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本至今,你一共开车跑了多少公里了?

到现在为止大概跑了二十万公里。在这期间只有一次违停贴条,再没别的违章。小事故出过三起,一次低速剐蹭全责,其余两次被追尾无责任。开车至今有一些感想可以和刚拿照的新手朋友们交流。

1、开车感觉很重要

有些人天生会开车,不仅仅是把车开走,更重要的是车感特别好。能准确把握汽车的行驶轨迹,大街小巷,只要理论上能过他就能开过去。该慢就慢,该快就快,行驶中始终能注意到各种潜在的隐患,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总能沉着冷静,第一时间做出最佳的应对措施。这和经验有关,但是我觉得和人本身也有关系。有些人天生对开车很有感觉,有些人只是机械地操作。

2、学习很重要

每个老司机都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对于新手来说这都是无价之宝。有机会多跟跟老司机,多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这对于提高驾驶技术很有帮助。因为驾驶技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绝对,每个老司机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我们作为新手一定要博取众人之长处。

我刚开车时很幸运,有个老司机带,他比我大十岁,但是开车早,18岁开始开出租,后来又开过半挂车、水泥罐车,驾驶经验非常丰富。可以说把开车的各种操作研究到极度透彻了。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经验。

3、经历很重要,总结更重要

开车时间越长经历的就越多,各种小磕小碰小事故、交通违法。比如开车转弯不小心蹭到车身侧面了,倒车时观察不到位撞到别人的车了。无意间违反交规被电子眼拍到,罚款扣分了。以上这些经历虽然很不愉快,但是我们要正面面对。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历挫折怎么成长?这时候别抱怨,处理完问题后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不会再犯了,而你的驾驶技术也就慢慢提高了。

还有另一种经历,那就是见得事故多了自己开车就越来越胆小了。很多开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公里的老司机都见过不少比较严重的交通事故,撞得七零八落的汽车、事故中受伤甚至失去生命的人,这些场面无形间刺激着人的神经,让你开车时不敢大意。老司机有句顺口溜形容人们开车时的心态变化:“一年虎,二年狼,三年变成小绵羊”。说的就是新手刚上路一切都很新鲜,自我感觉良好,开车很猛。开了一段时间后经历了或者见到了一些事故,会多少收敛一点。等开的时间长了以后经历的就更多了,这时候已经有了敬畏之心,开车就规规矩矩了。

拿本至今,你一共开车跑了多少公里了?

从76年取得驾驶证。40多年驾龄。部队和单位有记录驾驶里程112万公里。其他私车驾驶里程15.6万公里。累计总驾驶里程近130万公里左右。目前退休后每年行驶里程在1.6至2万公里左右。

拿本至今,你一共开车跑了多少公里了?

拿本到现在,一共开了十四万的公里!平均每年不到2万公里。

我一拿到驾照,就去买了个自动档的城市SUV,除了平时上下班代步外,周末有空就近郊游。一到放大假就自驾出远门。有了车后,我的出行距离延伸了不少。去过很多地方,开阔了眼界。真是,有车没车,两样生活!

通过8年来的用车,开车还真方便!可以随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享受一下诗和远方的生活!

拿本至今,你一共开车跑了多少公里了?

2002年拿的本,拿本后十几年没摸过车,一直到2014年5月,当时是到丹东一个叫绿江的地方去玩,和老婆自由行,也是听说这个地方不错,结果到了那个地方,找店住下后,完全大失所望,一点没有呆下去的欲望了,想走又没车,没办法搭了个当地农民的一辆农用车,那个囧态真是哈没法形容,回到家第二天就去4s店定了车,一个月后提车,开始了自驾游,一发不可收,目前自驾10万公里(城里转悠不算),走遍了大江南北,34个省级行政区的29个。

拿本至今,你一共开车跑了多少公里了?

我于2012年5月拿证,驾龄8年,目前换了第三辆车,三辆车的表显的里程总计大约在22万左右,其中,第一辆捷达6万公里,第二辆车斯巴鲁森林人14万公里,现在是第三辆车,奥迪A6 Allroad,目前2万公里。而由于工作关系,每天都与汽车打交道,试驾、测试,实际的驾驶里程会更多。

朋友1982年拿证,1984年在部队转业以后,开始在公安局开车,后来去了市政府当司机,到现在38年驾龄,按照他的说法,他开的车已经换了10多辆,基本上每天的驾驶里程都要超过200公里,即便是按照每年工作200天计算,38年驾龄,估计里程最少也要超过150万公里。

很多人认为,几十万里程已经是比较长了,实际上如果愿意自驾游的话,一次自驾游也要几千公里,几年中这些里程也是在不知不觉的增长了,算一下,20万公里的油费大约也要10多万了。

着驾驶里程的增长,从最初的开车新鲜感、喜欢开快车,到现在驾驶时更愿意以经济时速行驶,主要原因是现在的道路路况太复杂,各种情况意想不到的发生,

拿本至今,你一共开车跑了多少公里了?

95年拿的b照,04年升的a照,单位开车220万公里,私人大概不到30万公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