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左右的车是不是就没法考虑安全性了?

我觉得对于同一个厂家来说越贵的车安全性越好。比如50万的大众绝对比20万的大众安全性好。因为价格高说明产品定位高,定位高不是靠说的,要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这实际行动就包括各种用料、配置、安全配置。而且车价越高厂家就可以在安全性上分摊更多本。

现在判断车辆安全性的方法主要是各种碰撞试验,我觉得碰撞试验也只是个参考而已。毕竟汽车可能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故,而安全性设计根本无法考虑到所有情况。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来一些差异性。比如碰撞试验时车速一般在50-60公里/小时。而现实中很多碰撞发生时车速远高于此。特别是两辆车相对碰撞时速度叠加,后果会更恐怖。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厂家为了获得一个好的成绩而针对测试规则对车辆进行一定的强化,就像我们应付考试一样。

但这并不是说碰撞测试就一定不可取。碰撞测试也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测试条件去检测相应的安全性。肯定能反应出一些问题的。但最终在真实的事故中能不能保命也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我觉得不管什么主动安全或者被动安全,真正的安全还是握在驾驶员手里,安全驾驶比什么都重要。给我一辆百万豪车我也不敢因为安全性好而豁出去了造,给我一辆五千块的二手面包车我也不会因为担心安全性不好而不敢开。但是假如某天不幸真的遇到事故了,那百万豪车带来的保护应该比二手面包车要好的多。

十万左右的车是不是就没法考虑安全性了?

十万左右的车是不是就没法考虑安全性了?这个结论要被帕萨特啪啪打脸。

安全性应该是一辆车的基础属性,配置、动力、尺寸、空间才应该是车价增长带来的附加值。对于一款10万元的车来说,必须做好基础的安全性,毕竟安全才是重中之重。

从中保研的测试结果来看,10万元的车,安全性并不一定比20万的车差,也就是说一分钱一分货这个定律,至少在汽车安全性方面并不适用。

比如说10万元左右的雷凌、科鲁泽、众泰T600,在安全性上的表现都不错。相反,20万左右的帕萨特和途观L分别荣获正面25%偏置碰撞的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成绩惨不忍睹。

而且帕萨特的安全气囊还接不住脸,跑去保护副驾驶,这个可能连5万元的车都不如。所以安全不一定和价位有关系,还可能和车企的良心有关系。因为做好基础的安全性,其实并不难,无非就是结构和用料两方面,也不会花费太高的成本,就能获得一个不谈比肩沃尔沃丰田,至少也不算太低的测试分数,但是问题是有的车企连这点成本都想省。

所以,别用价格来衡量车辆的安全性,而是应该看碰撞测试的结果,因为良心这东西,不是每家车企都有,疯狂减配的高级车,也不是没有。

十万左右的车是不是就没法考虑安全性了?

十万左右的汽车为什么不能考虑安全性?

十万级的汽车是国产一线品牌的主战场,在这一价格区间的国产车往往有相当不错的被动安全保护水平,不论是轿车还是SUV。车身结构多采用高强度笼式车身,车身结构的高强度以及超高强度钢钢材的用料很少打折扣,且主动安全配置也总能比较丰富。至于同级的合资车往往没有高标准,这些入门级“大牌车”依靠的是品牌影响力满足用户需求,功能、性能、安全防护总需要靠想象加成,本篇不讨论这些大多数符合工业垃圾水平的车,推荐以下六台国产车供参考,首先看SUV。

SUV数据前三名

1:比亚迪宋Pro,车身尺寸4650*1860*1700,轴距2712mm,悬架结构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车身结构包括76.5%的高强度钢与部分热成型钢加强,被动安全保护水平是目前同级最高标准。次顶配已经有侧气囊、主动刹车以及自适应巡航等配置,主动保护也比较全面了。

2:哈弗H6,车身尺寸4600*1860*1720,轴距2680mm,悬架采用前麦弗逊后双横臂式独立结构。车身结构包括65%的高强度钢与部分热成型钢(约8%),车辆“抗压”能力还轻松数吨,这台车能持续热销多年首先是保证了被动安全有高标准。主动安全配置略逊色与宋Pro,不过在终端实际优惠后也算伯仲之间的标准。

3:吉利博越,车身尺寸4544*1831*1713,轴距2670mm,悬架结构为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车身结构包括接近60%的高强度钢,其中DP型钢材占比较多,不过A柱和B柱还是使用功能了热成型钢进行了加强,级别不低但比以上两车逊色一些。主动安全保护不再赘述,是否能达到高标准要以预算决定。

轿车数据前三名

1:比亚迪秦Pro,车身尺寸4765*1837*1500,轴距2718mm,悬架结构为前麦弗逊后扭力梁。该车结构采用3H高强度车身,高强度钢占比达到73.5%,其中A/B柱与车门加强结构为超高强度钢。这台车在优惠之后能以10万出头的预算,选择到装备头部气帘与部分L2级自动驾驶配置的高配版。

2:长安逸动蓝鲸版,车身尺寸4710*1820*1505,轴距2700mm,悬架结构为前麦弗逊后扭力梁。这台小车的高强度钢比例虽然只是51.6%,不过HEEAB的框架式车身仍不算差,且A/B柱与总量也使用了屈服强度达到1400兆帕的高强度钢材,被动保护与主动安全配置在国产轿车中也是合格标准。

3:吉利缤瑞,车身尺寸4680*1785*1460,轴距2670mm,悬架结构也是麦弗逊加扭力梁。这台车的被动安全保护水平要高于长安逸动,70%的高强度高是挺高的水平,其中20%的热成型钢是相当高的标准,主动安全保护也不算差。不过这台车用的是糟糕的1.0T三缸发动机,所以排名只适合放在最后。

总结:10万级的汽车同样能实现高标准的主被动安全保护,不过只适合选择自主品牌国产汽车,国车面对国人还是会更有诚意一些。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搬运),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十万左右的车是不是就没法考虑安全性了?

十万左右的汽车当然可以有安全能力了。

我们所说的汽车安全,可以划分为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两大类。

主动安全的内容可以包括电子稳定系统、警示系统、ABS、EBD(制动力分配)、AEB(主动刹车系统)等,它们的作用是在事故发生之前提醒或协助驾驶员安全驾驶汽车。

被动安全的内容包括白车身、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它们的作用是在发生事故后有效减轻人身伤害。

就这点来说,十万左右的汽车在主动安全功能上确实存在不足,比如我们说的AEB(主动刹车系统)、LDW(车道偏离系统)等,还主要集中于15万+级别车型中。

不过现如今ABS、EBD(制动力分配)、ASR(刹车辅助)、牵引力控制(ASR)、ESP(车身稳定控制)、RSC(防翻滚稳定系统)等已经有不少10万左右车型配有。像哈弗H6、比亚迪宋Pro、吉利远景X6等车型的最新款都是全系配。这说明如今的车型已经有着不错的主动安全能力。

至于被动安全层面,10万左右的车型普遍会配有主副驾安全气囊,侧气囊可能会配置、侧气帘和膝气囊少有配置。

而就白车身高强度材料使用来说,10万左右的车型确实很难给到高比例的高强度钢。做得比较好的哈弗H6,高强度钢的应用比例达到了65%,不过它的热成型材料比例只有8%,作为对比,沃尔沃XC60的热成型材料比例接近40%。

当然了,我们说这些是极限保护能力,就一般的汽车碰撞事故看,10万左右的车型整体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十万左右的车当然可以考虑安全性了,在车身材料使用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现在的主要差异点是在结构工艺(从碰撞测试可以判断)和主动安全能力上。

十万左右的车是不是就没法考虑安全性了?

很高兴能回答你这个问题,分享我的观点。

第一,我觉得车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撞的。十万元的车跟摩托车比,你说哪个更安全呢?这个不能片面的说哪个更安全。摩托车在乡间路上走,汽车在高速路上走,如果发生事故,我想后果哪个严重都不能确定。如果这辆摩托车和骑辆汽车相撞,那肯定是摩托车安全性更低对吧!

第二,开车首先应该考虑适用性,也就是用途,然后是确保安全驾驶,不该单单的去考虑它发生事故的时候,是不是够耐撞?毕竟,每年发生事故的情况是极少数的车辆。我觉得只要家庭条件允许,选择适合自己去享受才是关键。

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十万左右的车是不是就没法考虑安全性了?

价格不是决定一辆车安全性能的唯一因素,汽车的安全性能除了车身的用料,还有车辆的结构设计,还有里面的主动安全配置和被动配置,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十万左右也能买到安全性非常高的车型。

在中保研25%偏执碰撞测试中,10万出头的雷凌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与30多万的宝马3系和沃尔沃XC60不相上下,此外,还有众泰T600和福克斯这些10来万的车型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而反观20多万的某大众取得了非常差的成绩,所以价格不是影响安全性的必要因素。

不要觉得花10万块钱买车就不考虑安全性,这非常片面的,网上经常性听到一些人说:“买车又不是为了撞车,何必那么在乎安全性”。真不明白这个道理就这么难懂吗?可能我们平时开车遵规守法,但不代表每个人和你一样,我们不担心撞到别人,但是别人啥时候撞你敢保证吗?你买车可以自私点不考虑自己,但是你车里坐得是你的父母、家人和孩子,他们也不考虑吗?车上很多安全配置,有可能我们一生都没用过,但是只要用一次就救了你一生。

所以大家在选车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宁可在空间动力等方面牺牲点,也要选择一辆安全性好的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