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以及行业现状?
这要看他们所谓的自动驾驶汽车是什么概念了,如果说是设计一款可以在特定道路特定路况条件下等等有前提的情况下可以自动驾驶的汽车,那么我觉得这是很有可能的,而且会很厉害。比如设计一条专用车道,比如把城市封闭的BRT线路改成自动驾驶,这是有可能的。
但是如果说是设计一款汽车,和市售其他车辆一样,只要有油有路就能走,那我觉得悬。
别的不说,特斯拉自动驾驶不止撞一次了吧,我觉得在一些道路状况良好,车流量小,基础设施完备而且行人过马路都看灯走斑马线,非机动车都不横冲直撞的情况下自动驾驶汽车还是能够走下来的。但是要真当成普通汽车那么用,我估计会被虐到体无完肤的。
就说下面这几种情形:
城市新区,道路条件良好,但是由于是新区,车流量极少,有些车随意停车,路口三车道,最左侧为左转道,但是有辆大车违章停车刚好停在这个位置。自动驾驶车辆过来以后刚好是红灯,它要左转,肯定会停在违章停车车辆后方等待红灯。当绿灯亮起的时候前方车辆是不会动的,这时候自动驾驶系统会怎样判定?怎样动作?别说不可能,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路口有交警指挥,大家都要按照交警的指挥来行动,这时候交警的指挥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来说是否是对牛弹琴?
再有,路口堵死,需要错车,有好心路人下车指挥大家错车,这时候自动驾驶系统是否会听从指挥者的命令进行动作呢?估计很悬吧,这个时候我觉得肯定是需要车内人员手动干预的,既然如此我觉得应该叫半自动驾驶汽车才对。
而且对于玩车人来说,自动驾驶无异于傻叉行为。
说那么多没啥用处,哪天发明者自己可以坐在自己的无人驾驶车内睡大觉,让车辆自动驾驶系统带着他跑跑高速,跑跑国道,这时候兴许我们会刮目相看了。
如何看待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以及行业现状?
全球无人驾驶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目前,随着主要车企及科技公司不断推出新的自动驾驶技术,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放宽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法律法规,主要集中在道路测试和规划、驾驶分级、汽车制造等方面。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无人驾驶市场规模已超40亿美元。预计2018年全球无人驾驶市场规模将达50亿美元。预计到了2022年全球无人驾驶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美元。并且预测在2024年全球无人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187.2亿美元。
2016-2024年全球无人驾驶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未获牌照已贸然“上路”
为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7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HA级)。计划发出后,各地相继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开放测试路段、发放路测牌照,自动驾驶技术及其应用呈现出持续升温的状态。
一方面,各地纷纷出台自动驾驶细则。2017年12月,北京市交通委联合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北京市经济信息委等部门,制定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两个文件,规范推动自动驾驶汽车的实际道路测试。截至2018年11月,全国已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或地区,先后发布了地方性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管理规范或征求意见稿。
另一方面,多地陆续开放了测试路段。据介绍,道路测试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使车辆在各种道路交通状况和使用场景下都能够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自动驾驶功能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验证工作,经历复杂的演进过程。正式推向市场之前,必须要在公共道路上通过实际交通环境的测试。
目前多地已经开放了测试路段。北京确定了33条共计105公里的首批开放测试道路;上海已开放测试路段37.2公里;深圳已开放测试道路长度总计约124公里。
多地发放路测牌照进度不一,有企业已贸然“上路”。2018年,上海先后向上汽集团、蔚来汽车、宝马中国3家企业发放了5张测试牌照;截至2018年9月,已有包括滴滴、腾讯在内的7家公司获得了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资格。不过截至目前,广州市有关部门并未开始向企业发放测试牌照,但企业显然已经等不及了。
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痛点分析
自动驾驶仍是新生事物,其发展范式、管理方式等都无经验可循。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要面对世界范围内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殊问题。
1、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技术发展没有法律支撑。虽然目前政策上鼓励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但在实际的法律配套上还有着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在新型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尚未全面开展。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例,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只对有人驾驶进行规定,没能把无人驾驶和机器人驾驶纳入,相关的配套法律体系也是如此。这就导致一些法规盲区的出现,如车内驾驶员有双手离开方向盘的行为,可能会被视为一种危险驾驶行为,而一旦自动驾驶失控导致严重交通事故,车内乘员或面临承担危险驾驶罪甚至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刑事责任。
此外,自动驾驶在道路交通的设备、指挥以及引导方面还有待完善。各地政府目前出台的有关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的行政规章,也更多是鼓励科技公司进行科技实验,并不太提倡正式进行运营。
2、自动驾驶的技术难题仍然存在。自动驾驶的几项关键技术如传感器、处理器、算法和高精地图等,未能满足现实需要。
3、受资本影响,部分初创公司在宣传时有意夸大,扰乱产业秩序。当前国内的自动驾驶正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不少初创公司融资需求强烈,为了达成融资目标而进行夸大宣传,甚至出现了“不提L4就不好意思说自己做自动驾驶”的情况。
4、安全问题频现,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仍存在心理上的恐惧。“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其实是不同的概念,但消费者往往缺乏区分能力。同时,近年来不少辅助驾驶车辆发生车祸,更让消费者对其产生了心理上的抵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