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光荣级要那么多座近防炮?
其实,不止是光荣级巡洋舰的近防炮比较多,而是那个时期几乎所有的苏联造舰船都装备了多个近防炮,至于原因,最大的可能还是因为当时的防空火力压制不够,苏军认为来自空中的反舰导弹进攻将是对其舰船造成重大损失的一个隐忧。
苏军舰船近防炮普遍偏多自从“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苏联人逐渐意识到自身在海军方面与美军方面的差距,尤其是前期大力发展潜艇,使得苏联当时能拿得出手的大型舰船屈指可数,而在与美军的对峙过程中,苏联人也突然发现自己早已落后美国很多,所以,苏联及时调整了海军发展战略,此后,一大批的舰船开始建造、下水、服役,从航母到各类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苏联海军开始全面发展,也有了与美国一较高下的能力。
不过,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苏联的舰船似乎都对近防炮情有独钟。其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居首位,上面安装了多达12座近防炮,巡洋舰序列里,同一时期的基洛夫级巡洋舰安装有8座近防炮,光荣级巡洋舰则安装了6座近防炮,驱逐舰也不例外,无畏级和现代级都安装了4座近防炮。
我们可以对比看看其他的舰船,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上的近防武器一般安装三到四门左右,巡洋舰基本上也是如此。我们的辽宁舰上同样放弃了当初苏联建造强大防空火力的做法,奉行质量优先,只留了三门近防炮,其他舰船也基本类似,甚至更少。
又快又烧钱的武器我们或许在一些视频上看到过这样的画面,那就是舰船上的一个并不粗壮的炮管突然转身,然后就是疯狂地吐出一条火龙,其发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没错了,这就是近防炮!
近防炮是用来舰载反导的,是目前海军装备中防空力量的重要一部分,而且因为其防御距离近、对空反应快,被称为航母防空的“最后一道屏障”,不过也因为其射速异常的快,又被称为最烧钱的一款武器。
近防炮作为密集拦截型武器,其射速从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其拦截能力。
首先来看下美国的“密集阵”—MK15,据说是全球最为畅销的一款,已经出口了很多国家。不过其主要能力不在射速上,每分钟只能发射四千到五千发,不过它主要优势在反应速度和精度上。
再来看看俄罗斯的“卡什坦”,也就是光荣级原装的AK630的升级款,最高射速能突破一万发,这个数据已经相当可观了,而且还配备了高性能的穿甲弹,拦截距离在四公里以内。
最后再来看看我们自己的近防炮。1130型近防炮是我们最新研制出来的,已经装备在了航母和其他大型舰船上。与俄罗斯一样,采用的也是30毫米炮,与美国的20毫米存在差别,性能上优于美国的密集阵,除此之外,它还是当前世界上射速最快的一款近防炮,达到了每分钟一万一千发,比俄罗斯的卡什坦还要快。
还有一点就是,与1130型近防炮相配的是钨芯穿甲弹,据说这种穿甲弹造价不低,一发的价格能到一千块钱左右,按此算法,一分钟就是一千多万,非常厉害的烧钱机器了。
为何光荣级这么多近防炮?或许应该说是为何苏式舰船这么多近防炮?
一方面的原因是当时苏联造的船太大了,苏联大力发展海面舰艇的时候,正是其实力逐步鼎盛的时期,尤其在武器制造方面舍得花大价钱,就比如世界唯一的钛合金潜艇,就是苏联造的。
苏联当时的舰船基本上都在万吨以上。造价如此高昂的装备自然要保护好,而综合考虑下其威胁主要还是来自空中,尤其是反舰导弹。所以,光荣级巡洋舰上装了一堆的武器系统,更像一个现实版的“要你命三千”,而作为反导的最后一个保底手段,光荣级直接就在前中后各上了两座AK630近防炮。
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当时苏军装备的近防炮精度一般,而且当时的AK630射速并没有现在的“卡什坦”那样快,也就每分钟三四千发左右,想要增强拦截概率,就必须加大数量投入才行,所以,就用数量来弥补了质量的不足。
结束语:作为万吨大舰,光荣级巡洋舰满载排水量能达到1.2万吨,虽是庞然大物,容错率也不高,所以对防空非常重视,而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的近程防空,自然也就投入的多一些了。
为什么光荣级要那么多座近防炮?
苏联先前研发的驱逐舰以上大型水面舰艇,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舰面甲板上各类雷达、火控系统和武器装备的大量堆积,因此隐形能力相当差。
与西方水面舰艇仅装备一座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联军舰上最起吗有4-6座AK-630型近防炮,中国海军驱护舰顶多也就两座730/1130近防炮,新型驱逐舰大都只装备了一座730/1130近防炮。
原因就是以前苏联水面舰艇排水量非常大,动辄都是8000吨级乃至上万吨的大舰(不似现在造艘4000吨的护卫舰俄罗斯海军就欢欣鼓舞了,俄罗斯国力下降得非常快),但其装备的近防炮系统精度却非常有限,对来袭反舰导弹的拦截效果一般,所以必须借助由弹丸组成的弹幕来保证拦截的有效性,就在舰上装备了4-6座近防炮系统。
当时,苏联海军的近防炮是AK-630型,即采用了6只30毫米的机关炮集合在一起,最大射程不足4公里,有效拦截距离仅1.5公里,射程每分钟3000发。
中国海军曾经引进了4艘8000吨级的现代级驱逐舰,前2艘136舰和137舰上,就安装有4座AK-630型近防炮,对来袭反舰导弹的拦截试验中,海军是摇头的,其精度就可想而知了。
军工就在AK-630型近防炮基础上,研发成功了国产化精度较高的新型6管30毫米近防炮,安装在国产022型导弹艇、054型护卫舰和071型船坞登陆舰上。
AK-630型近防炮,1970年时就已服役,是世界上最早成军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安装在雷达、闭路电视导控的全自动封闭式炮塔内,采用了分布式的火控系统,一座雷达引导一组2座AK-630近防炮共同射击,原因就是精度低,靠弹丸密度来弥补,也是一条拦截来袭反舰导弹的思路。
光荣级满载排水量1.2万吨,舰上密集配置了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反潜鱼雷等装备,造价高昂所以来不得闪失,因此对防空作战非常重视,所以就加装了6座AK-630近防炮系统,以期用密集的弹幕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保证战时巡洋舰的安全。
为什么光荣级要那么多座近防炮?
这属于俄式水面舰艇设计的一个传统,俄式舰艇按照西方的标准来说,过于杂乱,按今天的话说,不考虑隐身技术,其实那个时代根本就没有隐身理念,当时谁也没有考虑这个,只不过西方的舰艇设计相对简单一点,俄式往往是强调重火力,在舰艇上堆积大量的武器装备,这属于双方各所需求不同,以及条件所限。
俄方设计人员认为,自己的舰艇要面对强大的对手,没有重火力难以在海上生存,最终在舰艇上多堆装备实际成了一种传统,一艘军舰上几乎配备了各式各样的装备,还是多装几门近防炮也算是一种风格的体现,让它们少装还不满意,这属于需求以及理念上造成的差距,不是说他们技术上相差很大,其实俄制在近防系统上还是要比美国更早,更新换代也要快一点,这样的风格一直保留到今天,俄方还是如此设计的舰艇。
为什么光荣级要那么多座近防炮?
本来数量就不多的光荣级巡洋舰,在被乌克兰发射的海王星反舰导弹击沉一艘后,最终只剩下2艘服役于俄海军。
可以说,光荣级巡洋舰上近防炮的数量是比较多的,仅次于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达到了6座之多,且全都是AK-630M。
其实,在舰艇的左舷,右舷安装近防速射炮也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就比如说:054A型护卫舰也在舰体的左右舷安装了两座1130型近防速射炮。
常理来看,一般舰艇选择在舰首和舰尾,或者左舷和右舷,很少见到在舰首和左右舷同时安装近防速射炮的。
但是呢,光荣级巡洋舰就在舰首,左舷,右舷都安装了AK-630M型近防速射炮。
舰炮采用的“一指挥二”的结构,也就是由一座目标指示雷达,来为两座AK-630型舰炮提供引导。
就以光荣级巡洋舰的排水量来看,其中远程防空能力真的不够强。
同吨位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有128单元垂直发射系统,而光荣级只有64枚远程防空导弹和40枚近程防空导弹。
虽然防空导弹的数量不少,但是,也只有SA-N-6具备垂直发射能力,而且反应速度也不快。
之于SA-N-4发射架上的打完之后,还要复位重新装填,这样一来就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根本就不利于防空作战。
之所以光荣级巡洋舰的舰首,左右舷各安装了2门AK-630M近防速射炮。
主要就是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由当时前苏联海军对光荣级巡洋舰的定位决定的。
第二:前苏联并没有研发出,类似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那样的宙斯盾系统。
第三:其海军航母编队防空压力也比较大。
也就是以上这三个原因,在无奈之下也只能通过增加近防炮的数量,来提高舰艇的末端防御能力。
AK-630M近防炮该炮是AK-630型的升级版,依然采用了6根AO-18型30毫米炮管,最高射速为3000发/分钟,最大射程为5000米,备弹2000发,射速为900米/秒。
从该炮的数据来看,与当今主流的近防速射炮并没有差距。
但是AK-630M近防速射炮的搜索,跟踪,瞄准,指挥并未形成一套独立的运行系统。
而是分别由光荣级巡洋舰舰上的MR-123型雷达对其进行引导。
也就是说,AK-630M型近防速射炮的制导方式就只有雷达而已,少了红外和光学制导。
这样就直接导致,其命中精度并不会有多高。毕竟AK-630M近防速射炮最初的设计目标是为了拦截飞机的。
而飞机的目标要比一般反舰导弹大得多,故AK-630M型近防速射炮的命中精度不是太高。
由于MR-123型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仅为45千米,再加上地球曲率的影响。对本就命中精度不高的AK-630M而言,拦截难度进一步加大。
故,选择两座炮为一组,由一部MR-123型雷达提供引导,也可以凭借着较多的弹幕,来提高对目标的杀伤概率。
第一个原因:光荣级巡洋舰比较注重反舰当初,前苏联海军对光荣级巡洋舰的定位,就是缩小版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同样是为了给航母编队提供保护,以及打击美国航母战斗群。
这就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反舰和防空和反潜能力,这点从光荣级巡洋舰的武器配置上可以看得出来。
受制于当时的技术限制,而又为了满足设计指标。
导致光荣级巡洋舰的上层建筑太过于繁杂,且不整洁,各种雷达天线错落不齐。
单独在舰首或者舰尾布置近防速射炮时,射界就会被舰体两侧那16枚P-500反舰发射箱给遮挡,无法顾及从舰艇侧面来袭的反舰导弹。
如果,单独在舰体左右舷安装AK-630M近防速射炮的话,还是受到P-500反舰导弹发射箱的干扰,无法顾及从舰艇前部来袭的反舰导弹。
至于后部么,遭到反舰导弹来袭的概率比较低。
所以说,光荣级巡洋舰也只有采用,在舰首和左右舷同时安装AK-630M近防速射炮,以提高拦截反舰导弹的能力。
第二:前苏联并没有类似宙斯盾那样的防空系统要知道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要比光荣级巡洋舰服役的时间早一些。
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上就看到了宙斯盾防空系统,相对于同等吨位的光荣级巡洋舰来说,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上层建筑,就显得比较整洁了。
当然是无法与最新建造的舰艇相比,无论是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还是光荣级巡洋舰,所用的技术都不如现在的舰艇。
这也就从舰艇的上层建筑中反应出来。
既然没有研发出宙斯盾系统,那么为了加强光荣级巡洋舰的防空能力,也只有出此下策了。
可以看到的是,光荣级设计了3套AK-630M近防速射炮,而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近防系统更甚。安装了10套近防系统,包括8座4套AK-630型6管30毫米近防速射舰炮,6套栗树弹炮结合近防系统。
这主要是由于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体积太大,就需要一定数量的近防系统,来确保其近防火力可以覆盖舰艇全身。
如果说,有了类似宙斯盾这样的防空系统时,无论是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还是光荣级巡洋舰丢,都不会采用如今的外形,也不会设计那么对多的近防系统。
总而言之,光荣级巡洋舰是在特定时期,特定技术条件下出现的产物。
第三:前苏联海军航母编队的空防压力比较大要知道,在前苏联海军航母编队中,光荣级就是顶尖的战舰,与提康德罗加级在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中的位置是类似的。
但是,预期中的前苏联海军航母编队中,固定翼舰载机的实力,并无法与美国海军相提并论。
在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面临美海军舰载机挂载反舰导弹的打击。在无法保证取得制空权的前提下,就必须要求护航舰艇的防空能力极为强悍,不仅仅要保护航空母舰,还要保护自己。
而光荣级巡洋舰作为航母编队中的顶级战舰,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才有可能保护航空母舰。
所以说,就必须加强自身的防空能力,安装3套AK-630M近防速射炮也在情理之中。既然命中精度不行,那就多带点吧。
综合来看,也就是以上三个因素,导致光荣级巡洋舰安装了3套6门AK-630M近防速射炮。
为什么光荣级要那么多座近防炮?
“光荣”级“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为万吨级大型舰船,排水量为一万多吨,体积要比几千吨级排水量的驱逐舰、护卫舰大得多。而体积与表面积成正比,即体积越大,表面积也越大,故而需要多座密集阵“加特林”近防火力系统从多个容易受到攻击的不同位置(包括正面和左右两侧),来最后摧毁因之前拦截导弹未能成功拦截而漏网的来袭导弹。此次“光荣”级“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之所以被乌军“海王星”反舰导弹击中,显然是因为比较靠近敖德萨港,因而处于“海王星”反舰导弹的攻击距离之内,而且由于亚音速的“海王星”反舰导弹是掠海飞行,所以在雷达的盲区躲过了舰载雷达的探测。
为什么光荣级要那么多座近防炮?
俄军的光荣級巡洋舰由于舰龄长,舰载装备大部份己陈旧过时,其三組六座式近防炮也大幅落后。而且防空预警雷达在搜索探测距离、火力通道数量、探测精度、抗干扰等方面的能力,远落后于今天各类“宙斯盾”战舰上装备的有/无源相控阵雷达,其电子对抗技术属初級水平,俄媒曾报道:俄军干扰机一开机,已方电子装置先行被干扰无法工作。舰上的船电系统都仍是上世纪的产品,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性能还比不上今天很多千吨级护卫舰上的同类产品。正是由此,导致
莫斯科号巡洋舰,被乌军普通亚音速反舰导弹击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