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每次威慑美国时轰炸机总是飞到阿拉斯加,而不是关岛?
在许多时候,我们时时刻刻都会感觉到美俄两国时常都会斗气,要不就是美国的军舰开到俄罗斯家门口进行抵近侦查,要么就是俄罗斯的轰炸机飞到阿拉斯加附近进行巡航。
而说到底,在美俄两国长期的斗气当中,俄罗斯因为自身实力的缘故,经常都会落于到下风。
毕竟在1991年的之后,有一段时间内俄罗斯都非常想要融入到西方,但很遗憾的是,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俄罗斯终究还是一个“异类”。
虽然在俄罗斯把笑脸贴过来的时候,西方国家一般都会以同样的笑脸相迎,但是背地里大部分西方国家都会想方设法坑一下俄罗斯。
所以在俄罗斯急迫想要融入西方的时间里,本来那个时候俄罗斯的经济、政治以及军事就非常的不稳定,加上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手段的折磨之下,俄罗斯甚至一度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不过后来“老普”担任俄罗斯总统,俄罗斯才真正从想要融入西方国家的概念中苏醒过来,但这也依然阻止不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处处针对俄罗斯。
因为经济的压力巨大,俄罗斯的轰炸机飞到“阿拉斯加”巡航的行为,大多都是被迫而行。
一般都是因为美国的军机飞到俄罗斯领土附近晃悠,作为回应俄罗斯才被迫派遣轰炸机飞到“阿拉斯加”巡航,目的就是告诉美国说:我现在虽然已经“瘸”了,但是打伤你的能力我还是有的。
因为美国的阿拉斯加距离俄罗斯本土,最近的地方也才不过几十公里而已,所以俄罗斯的轰炸机飞到阿拉斯加上空巡航,对于俄罗斯来说就相当于出了家门口就到。
而关岛的地理位置距离俄罗斯就比较远,必须要跨越大半个西太平洋才能够到达,而这个区域对于俄罗斯来说已经不属于主要势力范围。
虽然说美国不敢轻易对巡航关岛的俄罗斯轰炸机开火,但是美国起飞战斗机对其进行拦截,甚至是对俄罗斯轰炸机展开“撞机”行为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如果说俄罗斯派遣巡航关岛的轰炸机一旦发生意外,那么远的距离俄罗斯想救也来不及了,很可能只能吃个“哑巴亏”,如果轰炸机发生意外后坠毁,那么很可能会造成飞机的各种数据泄露给美国。
还有关岛的地理位置也非常敏感,对于美国来说关岛与夏威夷群岛一起,都是扼守整个太平洋保护美国本土的门户。
美国可以依靠关岛前出攻击整个东亚地区,也可以依靠关岛守住整个西太平洋,如果没有了关岛的控制权,那么夏威夷的门户将大开,而夏威夷群岛的背后就已经是美国本土了。
当然,如果美国的军机或者军舰侵犯到俄罗斯非常敏感的地方,那么作为对等的反击示威手段,俄罗斯同样会不甘服输的将军机飞到犹如关岛这样的战略要点。
因为俄罗斯的轰炸机是有过飞到关岛上空巡航,甚至是十几架战略轰炸机携带核弹到“关岛”的上空转了一圈,而背后的原因也非常耐人寻味。
所以说以俄罗斯目前的情况,将轰炸机飞到美国阿拉斯加上空转一圈还好,不但距离近、并且敏感程度也远远比不了关岛。
但以俄罗斯现在的情况,它是不会主动时不时的将轰炸机飞到关岛巡航的,作为美国整个亚太战略布局的支点,关岛对于美国的意义非常重大,而因为关岛从而造成美俄两国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也非常高。
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现在的俄罗斯的确是已经伤不起了,很多时候俄罗斯只能够是被动而行。
比如说美国的军机飞到俄罗斯附近秀肌肉,那么俄罗斯的轰炸机才会对等的飞到阿拉斯加转一圈。
而只有美国的军机侵犯到俄罗斯敏感的战略要点,那么俄罗斯才会派遣轰炸机飞到关岛这样的地方巡航,就是为了告诉美国,我俄罗斯还没有到任人踩踏的地步。
“军器战位”
为什么俄罗斯每次威慑美国时轰炸机总是飞到阿拉斯加,而不是关岛?
事实上,阿拉斯加附近的北冰洋海底,很可能就是世界的宝藏,21世纪振兴世界经济急需的资源也可能就在那里,所以俄罗斯才会重视阿拉斯加地区的战略威慑。
在美国,无论是在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内,都极少有人支持建设极为先进的、防御范围极广的防御系统,它能防御俄罗斯这样核武大国的大规模攻击。
事实上,建设这样庞大的反导系统,不仅在技术上面临挑战,而且经费支出极其高昂,同时还会引发战略上的不稳定。
2008年年底,美国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仅仅有23枚陆基拦截导弹,可见阿拉斯加对俄罗斯的威胁不是很大。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每次威慑美国时,轰炸机总是飞到阿拉斯加,而不是关岛呢?
主要还是这么三个方面的缘由。
其一、在北极圈,从50年代起,各国开展了主权争夺战。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的冰山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融化,若干年以后这个地区的战略地位会越来越主要,而阿拉斯加就处于这地区的战略突出部位最早宣布对北极享有领土主权的国家是加拿大。半个多世纪以来,加拿大持续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并且举行了以捍卫北极领土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事实上,俄罗斯也保持在该地区的强大军事存在。对俄罗斯的行为,加拿大外长讽刺到:“现在不是15世纪。你不能在世界各地奔走,依靠插国旗就说我们对这片领土提出领土要求。”
2007年8月7日,加拿大军队开始在北极地区进行军事演习,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伯前往演习地助阵,并宣布加拿大将在北极地区建立两个军事基地,哈伯说加拿大在维护北极地区主权问题上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开发,要么失去。”
他的国家要向世界证明:加拿大将长期在北极拥有主权。
当然,历史上俄国人不断地到那块美洲领土上去探险,舆当地土著人民建立了商业关系,有一块土地也就被称为俄罗斯美洲。
事实上,当年的俄国人在沿海地区和育空河上开拓了不少殖民地,而以西特卡为首府,西特卡那时是北美洲太平洋岸上非常繁盛的小城市和主要的港口。
帝俄组织了一个俄罗斯美洲公司,以经营阿拉斯加的皮毛生产。
此後,许多黑貂皮、白鼬皮、及狐皮经常从这个遥远的美洲殖民地输出到俄罗斯。
如今,北极圈主要有七个国家:俄罗斯、加拿大、芬兰、挪威、瑞典、美国(阿拉斯加)、丹麦(格陵兰),围绕北极海的海底归属,从20世纪50年代起,各国开展了主权争夺战。
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的冰山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融化,在未来的若干年以后,北冰洋的大部分冰山可能融尽,石油开采和运输将会迎来新的时代。
周边各国围绕北极的“蓝色圈地运动”,也会不断升温。
当年,奥巴马曾经发表有关“无核世界”的言论,不久《华盛顿时报》就发表文章说,无核化世界最大的受益者将是美国,美国将在无核化世界里拥有非凡的战略优势。
而俄罗斯专家分析认为,核武器是目前别的国家唯一可以威慑美国的东西。
通过这些,也许我们可以看出奥巴马提出“无核世界”言论的真正企图。这个世界有两种威慑,一种叫核威慑,一种叫信息威慑。美国人非常崇尚信息威慑,因为它发现核威慑无法使用。
可见,当年的奥巴马并没有放弃美国的优势。他是在充分认识到美国拥有巨大的信息作战优势基础之上,提出来的这些东西。
为此,美国2006年9月8日“草率和匆忙”关闭在冰岛凯夫拉维克的海军航空基地,很多美国人表示遗憾。
俄罗斯的切斯拉夫·戈尔曼诺维奇曾经撰写《北极棋局》一文:详细地阐述了目前与北极相联系的问题的实质、主要方面在该地区的计划、打算和能力。
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2009年3月底也批准了《2020年前及远景俄罗斯联邦北极国家基本政策》。
可以看出,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高度重视。
其二、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具有穿越北极攻击美国本土军事基地和设施的能力,过去经常飞越白令海峡,紧贴着阿拉斯加空域飞行,试探美国战斗机的反应能力美国空军准备从新世纪开始,在英国部署6架隐形战略轰炸机,将这种黑色的大鸟首次直接部署在美国境外。
据说,仅仅3天之后,俄罗斯就派出7架战略轰炸机进驻远东基地,使得阿拉斯加美军基地气氛异常紧张。
很多军事观察家认为,这种针锋相对的动作表明,随着新世纪的来临,美俄之间的战略较量仍将继续下去。
TIJ-95战略轰炸机装有4台NK2MB涡桨发动机,最大速度为925千米每小时,乘员最多11人,装备有PBI16型轰炸瞄准雷达、光学瞄准具、自动驾驶仪。
当年,苏联已经研制出能够穿越北极到美国进行战略核轰炸的轰炸机,这种轰炸机不仅能执行战略攻击任务,还可应用于照相、电子侦察、海上巡逻及反潜等任务,在1993年全世界仍有约230架TIJ-95轰炸机在服役,其中仅俄罗斯就拥有170架之多。
事实上,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仍然具有穿越北极,来攻击美国本土军事基地和设施的能力,他们过去经常飞越白令海峡,紧贴着阿拉斯加空域飞行,试探美国战斗机的反应能力。
- 过去十年间,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是导致俄美关系复杂化,或倒退的主要原因。
2006年10月,两架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巡航进入北美防空识别区后,美国和加拿大派出了6架战机进行拦截,在判明其没有进入美、加领空意图的情况下,只是采取了近距离跟踪伴飞的措施,将其“礼送出境”。
有人将这种在防空识别区内发生的“闯关”和“驱逐”,戏称为“猫鼠游戏”。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空中力量一度比较消沉。但是,随着其实力逐渐恢复,俄罗斯军机又开始了“闯关”之旅。
尤其是白2007年8月,俄罗斯远程航空兵恢复海外战略巡航以来,“猫鼠游戏”再次上演。
- 俄罗斯重兵集结北极,欲夺取地球制高点
俄罗斯重兵集结北极,欲夺取地球制高点,在冷战期间,北极就是美苏争霸的一个“热点,但彼时的“热”主要还是军事热,毕竟将战略导弹核潜艇置于厚厚的冰层下面无疑增加了反潜难度,这本身对美苏两个军事集团彼此就是一个重大军事威胁。
加之在北冰洋区域,一旦发射潜射弹道导弹,就可以快速打击对方国家,比起其他大洋区域的预警时间则大大缩短。
因此,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十分重视对北极军事战略价值的争夺。随着地球温室效应导致北极冰层融化加剧,北极更加成为今后国际社会,尤其是沿岸国家极力争夺的“热点”区域。
俄罗斯不会放弃这个地区的军事存在,所以往往会出动战略轰炸机,来对美国进行某种战略威慑。
其三、未来可能存在激烈的国际新航道之争,如果北极冰层大量融化,常年冰冻期减少,将在北极地区催生出来两条北极航道“捷径”,将会让商船到达欧洲和美洲的航程大幅度减少,普京的“抗议一千次一万次,也不如战略轰炸机的翅膀扇动一次”成为名言正是由于北极航道具有潜在的经济和地缘战略价值,北极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强化对这一航道的管辖和控制权,加拿大和俄罗斯主张北极航道是两国内水,并出台了国内立法来明确他们对两大航道的管辖权。
但俄罗斯、加拿大对北极航道的控制引发欧美等国强烈不满。
美国将两大航道定位于国际航道并宣称,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北极航道,美国保留在北极地区自由航行与飞行的权利。
对此,俄罗斯这些年一直加大在北极的军事存在。为保证在北极地区的兵力投送和掌握制空权,俄罗斯在1991年后关闭的北极地区多个空军基地被重新启用。
与此同时,北极地区的空中巡逻与训练也成为俄空军年度训练的重点内容。
事实上,俄空军远程航空兵拥有63架“图-95MS18架“图一160”战略轰炸机以及80架“图-22M3”中程轰炸机,大部分都可在北极地区执行军事行动。强化北方舰队实力,提升北极地区军事存在。
美国主导的北约在高精度武器、无人机、信息战和网络战、海基巡航导弹等方面,优势更大。
在2015年美国国防开支预算中,列入了为比利时、荷兰、土耳其、德国和意大利等5个北约国家空军战斗机的战术核武器改装计划,这个计划自2015年开始实施,2017~2018年完成,预算10亿美元。
改装计划主要针对比利时、荷兰和土耳其空军的F-16A/B歼击轰炸机
过去十年间,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是导致俄美关系复杂化或倒退的主要原因。在俄美之间,没有什么比“导弹防御系统”这一话题更敏感。
俄罗斯认为,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削弱了俄罗斯的战略威慑力。
2008年,俄罗斯曾质疑:如果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目的是拦截伊朗导弹,那为何要将导弹基地设在波兰,而雷达站设在捷克?美国将雷达站改设土耳其后,俄罗斯又指责,认为设在土耳其的雷达站能够监视大部分的俄罗斯领土。
俄罗斯认为,美国在波兰和罗马尼亚部署的拦截弹能,将俄罗斯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拦截于导弹飞行的助推阶段。
实际上,在波兰部署的拦截弹无法拦截穿过北极上空,飞向美国本土的俄罗斯弹道导弹,最佳的拦截弹部署地点是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但两地部署的拦截弹仅十数枚。
事实上,阿拉斯加地区已经成为美国的战略薄弱环节,难怪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总是飞到阿拉斯加地区。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在组织结构上,划分为战略火箭军、陆军、空军、海军四个军种和空降兵、军事航空部队两个独立兵种。
没有编入武装力量的其他军队,有边防军、内卫部队、联邦安全部的部队、政府通讯部队、联邦保卫总局、俄联邦铁道兵、民防部队、国家消防局等,共约100多万人。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领导与指挥体制是:俄罗斯联邦总统,兼俄联邦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普京总统执政以来,俄罗斯国内政治局势趋于稳定,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外交战略重拾自信,军事力量逐渐恢复,俄国内普遍希望普京的治国理念和方略能得以延续。
因此,这一年,俄罗斯局势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在各领域继续普京的复兴战略。
俄强调如果美国核武器与反导武器东扩至俄家门口,将考虑在位于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基地加里宁格勒州部署核武器。
届时,俄罗斯的战术导弹就可对美国驻欧洲的大部分军事基地进行打击,对美国形成威慑。
另一方面,加强战略轰炸机在远东两个基地的部署。
自2000年以来,俄罗斯已将多架图—95和图-160战略轰炸机部署在这两个基地,并恢复了冷战结束以来对阿拉斯加邻近空域的例行巡航。
据悉,从这两个基地起飞的轰炸机可直接轰炸美洲的任何地方,它的战略威慑力极强。
2015年8月30日,普京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索契一起健身锻炼秀肌肉的照片曝光后,次日,奥巴马就宣布要参加《荒野求生》,这样的巧合,确实有点儿和普京对着千的意思。
据说,2013年G8峰会期间,奥巴马也和普京“争夺”过酒店健身房,最后奥巴马“胜出”。
普京跑到酒店外的湖中去游泳了。有人分析,奥巴马的宣传团队强调,此行是美国首位在任总统到访北极圈。
普京的“抗议一千次一万次,也不如战略轰炸机的翅膀扇动一次”成为名言,实际上俄军也大幅度提高了战略轰炸机在美国本土周边的存在。
2014年5月,美国空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赫伯特·卡莱尔公开指责,俄罗斯战略轰炸机活动频繁,范围延至日本、韩国,还绕着美军关岛基地飞,最远甚至逼近加州沿岸。
北约方面指出,俄战略轰炸机在大西洋、黑海及波罗的海上空异常活跃。北约盟军最高指挥官布里德勒夫称,过去俄战略轰炸机“入侵”北约空域规模都很小,有时是1架最多2架。
综上所述,历史上俄罗斯就比较重视北极圈的战略地位,若干年以后这个地区的战略地位会越来越重要,而阿拉斯加就处于这地区的战略突出部位。
再则,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具有穿越北极攻击美国本土军事基地和设施的能力,过去经常飞越白令海峡,紧贴着阿拉斯加空域飞行,试探美国战斗机的反应能力。
事实上,普京的“抗议一千次一万次,也不如战略轰炸机的翅膀扇动一次”已经成为名言,所以俄罗斯每次威慑美国时,轰炸机总是飞到阿拉斯加,来显示俄罗斯的军事威慑力。
为什么俄罗斯每次威慑美国时轰炸机总是飞到阿拉斯加,而不是关岛?
俄罗斯的轰炸机去阿拉斯加威慑美国,听起来很像是俄罗斯欺负美国一样,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这只是俄罗斯对美国挑衅的对等反应而已,因为美国及其盟国的飞机是经常到俄罗斯的家门口晃悠的,尤其是与俄罗斯战略利益攸关的黑海和波罗的海地区。
至于俄罗斯为什么选择阿拉斯加,而不是关岛,原因也并不复杂。
为什么俄罗斯要派轰炸机去美国的家门口晃悠?
我们知道,在苏联解体后短短的数年里,利用其急于融入西方的心理,在西方国家刻意的运作下,俄罗斯在军事、政治与经济发展上,都已经被各种疗法折腾得奄奄一息,全方位处于生存危机之中的俄罗斯,基本上失去了在苏联时期拥有的、可以主动挑衅西方国家的能力,反倒是北约尤其的美国的飞机军舰经常性地到俄罗斯家门口显摆。
要不是后来叶利钦激流勇退,由年轻有为的普京接班的话,俄罗斯被美国吊打的层次会越来越深,俄罗斯的处境也会越来越恶劣,甚至俄罗斯分裂都不是不可能。国家统一都保不住,何谈去主动挑衅美国呢?
特别是科索沃战争以后,俄罗斯彻底地从融入西方国家的梦幻之中清醒了过来,自己终究和西方国家不是一路人,人家是不会真正接受俄罗斯的,那些西方精英对于俄罗斯迎来送往的笑脸,只不过是表面文章遮掩下的虚伪而已。
因为,对于美国和北约来说,俄罗斯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威胁,俄罗斯再想纳入西方体系,人家也不会放弃对俄罗斯的打压与肢解,因为这才是其终极目标。
所以,美国及其北约美国时不时地派飞机、军舰到俄罗斯的家门口晃悠,频繁进行各种名目的演习,一方面是向俄罗斯秀肌肉,显示实力,警告俄罗斯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不能轻举妄动,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
而对俄罗斯来说,这简直是忍无可忍地赤裸裸的挑衅,自然是不会轻易咽下这口气的,没有任何反击与表示,好像并不是战斗民族的性格。
因此,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同样去美国那里转转,纯属无奈与正常的对等反应。
面对挑衅,俄罗斯可能的反击空间与手段都有哪些?
至于派轰炸机而不是军舰示威什么的,这和俄罗斯目前的军事能力有关。
如果派军舰去美国家门口,实际上能起的作用不大,海上被拦截的概率太高了,其威慑力也没有那么明显,震惊不了美国人的神经。再者,现在俄罗斯也拿不出手多少说得过去的军舰,就不去丢人现眼了,又不是去拼命打仗,没必要。
派核潜艇去耀武扬威一下?更不可能,现在还没有到剑拔弩张的时候,战略核潜艇乃国之重器,不可轻易示人,安全、神秘是第一位的。
此时,能够考虑的就只是航空器了。而派航空器,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呢?
战斗机显然威吓性不足,相对而言,派轰炸机去美国家门口看看,则是俄罗斯对付美国挑衅手段最简单、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措施。
俄罗斯目前最著名的轰炸机,莫过于图-22M3、图95熊式轰炸机和图160海盗旗远程战略轰炸机,其中俄罗斯空军最常用于巡逻飞行的就是图95轰炸机。
这些年来,图95轰炸机就因为其经常绕日本列岛转圈而名声大噪。而在2013年2月12日,两架俄罗斯图95轰炸机甚至携核弹头飞临美国海外属地关岛上空,逼得美国不得不起飞战斗机进行拦截,引起极大了的轰动。这件事对美国刺激很大,着实让那个美军紧张了一阵子。
但俄罗斯否认了这件事情,真真假假让世界上看热闹的吃瓜群众晕晕乎乎的。
为什么美军对图95轰炸机紧张呢?我们来看看图95轰炸机的数据。
图95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仍服役中的大型四涡轮螺旋桨引擎远程战略轰炸机,也广泛用于电子侦察、照相侦察、海上巡逻反潜和通信中继等任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多面手。
图95衍生了许多不同型号的机型 ,其最大航程为14200到17000公里,在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下,最大航程可达19400公里,而且可以携带16枚KH-101巡航导弹,这种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3000公里,还可以携带一枚4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命中精度误差不超过60米。用它来向美国示威,显然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那么,飞机定下来了,接着就要考虑的是,去美国哪里秀肌肉更合适了。
阿拉斯加?关岛?
关岛位于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最南端,二战后成为美国的非领土属地,目前为美军在西太平洋最大的军事基地,称为美国“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美军太平洋司令部预备前进指挥所就设在这里。
可以说,关岛就是美军的神经中枢之一,如果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动不动来这里示威,对美国人影响还是很大的。
美军在阿拉斯加设置了埃尔们多夫空军基地,部署有F-22战斗机进行拦截、E-3C预警机和KC-135R加油机等等,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这里距离俄罗斯太近了。
阿拉斯加与俄罗斯隔白令海峡相望,最窄处仅32千米。这32千米,对飞机来说,基本上是嗖的一下子就到了。而关岛距离俄罗斯的楚科奇直线距离就要近7000千米,如果图95轰炸机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乌克兰卡空军基地起飞,到关岛的话,也就刚刚一个来回,而且是去了就得回来,否则航程很紧张,除非携带副油箱会富裕些。
而图95轰炸机到阿拉斯加美军基地附近转转,就像过家家一样得容易,只要想去串门,也就是一会儿的工夫就到了。而且如果机会好了。还可以侦测到美军基地的信息化参数,多好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阿拉斯加属于美国实打实的领土,这个和关岛的海外属地性质是不一样的,俄罗斯的军机来到阿拉斯加,就相当于来到了美国的本土,心理影响绝对不再一个数量级上。
因此,俄罗斯的轰炸机去阿拉斯加而不是关岛秀秀肌肉,完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可以节约燃油,又可以起到威慑的作用。
最后,派轰炸机去阿拉斯加转转,还可以满足一下俄罗斯的另一种心理。
要知道,阿拉斯加本来是俄罗斯的领土,1853年,沙皇俄国尼古拉一世在与英法军队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被迫求和,战后俄国国民经济几近破产。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由于担心英国人会对阿拉斯加进行占领,而自己又无力应付,便和美国达成了交易。1867年3月29日,俄国将170多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以每平方公里4.74美元,最终合计720万美元的极低价,欢天喜地的卖给了美国人。
之所以说欢天喜地,那是因为俄国人认为这笔买卖很划算,一方面拿到了现金,可以缓冲一下国内快要倒闭的经济,让沙皇喘口气。另一方面,阿拉斯加成了美国领土,英国人想搞事,就找美国人好了。
俄罗斯呢,就可以安心在旁边看戏养伤了,这样看,俄罗斯还是占了大便宜呢,自然要开心啦。
自然,美国人也不傻,这720万美元在当时虽然是天价,但拥有了这片土地,可以探宝啊,毕竟这么大的地方,万一成功呢?结果,在国内一片嘲笑与辱骂声里,人们在阿拉斯加发现 金矿、石油等等。
这下子反对的人闭上了嘴,而俄国人则傻了眼,原来阿拉斯加也有宝贝啊,这个720万,贱了啊贱了啊。
所以,阿拉斯加也成了深埋俄罗斯人心里的伤心事。
这个时候,俄罗斯能够派图95轰炸机来这个昔日的领土转转,也相当于故土神游,看看就好吧。
想像当年从乌克兰手里拿回克里米亚那样收回阿拉斯加,那是想都不敢想了,再买回来?一方面实力不允许,另一方面,美国人会卖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所以,派飞机过来看看就好,对等反击的目的实现了就OK啦。
毕竟国力差距太大,平时玩太大的经济上负担不起的。
为什么俄罗斯每次威慑美国时轰炸机总是飞到阿拉斯加,而不是关岛?
美俄都是世界性大国,他们的博弈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军事领域的争霸更是针尖对麦芒。有这样一个现象挺耐人寻味。一旦俄罗斯在某一个国际热点问题上吃亏了,或者被美国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俄罗斯总会派出轰炸机到美国的阿拉斯加附近煽动几下翅膀。正像该题目所问,为什么俄罗斯总是飞到阿拉斯加去震慑美国而不是飞去关岛呢?这是既有现实因素又有历史渊源的。
相比于美国,俄罗斯是个古老的传统强国。但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却仅用了一百多年就赶上并超越了俄罗斯。自1900年代起,美国实际上已经成为GDP世界第一的国家。而且第一的位置保持了一百多年。究其原因,除了天时人和外,美国的地理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自美国崛起以来,美国的本土就从没有受到过真正的威胁,也可以说是没有后顾之忧。而之所以没有后顾之忧皆因“意外”的拥有了阿拉斯加这片土地。而阿拉斯加这片土地却和俄罗斯有着渊源关系,它曾属于俄罗斯。对俄罗斯来说,阿拉斯加是个永远的痛。
阿拉斯加位于北美大陆的西北端,与加拿大接壤。环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是通往北美大陆的桥头堡。也就是说,要想进入美国腹地,阿拉斯加是绕不过去的“坎”。以美国的实力,谁又能从此进入美国呢?所以,美国在争霸世界的过程中,从没有过后顾之忧。恰恰就是这个阿拉斯加原来却属于俄罗斯,而现在却到了美国手里,成为美国的“防风墙”,俄罗斯能不郁闷吗?能不痛吗?可为什么是痛而不是耻辱呢?这是因为美国并没有抢夺,是俄罗斯自愿“让”给美国的。
阿拉斯加最早是丹麦航海家维特斯.白令在1741年发现的,白令海峡也因此得名。1784年俄罗斯人在此建立了定居点。1799年正式属于俄罗斯领土。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面对英法联军的进攻,俄国自然没有胜算,俄罗斯担心战败后阿拉斯加被英法夺走而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在1867年10月18日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从当时的环境来说,俄罗斯并不吃亏。因为克里米亚战争使俄罗斯的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俄罗斯正是用这笔土地款慢慢恢复了元气。况且,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不卖给美国的话,也确实有可能被英法夺去。所以,阿拉斯加虽然是俄罗斯的痛,但也算不上耻辱。可是,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美国政治家的远见。因为这片土地到手后,美国也就解除了国土被攻击的后顾之忧。为美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再来说说关岛的问题。首先,关岛与俄罗斯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关岛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的南端,是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1521年发现,1565年被西班牙占领。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被美国夺取。二战中的1941年12月被日本占领,1944年7月又被美国夺回。关岛虽然属于美国,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美国的法外之地。它的土地并没有从宪法上合并为美国国土。而俄罗斯出动轰炸机震慑美国自然是美国的本土更有说服力,再者,俄罗斯飞往关岛毕竟要经过其他国家的领空,会有意想不到的麻烦。而飞往阿拉斯加就不同了,一来那是美国的本土,实际震慑效果更佳。二来那曾是俄罗斯的领土,具有提醒美国的象征意义,又能缓解酸楚的心理。三是极为方便,因为阿拉斯加和俄罗斯仅隔着一道白令海峡。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欢迎交流和指正。
为什么俄罗斯每次威慑美国时轰炸机总是飞到阿拉斯加,而不是关岛?
俗话说对症下药,意思是怎么能治你就这么来。又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所以你的的敌人最怕什么,你就给他来什么。这才是致胜的法宝。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同的是,在美国的宪法中,美国军队只负责进行对外战争,对内维稳则由美国的国民警卫队来负责。原因非常简单,美国的安全底线是在本土,当然其他国家也是这样,但是要知道,美国为了把战争挡在国门之外,每年花费近7000亿美元(2019财年将达到7160亿美元),用来研发、采购高精尖武器装备,养活其驻扎在全球的六百多个军事基地,还有游荡在全球海洋的11个航母战斗群。排在美国后面的前十名国家军费支出加起来的总数只相当于美国军费支出的三分之二。说明美国无法接受让战争发生在美国本土。面对着如此害怕本土战争的美国来说,俄罗斯要达到他的威慑效果,要做的当然是向美国显示,俄罗斯拥有把战火烧到美国本土的能力。
美军全球基地布防图
所以,距离俄罗斯最近的美国阿拉斯加州,理所当然的就成为了俄罗斯向美国示威的最佳场地。如果俄罗斯只是把飞机开到关岛、韩国平泽或者中东地区的美军基地附近晃悠一下,根本无法触动美国的神经。关岛虽然属于美国海外属地,但是毕竟离美国本土十分遥远。美国要的就是把战争拒之门外,俄罗斯当然要对症下药,让美国觉得俄罗斯可以把战火烧到家门口。这才对嘛!
关岛美军基地,影响力辐射整个亚太地区。是美国海外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
为什么俄罗斯每次威慑美国时轰炸机总是飞到阿拉斯加,而不是关岛?
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拆分成三个要素来答,它们分别是俄罗斯轰炸机、阿拉斯加以及关岛,至于俄罗斯轰炸机为什么总是飞临阿拉斯加,而不去关岛。我认为,这主要与俄军轰炸机的最大航程、阿拉斯加及关岛的战略位置以及美俄的战略态势有关。一句话概括,俄罗斯轰炸机虽然航程较大,但它必须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对美军实施威慑性行动,而最终前往的地点,除了需要考虑其战略位置外,还需要考虑美国的全球布局及战略态势。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现实情况。
俄军图95战略轰炸机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俄罗斯轰炸机的基本状况。图160以及图95战略轰炸机无疑是俄罗斯威慑美国的两款杀手锏。数据显示,图160的最大航程为12300-17000公里(具体航程由巡航状态及速度决定),其作战半径约为2000---7300公里(如果是超音速突防的话,图160的作战半径会大打折扣)。而图95战略轰炸机拥有众多改进机型,其最大航程为14000---19400公里不等(19400公里是在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下),此外,一般情况下,图95的作战半径也能达到8500公里左右。
俄军图160战略轰炸机
那么,关岛和阿拉斯加离俄罗斯多远呢?阿拉斯加离俄罗斯只有区区八九十公里,俄罗斯轰炸机威慑美国已成常态,动不动就往关岛跑,那俄罗斯付出的代价可有点大哦,当然了,这只是最直接的一个原因。
俄罗斯空天军
其次,阿拉斯加虽然离俄罗斯近,但它的战略位置却不输关岛。要知道,阿拉斯加基地群扼守白令海峡,因为有其存在,俄罗斯进军北极圈总是被掣肘,再说了,阿拉斯加与俄罗斯相邻,位于美俄对峙的第一线,双方为此一直在该地区剑拔弩张,以美国为例,他们在埃尔门多夫基地和埃尔森基地一共驻扎了将近一万名空军作战人员,而部署的武器装备更是包括了F15、F16战机,以及运输机、预警机等。既然美国在对面如此嚣张,俄罗斯当然不能认怂,轰炸机飞临阿拉斯加也就不足为奇了。
阿拉斯加美军基地
第三,关岛地理位置重要,但却牵一发而动全身。关岛位于第二岛链的关键部位(该岛链为美国针对某大国所打造),同时,它也是美国二线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来说,关岛已经成为美军前出西太平洋的重要支点,它甚至关乎美国在全球的军事行动。从这两方面来讲,俄罗斯不去关岛倒是颇为明智。
美军在关岛的空军基地
俄罗斯看似咄咄逼人,但经济、军事实力其实一直都在下降。该国之所以如此强势,也是希望能够以强硬手段而阻止美国的全方位渗透,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就会毫无顾忌。
美国海军
如果俄军轰炸机动不动就往关岛跑,一方面,俄罗斯很有可能会卷入美国与另外一个大国的冲突当中。同时,关岛足以称得上是美国的敏感神经,抵近关岛,美国人或许会以为俄罗斯插手亚太局势,甚至干扰美国的全球布局。而俄罗斯显然不想过度激怒美国,这或许才是俄军轰炸机不去关岛,而常去阿拉斯加的深层次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