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现在还有活物吗?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区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31人死于爆炸,在那之后的15年,又有8万人死亡,13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

1986年4月26凌晨1点23分,这一刻是前苏联的永远的痛,爆炸之后设立了30公里的隔离区,使该地区的10万百姓永久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这里的房子全部被摧毁,但最近几年,这里的动物越来越多,而且还非常大,一条鲶鱼有2米长。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原因

1986年4月25日,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和违规操作,导致前苏联最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4月25日,工作人员本来计划进行实验,当时打算利用特制的发电机磁场调节器来解决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但工作大纲都没有准备好,而且还没有得到审批,操作人员就进行实验,最后导致实验爆炸,出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泄漏。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往外30公里的半径,有10万苏联百姓,其中有4万人居住距离切尔诺贝利3公里的区域,有1.3万人居住在切尔诺贝利村,实验爆炸之后,直接导致31人死亡,而这10万人也受到的核辐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威力多大

这场核反应堆爆炸事故非常恐怖,当时有8吨多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

后来经过专家计算统计,这次爆炸释放的放射性剂量是日本广岛原子弹辐射剂量的400倍,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7级特大事故。

国际上将核事故分为0~7级,共8个等级,等级越高,表示危害越严重,而切尔诺贝利的核事故被认为是第7级,属于最严重的特大事故等级。

爆炸当天,已经有放射性物扩散到波兰,第3天扩散到苏联西部大片地区,同时威胁西欧,第4天,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德国都受到影响,第10天,放射性尘埃落到欧洲大部分地区。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白俄罗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300亿美元以上,为了消除核危害,每年拨款要占国家预算的25%。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苏联抢救不及时,导致很多人遭遇核辐射

当时苏联相关部门反映比较迟钝,直到事后30个小时才开始疏散附近的居民,导致更多的老百姓遭受到核辐射影响。

根据统计共有200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影响,之后有8万人死亡,13万人遭受核辐射疾病。

因为当时核爆炸引发的轰动太大了,苏联当时就想尽快扑灭,减少核泄漏,而且最早的消息都是说发生事故和火灾,并没有提到爆炸,所以官方并没有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

当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引发了30多处着火,核电站的消防队马上赶到现场,但是火非常大,这些消防员经过4个小时苦战,才把30多处着火点扑灭。

由于很多消防员直接暴露在核辐射中,最后两名消防员直接牺牲,几个月之后,30名消防员因核辐射去世了,他们是这场爆炸英雄,不然苏联受到影响更加大。

事后苏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4月27日上午11点,苏联开始采取第1批安全措施,1000多部大巴车抵达普里皮亚特,开始疏散开城的居民。

但当时苏联隐瞒了情况的严重性,相关部门只给老百姓两个小时的打包时间,然后在门口集合,4个小时之后,有5万的老百姓全部撤离,48个小时之后,这里只剩下军方人员和一些专家。

人员撤离完成之后,相关部门就开始向核反应堆冲水,让温度降低,防止再次起火,但是效果不大。

之后苏联又用直升飞机投放5000吨的白云石、沙子、黏土等,让它们组成的混合材料,用来掩盖反应堆。

直到5月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放射性排放才得到控制,反应堆燃烧的温度也回归正常。

过了几个月,苏联为了防止核电站出现核泄漏,他们用混凝土和钢筋建造了一个通风系统的多层大型建筑,把里面的全部设备埋在其中,形成一个石棺。

当时为抑制核辐射泄漏,使用很多直升机、坦克、消防车、卡车,这些车和飞机都被遗弃在现场,有的直接被埋在土里。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对动植物的影响多大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之后,专家在切尔诺贝利附近安装了很多远程遥控摄像头,用来监测核辐射重灾区的动植物。

事故发生之后,这里几乎看不到活的动物,而且在高辐射环境下,动物很难繁殖,此后苏联以切尔诺贝利为圆心,划一个半径为30公里的隔离区,片区内大片的森林都死亡,各种动物也出现灭绝,这里成为恐怖的死亡隔离地带,原来的电站区域成为死城。

最近几年人们却发现这里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很多专家以为这里的核辐射已经大量衰减,应该准备可以居住。

在专家高兴之时,却发现这些野生动物都出现畸形变异,有的动物少了胳膊,少了腿,有的多个脑袋。

这里变异动物非常多,核辐射导致它们的神经系统受损,这些动物经常会出现怪异行为,比如狂躁、发呆、攻击性强。

而隔离区的树木也存在异常,很多树木因为吸收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导致树干矮小,树叶枯黄,果子怪异,虽然这个地方的野生动物变多,但还仍然十分危险,不适合人类居住。

切尔诺贝利爆炸后无人居住,为何大量的动物活动

35年过去了,普里皮亚特市没有人敢回去居住,但是这里的动物、植物,比核爆炸之前更加多,而且树木更加茂盛,动物的物种也越来越多,有的因核辐射变成另外的物种,形成了这里特有的动物。

事后科学家对这里进行考察,发现只要有水的地方,动物都非常多,有野马、野牛、乌龟、狼群等出没,而且这里的狼身体非常的健康,专家提取狼的粪便拿出去检查,没有检测出因核辐射而造成的异变。

当时这条消息出来之后,很多专家都觉得不可能,人都不能居住,但动物却可以战胜核辐射,在这里生活、繁衍后代,而且后代比之前更加多,到底有什么内幕呢!

动物比人繁殖能力强

虽然人类是地球上唯一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生物,但是人类在大自然里,人类的繁殖能力真的非常弱,只是人类比很多动物长寿而已。

很多动物的繁殖能力非常强,一只母狼的孕期只有60天左右,一胎能生7只左右,人类孕期280天左右,大部分都是一胎,双胞胎都非常少,更加不用说3-4胎了。

小狼出生之后,60天就可以在狼群自由活动,而一只狼可以活15年左右,这期间母狼不知道可以生多少仔了,在地球上,印度这个国家最能生娃,但是面对母狼,也得甘拜下风。

一些鸟类也是一样,它们的生命周期虽然比较短,但是繁殖能力非常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依靠后代不断的进化,最终达到适合生存的状态。

人通过不断进化之后,现在黄种人和白种人主要进化脑子,脑容量越来越大,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而非洲的黑人主要发育还处在四肢上,所以他们的运动能力非常强,不管是篮球,还是田径,几乎没有人可以跟黑人PK,所以刘翔和苏炳添在田径场有一席之地有多不容易,而今年的日本奥运会,苏炳添打破黄白种人纪录,让多少黄白种人都激动。

动物通过超强繁殖能力,清除核辐射影响

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之后,这里在再也没有人回来居住,因为人类的离开,让这里的植物迅速的成长起来,尽管植物会遭受到核辐射的影响,但是在数量的影响下,核爆炸中心地带已经长出茂密的植被。

有了茂密的植被之后,生态环境开始慢慢的转变,那么很多动物就会来这里生活,动物通过超强的繁殖能力,让它们的后代更加适应这里的环境,最终成为核辐射污染区的主宰者,在动植物眼里,人类真的弱不禁风吧!

前面几代的动物,它们的确受到核辐射的影响,专家到隔离区考察的时候,仍然发现很多畸形的动物残骸。

当年核电站爆炸,人就算离开,但是体内的DNA已经被破坏,这些人中有很多小孩,在受到核辐射影响之后,以后自己的小孩也同样会出现异常。

人类才刚刚繁殖一代人出来,但动物已经有几代繁衍了,人类想全部消除核辐射影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在隔离区活下来的动物,它们都是被环境和时间筛选出来强者,大自然法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动物能成为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的强者,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因为它们已经牺牲一代又一代的祖先,就像我们今天的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付出。

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有多少人付出的生命,最后我们拥有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人造卫星、载人飞船、航母,如今又成为基建狂魔,推动了各种技术不断发展。

1990年,中国人均GDP只有300多块美元,当时美国是我们60多倍,2021年,中国已经突破一万,和美国的距离越来越近了,30年的时间,在没有外人帮助下能做到这个地步,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二个国家能做到。

动物抗核辐射能力比人类强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之后,专家几次进入污染区考察,发现里面的寄生蜂在受到核辐射之后,不仅没有缩短寿命,反而增加了寿命

而里面的大白鼠的抗核辐射的能力是人类的2倍以上,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之后,第一时间遭受到核辐射的人类,几乎没有幸存下来,就算逃离了现场,后面身体也会出现异常。

人类身体出现了异变,现在医生也是束手无策,不管中医还是西医,还是中西结合都没有用,最后的结局就是痛苦的等待生命的结束。

人类可以承受的核辐射量非常低,人类一年可以承受的核辐射值只有1000微西弗,超过这个值,就会出现轻微的射线疾病,比如呕吐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疲劳等症状。

1伦琴=10000微西弗,当人类遭受的核辐射达到600伦琴,致死率100%,而小白鼠也是哺乳动物,在5度左右环境下,小白鼠可以承受1700伦琴,比人类差不多高3倍,如果人类遭受那么多,那就已经死亡了。

除了大白鼠和小白鼠,猴子蛇和蟑螂、蝎子苍蝇等动物,它们抗辐射的能力都比人类强,和鱼类、爬行类、鸟类的抗辐射能力低于哺乳类动物。

动物最后能在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生存下来,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繁殖能力,人类熬不过它们一代又一代的繁殖,最后只能离开这里,让动物主宰切尔诺贝利隔离区。

不知者无畏,动物不知道核辐射霸道之处

人类是地球上智力最高的生物,可能很多人会说,地球上的智商最高的生物不是八爪鱼吗?

八爪鱼的智力的确非常厉害,会模仿人类的动作、会伪装,但是它们的寿命非常短,大脑还没有进化成人类那么强,如果八爪鱼的寿命长点,可能会更加聪明。

除了八爪鱼比较聪明之外,其他的动物基本没有思考能力,它们只知道这个地方没有人类,在没有人类干扰它们的情况下,它们生活会更加的自由自在。

人类离开切尔诺贝利地区,因为人类知道核电站泄漏对于人类身体的危害,但是对于动物而言,它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有核辐射,更加不知道核辐射的霸道。

如果这些动物也有思考能力,那么它们可能都想逃离地球,飞往宇宙去,因为它们不知道,所以它们进来生活,遭遇核辐射的影响,最后身体出现变异,而它们的后代也出现异常,通过不断繁殖才慢慢清除核辐射影响。

人类作为高级动物,会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而不部分动物的首要目标是生存和繁衍,动物缺乏未来自身身体状况的考量。

它们每天想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吃,然后生娃,根本不会考虑长寿,所以明知道前面可能有老鼠夹,老鼠也会冒险走过去,因为它们要出去觅食,没有东西吃,它们就饿死。

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后,那里的动物怎么样

10年前,日本东北部的福岛发生核电站泄漏,引发了9级地震,地面晃动了6分钟,这是继切尔诺贝利之后,历史上第二严重核事故。

泄露不到一个小时,马上引发海啸,掀起超过36米高的巨浪,淹没了内陆9.6公里的地方,核电站内的应急发电机被淹没无法工作,导致三个反应堆熔毁,最后又发生爆炸。

由于放射性尘降物扩散,在核电站周围800平方公里的区域,超过16万人撤离,至今很多人还不能回家。

过了那么多年,福岛也和切尔诺贝利隔离区一样开始慢慢有动植物,因为动物比人类繁殖能力强,而且孕期比较短,抗辐射能力比人类强,虽然动物可能生活了,但是人类还不能进入生活。

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变异动植物,引起偷猎者注意

35年过去了,这里仍然禁止人类进入,在隔离区外面有一个检查站,有军人在这里值岗,要想进入到隔离区,必须具备合法的手续和有效证件证明,不然不得进入。

从隔离区出来之后,还要通过专门设备检查身体,如果身体遭受到的辐射超标,那么就要采取相关措施。

隔离区没有人居住之后,这里的动物物种恢复和增多,由于没有人类的干扰,大量的野生动物过得越来越好,有的河里还有2米的鲶鱼,野猪也非常大,狼群特别多。

因为树木和动物非常多,引起不法分子的注意,他们偷偷跑到里面砍伐树木,还有不少偷猎者到里面来猎杀野生动物,有的人跑到里面偷核废弃材料,后面俄罗斯派了很多警务分队过来维持。

这些人为了发财,真的不怕核辐射,一旦遭到大量核辐射的影响,以后想做真正的男人都困难,生出来的孩子也有可能异常。

写到最后:大家都知道核电站泄漏的危害性,但是一个国家想要做强做大,真的离不开核电站,正所谓“高风险,高回报”,而且只要正确维护,核电站还是非常安全、环保的发电方式。

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现在还有活物吗?

有,非但有,而且还很多。

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听到切尔诺贝利的名字,第一印象仍然免不了是荒草丛生杳无人烟的冷僻景象,画风基本和寂静岭差不多。其实极其讽刺的是,切尔诺贝利隔离带如今成了欧洲最大的野生动物栖居地之一。在我们的想象中,暴露在核辐射下的动物,肯定应该是畸形怪状的,但动物的命比我们想的硬多了。

乌克兰国家学院的动物学家去年四月的调查发现,切尔诺贝利及其与之相邻的白俄罗斯边境一带,野猪、獾、马、麋鹿、鹿等等大型哺乳动物数量惊人,狼与狐狸尤甚,行踪遍布四方。研究发现,即便是在2600平方公里中的核心地带,研究追踪的十四种哺乳动物的数量也丝毫不逊于它处。尤其是河狸的大量繁殖,它们啃树筑堤,使得隔离带中的大量林地蜕变成湿地,将生态环境回复成了几个世纪之前的模样。

去年美国国家地理的一篇文章甚至指出,现在切尔诺贝利隔离带里狼的种群密度,比黄石公园还要高。更有意思的是,乌克兰甚至主动往隔离带中安置濒危物种,帮助他们繁衍。比如欧洲野牛和普氏野马(也叫蒙古野马)。普氏野马原本1969年就已经判定为“野外灭绝”了,而如今,自1998年普氏野马被引入切尔诺贝利隔离带以来,繁衍生息相当旺盛,到2005年,普氏野马已经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从“野外灭绝”降格为“极危”。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核辐射对动物是没有影响的。一位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隔离区中的地鼠患白内障的比例较高,一些燕子出现了局部白化病的症状,一些鸟类羽翼上的菌群也与隔离区之外的有所不同。这是不可避免的,辐射物质通过土壤和水,在食物链中逐层攀升浓缩,不过相比其小型动物所显现的异状,大型哺乳动物如狼和野猪,似乎完全承受得了辐射物质对它们肌体的影响。上个月在瑞典中部,猎人们发现所猎杀的野猪身上,辐射含量超过标准十余倍——国际安全标准是1500贝克勒尔/公斤,但瑞典的这几头野猪,辐射量达到11000-15000贝克勒尔/公斤。可见尽管这些动物带着“毒”,却也并不妨碍它们漫长的迁徙,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一路北上,你不吃它就是了。而带“毒”的狼群,也阻止不了盗猎者对它们毛皮的贪欲,控制盗猎反倒成了近年来乌克兰政府的新任务。

在可预见的未来,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内的生态只会更加繁荣,主要原因有二:一来核燃料中的放射性同位素铯-137,半衰期是三十年,而去年2016年恰好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三十年,这意味着截止到去年,1986年事故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已经减轻很多。二来,去年十一月,耗资十二亿美元由七国集团注资为发生事故的四号反应堆建造的“石棺”终于完工,这座人类历史上最巨大的可移动建筑(宽257米,高105米)顺着铁轨将四号反应堆彻底覆盖,预计至少能维持五十年建筑寿命,因此隔离区的污染状况将进一步改善。其实现在那里非但有驻扎科研人员与工人,他们还有闲情逸致帮助隔离区内的小狗绝育啥的,总之与我们通常的想象完全不同。

切尔诺贝利的起死回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远比辐射巨大,这些动物群落虽然也受辐射影响,但没有了人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和改造,他们因为辐射夭折的速度远不如繁殖的速度快。面临气候变化的危机,要最有效的替代化石燃料,核能是最具有潜力的,更何况现在第四代反应堆的设计,可比切尔诺贝利当年使用的连安全壳都偷工减料懒得装的RMBK-1000要安全多了。很多人总是担心科学创造是造孽,却不意识到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罪孽。所以说,妖魔化核能如果也算是对自然母亲的告慰的话,那还不如集体自尽来得实在呢。

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现在还有活物吗?

切尔诺贝利隔离区早就是生机勃勃了,

三十多年过去,辐射强度早已大大降低,特别是没有人类的出现和干扰,这里的生物目前生活的可以说是繁荣昌盛啊。

切尔诺贝利是前苏联最大的核动力电站,在1986年发生了放射性物质泄露事件,造成了周围居民多人被核污染,随后几十公里被划为隔离区,片区内的大片森林都死亡,各种动物也都逐渐灭绝,这里成了恐怖的死亡隔离地带,原来的电站区域也变成了死城,只留下荒废的建筑和废墟。

然而,自然的恢复能力远超人类想象,大部分区域的辐射在数年中,就减少到对生物影响很小的状态,随着树木和草丛的生长和生态的恢复,由于没有人类的干扰,几年以后这里成了野生动物出没的乐园了。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和外面的隔离区也没有太大区别。

很多科学家和探险者都在不断访问这个隔离地带,科学家为了了解,辐射对生态的影响,以及生态是如何恢复的。研究发现,泄露辐射还是对野生动物造成了不可修复的伤害,更多的是对DNA的损伤。典型就是野生的鼠类,身体开始变得巨大化,或者其他的变异情况。

所以,人类也只是地球上的过客,一旦人类退出对当地的管理和占领以后,大自然在几十内就很快地修复了当地的生态。

不过,辐射对当地居民和生物的伤害,是无法修复的,人类可以使用各种先进技术,但一定要在可控的情况下,对自然和地球要有敬畏之心。

量子实验室,专注趣味科学,欢迎评论和关注。

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现在还有活物吗?

不仅有,可以说泛滥成灾了。

1986年4月26号凌晨,位于前苏联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项本想检测核反应堆安全性的实验出了差错,造成四号机组爆炸。导致核泄露事故。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泄露事故,泄露的核辐射相当于广岛原子弹辐射量的400倍。前后造成因辐射死亡的人数超过8万人。在几周之内,方圆30公里的隔离区内的数十万人被疏散一空。从那时起,这一区域便一直鲜有人迹。成了人类禁区,一直到现在。

事故发生后的头一年,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许多土壤无脊椎动物都纷纷死亡,小型哺乳动物的数量也出现了骤减。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隔离区内大部分地区的辐射水平便大大下降。利用人类离去的大好机会,野生动物的数量开始出现了反弹。

在过去20多年里,由于没有人类的干涉,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实质上已成为欧洲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野生动物增加了10到15倍。这里安居着狼、熊、野牛、驼鹿、野猪、山猫、狸和野马等野生哺乳动物,还有多种鸟类、蝴蝶和爬虫,其中不乏珍稀或濒危物种。

但是,这里的物种哪怕小到花草,都含着巨量辐射。虽然辐射对切尔诺贝利地区的一些鸟类,如麻雀和金莺,造成某些的羽毛失色,脚趾、喙和眼睛畸型,鸟类物种多样性以及昆虫多样性降低外。相对人类致命的辐射,似乎没有太多影响到生物在这里繁衍。

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现在还有活物吗?

答案:切尔诺贝利不仅有活物,现在简直就是个动物园

1986年切尔诺贝利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这场事故中释放的核辐射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320万人受到的核辐射超标,26万人患上了癌症,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造成经济损失2000亿美元,这座城市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鬼城,甚至也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在核泄漏事故发生的第一年,土壤受到严重污染,无脊椎动物大量死亡,家畜数量直线下降,许多野生动物例如野马和麋鹿数量都骤减。不仅如此,核辐射还让许多生物产生了变异,巨鼠、畸形猪、辐射鱼和背上长满瘤的兔子等等,简直不忍直视。

户外杂草丛生,非常像人类消失后的世界,甚至许多恐怖游戏都是按照切尔诺贝利的场景设计的。照理来说,切尔诺贝利这座城市的生态链应该已经崩塌,不会再有什么生物。但事实上,这座受到核辐射污染的城市的生态环境一直在自我调整。

1995年,美国的生物学家在切尔诺贝利捕捉了一些老鼠,检测到的核辐射剂量并没有超标太多,这些老鼠身体也没有受到核辐射影响而变异。到了2010年,切尔诺贝利的麋鹿、野猪、野马的数量密度,已经能媲美部分国家自然保护区中这些动物的数量密度。缺少了人类,这些动物的数量反而更多了,生态环境更好了。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辐射源主要是铯-137,这种元素的放射性不算太强,半衰期30年,现在辐射早就衰减了很多;第二点原因就是前苏联当时为了防止核泄漏加剧,制造了一个高108米,宽250米,长150米的巨大“核石棺”封存了200吨核燃料,最大程度降低了核辐射对外界的危害;但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了人类。

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现在还有活物吗?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核电基地4号机组发生事故后,电站周围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不得不被迫搬迁,在电站周围形成一个面积为4143平方公里的隔离区。

事故发生后,人员进出隔离区需要通行证,但动物不需要,可以自由进出,而且那里没有人打扰,偷猎事件也减少了很多,反而活得自在。

图示:普氏野马

放射性对动物的影响一种是外照射,一种是内照射。

外照射与距离呈平方反比,与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时间呈正比。只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一直逗留在高辐射的堆芯附近,并不会有致命的辐射,但有的动物可能出现放射性病变。

内照射是一个长期的作用,食草动物食用了沾有放射性尘埃的草,放射性物质就可能堆积在体内,并且这种放射性物质可转到食物链顶端的动物。由于石棺的存在,包裹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当时抛出来8吨的放射性物质绝大部分被封闭到内部,这也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可能性。

当时超过8吨的放射性物质被抛出了反应堆堆芯,这些物质包含的主要放射性物质有氮16,氢3,铯137和碘131。

图示:野牛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越长,就越难消失。

氮16的半衰期大约几秒,很快衰变后就不具有放射性了,氢3即氚,半衰期虽然有12.5年,但是放出的是贝塔射线,穿透力有限,碘 -131的半衰期是8.3天,现在早已经衰变的没有了,铯 -137的半衰期是30.2年,这也是目前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内放射性的主要来源,经过33年的衰变,目前放射性强度已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了。

所以今后隔离区内的动物会活的越来越好的。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更多科普欢迎关注本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