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日系的汽车喇叭是“滴滴”声,有的欧美车的喇叭是“嘟嘟”声且音量更大?

如果我们留意的话就会发现汽车也有“口音”,欧美的车按喇叭时声音是类似“嘟嘟”或者“叭叭”,很浑厚。而当你听到响亮清脆的“滴滴”声时回头看那很有可能是一辆日系车。其实这没什么高深莫测的原理,就是喇叭造型不同而已。

喇叭不管“滴滴”声还是“嘟嘟”声其发音单元都是一样的,类似电铃的原理,喇叭内部有电磁铁,震动膜片,通电后电流经过膜片上的闭合触点进入电磁铁,磁铁产生磁力吸引膜片,膜片移动触点断开,电磁铁断电磁力消失,膜片复位,复位后触点重新闭合,电磁铁再次通电,如此快速循环,膜片就会持续震动发出声音。这是汽车鸣笛喇叭声音的来源。

如果不加扩音装置的话膜片发出的声音就是清脆响亮的“滴滴声”。这种喇叭叫做盆型喇叭,日系车很多都是用的这种喇叭。原汁原味的电音。

而欧美系车的鸣笛喇叭发音单元和日系一样,都是电磁铁吸膜片,但是欧美系的喇叭外面加了一个罩,如此以来改变了膜片的振幅而且声波经过罩壳的反射聚集后声音就变得浑厚了。这种喇叭我们一般称作“蜗牛喇叭”,因为外形很像蜗牛。

其实在好一点的车上都会有两个喇叭,一个高音一个低音,两个喇叭同时发声,这样可以保证在不同的噪音环境下喇叭声都有不错的穿透力。

这就是各车系“口音”不同的原因了,不过我个人更喜欢原汁原味的“滴滴”声,我觉得和当年喜欢五羊125-A喇叭声有着直接关系。

为什么有的日系的汽车喇叭是“滴滴”声,有的欧美车的喇叭是“嘟嘟”声且音量更大?

喇叭声是“滴滴”还是“嘟嘟”与车辆是日系还是欧美系没有什么关系,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自主品牌汽车的喇叭声也丰富多彩不一而足。无论是“滴滴”、“嘟嘟”,或是“叭叭”、“犇犇”,不同的声音类型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所采用的喇叭类型不同。

相对来讲,成本低廉售价便宜的喇叭声音通常比较小而干涩,成本高售价昂贵的喇叭声音大而清脆。

功率大的喇叭声音大,功率小的喇叭声音小。

以上两点是喇叭音色的基础。

而盆型喇叭多发“滴滴”音,宝马也是如此,只不过工艺制作出色,声音能够做到悠远深长听起来有“滴哇——”或“嘟哇——”感觉。蜗牛喇叭如同加装了扩音器,声音有更好的扩散效果,散射面积大。原本是“滴滴”的音色,但因气流回旋或发出“滴哇——”或“滴吧——”也或单音节“叭——”之音。

汽车喇叭发声的特点只与喇叭的类型、形状、功率及电芯发声单元的结构有关。

但归根结底与成本有关。

为什么有的日系的汽车喇叭是“滴滴”声,有的欧美车的喇叭是“嘟嘟”声且音量更大?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马路上日系车的鸣笛声往往是“滴滴”声,明亮又清脆,而欧美系车往往是“嘟嘟”,厚重又有质感。其实这两种风格的喇叭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都可以很好地起到警示作用,但是为什么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明显的区别呢?

设计理念决定了风格

一款车型不管是日系还是欧美系,其实在设计研发环节,主要还是由外方设计师和工程师在主导,哪怕是已经国产的车型,中方在设计上其实并没有太多话语权,这样就造成了一辆汽车哪怕是在国内生产,车上也会有很多具有原产地风格的设计元素被完完整整保留下来,就比如喇叭的声音。

日系车鸣笛声的设计理念在于简洁,因为日本的用车环境大多是在城市道路,而且市区的道路和建筑物都比较紧凑,加上日本社会文化本身就讲究谦卑和礼貌,因此喇叭声大多是“点到为止”的风格,“滴”的一声起到提醒作用就OK了。

而欧美车的鸣笛设计主要在于穿透力,因为欧美的用车环境大多是在乡村,由于周围环境比较空旷,需要在远距离就能够给人以声音上的警示,因此喇叭也会采用浑厚且有穿透力的“嘟嘟”声。

这两种设计理念并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只是适用于不同的用车环境而已。中国人用喇叭不太讲究,有时候会按住不放,很不礼貌也很扰民,在这里我要提倡大家文明鸣笛,轻点一下就可以了,不要惊吓到路人。

喇叭的型号决定了听觉感受

喇叭的输出特性主要分为音量、音色和音调。音量主要由喇叭的功率所决定,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声音大还是声音小,就好比电视机的那个音量条一样,输出功率越大,音量就越高。日系车的喇叭功率往往比欧美的要小一些,因此发出的音量就会小一些。

音色主要由喇叭的共振特性所决定,比如盆式共振腔和蜗牛式共振腔发出的音色就不一样,前者更清脆,后者更浑厚。这就好比男人和女人用同一个key去唱同一首歌,男人唱出来的声音就是厚重且有磁性的,而女人唱出来就是明亮且清脆的(娘炮和女汉子不在讨论范围)。日系车的喇叭大多是盆式共振腔,而欧美系大多用蜗牛式,因此后者的声音听上去就更厚。

音调主要由喇叭的输出频率所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反之就越低。音调指的就是“哆、来、咪、发、嗖、拉、西、多”,你可以简单理解为高音还是低音。日系车采用的喇叭大多输出频率比欧美系的高,因此听上去音调就更高一点,听上去更像是个高音歌唱家在唱歌。

欧美车型偏好使用双喇叭

所谓的双喇叭就是用两个不同型号的喇叭同时发声,这是欧美系,尤其是德系车最喜欢的设计。拿宝马举例,宝马基本上大多数车型上都是采用了双喇叭设计,分别负责高音和低音,输出频率一般是500多赫兹和400多赫兹,因此当按喇叭的时候,就会听到两个声部的和声。这个设计有三个好处:1、增加了音量(毕竟是2个喇叭在响);2、兼顾了近距离和远距离的穿透性;3、听上去更悦耳。所以其实简单地用“嘟嘟”声来概括欧美系车的喇叭其实不够准确,应该说欧美系的喇叭听上去更饱满。

当然现在日系车采用双喇叭的设计也越来越普遍,尤其是中高端的车型,所以日系车的鸣笛声听上去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单薄,相反也越来越动听。

总而言之,日系车和欧美系车的喇叭风格最初是由设计理念的差异所造成的,但是随着各大汽车厂家不断开发全球市场,因此也都逐渐采用了更复杂的喇叭设计,技术的发展最终都是殊途同归,适合消费者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

只讲真话的硬核系说车,关注“马头人车库”

为什么有的日系的汽车喇叭是“滴滴”声,有的欧美车的喇叭是“嘟嘟”声且音量更大?

不用说的那么含蓄,日本车纯粹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哪来那么多富丽堂皇的理由来骗国人!

为什么有的日系的汽车喇叭是“滴滴”声,有的欧美车的喇叭是“嘟嘟”声且音量更大?

喇叭声的选择,日本車与欧洲車不同,这大概是同車辆的使用环境有关。日本地窄路短,人口密集,髙速公路限速。而欧洲、特别是德国,高速公路发达且不限制行驶速度。我们都知道,音域宽、声大的传输距离远大于声小音域窄的声音。这就能理解为何存在欧日車喇叭声音选择性差异了。

为什么有的日系的汽车喇叭是“滴滴”声,有的欧美车的喇叭是“嘟嘟”声且音量更大?

你说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同类型喇叭发出来的声音不同而已,汽车的喇叭有电喇叭和气喇叭,小车使用的都是电喇叭。电喇叭又分为盆式喇叭和蜗牛喇叭,滴滴的是盆式喇叭,嘟嘟的是蜗牛喇叭。盆式喇叭由于是振动膜片直接裸露在外面,所以盆式喇叭声音更加清脆一些。蜗牛喇叭的震动膜片在喇叭内部,声音通过蜗牛外壳一样的喇叭口传出来,所以声音更浑厚一些。日系韩系车确实喜欢使用盆式喇叭,而欧洲车美国车大多都是蜗牛喇叭,这个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使用习惯不一样而已,其实作用都说一样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