不够丝滑。
至于题主说自己感觉不到顿挫,建议观察下有没有“科特科特”或“咔啦咔啦”的响声(离合器结合过快的撞击声伴),这种就是顿挫了。
至于荣威RX5有没有顿挫,我自己开过的感受是有一点的。在比较安静的路段或者倒车时,感受会更明显些。当然了,有些车主确实不太关注这些,如果不影响行车体验,轻微顿挫其实也不打紧。
如果要深究什么是顿挫感,建议题主开下手动挡汽车就能明白。手动挡从一挡到二挡会有一些顿挫感,当挂挡完成以后,要是直接放开离合就会熄火。当慢慢放离合,踩油门的时候,在车速和挡位不匹配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拖挡。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又称为DCT,发明于20世纪的30到40年代,是基于手动变速器打造的一款自动变速箱。这听起来很绕,题主今天只需要知道它与手动变速箱不同之处在于,DCT的换挡和离合操作是通过集成式的模块(含电子和液压装置)来实现换挡,不需要踩下离合。
但它依然遗传了手动挡的通病,由于变速箱挡位齿比变化较大,在低速挡位,双离合变速箱会有顿挫问题。而且受限于DCT的机械特征,双离合的降挡速度比较慢,这也会直接影响到换挡的平顺性感受。通常来说,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平顺性要比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好,不过效率就会打折扣了。
人们老说双离合有什么顿挫感,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做顿挫感?
双离合,AT,CTV,到底是否顿挫,关键看调校,调校不好就必然顿挫,就是手动挡,你开车的人手残,换挡时机把握不好,不也一样顿挫。所以记住,无试驾,不购车,不要只看参数,参数不等于时机体验。
人们老说双离合有什么顿挫感,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做顿挫感?
走——停——走,就是顿挫感,这个感觉可能会很小,但是能够被感觉到,总之,就是不顺滑。
人们老说双离合有什么顿挫感,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做顿挫感?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顿挫可理解为瞬间发动机制动“冲击感”
- 内容概述:双离合变速箱(DCT)的运行原理,顿挫与半联动和发动机制动的关系,如何预防顿挫的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混动平顺HDCT。(内容约25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
DCT·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释义为“双·离合器·变速器”,简称为「双离合变速箱」。这种机器的评价真的是毁誉参半,称赞它的人喜欢的是它的超高传动效率与换挡速度,贬低它的人是不能接受这种机器的低速换挡顿挫。
然而客观的评价是一定要具体到某台汽车,而且一定要区分“干式”“湿式”两种离合器的。下面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DCT会顿挫,以及顿挫的感受究竟是怎样的。
离合器类型(关键词:半联动)
DCT的两组执行离合器会分别控制两根动力输入轴,这两根轴的通过离合器与发动机飞轮结合,在飞轮转动的同时将动力输入到变速箱(直到车轮)。也就是说离合器是传动结构,是连接发动机与变速箱的桥梁,其运行状态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了车辆运行是否平顺。
重点:双离合器分为干式和湿式两大类,众所周知干摩擦式离合器的稳定性很差,原因在于变速箱起步时需要离合器长时间半联动,换挡时也会产生半联动动作,什么是半联动?
「全联动」是汽车正常行驶中的离合器状态,指离合器压盘全力加压将摩擦片压在发动机飞轮上;实现飞轮与摩擦片、压盘、离合器传动轴的相对一致转速,说白了就是被飞轮带动运转向变速箱输入动力。
而半联动是一定程度抬起压盘(降低压力),使摩擦片与飞轮的摩擦系数降低,此时则会出现飞轮转矩大于摩擦系数而出现两者打滑的现象。之所以需要“滑动传动”是因为起步时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很低,低于通过车轮反向传递到离合器的运行阻力;如果直接全结合就会因阻力拉停飞轮与曲轴导致熄火,只有通过滑动状态才能损耗掉反向阻力,并缓慢蓄力实现慢慢起步。
以上内容为「半联动」操作的必要性,而在换挡时释放压盘压力的瞬间也会有短暂的半联动,之后完全加压成为全联动。那么半联动是一种滑动摩擦的状态,正常的滚动摩擦都会产生磨损与高温,滑动摩擦是不是更严重呢?想象一下拉紧手刹加速,后轮抱死后是不是短时间内就会磨损很多且磨得滚烫呢?
车轮可以通过正常转动控制磨损,但是离合器却必须半联动;所以没有任何润滑和主动散热系统的“双·干摩擦式离合器”的耐用性就会很差,只有加入了变速箱油流动润滑与散热的湿式离合器才能足够稳定,那么干式双离合为什么会顿挫呢?请看第二节。
发动机制动干式离合器的耐用性总会比较差,想要让延长离合器的使用寿命,理想的方式就是降低半联动的时间。比如在中低速或蠕行时换挡,半联动长时间结合并缓慢释放可以控制换挡转速,实现升降档后能够平顺的加速。
但是为了降低磨损程度就得快速的分离,并在换挡结束后快速的结合(全联动)。这就像驾驶手动挡汽车低速换挡时【离合器抬的太快】,车辆总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冲击——本质为发动机制动。
假设:车辆以20km时速滑行时换挡,惯性作用力就算以5kw实现滑行。换挡时的发动机转速回到到1000rpm,此时的输出功率按照12kw计算!——发动机输出功率是不是已经大于滑行的作用力了呢?
- 2挡·1000rpm在结合档位的瞬间能实现的车速低于20km/h
- 驱动车速<滑行车速
- 驱动作用>滑行作用
结果则会是结合档位的瞬间,驱动作用力抵消了滑行作用力。如果此时发动机输出的功率与合理的档位匹配能实现超过20km的时速,那么车辆就会平顺的加速;但如果能实现的车速小于20km时速,结果必然是“动力未加速·而强制减速”。
这就是发动机制动的概念,汽车下坡时利用低前进挡即使拉高转速也无法实现高车速。不过区别是下坡的发动机制动是主观的刻意为之,但是干式双离合换挡时是因为保护离合器的初衷不得不造成【瞬间发动机制动】,也就是踩油门之前出现制动,之后就能平稳一些的加速了。
而湿式双离合就不会过多考虑这一问题,因为离合器的磨损与稳定可控,半联动的周期就能一定程度的延长,理论上换挡平顺表现会好得多。
另一缺点·结构特点双离合变速箱的两根输入轴会分别布局奇数(1/3/5/7挡),以及偶数(2/4/6/8挡)。在换挡时会以“交叉同步”的状态高效换挡,说白了就是准备分离某个档位时会提前做出预结合的动作,实现分离的瞬间即可结合目标档位。
这种设计自然会让换挡速度变得很快,但前提一定得是TCU控制单元分析的升降档结果是对的,反之就会出现顿挫。比如在畅通道路驾驶装备DCT的汽车,加速顺畅则TCU升档准确且行云流水,减速也是同理;但如果在拥堵道路时驾车,将将加速就要减速——加速时TCU认为应该升档并作出动作,但随即的减速会让TCU意识到错误,结果这是分离结合·结合再分离。简单的换挡动作变得很复杂,换挡的时间必然延长,延时会造成发动机转速的大幅回落——回落之后是不是等于“发动机输出功率能实现的车速<滑行车速”,结果出现发动制动导致顿挫呢?
双离合变速箱的顿挫原因其实就这么两点,其一在于离合器类型的不同而必须进行的针对性调校,以此为标准绝对是「湿式双离合」胜出。其二则是两种类型的DCT都会遇到的问题,TCU不可能作为100%正确判断则必然会概率性出现换挡顿挫。
重点:想要实现DCT低速不顿挫只能通过M(manual±)手自一体模式驾驶,拥堵路段驾车时的人工判断总会比TCU的电脑判断更准确。所以不嫌麻烦就只能这么操作了,而且也还能够降低半联动频率,以延长干式双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说明:目前能做到DCT双离合变速箱换挡不错的技术只有一种,可以参考某自主品牌(BYD)的HDCT混电双离合变速箱。这台机器的结构特点与普通DCT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电控系统却能与总控系统控制的【BSG发电启动一体机】联动运行。
BSG电机是通过皮带与发动机曲轴连接,功能有启动发动机、行驶中被动运转发电等功能。那么在换挡时就能做到利用电机稳定发动机的转速,换挡前后没有转速差、切档后可以顺畅加速,这种状态自然不会出现发动机制动了。
这套系统的技术水平确实很高,但想不来也不是其他主机厂达不到的技术标准,也许后期会出现很多以这种原理实现平顺超越CVT、传动效率超越AT的高标准DCT吧。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首发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