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出自远古时期吗?是先有仓颉造字还是先有《易经》?
《易经》是出自远古时期,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远古时期,它只是叫做《易》,是古代中国人文明发展的成果。孔子整理古代典籍的时候,把它列为《六经》之一,它才成为《易经》。
《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夏是《连山易》,商是《归藏易》,到了周代经过文王和周公的发整理和发展,成为了《周易》,孔子在晚年开始研读周易,孔子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周易》写了《十翼》,把二者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易经》。
《连山》和《归藏》是《周易》之前发展的两个阶段,但他们也不是易学的真正起点。《易传》说,最早画八卦的是伏羲氏,他老人家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于是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连山》和《归藏》现在虽然失传了,他们的精华部分应该是被周易吸取了。但他们都是以八卦为基础的。只不过《连山》是以“艮卦”为起始,归藏以“坤卦”为起始。到了《周易》就以乾卦为起始,并从八卦发展到六十四卦。
《易经》的学问其实是从星占学发展起来的。它应用天人合一的方法了解世界,为人的生活服务。星占学的基础是古代天文学,它的核心内容是天干地支和八卦图。
天圆地方奠定了中国建筑风水文化最古老的理论和方法。这一点,从八卦图中就能体现出来。
此方图为阴,八卦由外向内。
此圆图为阳,八卦由内向外。
下面我们再看古代文字,以下是甲骨文的十天干:
以下是十天干的手势图
从甲到壬,相当于数字的1至9,用一只手就可以表示。基本上是文字的象形。癸是第十位。用两只手表示,也是象形,但10在今天的数学中也刚好是两位数,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我们讲了半天,似乎和题目没有关系,下面我们回到主题。《易经》与仓颉造字到底谁在先?古籍中有仓颉造字的记载。按记载,八卦是伏羲所画,易经最早的起源追溯到伏羲,伏羲在黄帝之前,而仓颉在黄帝时期,这样似乎就有了一个确切的答案,易经的起源在仓颉造字之前。
但这个答案未必就是正确的。原因很简单,仓颉这个人,或许真的有。他或许象后世的李斯一样,是文字的整理和规范者,但文学的起源是从结绳记事,再到符号记事,慢慢发展的,决不是一个人凭空创制的。《易传》说,上古结绳记事,圣人易之以书契。我们上面看到的甲骨文就可以看出,文字在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记事的符号,比如十天干中的“丁”,为什么甲骨文中是这样的写法,据武汉大学文学院万献初老师讲,它就是把一个用木头砍出的钉子钉在土墙上的形象。甲骨文时期,这种文字已经是非常成熟了,它的起源应该是很久了。
我们现在的“水”字,就是八卦当中的坎卦。也就是说,八卦本身,也是一种记事符号,文字也是记事符号。因此,文字的出现,与八卦的出现,差不多应该是同时的。只不过八卦的发展从观象向着对人生道理的推测,最后而形成易学。记事符号的不断增多,最后发展成了文字。同时,从十天干文字中,可以看出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
《易经》是出自远古时期吗?是先有仓颉造字还是先有《易经》?
易经的最早起源在远古,传说优義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而得八卦,到神农时代出易经为《连山》黄帝时代出易经曰《归藏》,到商周时期由文王演绎64卦,并作卦辞爻辞为周易,后来到战国时期孔子与众弟子做出十翼,自此称作《易经》。而至今《连山》与《归藏》已经失传。现在流传的一支就是《易经》。
而仓颉造字据古籍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左史官,负责造字,呕心呖血几十年,将在先民中流传的象形文字搜集,整理起来,又受到星宿的运动趋势,龟背纹理,山川形势的启迪而造出了象形文字。这些文字一直沿用到夏商周时期未作过改动。
由此看来,现在所流传下来的《易经》是晚于仓颉造字的。应该是仓颉造字在前,《易经》在后。
《易经》是出自远古时期吗?是先有仓颉造字还是先有《易经》?
谢邀请。必须先弄清题主问的是先有仓颉造字,还是先有《易经》,也就是巜易经》这本书的问世是先于仓颉造字,还是晚于仓颉造字?我的回答是:仓颉造字在先,《易经》成书晚于仓颉造字。理由如下:O一,确定仓颉造字时间。据巜万姓统谱》所载,仓颉复姓侯刚,南乐吴村人。为轩辕皇帝(姓公孙)时的吏官,开创了中华文字。杳现有资料,黄帝是五帝时代的一位圣人(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约在公元前2600年,距今约有4600年左右。OO二,现有文史资料关于历史年代的化分是:①三皇时期(伏羲,燧人,神农),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②五帝时期约在公元前2600~2200年。③夏朝约在公元前2200~1700年。④商朝约在公元前1700年~110O年。⑤西周武王到东周约在公元前1100~256年。OO三,《易经》这本古籍问世的过程。易经是一本从巫文化(宗教文化)中发展起来的用于占卜的典籍。在古代,①最先用来测吉凶的是龟卜。司马迁著有龟卜专著巜龟策列传》,龟卜到东汉后期走向消亡。②龟卜中后期,人们开始用数卜代替龟卜。数卜就是筮,又称数字卦。商朝历时约600年,共出现30位王首,据史料所载,在商朝第22位王首武丁~第29位王首帝乙期间,就有了数字卦(筮)的应用。与此同时,商朝又出现了六位数的画卦。由上可知,《易经》形成经历了,龟卜~数字卦~画卦~易卦的发展过程。OO四,巜易经》成书的时间。《周礼》中有: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巜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巜周易》。《中国甲骨文字史》证朋,八卦和六十四卦形成的时间应在夏朝。《山海经》中有: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巜归藏》。现在,《连山》《归藏》二书已失传,只存巜易经》。后经众多学者多方考查认为,巜易经》的成书年代,约在殷周之际。也就是公元前1100年左右,距今约3100~3500年左右。综上可知,仓颉造字于先,《易经》成书于后。(须说明,伏羲画八卦,虽然早于仓颉造字,但八卦,连山,归藏的问世,并不能代表《易经》的问世!)
《易经》是出自远古时期吗?是先有仓颉造字还是先有《易经》?
《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前面两个都失传了,存世的只有《周易》,那《周易》是什么呢?
通常而言,这是一种用来卜筮的书。
这里,我有一个猜想,这个书其实是一个军事暗号。
史书中记载《周易》是周文王写的。那一年,周文王在大商的旁边搞小动作,被商纣王活捉了,关在羑里达七年之久,在这七年间,周文王闲着没事,就把以前的八卦演化出了六十四卦。
所以,《周易》是周文王坐在牢里搞出来的。但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假象。周文王演算六十四卦,并不是算天意如何,他要能算天意如何,还会被抓?还会吃自己儿子的肉。他在这里演算六十四卦,其实是向外界传递消息。
我们知道六十四卦都是有讲究的,每一个卦都有卦辞。看到这里,大家想到了什么?就是密码啊,每一个密码代表着一个意思,别人如果不知道对应关系,就完全不明白这里面的内容。所以,六十四卦其实就是六十四个信号。
比如我们讲一下周易有乾卦,卦辞是什么呢:潜龙勿用。
就是不要轻举妄动,你们要乱来,我的脑袋就不保啦。
还有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现在赶紧去见商朝的王公们,给他们送点礼,让他们帮我说好话,让帝辛那小子赶紧把我放了。
比如坤卦,卦辞是: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什么意思?就是赶紧到西北边,找那些羌人当我们的同盟,然后派人到东北去,煽动那些东夷人造反,给商朝制造混乱。
还有需卦,卦辞:利涉大川。
什么意思?赶紧过河啊。
所以,周文王在牢里摆这些小草,可不是瞎琢磨打发时间,他是在向外界传递消息。
向谁呢?
姜子牙。
姜子牙是羌人,是周文王拉拢的一个卧底,孟子就说了,周能取代商,是因为姜子牙在商的原因,可见,姜子牙就是周朝的王牌间谍,他通过探望周文王得到周文王的指示,因为有人监视,所以不可能直接说,只能用打卦的方式传递消息,这就是古代的摩斯密码。
《易经》是出自远古时期吗?是先有仓颉造字还是先有《易经》?
易经传说是出自远古伏羲氏——三皇之首,伏羲氏上观星辰,下察地理,参万物之变化,而作成先天八卦。用八个符号代表天地万物。
乾(天),坤(地),坎(水),离(火),巽(风)艮(山),震(雷),兑(泽)。
这八个符号就是先天八卦,可以直接起卦的,根本不需要文字辅助。网上有起卦办法。
至于古之三易:连山,归藏,周易,应是文字造出来后做成书解释的先天八卦,所以叫易经。此八个符号是宇宙真理的浓缩。八个符号,既可以悟出二极阴阳,也可以悟出三才四象五行,甚至八八组合成六十四卦——这就是文王姬昌在大牢里推演出来的。
这八个符号,是一个文明系统的浓缩。儒,道,墨,法,兵,农,医,名等各派思想皆出于此。可是说是中华文化之根。易经不愧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所以现在有学者质疑,这八个符号代表的系统——易经,根本不是伏羲氏发明的,而是他继承的前代文明产物——大洪水前文明。世界各文明都有记载大洪水文明。埃及的金字塔也应该是上个文明留下的技术。
至于仓颉造字,则属于黄帝时代,不可否认,仓颉造字无比伟大,文字承载文明。以年代来讲,黄帝属于五帝之首,而五帝比三皇年代晚得多。
所以伏羲继承的易经八卦比黄帝时期的仓颉造字要早。
《易经》是出自远古时期吗?是先有仓颉造字还是先有《易经》?
简单的问题,世人都知,先有了《大自然》,才有了《易经》,后有了《造字》。因为古人把智慧记在了大脑之中,称为《天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