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胎气压高和气压低相比,哪个更容易爆胎?
现在家用车基本上都是真空胎,轮圈上直接套轮胎,没有内胎,理论上来说家用车想要通过提高气压使真空胎爆胎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胎压低的时候反而更容易爆胎。
汽车轮胎是有弹性的,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往往会被压缩变形来缓冲冲击力,所以在汽车行驶中胎壁是不断进行着压缩复原的动作,胎压越低压缩越厉害,长时间下去会造成胎壁强度下降,轮胎温度升高,爆胎的风险就上升了。
胎压不足时轮胎支撑力小,特别是转弯侧向受力下轮胎更容易扭动,这样车开起来跟划船一样,不是很舒服。而且胎压太低时侧向力过大可以轻松把轮胎从轮毂上剥离。
汽车轮胎气压高和气压低相比,哪个更容易爆胎?
汽车低胎压比高胎压更容易爆胎,原因是【驻波和磨损】,胎压的调整不同季节有必要区分。
低胎压爆胎风险更大的原因是行驶中出现变形,一般叫做【驻波现象】。
车辆在静止时很容易看到与地面接触的侧壁厚度小于其他位置的侧壁厚度,在车辆的重量下这一位置被压变形了;不过橡胶有韧性内部的气压也有弹性,在行驶中轮胎是在以极快的速度变形再恢复原形,那么问题来了。
如上图①所示,行驶中的轮胎从A点到B点形状已经复原,也就是形变恢复速度<轮速;
如上图②所示,行驶中的轮胎从A点到B点形状没有复原,也就是形变恢复速度>轮速;
胎压过低以及车速过快是导致B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这一情况一旦出现形变的位置迟迟不能恢复原状,轮胎也就从正圆形变为多边形;多边形的位置会与地面的摩擦力加大很大,大量的热会使橡胶分子结构变化导致橡胶从轮胎剥落、极大的摩擦力会导致胎侧帘布层断裂,轮胎侧壁除了帘布层稳定结构以外只有薄橡胶层,在气压和高温的双层影响下爆胎也就自然而然了。
这是低胎压容易爆胎的主要原因,高胎压一般只是损伤轮胎并不会轻易造成爆胎;胎压过高会导致胎冠中心位置被气压撑起,原本是平面的胎冠成为弧面,那么接地磨损的也只是胎冠的中间位置;不过胎冠毕竟是很厚的优质橡胶,一般的高压胎也不会撑起太多磨损也不会磨穿橡胶层。
所以高胎压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危险,一般建议2.5bar的轮胎胎压控制在2.8左右并没有大问题,只是轮胎会变得硬一些减低舒适性。
至于不同季节胎压的控制参考热胀冷缩即可,建议值为2.5bar的话冬季可以提升到2.6~2.7,夏季稳定控制在2.5bar无需刻意降低,供参考。
汽车轮胎气压高和气压低相比,哪个更容易爆胎?
胎压过高,在高速行驶时,胎温上升,胎内压力过大,超过轮胎耐压极限,此时有可能发生爆胎!
一般的轮胎都有耐压极限,这个耐压极限在轮胎侧壁会标注MAX PRESS 350KPA的意思就是,最大耐压极限为3.5bra。那么很多车友喜欢充气充到3.0以上,这在一般的城区短途行驶时没问题,但是,在高速长时间行驶时,胎温会升高,达到耐压极限就有可能产生爆胎,因此,实际上2.5bra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压力值!
胎压过低,容易发生轮胎驻波现象,导致胎温迅速上升,轮胎侧面的帘布层缝线和轮胎橡胶逐渐分离,此时非常容易发生爆胎。
当轮胎胎压过低时,轮胎旋转时很容易产生轮胎驻波现象,所谓的轮胎驻波就是,轮胎在滚动时,某一个点在车重的压力下变形,在轮胎旋转的下一个周期时,仍然没有恢复原状,又承受了下一次压力,导致某个摩擦点始终大面积摩擦,使轮胎温度迅速升高,特别是这个摩擦点的温度过高以后,其帘布层的缝线也会逐渐脱离,而轮胎的温度仍迅速升高,于是,缝线脱离点的耐压程度就会迅速降低,此时就发生爆胎。
轮胎在高压力的爆胎必须要超过轮胎的耐压极限才可能出现,轮胎的低压力爆胎往往更容易产生!
汽车轮胎气压高和气压低相比,哪个更容易爆胎?
感谢邀请!
如果你问一些老司机:胎压高和胎压低哪个更容易爆胎?相信很多人都会说:这还用问嘛,当然是胎压高更容易爆胎了!并且还会煞有介事的告诉你,夏天要给轮胎放一点气,比正常胎压低一点,防止气温过高导致爆胎,特别是跑长途轮胎气压千万不能打足了,否则爆胎就在等着你......等等。吓得你赶紧去给轮胎放了气才安心。
但老侯告诉你,老司机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事实是胎压低比胎压高更容易爆胎。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的数据:当胎压值高于标准值四分之一时,爆胎导致的交通事故概率会增加一倍;而当胎压值低于标准值四分之一时,爆胎导致的交通事故概率则会增加两倍以上。所以,低胎压比高胎压的危险性更大,低胎压是轮胎的致命杀手!
为什么胎压低更容易爆胎呢?这好像与常识不符啊?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来看看轮胎的结构。现在汽车上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子午线轮胎,这种轮胎上最薄弱的部位是胎壁,当这个部位发生损坏时,就很容易爆胎。事实也证明,轮胎爆胎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胎壁上。
轮胎在高速转动时,胎壁会在汽车自重和轮胎内气压的作用下,反复的被挤压-拉伸变形。胎压正常的情况下,这种变形量是比较小的,胎壁不会受到损伤。但是当胎压不足时,轮胎侧壁变形会比较大,轮胎转动时被挤压-拉伸的程度也比较大,轮胎反复的被“揉搓”,这样就会导致胎壁的气密层产生皱纹,胎温快速上升,胎壁的帘子布和橡胶逐渐剥离,轮胎强度严重下降,此时如果继续行驶,就很容易发生爆胎事故。
另外,如果轮胎的气压过低,轮胎的变形量过大,那么轮胎在滚动过程中返弹回原状的时间变长,就容易发生驻波现象。轮胎的压力越低,产生驻波现象的车速越低。而驻波是汽车高速行驶时的一种严重轮胎故障,很容易导致轮胎严重的损坏。
那么当轮胎压力过高时会怎么样呢?当胎压过高时,轮胎变形量会较大,此时帘布层受到的张力增大,轮胎动负荷增加,遇石头、不平路面等,爆胎几率将会增大。另外,如果轮胎有外伤或者受到过损坏,或者轮胎使用年限过长,橡胶已经老化、变硬、甚至有细小的裂纹等现象,这种情况胎压过高会让这些缺陷放大,爆胎的几率会上升。
那么温度对轮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很多人特别担心轮胎在夏季温度过高,胎压上升过大导致爆胎。对于这一点其实不用担心,有人曾经做过实验,在炎热的夏季,让汽车长时间高速行驶,然后测量轮胎的压力和温度。结果表明,轮胎的温度上升不超过30°C,胎压上升不超过0.03MPa。这样的胎压,对于轮胎能够承受的极限压力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一般的轮胎,如果标定的最大胎压是0.35MPa的,实际可承受的最大压力至少在0.45MPa以上;而一般轿车的原厂胎压设定的标准范围是在0.22~0.28MPa之间,最大胎压一般是0.35~0.45MPa,实际可承受的最大压力还要更大。所以,夏季的高温其实对胎压的影响并不大,完全不必因此而担心,更不要在夏季给轮胎放气降压。
所以,轮胎的胎压过高或过低对轮胎都是不利的,只不过胎压低对轮胎的危害性更大,爆胎的几率也更大。我们在给轮胎充气时,一定要按照厂家给定的标准值进行,或者稍微高一点点。只是千万不要自作聪明的去给轮胎放气,厂家给的标准是在冷态常温下的数值,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轮胎升温对胎压的影响。如果我们给轮胎放了气,反而使轮胎的压力过低,更容易引发爆胎事故。
汽车轮胎气压高和气压低相比,哪个更容易爆胎?
轮胎是保证我们车辆正常行驶的重要部件,也是汽车唯一与地面接触的部件。随着轮胎技术的发展,现如今乘用车轮胎基本都采用了真空胎的形式,而随着也带来了爆胎的风险。试想一下,车辆如果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出现爆胎,是件多么危险的事情。
而引起爆胎的问题很多,绝大多数为外力损伤所致,而排除外力因素以外,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胎压高是最可能引起爆胎的原因,但我要说低胎压更容易爆胎你相信吗?
只有高胎压会引起爆胎?
对于胎压高而引起爆胎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轮胎一旦超过标准胎压以后,内部帘布层的抗冲击能力就会下降。而在高温、高速的情况下,高胎压轮胎确实有很大可能性出现爆胎,但有很多人为了提升燃油经济性,故意将胎压提高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而除了胎压因素以外,轮胎温度也是影响轮胎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室外温度我们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我们要尽量控制轮胎的温度不快速升温,所以我们在停车时,尤其是夏日,避免停放在太阳暴晒无遮挡的地方,如果实属无奈的话,也要找一个非黑色地面停放。黑色吸热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物理常识,随之也会将热量传导给车轮。
除了人为性的故意将胎压调高以外,绝大多数的维修店或者4S店并不会将你的轮胎压力充至超标,这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一个维修人员再熟悉不过的了。所以高胎压在我们日常养车中并不多见。
其实低胎压才更易引起爆胎
反而不养成经常检查胎压习惯的车友非常多,上车就走的习惯让其对四轮胎压并不知情。所以低胎压的工况要更为多见的。甚至有些车主几个月时间不对轮胎进行补气,个别轮胎胎压已经下降到2rap。这将极大的影响你的轮胎寿命。
一旦轮胎胎压低于2rap的时候,受车身重量影响,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就会加大。而加大除了使其摩擦力更大以外,还会让轮胎温度更高。胎侧向外鼓起的弧度也越大。已经破坏轮胎运转的健康受力点。这就是低胎压易造成爆胎的重要原因了。
低胎压将损伤轮胎什么部位?
对于我们目前的子午线轮胎来说,解剖轮胎以后我们能够看到内部分布着很多层。其中尼龙带层和帘布层的耐高温性能都不好,一旦你的使用温度超过预期的设定值,就会造成断裂等情况,极端情况下局部受力不均,便将会出现爆胎的现象。
低胎压的情况,如果在前轮出现的话,会造成方向沉重、行驶跑偏等情况。我们驾驶员还是能够察觉的。但如果是在后轮的话,就没那么容易发现。这也是不定期检查轮胎胎压的可怕后果。
胎压的标准到底在哪里参考?
而对于标准胎压,其实每一台车都是不一样的。每台车都要按照车身重量、轮胎型号来制定标准胎压。而现实中,前轮2.3后轮2.5的胎压公式经常被我们挂在嘴边。这些不正确的认知我们必须要更正。如果你想找到符合你车辆的胎压标准,直接打开油箱盖即可看到出厂设定的标准胎压值了,是不是很简单!
而对于长期低胎压行驶来说,轮胎温度会更高,从而造成轮胎橡胶的早期老化。可以看到图片中的胎纹底部出现了细小的裂纹现象。
低胎压的故障现象
而如果某一个车轮胎压低于1.5rap时,就很可能在负重和颠簸的时候,轮胎出现压扁现象。而压扁后的轮胎将会夹在地面与轮毂之间,在硬物的挤压下,轮胎侧部就会出现严重的磨损现象。这种问题常见于扎胎后,我们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在行驶的过程中,轮胎压力急剧下降,从而造成磨损。
而低胎压也会造成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加大。受重力影响,轮胎两侧边缘会出现加速磨损的情况。这是我们做四轮定位无法处理掉的。
而低胎压的情况下,也将降低轮胎的支撑能力,在行驶到路基或者凸起物时,也会造成轮胎侧部帘布层断裂的情况,轮胎侧鼓也就是这么行程的。
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高胎压才是爆胎的罪魁祸首,不可否认高胎压的影响确实很大。但在日常用车中,我们并不会故意将胎压增高,所以高胎压的情况并不多见,反而低胎压的情况是我们经常被忽视的。
而就是因为忽视,才会造成轮胎缺气长期行驶的现象,在无意识中我们已经将轮胎的寿命降低,甚至带来影响安全的隐患。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养车人来说,要养成定期检查轮胎气压的好习惯,避免低胎压用车。每次上车前我们要对四轮胎压进行检查,在遇到低胎压的情况及时补气。
汽车轮胎气压高和气压低相比,哪个更容易爆胎?
冬季胎压过低容易受损,夏季胎压过高容易受损。所以一般还是保持规定胎压为最好。或者冬季胎压可以稍微高一些,夏季要稍微低一些为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