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汽车机油和防冻液该何时更换?拉缸与机油有关系吗?
机油更换周期按照保养手册要求进行就可以了,我认为目前厂家对汽车的保养里程要求都比较保守,在此基础上适当延长一般也不会出问题,比如厂家要求5000公里,真跑了6000公里也无妨大碍。厂家一般会用里程和时间作为换油的依据,但是现实中经常有车主在规定保养时间内并没有跑到规定的里程,比如要求6个月或者5000公里换机油,而车主一年才跑5000公里,像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一年换一次,比如到一年时间了还没跑够5000公里也要换了。
冷却液的寿命就长多了,现在的汽车基本上都用的是长效型冷却液,基本上用个6万公里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个建议大家按照保养手册来毕竟更换防冻液真的不算很贵。对于一些懂得维修保养知识的人来说也许他敢用到10万公里甚至更多,但对于并不太了解的车主来说按照保养手册来是最好的方法了。
至于拉缸肯定与机油有关,能发生拉缸说明机油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这个原因就多了。咱们先看看发动机汽缸是怎样润滑的:
首先曲轴座上的油道可以将机油送到曲轴,再送入连杆,在连杆上溢出的机油被连杆甩出在汽缸壁上对汽缸进行润滑。
有些发动机汽缸底部还有喷嘴,将机油喷射在汽缸壁和活塞内,喷在活塞内的机油从活塞的油孔里进入油环,被均匀涂抹在汽缸壁上。但这个喷嘴并非每个发动机都有设置,据说某品牌某些车型就没有,车辆到一定里程后频发拉缸事故。
由此可见只要润滑系统工作正常、不缺机油是很难出现拉缸现象的。出现拉缸一般是这几种情况:
1、严重缺机油,润滑油不足导致干摩擦,所以平时应该注意机油压力,检查机油余量,不足的话及时添加。
2、发动机高温,因为活塞环与汽缸壁之间跑紧密贴合的,润滑油膜本来就很薄,再加上汽缸内不断进行着高温燃烧,一旦冷却系统出问题汽缸温度迅速上升,高温下无法形成稳定油膜甚至高温会导致机油焦化,不但不能润滑还会产生很大的摩擦阻力,这样以来拉缸是在所难免的。
3、严重爆震,因为活塞自身并不直接与汽缸壁摩擦,而是活塞环。当发动机严重爆震时活塞会摆动,活塞便有可能与汽缸壁接触摩擦,产生划痕。
如何判断汽车机油和防冻液该何时更换?拉缸与机油有关系吗?
关于机油和防冻液的更换周期,最简单而且也是最保险的方法,就是按照汽车使用说明书(也叫车主手册)上规定周期去更换。其实,汽车上其他油液,如制动液(又叫刹车油)、转向助力液等,也应该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的周期进行定期更换。
一般机油的更换周期在5000到1万公里之间。矿物质机油一般要求5000公里,半合成机油一半要求7500公里,全合成机油一般可以1万公里更换一次。当然,在公里数后面,往往还标注有时间要求。公里数和时间,以先到的为准。
防冻液的更换周期,不同的车厂有不同的要求,而且有些车长差别还比较大。有些车厂要求两年或4万公里,还有一些车厂要求三年或6万公里。有些车长使用长效防冻液,如丰田,可以终身不用更换防冻液,只是要求在防冻液液面低于最低刻度的时候应及时添加。
发动机拉缸是发动机最严重的机械故障,如果发动机出现拉缸,轻则大修,重者直接导致发动机报废。可能会引起发动机拉缸的因素很多,机油问题只是其中的一种。下面把我能想到的一些因素罗列出来,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尽量避免。
1.机油。机油亏损、假冒伪劣机油、长时间不更换机油,都会引起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润滑效果不好,严重时将会导致发动机拉缸。
2.冷却液。冷却液严重亏损时,将会导致发动机散热效果差。如果长时间、重负荷、高速行驶将会使得发动机温度过高,也有可能导致发动机拉缸。
3.火花塞。长时间不更换火花塞或者使用劣质火花塞,很有可能会发生火花塞电极脱落进入气缸壁与活塞之间的缝隙内,最终导致发动机拉缸。
4.清洗积炭。在之前的问答里我曾提过,积碳清洗一定要注意安全。之所以这么讲,就是因为如果积碳清洗操作不当,有可能导致燃烧室内的积碳脱落,还没来得及被烧掉就进入气缸壁和活塞之间的缝隙内,这很有可能导致发动机拉缸。
5.空气滤清器。这个因素很容易被大家忽视。我们都知道,空气在进入气缸之前必须先经过空气滤芯以便过滤空气中的灰尘。之所以怎么设计,就是因为如果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到气缸内,很引起发动机的拉缸。因此如果空气滤清器过滤效果不能保证或者进气管路密封不严,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到气缸内,将会导致发动机拉缸。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题主有所帮助,更多养车用车的内容请关注头条号车训社。
版权声明:本人头条号及悟空问答中的所有文字内容均为原创。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任何机构或个人转载、摘编。
如何判断汽车机油和防冻液该何时更换?拉缸与机油有关系吗?
1、机油和防冻液我们可以根据车辆手册上规定时间和公里数进行更换。
2、不同车的油液的使用寿命不同,具体请参照手册。
3、发动机拉缸与机油有关系,建议参照手册选择机油并按时保养。
如何判断汽车机油和防冻液该何时更换?拉缸与机油有关系吗?
汽车上的五油三水是消耗品,需要定期更换的。其中的机油和防冻液又是最重要、更换频率最高的液体,很多人更换早了怕浪费,更换晚了怕伤车,那么究竟该如何判断汽车的机油和防冻液需要更换了呢?如果发动机拉缸了与机油有关系吗?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两个问题。
首先来看看如何判断机油是否需要更换。机油更换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机油失效无法满足发动机的润滑需求了,而机油失效的原因是机油中添加剂的失效。机油中的添加剂有很多种,比如清净分散剂、抗氧化腐剂、金属钝化剂、极压抗磨剂、油性剂和摩擦改进剂、粘度指数改进剂、防锈剂、降凝剂、抗泡沫剂等等,这些添加剂大大增强了机油的性能,使机油同时具有润滑、清洗、冷却、密封、防锈防腐蚀、缓冲与减震等作用。但是这些添加剂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受到曲轴箱废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影响,会逐渐的消耗、变性,从而造成机油性能下降,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也随之降低。当这些添加剂彻底消耗殆尽的时候,机油也就彻底失去了对发动机的保护作用,这时的机油就必须更换了。
那么我们如何来判断这些添加剂是否起作用呢?如果以最严格的标准来说,是需要对机油做理化分析的,检验机油中添加剂的含量,看机油的各种性能指标,比如粘度指数、40℃动态粘度、100℃动态粘度、150℃高温高剪切动态粘度、表观粘度、倾点、诺亚克法热蒸发损失、总碱值等等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如果其中的主要指标已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或者到达使用极限了,这样的机油就需要更换了。在一些大型企业中,有些重要的设备专门设有润滑管理岗位,他们需要定期对润滑油取样检验,检验润滑油的性能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来确定润滑油的更换周期。
但是这种检测,一方面需要非常专业而繁杂的设备,另一方面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对于我们私家车而言,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在我们的日常使用中,不可能每一次更换机油之前都做一次检验,这样太复杂也不现实。一般都是根据汽车的使用规律,规定一个通用的标准,比如矿物油更换周期为5000公里、半合成油更换周期为7500公里、全合成油更换周期为10000公里。这样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既能有效保护发动机又不会造成过大的浪费。当然,这个标准并不是固定的,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条件适当的调整机油是使用周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严格按照汽车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更换周期进行更换。
如果我们想在使用中随时知道机油的状况,有一个简便可行的的方法是使用机油试纸做简易的检测。把发动机中的机油用机油尺沾出来一点,然后把它滴在机油试纸上,静置24小时后观察机油扩散情况。一般油环、扩散环、沉积环界限越模糊越好,沉积环颜色越深代表杂质越多,扩散环越宽表示机油剩余寿命越长。
还有人说,机油只要变黑就需要更换。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由于机油中含有清净分散剂,这是一种弱碱性的物质,可以清洗发动机中的油泥、积碳等物质,并使之悬浮在机油中,另外它还能中和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如果更换机油之前的发动机内部比较脏的话,新的机油加入不长时间就会变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相反,如果机油一直不变黑,这样的机油一定是有问题的,很可能是这种机油的清洁能力太差了。
再来说说如何判断防冻液是否需要更换。汽车上的防冻液是冷却系统的工作介质,具有防冻、防沸、防腐蚀、防水垢及润滑冷却系统等功能,防冻液主要由水、防冻剂、缓蚀剂、消泡剂、着色剂、防霉剂、缓冲剂等组成。它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抗冻性(冰点)、沸点、金属腐蚀性、发泡性、水泵气穴腐蚀性、沉淀性(灰分)、溶解性、密度、酸度值(PH 值)、储备碱度以及变色性等。如果我们还是以最严格的标准来看,判断防冻液是否失效,同样需要做复杂的理化分析,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当然是做不到的。我们日常使用中,可以通过检测防冻液的冰点和查看防冻液的颜色变化来简单的判断防冻液是否失效。
汽车防冻液按冰点可以分为-25号、-30号、-35号、-40号、-45号和-50号等6个牌号,表示的是能够适应的最低气温。防冻液的冰点可以用冰点测试仪来检测,非常的简单,只要把冰点检测仪插入防冻液中,它就会显示出冰点值。汽车使用的防冻液冰点要低于本地最低气温10°C以上。另外我们也可以查看防冻液的外观变化,发现防冻液变味、发泡、有悬浮物或沉淀物、比重增大、变稠、PH值低于7.5或高于11.0等情况时说明它变质了,此外防冻液中的颜料具有酸碱指示剂的作用,能监视防冻液的酸碱度变化,并呈现一定指示色。如果颜色超过指示范围,则表明防冻液呈酸性而失去防锈作用。比如粉红色的防冻液如果颜色变得很淡了,就说明防冻液已经失效了,需要更换。
不过更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按照汽车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更换周期进行更换。不同的厂家和车型标准不一样,有的是要求两年或4万公里更换,有的是要求三年或6万公里更换,还有的车型使用的是长效防冻液,可以终身不用更换防冻液。个人的建议是严格遵守厂家的规定,也浪费不了多少钱,但是却可以得到最好的保障。
最后再来说说发动机拉缸的问题。发动机拉缸是指活塞与气缸套之间发生了严重的粘着磨损,导致二者的表面产生严重变形的机械故障。对发动机而言,拉缸是非常严重的事故,需要解体大修。导致发动机拉缸的主要原因是活塞与气缸套之间间隙过小或混入异物,或二者之间润滑不良。具体的故障原因只有分解检查之后才能确定,但绝大多数的拉缸都是由于发动机高温导致的。
如果单纯的问机油与拉缸是否有关系,我只能回答说有。因为活塞与气缸套之间是发动机中最大的摩擦副,只有保证良好的润滑,才能避免二者过度的磨损。这个部位属于飞溅润滑,机油是被旋转的曲轴甩到气缸壁上的,活塞上的油环具有刮油和布油的作用,可以将这些机油均匀的分布在气缸壁上,以保证润滑的均匀性。如果发动机中的机油不足,气缸壁上的机油过少,那么活塞与气缸套之间润滑不好,自然就会导致拉缸。不过,所谓的假机油、劣质机油并不会导致发动机拉缸,充其量只会增加这个部位的磨损。我们需要把这种异常磨损与拉缸区分开来。
另外,有些高负荷、高强化的发动机,比如增压柴油机,它们一般都有一个机油喷嘴,将机油喷射到活塞和气缸壁上,以增强二者的润滑以及给活塞降温。如果这个机油喷嘴损坏或者堵塞了,相应的气缸活塞与气缸套之间润滑不足,并且活塞会高温,这种情况下会直接导致发动机拉缸故障的。
如何判断汽车机油和防冻液该何时更换?拉缸与机油有关系吗?
发动机的保养最好还是按照厂家要求,不要用什么测试纸,那都是不准确的,如果从测试纸上看出机油不能用了,机油早就需要换了。一般矿物油需要5000-7500公里或半年保养一次,半合成机油需要8000-10000公里或一年保养一次,全合成机油需要10000-15000公里或一年保养一次。防冻液也是相同的道理,按照一定间隔更换是最靠谱的,短的5年或10万公里更换一次,长效的10年或20万公里更换一次。发动机拉缸和机油有一定关系,但关系不大,如果不是机油特别差,一般不会出现拉缸的情况。防冻液也不会导致发动机拉缸,拉缸的主要原因是发动机高温,当发动机出现缺水,高温等情况时就容易出现拉缸的问题,所以大多数发动机拉缸都是高温引起的,和机油防冻液关系不大。
如何判断汽车机油和防冻液该何时更换?拉缸与机油有关系吗?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防冻液一般执行4万公里或2年更换原则!
机油更换比较复杂,因为机油除了温度粘度牌号(如5W—40),还有一个质量等级指标(如,G,L,M,N等)。如果选用M,N级机油一般1万公里/半年更换,如果选用G,L级则最好5000公里左右更换!
市面上最乱的就是防冻液和机油。
一般均应优先购买主机企业推荐产品——已经通过企业设计认可!
尤其是增压发动机(热负荷大)更应注意!
拉缸和机油,活塞环密封,发动机异常燃烧等有关。机油品质不良极易造成拉缸!
谨防机油指标住温度粘度牌号,而不标注质量牌号,只笼统标注高级机油,专用机油等模糊标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