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汽车上喷的是“总质量”而不是“总重量”?
汽车的合格证、行驶证,包括货车车身上关于车重的用语都是质量而不是重量,其实这是很自然的,因为质量和重量是有区别的。
质量表示物体本身属性,不会改变的,比如一辆车自重1吨,那么可以说质量是一吨,而且不管放在哪里都是一吨。哪怕用火箭发射到太空漂浮着其质量也是一吨,不会改变。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重量在物理中是算上了重力加速度的力,它是会改变的。比如一辆车自重一吨,在地球上对地面的作用就是1000kg×9.8=9800牛。现在我们用火箭把它发射到太空放在空间站里,在失重状态下没有重力加速度,那么这辆车对空间站地板的作用力就是0,也可以说重量变成0了。
为什么汽车上喷的是“总质量”而不是“总重量”?
一般来说,汽车是不是喷涂标注质量数据的相关字眼,需要喷涂的车型大多是货车或者是皮卡车,上面会清楚的写明,该车的总质量是多少,有些车型会标注能够载重多少。那么,按照我们的常规用语规律,用重量来作为计量单位不是更合适吗?用质量来标注,怎么看都觉得怪怪的。
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理名词,代表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质量指的是物体自身的结构属性,这是不会变的。重量则是基于地球所存在的引力造成的,通俗点来说,一旦脱离了地球,重量也就相应变为0,这对任何物体来讲,都是这个结果。所以,车辆上使用质量名词,是更加严谨的。打开车辆的合格证、驾驶证、登记证等身份文件,上面标志的一律都是质量,而不是重量。
那什么是总质量呢?正常情况下,汽车质量分为两种:整备质量和总质量。整备质量指的是,汽车按照出厂时各种油水全满、且备胎和备用工具齐全的情况下的车身质量。总质量指的是,汽车整备质量 加上 驾驶员及乘员质量 在加上 行李质量。客车是整备质量 加上 驾驶员及乘员质量 在加上 行李质量 再加上 附件质量。货车是整备质量 加上 驾驶员及助手质量 在加上 行李质量。
另外需要说明一下,为什么货车和客车会喷涂总质量之类的字眼呢?这是根据有关交通法规做出的决定,旨在让司机能够时刻明确自己的载重量,不要随便超载。交警上路巡查,也能够有个合理清晰的查询标准。总之,就是为了交通安全而存在的。
综上所述,总质量的喷涂,对客车和货车是有利无害的,只不过现在关于去掉此类车身喷涂的呼声很高,毕竟这种字眼的存在,确实比较影响车身美观度。那么大家认为去掉这种喷涂怎么样呢?欢迎留言。
我是【鸿渐谈车】,每天聊点汽车界的大事小情,每天更新不一样视角的文章和视频,欢迎你关注我呦!大家一起交流哦!为什么汽车上喷的是“总质量”而不是“总重量”?
重量是物体受重力的大小的度量,重量和质量不同,单位是牛顿。它是一种物体的基本属性。在地球引力下,质量为1公斤的物质的重量为9.8牛顿。在地球引力下, 重量和质量是等值的, 但是度量单位不同。质量为1千克的物质受到外力9.8牛顿时所产生的重量称为1千克重。一般常用质量单位来代替重量,隐含乘以重力加速度。在中国旧时用斤、两作为重量单位。磅、盎司、克拉 [3] 等也作为重量单位。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微克(ug)、毫克(mg)、克(g)、千克(kg)、吨(t)等。
公式
质量与重量换算公式:W=mg
其中W为重量,m为质量,g为自由落体加速度,于地球表面约为9.8m/s²,其值较重力加速度少0.034m/s²
譬如,人们到市场上去买蔬菜、或买肉买鱼,总是说买多少斤或多少公斤,实质上是指的质量,习惯上就认为是重量。在1984年1月20日国家计量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附注7中也说: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但是,质量和重量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两个物理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物体的重量是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为什么汽车上喷的是“总质量”而不是“总重量”?
汽车「总质量」的概念不应用重量替代
- 内容概述:质量与重量的概念差异,汽车必须用「质量」标注的原因。
汽车技术层面的关键词有:整备质量,总质量,车辆质量多个概念。这里所谓的质量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一般理解的“车辆质量”指产品的稳定性或品质,说白了就是汽车的故障率是否高,用车是否会省心。
然而整备质量和总质量的概念却完全不同,指的并不是总体品质而是「物体惯性量度」,可以理解为标量而不是重量。
- 重量计算公式:W=mg
W为重量,M为质量,G为自由落地加速度。重量的单位其实是【牛顿·N】,两者换算的标准为1kg=9.8N!也许这些内容并不是那么好理解,怎样直白一些的懂得两者的差别呢?
不论准确程度:重量是为物体受重力(引力)大小的度量,曾经用秤拎着称物体的重量,实际就是在测试该物体受到引力作用的程度,或者理解为引力对物体的拉力究竟有多大。这是在“垂直状态”下对物体的测量,但是汽车并不是单纯的垂直受力。
- 驾驶汽车是不是在“平移”?
质量指的正是物体平移惯量的物理量,虽然也能用克、公斤、吨来度量,但是计算过程中的理解与概念并不是垂直或以其他角度受到重力影响的数值,这样解释应该可以明白了吧。
汽车计量单位是不可以淡出能用重量来计算的,因为在高速移动的过程中车身结构会承受各个角度作用力的影响。重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加速、巡航、减速、过弯等等过程中,车辆的轮胎悬架、金属框架甚至内部的座椅配置都在承受各种惯性质量,为保证车辆在多种状态下的是稳定运行——质量才是参考的基础。
假设某一台承载式车身(没有独立底盘)的轿车,其整体结构强度能承受1000kg的重量;但是在移动中受到各种角度作用力的“质量影响”,钢材结构直接达到了抗拉强度的极限。结果自自然会是车身直接散架。
所以汽车要计算出整备质量和总质量,前者可以理解为“空车+一箱油的重量概念”,但是后者就得理解为满载人员或货物后,车辆强度可以承受的极限。
同理载货汽车也要有总质量的概念,而且真实的载重量也得称之为「额定载质量」;只有在限定的载质量范围内装载多少公斤或多少吨的货物,经过计算后的【重量·N】的标准才会是汽车的真实极限。
说明:普通汽车偶尔超过额定载质量问题不大,这点从曾经大量货车都在超载,但是车辆也能用上几年的现象中可以得到印证。因为车企不能保证用户是否会偶尔超载,所以必须留有一定程度的冗余才能保证全时驾驶安全。但是这种用车方式还是会加速车身金属疲劳,车辆的使用寿命实惠受到严重影响的哦。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欢迎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为什么汽车上喷的是“总质量”而不是“总重量”?
质量不变。重量因为引力不同,也会不同。
质量相同的物质,在月球和地球重量不同。
为什么汽车上喷的是“总质量”而不是“总重量”?
初中物理上已经讲的很明白了,重量是力的单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