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姜维真心投降钟会,钟会能自立成功嘛?

若姜维真心投降,钟会也无法自立成功,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一个就是人心背向决定了钟会不会成功,一个就是钟会在军队中没有根基,最后一个就是钟会的计划太过于草率。

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首先,人心背向决定了钟会不可能成功。

造反这种事情最忌讳人心不齐,没有大部分人的拥护,其成功的概率就非常低,即使偶然成功了也难以持久,这个大概就是钟会造反的宿命。

钟会麾下的部众都是来自魏国,没有人带家属随军征讨蜀汉,因此这支军队的根都在魏国。十多万将士的家属身处魏国,相当于把家属放在魏国做人质,要是这么多人都造反,他们的家属待遇可想而知。

打仗本来就是为自己为父母妻儿博取功名,现在无缘无故成了叛贼,本来有所得,现在还要搭上身家性命,没有几个人愿意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去附和钟会。因此当钟会伪造太后诏书讨伐司马昭的时候,无人发声,默不作声以示反抗。

将领们都是这样的反应,其麾下士卒就可想而知了。没有人拥护的造反注定就是一场失败的阴谋,因此钟会才计划三天,就以惨淡失败而告终。

其次,钟会在军中没有足够的根基。

钟会发布讨伐司马昭的诏书,可是麾下将领没有人拥护,这就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钟会在军队中缺乏足够的根基。

作为一个三军统帅,发布的命令和倡议居然无人附和,可想而知其后续的谋反计划是多么的脆弱。

这个问题的出现和钟会从军经历过少有关,虽说钟会一直跟随司马家出谋划策,立下不少功劳,可是从来就没有单独带兵打过仗,只是作为一个谋士甚至参谋的角色存在,既没有足够的资历,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军队中建立威望。

钟会作为十多万大军的统帅的权威并非来自个人,而是来自士卒以及将领们对司马家的忠诚,也就是他的权威实际上是依托于司马家的权威,要是没有司马家权威的庇护,钟会连一个兵也调不动。

因此,没有足够根基的钟会想带着麾下部众造反,确实只是个人臆想的计划。

最后,钟会的计划太过于草率。

造反的事情不是街头打架,唤一群狐盆狗友吃一顿饭,派发几个小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造反的事情涉及到全军,下至士卒,上至将军的利益,不仔细的谋划,取得大部分的认同,这个造反的几乎就难以成功。

钟会只是和姜维做了一个粗略的计划,然后和身边几个少数亲信炮制太后遗诏以发兵废司马昭。这个太后遗诏看起来太假,真实的目的就是想造反自立,理由过于牵强,因此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拥护。

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此时的曹魏大部分人对于曹氏魏国还有多大的感情存在?炮制太后遗诏显得有些苍白无力,难以获得大家的共鸣。

造反的事情需要得到大部分的支持,少部分不支持就采取强制措施迫使他们接受,或者裹挟一同参与。

可是钟会面临的局面居然是只有极少几个亲信拥护,绝大部分人反对,这样的事情如何获得成功?没有统一的,拥护的阵线,成功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计划的过程中将另外一个关键人物给忽略掉了,这个人就是监军卫罐。在关押不服气的将官的时候,卫罐居然能够以“诈称疾笃,出就外廨。”而获得钟会的相信,从而在这一个关键环节出现了纰漏,从而导致功败垂成。

可见,钟会的计划自始终一直都是一个臆想在头脑中的想法而已,一旦执行起来更是漏洞百出,不失败才怪。

由此可见,钟会即使获得姜维的鼎力支持,他也无法取得成功,获得自立。其原因不外乎他站在人心的对立面,无法取得众人的支持,同时根基太差缺乏权威,难以取得大家的认同,而且计划更是草率,因此失败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若姜维真心投降钟会,钟会能自立成功嘛?

如果姜维真心投降,钟会在行动迅速一点可以肯定会自立成功的。三国当时人就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具体可以读读《三国志集解》里面引用了不少当时司马昭集团当权者的看法,由于这时处在魏晋之交,因此有不少事情也记载于《晋书》上,有兴趣的可以读下《晋书斠注 》里面也有记载。

有人说钟会没有根基,没有威信,这是不了解钟会钟家的实力。你想下,钟会谋自立失败被杀,结果竟然没有被司马昭株连九族,而且钟会的哥哥钟毓还原官不变。你在看看《三国志》钟会父亲钟繇的传,就会明白钟家这一门阀的实力,他可不是淮南三叛的庶族可比的。对这种情况最直接的说法来源于《与吴将校部曲书》“阻兵仗势,足以建命”,二十年后比钟家小了不止一个量力的门阀祖逖,就以一家部曲之力占据江北之地。

因此,作为具有军事经济实力的老牌门阀钟家之子钟会之所以会自立失败,和姜维真假投降无关;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钟会昏招迭出,自己把自己玩死了。正如古人评价这一事件时说的“使会此时,有其昔时故智,则退可保巴蜀,进可逐鹿中原;即以惠帝(晋惠帝,就是说“何不食肉糜”的皇帝)之能,亦不得如是之败”。

若姜维真心投降钟会,钟会能自立成功嘛?

不能,因为司马昭已经在后世的长安屯兵了,随时准备入蜀。钟会的兵都是晋国人,没人愿意卖命,蜀国人已经投降,更不想打仗了。

若姜维真心投降钟会,钟会能自立成功嘛?

姜维即便真心投降,钟会也不可能自立成功。

先说姜维。姜维的本意是利用钟会谋反的机会,乱中求变。在这个前提下,他的身份依然是汉臣,是有可能得到蜀汉遗忠们的支持。但如果姜维真心投降,配合钟会谋反。一旦成功,已经降服于司马昭的蜀国君臣将被迫再次改换门庭臣服钟会。短时间内投降两次,对颇重气节的古人而言无异于奇耻大辱。而有可能使他们陷入这般窘境的姜维,必然得不到蜀汉旧部的全力支持。

再说钟会这边。钟会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他得不到军队的支持。钟会能成功清除邓艾,理由是邓艾谋反。反的谁?自然是司马昭。当时魏国大权掌握在司马昭手上,钟会手中的军队,名为魏军,实际上就是司马昭的部队。何况钟会在军中的地位,与常年戍边的邓艾不可同日而语。有多少人能诚心诚意帮助钟会,都尚未可知。如果没有谋反这个借口,钟会甚至连邓艾都可能没法解决。

再有钟会的确当时握有兵权,但麾下军队亲属都在北方,这样的士兵是不可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的。姜维怂恿钟会谋反,其中有一条理由就是如果不顺利,钟会可以拥兵守蜀。事实上这一条也不太可能实现。因为一旦钟会在谋反过程中遇到挫折,家人都在北方的魏军说,更有可能选择的是逃跑与哗变。

所以,我觉得钟会从头至尾,都在进行着一次不可能成功的谋反。

若姜维真心投降钟会,钟会能自立成功嘛?

[耶]很高兴为你解答,首先说下我认为的观点,我认为即使姜维真心投降钟会,钟会也不可能自立成功的。

我们先说说姜维,姜维可以说是三国末期蜀汉屈指可数的能挑大梁的人了。姜维最早的时候只是曹操那边的一个小官员,他的才华无人发觉,直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那时候天水的三个群都已经被蜀汉打了下来,姜维看着其他人都投奔了蜀汉政权,那么他一个小官员自然也就跟随着他们一起加入了蜀汉阵营。姜维在随后与诸葛亮的一次交谈中,诸葛亮一双慧眼看出姜维是匹千里马,双方交谈甚欢,诸葛亮认定了这个人是个可塑之才,在之后向蒋琬写的信件之中提到了他,甚至可以直言不讳的说在第一次北伐战争之中,诸葛亮一个最为显著的成果就是得到了姜维这么一个旷世奇才了。

姜维此后跟随着诸葛亮学习了很多的本领,也得到了许多锻炼自己的机会,随着不断的为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官职也是一级级的往上升,甚至掌握了当时的禁军部队,这个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够把握的住的部队。这个时候可以看出来,当时的诸葛亮完全是把姜维当做自己的后继者来培育的,而姜维也是将诸葛亮视作恩师,希望成为向诸葛亮一样的人,也将复兴汉室作为自己的责任,所以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组织过数次北伐不断骚扰魏国边境,更是以少胜多过好几次,为蜀国的延续争取了好几年的时间。

再说说钟会,钟会是个极端聪明的人,他一直是司马家族最重要的谋士,在司马家族壮大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钟会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在征讨毌丘俭、诸葛诞其间,钟会屡出奇谋所以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又因为曾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曹髦的夺权企图,钟会得以成为司马氏的亲信。

钟会不但聪明,而且一直谨小慎微。他建立了如此多的功劳,司马昭曾几次让曹髦封赏他,他都推辞了。景元年间,也只有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也正是因为这样,他获得了司马昭的高度信任。

只不过,越是有谋略的人越是有野心,钟会获得司马昭的信任后,朝廷事务无论大小,钟会都要插手,甚至还献策杀死了当时的名士,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

蜀国灭亡到姜维反叛

公元263年八月,司马昭兵分三路共计十八万大军伐蜀。

诸葛绪引军三万为中路军,由祁山进攻武街、阴平桥头切断姜维退路,邓艾引军三万为西路军,由狄道进攻甘松、沓中并直接进攻姜维,而司马昭的亲信钟会则亲率十余万人为东路军,由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三人都想争夺灭蜀之功,邓艾知道自己兵力最少,所以想出奇谋,偷渡阴平小道,直取成都。提议被采纳后,邓艾在绵竹地区斩杀诸葛瞻父子,兵临成都,刘禅因惊慌失措束手就擒,投降邓艾后蜀国就此灭亡,刘禅投降后,要求姜维放下武器,即可投降,姜维不得已而投降钟会。投降后姜维看透钟会、邓艾二人有争攻之心,钟会更是屡次请教姜维如何排挤邓艾,想要夺得灭蜀第一功,所以姜维便计划离间二人,诱使钟会反叛魏国,所以更是向刘禅传话:“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只可惜最后钟会和姜维的计划被泄露,被关押的魏军将领立刻连同还未被关押的魏军残部开始反抗,正月十八日中午,胡渊率领魏军残部与钟会激战,钟会战死,姜维眼见钟会被杀,知道复国再无望,随后挥剑自刎。

假设姜维是真的投诚钟会,钟会能成功吗?

上面这么冗长的叙述就是想说明,历史上虽然姜维是假意投诚利用钟会,但是最后是因为反叛的消息泄露才失败的,那么即使消息保密的很好,钟会在蜀地建立起了一个刘禅为傀儡皇帝的政权,他和姜维能够成功自立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低的。

因为钟会除掉诸葛绪和邓艾后,一共能得到30万人马,其中钟会自身有10万人马,又得到诸葛绪和邓艾共5万人马,再加上姜维10多万人马,在蜀国朝内还有不少人马,所以钟会就有了多达近30万人马。但是这些人马中一半都是司马昭的兵,这些兵在魏国都有家庭孩子,而且之前也都是受其他魏国将领带领,对钟会的忠诚度很低,况且他们消灭了蜀国明明就可以回去论功行赏的,何必跟着钟会反叛呢?说到底钟会最终能动用的大部分应该还是蜀国的人马,这样的实力即使钟会和姜维两个聪明人依靠蜀地天险拒守最后还是难敌实力数倍于蜀国的魏国的,所以不管姜维是不是真心投诚,钟会都不可能自立成功的!

[耶]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我的,点个关注吧,谢谢!!

若姜维真心投降钟会,钟会能自立成功嘛?

不可能啊,钟会的兵卒都是魏人,怎么能安心随他造反呢?而且他不是吴起那种能得兵士死力的将领,他能指挥军队完全靠的是司马昭的任命,如果没有自己兵士的支持,他凭什么只身入主西蜀?就算姜维脑子进水要把刘禅换成钟会,朝内的其它大臣能同意吗?忠心于蜀汉的士卒能同意吗?蜀地的世家大族同意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