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为什么很少有六缸以上的发动机?
国产车为什么很少有6缸机?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分析。
1、技术记得前几年很多国产车打开发动机盖子里面还装的是三菱的发动机,后来厂家通过各种方法总算是搞出来了自己的发动机。而且很多还都是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搞出来的。如今发动机技术越来越先进、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动机的设计制造也更加困难。国产车在发动机上本身就没多少经验,所以说想要自己研发高性能的6缸发动机从技术上来说确实不容易。
2、需求我国汽车销量巨大,但是大部分以经济型车为主。毕竟国内土豪不多,老百姓最多。老百姓买车注重性价比和使用成本。6缸发动机很明显不符合这个需求。
3、法律法规汽车一直是在环保的制约下发展的,汽车上很多技术和设备对性能没有帮助,但又不得不用,这都是为了排放和油耗。现在都是在压缩乘用车的平均油耗水平,不达标还要处罚。而6缸发动机再怎么先进其油耗也是惊人的,所以除非厂家有特殊战略布局,否则再费尽心机去研发6缸发动机显然是傻。
总的来说就是本身技术并不十分强大,市场需求也不大,法律法规又对6缸机不那么友好,因此没有研发的动力。
国产车为什么很少有六缸以上的发动机?
国产车为什么很少有六缸以上的发动机?关于这个问题,也不能说直接没有,我国也研发出12缸发动机,诞生于2008年一汽集团,不过这台12缸发动机,于宝马、奔驰、大众等知名汽车厂商相比,发动机不止油耗要高很多,动力输出上也远远低于对手,发动机的运转稳定性和可靠性,更是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出于各方面因素考虑,国内生产的大排量发动机,还不适合大范围应用,至少在民用汽车市场,很难被消费者认可! 目前来看,国产车搭载6缸发动机的车型,也是屈指可数的,且没有一个销量好的,现在只剩下红旗H7的3.0L V6,吉利博瑞的3.5V6早已停产,以红旗H7为例,多数也都是单位和公司用车,民用需求基本上很少,首先到了这个气缸排量发动机,也都是定位高端水平了,自主的高端产品,于合资/进口车相比,本身就没有竞争力,其次用车成本增加,3.0L V6没有销量也就不意外了,更何况八缸或者气缸量更多的发动机了! 我们都知道,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俗称为汽车三大件,毋庸置疑是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技术含量最高最难以生产的部件,相互之间的匹配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发动机排量大了,气缸多了就是最好的,有大排量发动机之后,相对应的车身、底盘、配置等等有需要跟进升级,整车品控要求更严格,我国汽车制造工业,至少落后西方先进国家几十年,这也是事实,想达到先进国家的制造水平,确实是需要时间的!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全球的趋势,现在环保要求日益严苛,国产传统内燃机发动机刚刚起步,全球已经发展纯电、混动动力系统了,传统内燃机已经没有优势,很难想象,奔驰S级、宝马7系、奥迪A8都开始搭载四缸发动机了,加之涡轮增压技术盛行,常规的2.0T发动机,无论是数据上还是实际操作中,已经达到了原有的3.0L V6动力水平,大排量发动机已经不再适合市场,之前我们无能力研发大排量发动机,现在有能力了,却又不符合社会和大环境的协调发展!
国产车为什么很少有六缸以上的发动机?
国产车很少用六缸发动机是明智的选择,现在很多车企都想把发动机的气缸数做的越少越好,甚至从四缸慢慢往三缸上转变。很多朋友对于三缸发动机嗤之以鼻,其实我个人也是大排量八缸发动机的爱好者。并不是说国产车不能用六缸发动机,也不是没能力研发六缸发动机,而是研发出来之后只能自嗨,很少有消费者买账。当年吉利博瑞在旗舰车型上推出过一款3.5L V6发动机,结果必然是雷声大雨点小。拍手叫好的人不少,真正能买的人,几乎没有多少。国产车的消费人群以中低端为主,大家去一些国产车4S店的时候,可以留意挺听一下那些来看车买车的消费者比较在乎地方。他们在跟销售咨询的时候,三句之内一定会问到这辆车的油耗是多少,以及费不费油之类的问题。在他们的固有印象里,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就是省油和动力强的标签。提什么发动机平顺性纯属瞎扯,他们最关心的是这辆车的使用成本,其次才是使用感受。咱们做个大胆的假设,比如说一辆15万元左右的国产SUV车型,在车价相同的情况下,一辆车搭载三缸1.5T发动机,另一辆车搭载3.0L V6发动机,结果肯定是那辆搭载1.5T三缸发动机的车买得好。如果您问他们为什么不买六缸车,他们一定会说:这么大排量多费油呀!每年的车船锐要多出不少钱!这就是国内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岩哥的观点:并不是国内车企做不出来六缸发动机,也不是不能使用六缸发动机,大家都知道六缸发动机比四缸发动机运转平顺。但是国情不一样,大排量六缸发动机,对于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来说,会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
我是岩哥,如果您有关于汽车方面的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记得关注和点赞!
国产车为什么很少有六缸以上的发动机?
我们很少在自主品牌研发的车型看到六缸以上的发动机,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的说没有,早先红旗H7的V6发动机和吉利博越的六缸机还历历在目,包括一汽大众在12年前造出的12缸发动机。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的汽车制造水平在更高维度的竞赛上缺少经验,自主的12缸发动机不仅在油耗上比老牌欧美车企高出了很多,动力上也是被甩出了好几条街。我们为什么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本去研发多缸发动机呢?这个问题不仅和技术相关,更和国情和趋势相关,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六缸以上的国产车真的有市场吗?文章开头我们提到了红旗H7的六缸机,但是众所周知,这并不是一辆被普通家庭青睐的选择。虚高的价格和不接地气的油耗被普通消费者抛弃。其实不能说自主品牌不愿意研发更好的六缸或以上的发动机,而是如今的民用市场,六缸以上的蛋糕能切的着实不多。而相比之下,老百姓更愿意把口袋里的钱套给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强很多倍的老牌强企。自主品牌即使造出了不错的六缸以上发动机,研发费用和市场宣传的费用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又很难在一两年间被消费者广泛认可,所以怎么算都不是一笔划算的账。
节能减排成趋势大家要知道节能减排不只是一句喊在嘴上的口号,也不只是消费者买车过年检的项目,更是国家对车企强有力的约束。车企每年制造出的新车排放能耗的指标都受到了强制的约束,能留给六缸以上的名额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大家都在削减了脑袋造好4缸机,三缸机和混动车型。大排量汽车本身在国内市场已经是烫手山芋,这个节骨眼上,国产车何必在六缸机上瞎凑热闹。
自主品牌现阶段抢占的还是中低端的汽车市场,总的来说这部分用户在意的更多还是价格,油耗等等。所以不花精力在多缸发动机上,未尝不是一件更加脚踏实地的好事。
涡轮技术成熟,动力有保障众所周知,如今的奔驰S级和宝马7系上已经开始搭载4缸机了,可能在一些人的眼中和宝马3系出长轴版一样,是一件情怀丧志的事情。但是从更宏观的角度上来看,车企只是在顺应市场上更普遍的那种声音,而非少之又少的“情怀玩家。”在涡轮技术十分成熟而且造价越发低廉的今天,涡轮增压对动力的保障得以实现。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3缸机市场,当然又会有人说3缸机开了两年以后抖到怀疑人生,想必这也只是技术发展的必经过程。
自主品牌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在往更高端市场进军的路上也是困难重重。希望车企能更多的研究与普通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汽车可靠性和某些新技术,多缸发动机真的可以放一放。
国产车为什么很少有六缸以上的发动机?
你好,我是热爱汽车的珠海交警。
国产车为什么很少有六缸以上的发动机?很简单,没有市场。发动机并不是一拍脑门说造就造的好,发动机的研发动不动就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各种持续投入,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我们保守的算,按照平均一款发动机研发到量产需要5年,现在搭载一台自主六杠发动机,应该在2015年左右,甚至是更早就开始筹划相关了。
且不说造出来的咋样,5年以后的汽车市场是个啥样都不好,预知造出来的发动机稳定性如何、油耗如何、排放能否满足,或者它有没有升级的潜力等等的各种因素都需要考虑。对于缺乏经验的国产车企来说,如果万一押错了宝,那就一切全白费了。
国产车为什么很少有六缸以上的发动机?
如今我国汽车发展非常迅速,很多车型已经不输给海外军团,大部分国产厂商已经开始使用自己研发的三大件,而且不少车型的销量以及口碑都大大的提升,甚至还有不少国产厂商已经出口海外。但是有人却说,既然国产车那么厉害了,为什么国产车鲜有6缸发动机呢?
其实6缸发动机国产品牌其实已经有所涉及,比如红旗的H7和吉利博越都有过6缸发动机的车型,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6缸发动机和国产车的调性并不匹配。
众所周知,国产车主打的是经济实用,基本上国产车卖的最好的车型售价都是在15万元级别以下,只有少量的国产品牌能够突破20万元级别的天花板,而如果在这些售价等级的车型中使用6缸发动机是非常不经济的。
由于6缸发动机的做工以及成本都比较高,因此6缸发动机大多用于高端或者豪华品牌车型甚至是跑车之上,而这些车的售价大多都比较昂贵,对于主打性价比的国产车来说反而会失去自己的竞争核心。就拿博越6缸来说,当时的售价是22.98万元,说实话售价并不算贵,但是对于国产车消费者来说确实有点偏高了,因此其销量也是基本忽略不计的。
另外,从全球的汽车发展来看,小排量和新能源才是大势所趋,国产车要想加强竞争这方面才是重中之重,如果去开发6缸发动机无疑是非常不经济的,会加大研发成本而且这个成本是否能够收回也是个问题,所以基本上大多数的国产品牌现在不考虑延发和生产大排量发动机。
还有就是市场需求,国产车前面说过主打性价比,大多数都是工薪阶层或者中小城市购买,这些消费者对于6缸的需求并不大,因此国产贸然推出6缸到底卖给谁也是个问题。
最后就是一些技术问题,6缸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比普通四缸更高,大多数国产品牌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所以现在国产车鲜有6缸发动机的出现。
不过说实话,汽车工业技术并不能仅仅看发动机,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较晚,没有经历大家比发动机排量的时代,反倒是赶上了小排量涡轮增压和新能源的时代,所以错过也就错过了,做好当下,把现有的技术发挥到极致,这才是国产车的发展王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